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到洪湖,总让人浮想联翩,那里不仅有遍地野鸭和菱藕,晚上归来鱼满仓的欣荣景象,还有“燎原烈火燃江汉,陋室运筹十万兵”的红色故事……说起红色故事,又不能不想到那个集洪湖灵秀于一身的湘鄂西首府瞿家湾。瞿家湾有何神奇?国际友人路易·艾黎的一段话可以说出最好的诠释:“我能够重返具有历史意义的地方——洪湖精神的发源地,感到非常高兴,洪湖精神依然存在”。
瞿家湾地处洪湖市西部,西接监利县柳关,南倚洪湖水域,是一块名副其实的红色土地,当年贺龙、周逸群、段德昌等一个个响当当的革命先辈曾在这里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他们以洪湖为中心建立湘鄂西根据地的成功经验,曾为工农武装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写下重重的一笔。而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首府就座落在瞿家湾的一条饱经沧桑的明清老街——红军街上,也正是有了这条红军街,才使洪湖成为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才使瞿家湾真正成为了洪湖红色旅游的中心。
远眺红军街,振翅欲飞的屋翎和四面耸立的古楼掩映在翠绿的杨柳丛中,水绕堤流,街随水走,一看就是一幅美不胜收的画卷。
走近红军街头,由全国著名书法家、瞿家湾老乡王遐举先生专门题写的苍劲、古朴的隶书“瞿家湾”三个大字便映入眼帘,那恢复重建的两栋飞檐拱门的平房与此相衬托,显得格外协调,气势十分庄严。
红军街全长约700米,街的两边全部是始建于明代弘治年间的建筑群,街道则是青一色的青石板,身处其间,仿佛让人领略到了几百年前此地的富贵和繁华。红军街30多处革命旧址的门楣上悬挂着40多块白底黑字的木牌,让人明白了这条街之所以取名红军街的由来.因为这些革命文物保护标志十分清楚地告诉你,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初,瞿家湾就已经是湘鄂西苏区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中心。湘鄂西苏维埃省政府旧址就在名为“宗伯府”的瞿氏祠堂内,现存房屋占地600多平方米,为明三暗五,五进两天井的两个四合院,房屋全为木质结构,只有108根木柱落地,不失为明末清初房屋建筑的典范。跨入大门,由原国家副主席王震敬书“洪湖瞿家湾革命纪念馆”10个馏金大字匾额映入眼帘。匾额后下方是个塑像群,贺老总端坐其中,镇定自若。塑像后侧的天井两旁,陈列着“水上飞”和土炮,两边陈列架上插着当年反围剿用过的红旗、梭标、渔叉等革命文物,仿佛把人们带入当年烽火连天、硝烟弥漫的杀敌战场。
过天井小院,来到“光荣的瞿家湾”展区,中厅的四壁上一幅幅图片和文字资料,无不诉说着当年发生在洪湖地区如火如荼的战斗史实。展柜中,陈列着贺龙、周逸群用过的印章、土茶壶,摆放着湘鄂西省农民银行发行的各种纸币、铜币和银币,还有当年的拥军鞋、佩章及《红旗日报》等报刊以及《国民党十大罪状》等传单,这些珍贵的革命文物就像是在为参观者讲述着贺龙、周逸群、段德昌、许光达、柳直荀、谢觉哉等指挥湘鄂西省西部8块根据地共计49个县(区)的革命斗争故事。
出宗伯府向东行,踏入湘鄂西省革命军事委员会,这是一栋四间六进的青瓦砖木质楼房。第一进右厢为政治保卫室,左厢是湘鄂西省邮政总局;第二进是参谋部的作战情报、交通、机要、人事动员、地方武装以及经理部的办公室。最让人动情的是贺老总的住房。他的卧室和军委办公室相对紧邻,里面仅有一把做工粗糙但风格独特的木靠椅、一张旧方桌和一张老式木床。床上挂的蚊帐和铺的草染碎花大布被单有多个补丁。凝视墙壁上贺老总年轻时的正照,他威风凛凛,英气烈烈,让人不得不发出不愧为共和国元帅的感叹。就是在这间陋室里,他缔造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团和红三军。上个世纪80年代初,贺龙夫人薛明、女儿贺捷生、贺小明来到这里,睹物思人,泪如泉涌。薛老坐在贺老总的木床上,向在场的人员讲述着一段段贺老总在洪湖的动人故事。
沿街继续前行,很快就来到“湘鄂西省委员会”旧址。迈进高高的门槛,可看见大厅中间摆放着三张会议桌,桌边放着15把座椅。坐在已经嘎嘎作响的木椅上,你一定会感慨万千,遥想当年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谋划作战策略,描绘苏区蓝图的情景。
与“湘鄂西省委员会”相对而立的是“中共中央湘鄂西分局”旧址。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当时的分局书记夏曦错误地执行王明左倾路线,搞肃反扩大化,许多英魂死在自己人的屠刀下,段德昌、万涛、潘家辰等一批高级将领也未免其难,在距红军街近1000米处的青龙坑有一烈士殉难处,不少无名烈士永远长眠在这里。
再往东行,就是红军街的尾部红军桥了,尽管人去物非,眼前的红军桥已比过去的桥坚固了很多,但漫步其上,一种肃然起敬的心态让你不知不觉地慢下脚步,好像生怕惊扰了曾经信步走过的革命先烈们。
这里还要说的是,随着红色旅游的日益红火,精明的现代瞿家湾人又给红军街旅游充实了很新鲜的内容。这里不仅展出了全国各地的许多优秀摄影作品,还建了各种各样的民俗游,如地地道道的水乡婚礼,原汁原味的圆木匠工艺展,琳琅满目的农作器具展等。据瞿家湾博物馆刘馆长介绍,洪湖市红色旅游景区建设方案已敲定,他们不仅要更好地巩固建设好这块全国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还要把红军街办成影视基地,让全世界来洪湖的人更好地了解红军街,喜欢红军街,记住红军街。
瞿家湾地处洪湖市西部,西接监利县柳关,南倚洪湖水域,是一块名副其实的红色土地,当年贺龙、周逸群、段德昌等一个个响当当的革命先辈曾在这里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他们以洪湖为中心建立湘鄂西根据地的成功经验,曾为工农武装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写下重重的一笔。而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首府就座落在瞿家湾的一条饱经沧桑的明清老街——红军街上,也正是有了这条红军街,才使洪湖成为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才使瞿家湾真正成为了洪湖红色旅游的中心。
远眺红军街,振翅欲飞的屋翎和四面耸立的古楼掩映在翠绿的杨柳丛中,水绕堤流,街随水走,一看就是一幅美不胜收的画卷。
走近红军街头,由全国著名书法家、瞿家湾老乡王遐举先生专门题写的苍劲、古朴的隶书“瞿家湾”三个大字便映入眼帘,那恢复重建的两栋飞檐拱门的平房与此相衬托,显得格外协调,气势十分庄严。
红军街全长约700米,街的两边全部是始建于明代弘治年间的建筑群,街道则是青一色的青石板,身处其间,仿佛让人领略到了几百年前此地的富贵和繁华。红军街30多处革命旧址的门楣上悬挂着40多块白底黑字的木牌,让人明白了这条街之所以取名红军街的由来.因为这些革命文物保护标志十分清楚地告诉你,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初,瞿家湾就已经是湘鄂西苏区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中心。湘鄂西苏维埃省政府旧址就在名为“宗伯府”的瞿氏祠堂内,现存房屋占地600多平方米,为明三暗五,五进两天井的两个四合院,房屋全为木质结构,只有108根木柱落地,不失为明末清初房屋建筑的典范。跨入大门,由原国家副主席王震敬书“洪湖瞿家湾革命纪念馆”10个馏金大字匾额映入眼帘。匾额后下方是个塑像群,贺老总端坐其中,镇定自若。塑像后侧的天井两旁,陈列着“水上飞”和土炮,两边陈列架上插着当年反围剿用过的红旗、梭标、渔叉等革命文物,仿佛把人们带入当年烽火连天、硝烟弥漫的杀敌战场。
过天井小院,来到“光荣的瞿家湾”展区,中厅的四壁上一幅幅图片和文字资料,无不诉说着当年发生在洪湖地区如火如荼的战斗史实。展柜中,陈列着贺龙、周逸群用过的印章、土茶壶,摆放着湘鄂西省农民银行发行的各种纸币、铜币和银币,还有当年的拥军鞋、佩章及《红旗日报》等报刊以及《国民党十大罪状》等传单,这些珍贵的革命文物就像是在为参观者讲述着贺龙、周逸群、段德昌、许光达、柳直荀、谢觉哉等指挥湘鄂西省西部8块根据地共计49个县(区)的革命斗争故事。
出宗伯府向东行,踏入湘鄂西省革命军事委员会,这是一栋四间六进的青瓦砖木质楼房。第一进右厢为政治保卫室,左厢是湘鄂西省邮政总局;第二进是参谋部的作战情报、交通、机要、人事动员、地方武装以及经理部的办公室。最让人动情的是贺老总的住房。他的卧室和军委办公室相对紧邻,里面仅有一把做工粗糙但风格独特的木靠椅、一张旧方桌和一张老式木床。床上挂的蚊帐和铺的草染碎花大布被单有多个补丁。凝视墙壁上贺老总年轻时的正照,他威风凛凛,英气烈烈,让人不得不发出不愧为共和国元帅的感叹。就是在这间陋室里,他缔造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团和红三军。上个世纪80年代初,贺龙夫人薛明、女儿贺捷生、贺小明来到这里,睹物思人,泪如泉涌。薛老坐在贺老总的木床上,向在场的人员讲述着一段段贺老总在洪湖的动人故事。
沿街继续前行,很快就来到“湘鄂西省委员会”旧址。迈进高高的门槛,可看见大厅中间摆放着三张会议桌,桌边放着15把座椅。坐在已经嘎嘎作响的木椅上,你一定会感慨万千,遥想当年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谋划作战策略,描绘苏区蓝图的情景。
与“湘鄂西省委员会”相对而立的是“中共中央湘鄂西分局”旧址。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当时的分局书记夏曦错误地执行王明左倾路线,搞肃反扩大化,许多英魂死在自己人的屠刀下,段德昌、万涛、潘家辰等一批高级将领也未免其难,在距红军街近1000米处的青龙坑有一烈士殉难处,不少无名烈士永远长眠在这里。
再往东行,就是红军街的尾部红军桥了,尽管人去物非,眼前的红军桥已比过去的桥坚固了很多,但漫步其上,一种肃然起敬的心态让你不知不觉地慢下脚步,好像生怕惊扰了曾经信步走过的革命先烈们。
这里还要说的是,随着红色旅游的日益红火,精明的现代瞿家湾人又给红军街旅游充实了很新鲜的内容。这里不仅展出了全国各地的许多优秀摄影作品,还建了各种各样的民俗游,如地地道道的水乡婚礼,原汁原味的圆木匠工艺展,琳琅满目的农作器具展等。据瞿家湾博物馆刘馆长介绍,洪湖市红色旅游景区建设方案已敲定,他们不仅要更好地巩固建设好这块全国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还要把红军街办成影视基地,让全世界来洪湖的人更好地了解红军街,喜欢红军街,记住红军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