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课程改革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发展、教师的促进作用,还要讲究教学语言的艺术。教师要运用教学语言的魅力去打动学生的理智与心灵,引导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扬帆远航;教师要运用教学语言的魅力,对学生产生震撼力、吸引力和感染力,组织他们开展探索性的教学活动,体验成功的愉悦。教师的教学语言是多种语言风格的融会,是科学性、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教学语言 科学性 逻辑性 启发性 思考性 生动性 形象性
语言是表达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也是沟通感情的桥梁。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语言是上好数学课的基本保证,教师通过教学语言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情谊,使学生坚定学习的信心。在课程改革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发展、教师的促进作用。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促进者的作用,上好每一节课,教好每一个学生,不但要有深邃的思想、渊博的知识和娴熟的教学方法,还要讲究教学语言的艺术。教师要运用教学语言的魅力去打动学生的理智与心灵,引导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扬帆远航;教师要运用教学语言的魅力,对学生产生震撼力、吸引力和感染力,组织他们开展探索性的教学活动,体验成功的愉悦。教师的教学语言是多种语言风格的融会,是科学性、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有机统一。
一、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准确明晰,具有科学性。
教学语言要准确无误,不违反科学性。具有科学性的语言应当周到严密、含义准确、措词精当、不生歧义,这样才能正确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给学生以清晰明澈的正确认识。如果辞不达意、模糊不清,或用语含混、模棱两可,只能使学生信疑不定,甚至引起判断上的失误,从而搅乱学生的思维。
二、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语言要简洁练达,具有逻辑性。
教学语言要简洁明快,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不罗嗦重复,要言简而意明、意赅、意丰,这样这些注意力不太集中、具有好奇心的学生就容易接受,又便于记忆。教学语言更要逻辑严密,句句连贯,环环紧扣,层次分明,切忌颠三倒四、前后矛盾。如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是“两边相等的三角形”,不要随意改为“两腰相等的三角形”,改动一字,犯了违反逻辑性的大错误:循环定义。如果教师的教学语言简洁练达、具有逻辑性,就能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三、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语言重在点拨引导,具有启发性。
施教之功,贵在引导,妙在开窍。数学教师要善于在学生处于“徘徊”之时,用启发性的语言给予恰当的点拨引导,促使学生开动脑筋,积极主动地去探求解决疑难的途径。
如让二年级学生求9999+999+99+9+4,运用常规方法计算,十分繁琐,正当学生面有难色之时,教师指点迷津:观察一下,前四个加数有什么特点?在这个知识段的学生很快就得出:9999加1等于10000,999加1等于1000,99加1等于100,9加1等于10,四个加数都接近整万、整千、整百、整十数,如果把前四个加数看作10000、1000、100、10,那么就多加了4,刚好最后的一个加数为4,从而就得出:10000+1000+100+10=11110。这里,教师用启发式的语言既开启了学生思维的心扉,又培养了学生创造性联想的能力。
四、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能激活学生思维,具有思考性。
教师的语言如果都是直通通一听见底的话,或者平淡得像一杯白开水,对学生的思维很难产生撞击作用,也难以使学生爆发出智慧的火花。教师要善于运用富含哲理和情理的语言激活学生的思维,为学生思考问题、解决疑难铺路搭桥。课堂教学中,要在知识的关键处、理解的疑难处、思维的转折处和规律的探求处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引导学生的思维逐步展开,认识逐步深化。
五、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语言要风趣幽默,具有生动性。
这是要求教师上课,用语要鲜明活泼、形象生动,在保证课堂庄重严肃、富有教育性的前提下,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生动的叙述、形象的描绘,适时插入一些颇具情趣的短小故事、幽默逗人的比喻、发人深思的典故成语箴言等,使课堂充满幽默感和笑声,使单调艰苦的学习活动变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使学生在不知不觉、欢声笑语中到达知识的彼岸。
六、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语言要通俗易懂,具有形象性。
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语言应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使用贴近小学生的儿童化语言,讲得通俗易懂、深入浅出、明白流畅,这是小学数学教学语言的基本要求。如果课堂教学语言过度艰深,充满了抽象的名词、概念、术语,晦涩难懂,学生就会如堕云里雾中,教学效果肯定大打折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语言还要避免成人化、土语化,杜绝语病,注意规范化和示范性,要充分发挥教师语言对学生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该成为学生的示范和榜样。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言科学、深刻、生动、形象、幽默、风趣、亲切、自然、充满情和意,学生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陶冶、激励和鼓舞。教师要善于将教学语言的科学性和教育性,用艺术化的优美形式和方法诉诸学生的感官,使之入耳、入脑、入心灵,这样才能轻松愉快地完成教学任务,最终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教师口语》.武汉大学出版社。
2.《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版)。
关键词:教学语言 科学性 逻辑性 启发性 思考性 生动性 形象性
语言是表达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也是沟通感情的桥梁。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语言是上好数学课的基本保证,教师通过教学语言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情谊,使学生坚定学习的信心。在课程改革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发展、教师的促进作用。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促进者的作用,上好每一节课,教好每一个学生,不但要有深邃的思想、渊博的知识和娴熟的教学方法,还要讲究教学语言的艺术。教师要运用教学语言的魅力去打动学生的理智与心灵,引导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扬帆远航;教师要运用教学语言的魅力,对学生产生震撼力、吸引力和感染力,组织他们开展探索性的教学活动,体验成功的愉悦。教师的教学语言是多种语言风格的融会,是科学性、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有机统一。
一、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准确明晰,具有科学性。
教学语言要准确无误,不违反科学性。具有科学性的语言应当周到严密、含义准确、措词精当、不生歧义,这样才能正确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给学生以清晰明澈的正确认识。如果辞不达意、模糊不清,或用语含混、模棱两可,只能使学生信疑不定,甚至引起判断上的失误,从而搅乱学生的思维。
二、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语言要简洁练达,具有逻辑性。
教学语言要简洁明快,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不罗嗦重复,要言简而意明、意赅、意丰,这样这些注意力不太集中、具有好奇心的学生就容易接受,又便于记忆。教学语言更要逻辑严密,句句连贯,环环紧扣,层次分明,切忌颠三倒四、前后矛盾。如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是“两边相等的三角形”,不要随意改为“两腰相等的三角形”,改动一字,犯了违反逻辑性的大错误:循环定义。如果教师的教学语言简洁练达、具有逻辑性,就能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三、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语言重在点拨引导,具有启发性。
施教之功,贵在引导,妙在开窍。数学教师要善于在学生处于“徘徊”之时,用启发性的语言给予恰当的点拨引导,促使学生开动脑筋,积极主动地去探求解决疑难的途径。
如让二年级学生求9999+999+99+9+4,运用常规方法计算,十分繁琐,正当学生面有难色之时,教师指点迷津:观察一下,前四个加数有什么特点?在这个知识段的学生很快就得出:9999加1等于10000,999加1等于1000,99加1等于100,9加1等于10,四个加数都接近整万、整千、整百、整十数,如果把前四个加数看作10000、1000、100、10,那么就多加了4,刚好最后的一个加数为4,从而就得出:10000+1000+100+10=11110。这里,教师用启发式的语言既开启了学生思维的心扉,又培养了学生创造性联想的能力。
四、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能激活学生思维,具有思考性。
教师的语言如果都是直通通一听见底的话,或者平淡得像一杯白开水,对学生的思维很难产生撞击作用,也难以使学生爆发出智慧的火花。教师要善于运用富含哲理和情理的语言激活学生的思维,为学生思考问题、解决疑难铺路搭桥。课堂教学中,要在知识的关键处、理解的疑难处、思维的转折处和规律的探求处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引导学生的思维逐步展开,认识逐步深化。
五、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语言要风趣幽默,具有生动性。
这是要求教师上课,用语要鲜明活泼、形象生动,在保证课堂庄重严肃、富有教育性的前提下,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生动的叙述、形象的描绘,适时插入一些颇具情趣的短小故事、幽默逗人的比喻、发人深思的典故成语箴言等,使课堂充满幽默感和笑声,使单调艰苦的学习活动变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使学生在不知不觉、欢声笑语中到达知识的彼岸。
六、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语言要通俗易懂,具有形象性。
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语言应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使用贴近小学生的儿童化语言,讲得通俗易懂、深入浅出、明白流畅,这是小学数学教学语言的基本要求。如果课堂教学语言过度艰深,充满了抽象的名词、概念、术语,晦涩难懂,学生就会如堕云里雾中,教学效果肯定大打折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语言还要避免成人化、土语化,杜绝语病,注意规范化和示范性,要充分发挥教师语言对学生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该成为学生的示范和榜样。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言科学、深刻、生动、形象、幽默、风趣、亲切、自然、充满情和意,学生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陶冶、激励和鼓舞。教师要善于将教学语言的科学性和教育性,用艺术化的优美形式和方法诉诸学生的感官,使之入耳、入脑、入心灵,这样才能轻松愉快地完成教学任务,最终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教师口语》.武汉大学出版社。
2.《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