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推行教育教学改革的今天,培养创造性人才是教育的目标,进行创造性教学,培养创新人才,是时代的需要。在当前教育形势下,教师要牢固树立起“为创新而教”的教育观念,善于诱发学生的创新动机,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为学生成为21世纪的创新型人才全面地打好基础。
【关键词】兴趣 创新意识 质疑 鼓励 开放教学 及时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6-0110-02
一、激趣导入,培养创新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人的感官、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能够最佳地接收教学信息;浓厚的学习兴趣,能有效地诱发学习动机,促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活动。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也是创新的重要因素,没有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激发求知欲望,教师可以采用如下方法导入新课:以旧引新,沟通引趣;揭示矛盾,设疑生趣;故事开场,引发兴趣;制造悬念,激发兴趣等。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带着追求知识的渴望和疑问进入新知的探求过程。
二、创设情景,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创新意识在学生身上表现为不受传统观念的束缚,敢于大胆去设想和想象,敢于对同一事物产生质疑,敢于对同一问题的提出新的见解,并努力去思索,去寻找新的答案。其实,学生敢于假设想像,产生质疑,提出新的见解,探索新的答案的过程,就是培养创新意识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恰当地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是他们在思考中提出一些有创见性的问题,发现一些新方法、新思路。对一些创造性思维,应给与充分肯定,并鼓励他们在学习上要刻苦钻研,勇于创新。民主、宽松、愉悦的教学环境,可以使学生在心理放松的情况下,形成一种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能促进积极思维,大胆想象,主动参与。反之,课堂气氛严肃,学生紧张,就会抑制学生的积极性,阻碍学生思维,影响学生探索欲望和创造性的发挥。因此,教学中,我比较注意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注意创设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鼓励学生创新。
如在教学“圆的周长”中测量圆的周长时,我先问学生:“在学习正方形、长方形时,可用直尺直接量出它们的周长,而圆的周长是一条封闭曲线,怎样测出它的周长呢?你们可以用直尺和白布条去测量实验桌上的几个圆的周长,有几种测法?”请大家实验一下。立刻课堂上人人动手参与。我用这种方法,你用那种方法,气氛十分活跃。而后,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实验结果。我在肯定学生的思维方法后,因势利导,说明用绳测、滚动的办法测量圆的周长都是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能不能找出一条求圆的周长的普遍规律呢?接着利用媒体显示:两个大小不同的圆,在同一点旋转一周后留下的痕迹。“你们看到的圆的周长的长短与谁有关系?有什么关系?”大家再实验,直到得出:圆的周长是直径的л倍。这样,通过操作、讨论、观察、思考,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索问题,既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意识。
三、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创新能力
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只有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才可以提高创新能力。但任何一个创新、创造的过程都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所以创造力的提高和发挥都需要有操作能力的支持,操作对人的大脑智力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聪明;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创造的、聪明的工具,变成思维的镜子。”
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时,在学生很想知道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思维已激活时,教师不是机械讲解,而是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每人剪出兩个三角形纸板(要求是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然后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把它们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学生动手拼摆(有的小组用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有的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三角形拼成了一个长方形)。当学生各自说出自己的拼法后,教师设问:“你所拼成的图形的底、高和面积与其中一个三角形的底、高和面积有什么关系?根据它们之问的关系,你能否得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各小组的同学通过观察,借助已形成的表象很快得出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借助实际操作,激活学生相关的经验,把新例题和已解决过的问题联系起来,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新问题,这样的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所学知识,而且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促进学生自身的整体发展都有很大帮助。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四、注重开放题的教学,发展创新思维
数学作为一门思维性极强的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方面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而开放题的教学,又可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尤其对学生思维变通性、创造性的训练提出了新的更多的可能性。所以,在开放题的教学中,选用的问题既要有一定的难度,又要让大多数学生能接受,既要隐含创新因素,又要留有让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充分施展他们聪明才智的余地。如同分母分数的相加减,我设计的练习题()/()+()/()=1/2;()/()-()/()= 2 /()。在这里学生的答案可以很多如(1)/(4)+(1)/(4)=1/2,也可以(1)/(8)+(3)/(8)=1/2,()/()-()/()= 2 /()只要同分母分数的分子相差2就可以了。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发散思维的锻炼,也是创新能力的培养。
五、及时评价,鼓励学生创新
学生需要体验成就感,满足他们的表现欲。他们总希望自己的知识技能得到表现,得到认可。为了及时鼓励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活动做出评价,相互鉴赏活动成果,或者老师对学生的活动成果从个性发展、心理品质等方面做出评价。在这过程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对学生富有创新的作品给予热情的肯定、评价;对学生的标新立异、异想天开要加以保护;对学生点点滴滴的创新都要给予重视。教师肯定的评价,对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增强创新信心,有着不可估量的力量。在赞扬声中使学生不仅得到极大的喜悦与满足,还能无形地鼓励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下一次的创新活动中。如此良性循环,学生的创新精神定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六、结语
在现代教育全面推行教学改革的今天,要实现培养创造性人才目标,就要不断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尤其是教师要善于创设情景,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并要通过利用兴趣的作用,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在日新月异的教学环境之下,我们要一定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用尽一切可行的办法鼓励、引导学生的发展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中小学数学》2001-4 中国教育学会主办.
[2]《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关键词】兴趣 创新意识 质疑 鼓励 开放教学 及时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6-0110-02
一、激趣导入,培养创新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人的感官、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能够最佳地接收教学信息;浓厚的学习兴趣,能有效地诱发学习动机,促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活动。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也是创新的重要因素,没有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激发求知欲望,教师可以采用如下方法导入新课:以旧引新,沟通引趣;揭示矛盾,设疑生趣;故事开场,引发兴趣;制造悬念,激发兴趣等。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带着追求知识的渴望和疑问进入新知的探求过程。
二、创设情景,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创新意识在学生身上表现为不受传统观念的束缚,敢于大胆去设想和想象,敢于对同一事物产生质疑,敢于对同一问题的提出新的见解,并努力去思索,去寻找新的答案。其实,学生敢于假设想像,产生质疑,提出新的见解,探索新的答案的过程,就是培养创新意识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恰当地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是他们在思考中提出一些有创见性的问题,发现一些新方法、新思路。对一些创造性思维,应给与充分肯定,并鼓励他们在学习上要刻苦钻研,勇于创新。民主、宽松、愉悦的教学环境,可以使学生在心理放松的情况下,形成一种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能促进积极思维,大胆想象,主动参与。反之,课堂气氛严肃,学生紧张,就会抑制学生的积极性,阻碍学生思维,影响学生探索欲望和创造性的发挥。因此,教学中,我比较注意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注意创设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鼓励学生创新。
如在教学“圆的周长”中测量圆的周长时,我先问学生:“在学习正方形、长方形时,可用直尺直接量出它们的周长,而圆的周长是一条封闭曲线,怎样测出它的周长呢?你们可以用直尺和白布条去测量实验桌上的几个圆的周长,有几种测法?”请大家实验一下。立刻课堂上人人动手参与。我用这种方法,你用那种方法,气氛十分活跃。而后,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实验结果。我在肯定学生的思维方法后,因势利导,说明用绳测、滚动的办法测量圆的周长都是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能不能找出一条求圆的周长的普遍规律呢?接着利用媒体显示:两个大小不同的圆,在同一点旋转一周后留下的痕迹。“你们看到的圆的周长的长短与谁有关系?有什么关系?”大家再实验,直到得出:圆的周长是直径的л倍。这样,通过操作、讨论、观察、思考,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索问题,既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意识。
三、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创新能力
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只有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才可以提高创新能力。但任何一个创新、创造的过程都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所以创造力的提高和发挥都需要有操作能力的支持,操作对人的大脑智力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聪明;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创造的、聪明的工具,变成思维的镜子。”
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时,在学生很想知道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思维已激活时,教师不是机械讲解,而是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每人剪出兩个三角形纸板(要求是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然后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把它们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学生动手拼摆(有的小组用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有的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三角形拼成了一个长方形)。当学生各自说出自己的拼法后,教师设问:“你所拼成的图形的底、高和面积与其中一个三角形的底、高和面积有什么关系?根据它们之问的关系,你能否得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各小组的同学通过观察,借助已形成的表象很快得出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借助实际操作,激活学生相关的经验,把新例题和已解决过的问题联系起来,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新问题,这样的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所学知识,而且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促进学生自身的整体发展都有很大帮助。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四、注重开放题的教学,发展创新思维
数学作为一门思维性极强的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方面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而开放题的教学,又可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尤其对学生思维变通性、创造性的训练提出了新的更多的可能性。所以,在开放题的教学中,选用的问题既要有一定的难度,又要让大多数学生能接受,既要隐含创新因素,又要留有让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充分施展他们聪明才智的余地。如同分母分数的相加减,我设计的练习题()/()+()/()=1/2;()/()-()/()= 2 /()。在这里学生的答案可以很多如(1)/(4)+(1)/(4)=1/2,也可以(1)/(8)+(3)/(8)=1/2,()/()-()/()= 2 /()只要同分母分数的分子相差2就可以了。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发散思维的锻炼,也是创新能力的培养。
五、及时评价,鼓励学生创新
学生需要体验成就感,满足他们的表现欲。他们总希望自己的知识技能得到表现,得到认可。为了及时鼓励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活动做出评价,相互鉴赏活动成果,或者老师对学生的活动成果从个性发展、心理品质等方面做出评价。在这过程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对学生富有创新的作品给予热情的肯定、评价;对学生的标新立异、异想天开要加以保护;对学生点点滴滴的创新都要给予重视。教师肯定的评价,对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增强创新信心,有着不可估量的力量。在赞扬声中使学生不仅得到极大的喜悦与满足,还能无形地鼓励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下一次的创新活动中。如此良性循环,学生的创新精神定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六、结语
在现代教育全面推行教学改革的今天,要实现培养创造性人才目标,就要不断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尤其是教师要善于创设情景,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并要通过利用兴趣的作用,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在日新月异的教学环境之下,我们要一定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用尽一切可行的办法鼓励、引导学生的发展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中小学数学》2001-4 中国教育学会主办.
[2]《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