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日本人心灵的烙印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xuey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樱花基本文化
  (一)樱花的传说
  樱花,是日本的民间国花。对于日本人来说,它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植物,而饱含更深层次的意义。
  日本,是由数千个小岛组成的岛国,面积为37.8万平方千米,人口近1.3亿。由于受到地理状况的限制,日本自然资源较为缺乏,火山海啸频发,历来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家。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日本能屹立于世界众强国之中,并能占有重要的地位,都是令世人惊叹的。探其究竟,这确是与日本人自身的精神和民族素养是分不开的,而这样的精神与素养和“桜”这种美丽的花颇有相似之处。
  关于樱花,在日本有各种传说。有与“サクラ(sakura)”之名相似读音的文字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12年的《古事记》和《日本书纪》中关于《木花之開耶姫》中“コノハナノサクヤヒメ”的语句。此文中“開耶姫”被形容成“犹如樱花一样美丽的女子”。在这之后,有明确文字记载“サクラ”的是在履中3年(公元402年)11月,履中天皇和皇后在磐余的市磯池泛舟宴请大臣时,酒杯中盛有樱花花瓣,这也是最准确、最早的关于樱花的文字记载。[1]
  (二)樱花的历史
  日本樱花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1.上古时期(大和—奈良时代)
  大和朝廷建立后的奈良时期,樱花被视为美丽之花的代表,因此深受国民喜爱。当时具有影响力的著作《万叶集》中关于樱花的诗歌多达41首。名句“春雨に争ひかねてわが屋前のさくらの花は咲き初めにけり”,淋漓尽致地描绘出了樱花在春雨之后,竞相开放,绚丽多姿的美景。
  2.中古时期(平安—安土桃山时代)
  进入这个时期,可以说是一个樱花的时代。在《古今集》中,描写春天的134首诗词歌赋,基本上都和樱花有关。那个时代出现了一种思潮,只要一提到花,就会自然而然地想到樱花,这也被认为是樱花对现代日本人影响最深的时期,以樱花的优美和正直为主流的文化产生。受此种文化的影响,当时的日本社会随之催生了赏樱赴宴的文化风潮,演变到现在,渐渐地变成了人们的一种风俗习惯。从平安时代后期到镰仓时代,经历了从贵族支配转化到武士支配的时代。在这个期间,樱花并不仅代表了一种优美和正直,而且成了武士忠诚勇敢的精神象征。
  3.近古时期(江户时代)
  江户时代是日本历史上一个非常和平繁盛的时期,文化、艺术、学术在这个时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樱花文化也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繁荣时期。无论是赏樱风俗,还是武士阶级中的樱花精神,在平民百姓中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日本最早的专门描绘樱花的著作《樱谱》(宝永7年,公元1710年)就出自于这个时代。
  4.近世时期(明治—平成时代)
  这个时期,把它称作樱花的“灾难年代”也不为过。明治时期,基于著名的“明治维新”,西洋文化从美国和欧洲大陆陆续传入日本,日本本国的古老文化被当时的国民所无视,许多有关于樱花的名胜古迹被荒废,樱花文化在当时受到空前的打击。然而进入大正时代,有关于樱花的复兴运动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多种樱花名品由此得以保存下来。但是,二战的爆发,又致使许多有名品种面临灭绝的危机。在战争中,樱花也沦为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所谓的“精神图腾”,确是一段惨痛的历史。
  (三)樱花的种类
  樱花的种类形形色色,遍布于世界各地。单在日本,简单而言,樱花有“山樱”和“里樱”之分。
  在山中自然生长的野生品种,称为“山樱”,与其对应,“里樱”就是人工养殖的各类樱花品种。一般来说,樱花都是落叶性树木,其相近似的植物都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温带区域。如果要细分野生樱花的种类的话,主要有以下九类:ヤマザクラ(山樱)、オオヤマザクラ(大山樱)、カスミザクラ(霞樱)オオシマザクラ(大岛樱)、エドヒガン(江户彼岸樱)、マメザクラ(豆樱)、チョウジザクラ(丁字樱)、ミヤマザクラ(深山樱)、タカネザクラ(高岭樱)。[2]
  各类品种的樱花再经过杂交,衍生出上百种的樱花种类,经过人工培育,目前全世界的樱花种类已经超过300种。
  在樱花种类之中,在日本最具人气的是一种名叫“染井吉野”的樱花。这种樱花在绿叶新发之前,樱树全身都被淡红白色的花瓣所覆盖。关于它的来源一直流传着许多传说,最后定论为是大岛樱和江户彼岸樱的自然交配而生。关于其名字如何诞生的话题,有一个令大多数人信服的传说:在江户染井(现在东京都丰岛区)的一家出售植物的商铺,起初出售一种叫“吉野”的樱花,而后把这种樱花与奈良吉野山的山樱杂交后产生了一种新的樱花品种,在明治33年,正式命名为“染井吉野”。由于其美丽诱人,目前已经遍植日本全国各地,深受国民欢迎。
  二、樱花与日本人的生活
  (一)避邪祭祀之花
  在古代日本,日本人为了取得心灵上的慰藉,需要将一种东西当作神灵来供奉,而樱花成为了日本人最终的选择。人们觉得它饱含灵气,并且能够与逝去的生命和上天的神灵保持联系。一旦有人与世长辞,人们就会手捧樱花祭拜,有呼唤起灵魂归来之意。
  此外,樱花也被用在其他祭祀仪式当中,比如五谷丰收时节和家宅镇妖镇邪等祭祀仪式的时候也会用樱花来祈福或是辟邪。所以,在很久之前,樱花在日本人的生活中已经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成为了一种神圣不可替代的圣物,被作为神灵树木,种植在神社和墓地等场所。
  (二)烂漫的樱花国度
  从奈良时期开始,人们就有了赏樱花的习俗。日本人把观赏樱花的这种习俗称作“花见”。最初赏樱花的习惯只是流行于达官贵人之中,之后传到了民间百姓家中,渐渐地变成了风靡全日本的一种民族风俗。春季来临,樱花繁盛,人们三五成群地聚集在一起,畅游在粉红色的花海之中,围坐在樱花树下赏花饮茶,对于日本人来说,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情。
  樱花盛开的时间并不长,大概一个星期到半个月就会渐渐衰落。喜欢赏樱花的人们必须非常了解各种不同的樱花各异的开放时间和地点。因为根据地域的差异,不同的樱花的开花时间也不尽相同。每一个时刻樱花开的最繁盛的地方,在日本被称作“樱花前线”。只要随时了解“樱花前线”的信息,赏樱花便会成为一件轻易而举的事情。
  日本的樱花是由南向北顺序开放,如果从日本东北向南旅行,南归的时候东北的樱花已经凋谢;相反东北的樱花盛开的时候,南方的樱花又凋谢。[1]所以,掌握樱花由南至北或是由北到南盛开的迁移性特点,了解樱花不同的盛开时间,对日本人来说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
  三、从樱花看日本人
  (一)樱花——死亡的信息
  日本人非常喜欢樱花“一开齐开,一谢均谢”的那种整齐的步调。首先,日本民众都认为樱花盛开时候的那种绚烂姿态与大和民族所追求的民族精神不谋而合。其次,樱花的另一个特点也深受日本国民的崇拜,也是就樱花从来就没有枯萎的姿态。一般来说,樱花在开到鼎盛繁茂的时候,就会一瞬间急促掉落,虽然短暂,但是展现给世人的却是自己最光辉最灿烂的一面。所以日本人一直都认为这样的精神是何等的伟大,在日本人眼中,壮烈地牺牲远远伟大于苟且偷生。
  正因为有这样的思想影响,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日本武士一旦负于对手宁愿切腹自尽也不苟且偷生的道理了。古代的日本武士一般没有妻儿,对自己的将军和天皇尽职尽忠,随时都做好了贡献出自己的性命的准备。在战争中,胜利者从此光耀门楣,失败者剖腹自尽,武士的命运就像绽放中和掉落中的樱花一样的悲壮。
  日本人的审美观受樱花的影响很大,樱花美丽的绽放和华丽的凋落被武士阶级所向往,他们觉得生要如同樱花般灿烂,死也要如同樱花般华丽,所以在那个时代,樱花也常常与死联系了起来,这渐渐地也成为了影响日本国民生死观的一个重要原因。
  对于樱花的评价大多数来说都是正面的,与此相反,也有一些关于樱花的负面的事实存在。比如:
  在古代日本,切腹自尽多数用的是樱花树树根做成的刀剑。
  讨伐敌人的战场也常常发生在樱花树下。
  樱花成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法西斯军国主义的象征。
  上吊自尽的时候,樱花树下被一直认为是最为合适的场所。
  埋葬尸体的场所也多设在樱花树下。
  (正因为如此,才一直有所谓“血染之樱”的说法存在。)[3]
  (二)日本精神——绽放中的绚丽樱花
  仅仅只是一个小小的岛国,远离大陆,没有高山,没有大江,同时又处在太平洋地震带,火山和海啸频发,常常受到地震袭击,城镇房屋、树木作物在灾难中几经被摧毁。农业并不算发达,只有依靠各类海产品才得以维系下来。但是就算是在如此恶劣的生存环境下,日本却在今天成为了占有一席之地的经济强国,这确实不得不让世人感到惊诧。其中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探其究竟,首先,日本文化多吸取外来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虽然日本独自创造的能够通用于世界的发明寥寥无几,但却积极吸收外来先进文化,在其之上加以改造,制造出更加优质的产品。日本人这一优点一直流传至今。
  其次,也是被认为最主要的原因之一,那就是日本人的团结精神。如同樱花一般一齐绽放,一齐凋谢。日本企业的最大特点是在国内市场竞争互不相让,但是一旦进入海外市场,将会精诚团结,相互扶持,根本不可能看到日本企业为了一点海外市场的利益争得头破血流的场景。
  总之,日本的复兴是和以上两个方面的原因紧密相连的。每一个日本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是一旦聚集起来众多日本人,他们的力量是令世人惊叹的。
  四、结语
  毋庸置疑,樱花从古至今一直影响着日本人的生活和思想,并且会在未来的日子里不断地影响更多的日本人。想要对这个民族有更多的研究,了解樱花的过去和现在是必不可少的。作为日本国民爱戴的精神象征,樱花已经在日本人的心中重重地烙下了深深的印记。
  
  参考文献:
  [1]张立新.孔繁志.日本概况.北京大学出版,2002.8.
  [2]李连庆.樱花国度.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1981.10.
  [3]罗伯特·C.克里斯托弗.日本精神.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6.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介绍了独立学院英语专业教学的现状,并分析了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培养模式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从理论上提出了突出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分方向培养模式的原因及必要性,并以西南科技大学城市学院英语专业分方向培养模式为例,提出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要以培养新型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为目的,办出独立学院英语专业特色。  关键词: 独立学院英语专业 分方向培养 新型应用型 本科人才 培养模式    从20世纪90
摘 要: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在内容标准中,对小学部分特别是五六年级的词汇、语法教学提出了具体的要求。随着年级的不断升高,教材内容越来越贴近生活,各种词汇、语法自然也在教材中越来越多地出现小学英语教学内容的逐渐增多且枯燥无味,加上学生对缺少学习方法,以致学困生不断增多。其中英语单词默写,小学英语语法是让师生头疼的事。因此,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注意教学的趣味性就尤为重要。  关键词: 小学高年级
摘 要: 本文重点介绍了什么叫自主学习,阐述了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实施自主学习的必要性,并针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课堂气氛沉闷、学时紧、任务重、学生人数多的现状,就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外语自主学习性,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学习自主性 以学习者为中心 英语教学    一、前言  长期以来,大学英语课堂气氛沉闷。虽然教师想方设法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热情,然而二十几年
摘 要: 《新课程标准》为语文教学注入了活力,但在解读与落实《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语文课堂日渐丢失往日的本色。语文课堂丢失自身本有的芬芳,那语文课堂怎样才能弥漫应有的芬芳——语文味?语文课堂必须“冗沉削尽留清瘦”,必须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情感和美的清泉,这样才能让学生的智力得到发展,才能积淀民族文化,丰富智慧,提升人生境界。  关键词: 语文课堂 语文味 理性回归    一  语文教学在本该有的轨道
摘 要: 明代著名剧作家汪廷讷的《狮吼记·跪池》一折长久以来以其独特的喜剧魅力征服了广大的读者和观众。本文从人物塑造、场面描写、细节刻画等方面来分析这折戏的喜剧特色及成因,以便更好地认识其在喜剧艺术上的成就。  关键词: 汪廷讷 《狮吼记·跪池》 喜剧    《狮吼记》是明代剧作家汪廷讷的著名作品,其中的《跪池》一折更是昆曲舞台上久演不衰的经典曲目。从整部戏来看,《狮吼记》是以“妒妇”为主题,“疗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阅读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本文从四个方面来谈这个问题:跨越生词障碍、加强文章背景知识的介绍、注意长难句教学、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掌握有效的阅读技巧。  关键词: 高中英语阅读 生词 背景知识 长难句 阅读习惯    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一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一直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但很多高中学生发现在花了很多时间背
摘 要: 有所侧重地精心设计的课堂导语是一节成功的语文课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本文从新课导入和内容衔接两个方面谈课堂导语设计与运用的类型。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导语 设计与运用 类型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妥帖、精彩、引人入胜的课堂导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语文的热情和兴趣,使教学内容成为学生乐于接受的礼物,收到“课伊始,趣亦生”的效果。第斯多惠说得好:“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
摘 要: 英语课外活动是英语教学过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是它的延续和深化。本文通过探讨高中英语课外活动的特点、意义、开展的途径及其注意事项,以及有效地将课外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使不同层次不同兴趣的学生通过参与,均得以享受学英语的乐趣,从而激发其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关键词: 英语课外活动 特点 意义 途径 注意事项    高中英语新课标提出:“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
任何艺术是离不开创造、创新的,美术更是如此。所以,我一直不主张上美术课套用一种固定的模式,那样会僵化课堂、抑制思维、扼杀创新。十几年的教学经验,使我明白一个道理,再好的教法都不能蹈袭,尤其不能重复,凡是生搬硬套他人的,凡是重复自己曾经觉得很好的方法和模式,都不可能第二次获得精彩。然而,从事十几年美术教学,我又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一定的模式,这些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都取得过显著的效果。完全否定它舍弃它吗?
“请客”在中国可以称为一种文化。结婚生子要请客,升职加薪要请客,办红白喜事要请客,求人办事要请客,拉近关系要请客……中国人的社交似乎永远离不开请客。在中国,几个人在一起消费之后,计算每个人应该掏多少钱似乎是一件很伤感情的事情,所以通常都是其中的一人来支付所有的费用。经常可以看到几个中国人为了抢着付钱争得面红耳赤,仿佛不掏钱就吃了亏似的。中国人喜欢请客,而日本人更钟爱AA制。所谓AA制,就是指各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