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杜光焰万丈高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ge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凡一代文学自有其一代之作家”。在唐朝这个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真是名家荟萃,菁华宏富。在其众多的优秀作家中,尤为卓越伟大者,当推李白和杜甫,他们为后世诗歌创作留下了深远的影响,以其鲜明的诗歌创作特色并峙于盛唐诗坛,在中国诗歌史上留下传奇。李诗的豪放飘逸,杜诗的沉郁顿挫,他们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诗风,代表了唐代文学的最高成就,把诗歌推向了艺术的高峰。
  李白诗歌的风格形成于唐朝最强盛的年代,以抒发个人情怀为中心,咏唱对自由人生、个人价值的渴望与追求,很多表现出求仙出世和及时行乐的思想。他继承了自《楚辞》以来的浪漫主义传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感情热烈,气势宏大,语言清新,富有浪漫主义色彩。李白经常用夸张的手法、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比喻,抒发出热烈奔放的感情。杜甫的诗歌风格形成于“安史之乱”时期,并逐渐在苦难中成形。杜甫终身都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愿望,再加上自身一生的穷困潦倒,从而形成了他忧国忧民、悲天悯人的性格和格律严谨、情感内敛、沉郁顿挫、充满现实主义的艺术风格。杜甫经常用深沉的思考,刚健的手法,以及细节、典型形象、个性化语言表现对社会实况的深厚同情。在艺术上寓情于叙事,诗人激切奔越、浓郁深沉的思想感情,都自然地融汇在全诗的始终,诗人那种焦虑不安、忧心如焚的形象也仿佛展现在读者面前。正是各具特色的创作方法,构成二位诗坛巨人独特的诗歌风格。
  李白的诗句具有大胆的夸张。“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燕山雪花大如席”等诗句,早已成为文学描写中夸张的典型。他的喝酒,也是“会须一饮三百杯”,“愁来饮酒二千石”。他的登高,也竟然达到“连峰去天不盈尺”,“举手可近月”,“手可摘星辰”的地步。这些“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夸张诗句,在李白那些气势雄壮、豪放不羁的诗篇里,比比皆是,琳琅满目,使人惊叹不已。杜甫则注重细节描写,杜甫善于捕捉富于表现力的能够显示人物本身特质和精神面貌的细节来塑造人物形象。如《兵车行》中的“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生恨?”这一细节,不仅揭示了役夫敢怒不敢言的痛苦心情,更揭露了封建统治的残酷压迫,深寓着作者的同情和愤慨。又如《石壕吏》用“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这一细节描写,既表现了儿媳因丈夫战死、婆婆被“捉”而泣不成声,又写出了县吏百般威逼的漫长过程。细节描写的生动传神,源于作者对客观现实生活的细致入微的观察、体验,如“牵衣顿足拦道哭”,一句之中连续四个动作,把送行者那种眷恋、悲怆、愤恨、绝望的动作神态表现得细腻入微,集中展现了成千上万家庭妻离子散的悲剧,令人触目惊心。
  李白的大胆夸张离不开丰富的想象,因此,在李白的诗歌创作中,想象总是那样出人意表,又是那样的天真纯洁,深深拨动读者的心弦。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是一些写“月”诗。他喜欢明月,就想像明月可以问讯、追攀和摘揽。如《把酒问月》写道:“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写道:“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他又常把明月引为知己,想象明月可以伴他饮酒,送他远行,解他孤独,寓他乡情,甚至当月色不足时,也能赊些来。现实的世界对李白来说,往往显得狭小、憋闷、阴暗,因此他时常展开幻想的翅膀,飞向天空仙境,去寻求光明和自由。如以“安史之乱”为背景写成的《古风(五十九首)》,诗人就是驰骋美妙的幻想来写华山的仙景幻境:“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邀我至天台,高揖卫叔卿。恍惚与之去,驾鸿凌紫冥。”(其十九)在这个仙界中,明星仙女的素手捧着芙蓉,云衣霓裳飘着宽宽的衣带,凌空飘拂,升天飞行,超脱缥缈,自由惬意的气氛弥漫在整个仙境,甚至“我”也接受明星之邀,恍惚与之同去,驾鸿飞升。而《梦游天姥吟留别》更是诗人运用幻想手法的杰作。奇妙的神仙世界,有力地反衬了黑暗的社会现实,反映出李白对自由,解放的渴望与追求。杜甫善于对现实生活作典型的艺术概括,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加工,塑造出众多的人物形象,描写广阔的社会生活。逾墙而逃的老翁,应急河阳役的老妪,新安被征的男子,暮婚晨别的新娘,无家可归的独身汉,等等,组成了一组人物形象画廊。这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反映出当时人民的共同遭遇,对统治阶级的残暴、腐朽进行了有力的鞭挞。而如此众多的真实,鲜明而又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是杜甫诗歌的杰出贡献。
  李白的诗富有奇特的比喻。“轻面把朋友,对面九疑峰”,用山峰来比喻朋友间的猜疑,形象新奇而壮伟;“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用黄河可塞的惊心比喻,来反衬阵亡士卒的的妻子那种绝望的悲哀,也真够惊心动魄的了。他所写的瀑布、黄河、秋月、山峰皆雄奇、壮丽、灵活。杜甫的诗句则具有个性化的人物语言,他为了把人物写得生动,就以人物的语言来刻画心理,以塑造形象。《新婚别》一诗,完全用新娘的独白写出,将她送别丈夫时无奈、愤恨、抱怨、忧虑、沉痛、勉强和期待的复杂心理活动展示无遗,从而塑造出一位感情丰富,深明大义的劳动妇女形象。他的《无家别》、《垂老别》也都用独白写成,《新安吏》、《潼关吏》均采用对话方式。这些人物的话语,通俗朴素,符合人物性格、身份、年龄,读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从这些对比分析中可以看出,李白将诗歌推向了继屈原之后的又一浪漫主义高峰,而杜甫的出现,又把现实主义传统推进了一个更加自觉、更加成熟的阶段。
  二者相比,李白以夸张的语言、大胆而丰富的想象、奇特的比喻,创造出一个个飘逸而雄阔的意象,气势磅礴,如江河奔泻而下,诗中涌动着奔放热烈的情感;杜甫语言沉稳,用细节描写、典型形象、个性化语言展现其浓郁深沉的思想感情,气势凝重,字里行间饱含着忧国忧民的情怀。前人称李白为“仙”,尊杜甫为“圣”,是恰到好处,既体现了二人诗歌内容上的区别,更体现了二人艺术风格上的不同。
其他文献
摘 要: 《新课程标准》为语文教学注入了活力,但在解读与落实《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语文课堂日渐丢失往日的本色。语文课堂丢失自身本有的芬芳,那语文课堂怎样才能弥漫应有的芬芳——语文味?语文课堂必须“冗沉削尽留清瘦”,必须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情感和美的清泉,这样才能让学生的智力得到发展,才能积淀民族文化,丰富智慧,提升人生境界。  关键词: 语文课堂 语文味 理性回归    一  语文教学在本该有的轨道
摘 要: 明代著名剧作家汪廷讷的《狮吼记·跪池》一折长久以来以其独特的喜剧魅力征服了广大的读者和观众。本文从人物塑造、场面描写、细节刻画等方面来分析这折戏的喜剧特色及成因,以便更好地认识其在喜剧艺术上的成就。  关键词: 汪廷讷 《狮吼记·跪池》 喜剧    《狮吼记》是明代剧作家汪廷讷的著名作品,其中的《跪池》一折更是昆曲舞台上久演不衰的经典曲目。从整部戏来看,《狮吼记》是以“妒妇”为主题,“疗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阅读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本文从四个方面来谈这个问题:跨越生词障碍、加强文章背景知识的介绍、注意长难句教学、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掌握有效的阅读技巧。  关键词: 高中英语阅读 生词 背景知识 长难句 阅读习惯    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一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一直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但很多高中学生发现在花了很多时间背
摘 要: 有所侧重地精心设计的课堂导语是一节成功的语文课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本文从新课导入和内容衔接两个方面谈课堂导语设计与运用的类型。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导语 设计与运用 类型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妥帖、精彩、引人入胜的课堂导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语文的热情和兴趣,使教学内容成为学生乐于接受的礼物,收到“课伊始,趣亦生”的效果。第斯多惠说得好:“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
摘 要: 英语课外活动是英语教学过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是它的延续和深化。本文通过探讨高中英语课外活动的特点、意义、开展的途径及其注意事项,以及有效地将课外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使不同层次不同兴趣的学生通过参与,均得以享受学英语的乐趣,从而激发其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关键词: 英语课外活动 特点 意义 途径 注意事项    高中英语新课标提出:“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
任何艺术是离不开创造、创新的,美术更是如此。所以,我一直不主张上美术课套用一种固定的模式,那样会僵化课堂、抑制思维、扼杀创新。十几年的教学经验,使我明白一个道理,再好的教法都不能蹈袭,尤其不能重复,凡是生搬硬套他人的,凡是重复自己曾经觉得很好的方法和模式,都不可能第二次获得精彩。然而,从事十几年美术教学,我又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一定的模式,这些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都取得过显著的效果。完全否定它舍弃它吗?
“请客”在中国可以称为一种文化。结婚生子要请客,升职加薪要请客,办红白喜事要请客,求人办事要请客,拉近关系要请客……中国人的社交似乎永远离不开请客。在中国,几个人在一起消费之后,计算每个人应该掏多少钱似乎是一件很伤感情的事情,所以通常都是其中的一人来支付所有的费用。经常可以看到几个中国人为了抢着付钱争得面红耳赤,仿佛不掏钱就吃了亏似的。中国人喜欢请客,而日本人更钟爱AA制。所谓AA制,就是指各人平
一、樱花基本文化  (一)樱花的传说  樱花,是日本的民间国花。对于日本人来说,它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植物,而饱含更深层次的意义。  日本,是由数千个小岛组成的岛国,面积为37.8万平方千米,人口近1.3亿。由于受到地理状况的限制,日本自然资源较为缺乏,火山海啸频发,历来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家。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日本能屹立于世界众强国之中,并能占有重要的地位,都是令世人惊叹的。探其究竟,这确是与日本
摘 要: 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感知体会,语感水平体现了一个人的人文素养。作者从日常教学实践出发,讨论了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的方法。  关键词: 语文教学 语感培养 语文素养    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感知体会,语感水平体现了一个人的人文素养。《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我从事语文教学近二十年,在教学中发现很多不尽如人意的现象:很多
一、背景  转眼间,我在农村学校担任班主任已满11年了。农村小学是整个教育的关键和难点。要搞好农村小学教育就必须重视班级管理,而班主任又是班级学生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在这11年中,为了一些事情,我曾苦恼过、迷茫过,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遗憾,但我最大的感受却是充实。11年中我一次又一次地总结经验,学会了许多解决问题的办法,学会了战胜自我。我深深体会到班主任除了要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