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实验教学是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来培养思考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将学生对知识的平面思维转为立体思维,改原先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模式为鼓励学生主动求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学生通过动手,将脑海中的思路化为实践,再通过实践检验思维,达到在探索中明理的效果。本文通过对小学数学实验教学的思考,力求帮助教师转换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实验教学;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实验是学习数学的另一种途径,通过手脑并用的方式,启迪学生思维,给予课堂活力和创造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实验证明,化抽象思维为具体内容,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使理论知识对学生而言更具有说服性。实验教学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书本知识、发散思维、养成理科的思维习惯、巩固对知识点的记忆、将数学具体化、生活化。教师应当转换教学思路,将实验教学充分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打开学生数学学习的另一扇窗。
1.保证实验内容的质量
实验的目的是在印证结论的过程中理清学生逻辑、激发大脑思考,所以教师应当保证实验的质量,高质量的实验才能为学生带来收获。实验内容首先应当以验证理论知识为目的;其次,实验内容应当准确,最好是此前经过教师反复验证无误的;第三,因为学生年龄段较低,所以实验内容不宜过难,避免学生因太难而出现兴趣丧失、注意力转移、半途而废的情况;最后,教师应当重视实验过程、注重细节,同时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观察、操作和验证。因为大多数课堂都是给出结论,再通过实验证明结论,一些学生为了偷懒,跳过某些过程直接得出结论。所以教师在学生的实验过程中需仔细检查,最好让学生将每一步完成的实验记录下来交给老师;除此之外,教师可以针对每组改变实验数字,使得学生无法投机取巧。比如五年级上册第六节《多边形的面积》,对面积的求解从简单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到复杂的多边形,再到草坪、湖泊等生活中出现的事物。教师可以打印出不同的图形,针对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给出难易程度不等的图形,先不教公式,让学生自行折叠、裁剪,看是否有学生能够求出面积。接着给学生发方格纸,让学生把图形放到方格纸上,看是否能借助方格纸求面积。整个过程中教师巡视全班、观察学生的状态,适时给出提示。对于拿到复杂图形的同学,教师可以提示这个图形由简单的几何图形拼接而成,试试通过裁剪将其分为几个简单图形来分别求解。
2.成立教师间的交流社群
教师在推进实验教学模式时不应“单打独斗”,应当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学校之间的交流,大家集思广益、分享收获,成立实验教学研究小组,作为教师间的交流“社群”。教师们可以将易错点、难点作为重点讨论对象,多维度尝试与改进、深入教学,为创建新的数学实验方案互相出点子、根据本班学生学习情况探讨心得;绘制统计表,对比进行过实验教学的知识点和未进行实验教学的知识点的成绩,证明实验教学是否有用、哪些实验设计的效果好、哪些实验效果不理想、问题出在哪了等。教师应当勇于跟学生一起试错、一起改正、共同进步。教师最好先自行演练实践步骤,预判出学生的易错点,拆分难点,整理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并给出解决策略。然后针对实验内容设计教案,梳理实验内容、细化实验细节。为了实验的顺利开展,教师还可根据需要和学校财政情况申请实验经费来购置实验器材。在六年级上册第五节《圆》中,计算圆的周长比较简单,可以让学生拿绳子绕圆一周,再把绳子放在直尺上测量。但对于圆的面积,就需要把圓平均分成若干个扇形,这就需要教师提前讨论:将圆平均分成多少份才能既让学生容易剪裁又能在重新组合时拼出近似的长方形;拼完如何引导学生计算长方形的长和宽;由长方形的面积如何推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其中帮助学生观察出长方形的长近似于圆周长的一半、长方形的宽近似于圆的半径是重点,教师可以讨论如何在学生剪裁时穿插讲解,便于学生理解。
3.将实验当做游戏来体验
实验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玩”,有趣的实验可以促使学生对知识产生好奇、对数学产生兴趣,体会到探索知识时的快乐。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学校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教师应该尝试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动手、思考、讨论,活跃思路、提升动手能力。所以教师对于实验的设计应当有趣,避免仅注重目的性而使实验变得枯燥死板。学习数学是对理科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观察、分析、推理的逻辑思考能力以及懂得变通的创新思考能力,让学生能够依据实验步骤,通过动手演练推算出答案。所以对于数学这门学科来说,推理比结论更重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能够让学生在面对不同题型时从容应对。为了提高学生的逻辑能力,应当让学生沉浸于实验中,享受实验过程。教师可以不断提问,并要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记笔记,后进行总结、反思、纠错,培养学生的思辨思维、同时也是为学生培育正确的解题思路。在四年级下册第七节《图形的运动(二)》中,知识点并不难,但考查学生观察几何图形的能力、学会画出轴对称图形。教师可以让学生带彩纸和剪刀,在课堂上让每个学生将纸对折,剪出不同形状的图形,再把纸展开观察,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奥义。接着让学生把图形沿对称轴重新剪下来,自己保留一半,另一半交给其他同学,让同学补全轴对称图形,补完之后对比自己留下的一半图形,检查同学是否画对。这样一个小实验可以让全班互动起来,同学互相监督减轻了教师工作量,学生通过手工增加课堂趣味、启发几何思路。
结束语
教师应当改传统的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为实验和理论有效结合,多寻找实验思路、针对理论知识多设计、多开展实验,让学生积极思考解决方法,鼓励学生多次尝试、不断试错,引导学生在每次错误中总结经验,促进学生对知识领悟更加深刻,增强课堂体验感。最后,教师应当保持耐心。学生在初期可能会对实验教学产生不适应感,实验时教师应多观察、多鼓励、多辅导,对于不擅长实验的学生可重复做几次,消除学生的畏难心理。做到将实验的参与性、逻辑性与实践性相结合。
参考文献
[1]周玲.打开学生数学学习的另一扇窗—小学数学实验教学的研究与思考[J].考试周刊,2018,(85).
[2]赵艳梅. 指向素养提升的小学数学实验教学策略[J]. 读与写,2021,18(1):221.
关键词:小学数学;实验教学;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实验是学习数学的另一种途径,通过手脑并用的方式,启迪学生思维,给予课堂活力和创造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实验证明,化抽象思维为具体内容,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使理论知识对学生而言更具有说服性。实验教学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书本知识、发散思维、养成理科的思维习惯、巩固对知识点的记忆、将数学具体化、生活化。教师应当转换教学思路,将实验教学充分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打开学生数学学习的另一扇窗。
1.保证实验内容的质量
实验的目的是在印证结论的过程中理清学生逻辑、激发大脑思考,所以教师应当保证实验的质量,高质量的实验才能为学生带来收获。实验内容首先应当以验证理论知识为目的;其次,实验内容应当准确,最好是此前经过教师反复验证无误的;第三,因为学生年龄段较低,所以实验内容不宜过难,避免学生因太难而出现兴趣丧失、注意力转移、半途而废的情况;最后,教师应当重视实验过程、注重细节,同时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观察、操作和验证。因为大多数课堂都是给出结论,再通过实验证明结论,一些学生为了偷懒,跳过某些过程直接得出结论。所以教师在学生的实验过程中需仔细检查,最好让学生将每一步完成的实验记录下来交给老师;除此之外,教师可以针对每组改变实验数字,使得学生无法投机取巧。比如五年级上册第六节《多边形的面积》,对面积的求解从简单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到复杂的多边形,再到草坪、湖泊等生活中出现的事物。教师可以打印出不同的图形,针对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给出难易程度不等的图形,先不教公式,让学生自行折叠、裁剪,看是否有学生能够求出面积。接着给学生发方格纸,让学生把图形放到方格纸上,看是否能借助方格纸求面积。整个过程中教师巡视全班、观察学生的状态,适时给出提示。对于拿到复杂图形的同学,教师可以提示这个图形由简单的几何图形拼接而成,试试通过裁剪将其分为几个简单图形来分别求解。
2.成立教师间的交流社群
教师在推进实验教学模式时不应“单打独斗”,应当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学校之间的交流,大家集思广益、分享收获,成立实验教学研究小组,作为教师间的交流“社群”。教师们可以将易错点、难点作为重点讨论对象,多维度尝试与改进、深入教学,为创建新的数学实验方案互相出点子、根据本班学生学习情况探讨心得;绘制统计表,对比进行过实验教学的知识点和未进行实验教学的知识点的成绩,证明实验教学是否有用、哪些实验设计的效果好、哪些实验效果不理想、问题出在哪了等。教师应当勇于跟学生一起试错、一起改正、共同进步。教师最好先自行演练实践步骤,预判出学生的易错点,拆分难点,整理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并给出解决策略。然后针对实验内容设计教案,梳理实验内容、细化实验细节。为了实验的顺利开展,教师还可根据需要和学校财政情况申请实验经费来购置实验器材。在六年级上册第五节《圆》中,计算圆的周长比较简单,可以让学生拿绳子绕圆一周,再把绳子放在直尺上测量。但对于圆的面积,就需要把圓平均分成若干个扇形,这就需要教师提前讨论:将圆平均分成多少份才能既让学生容易剪裁又能在重新组合时拼出近似的长方形;拼完如何引导学生计算长方形的长和宽;由长方形的面积如何推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其中帮助学生观察出长方形的长近似于圆周长的一半、长方形的宽近似于圆的半径是重点,教师可以讨论如何在学生剪裁时穿插讲解,便于学生理解。
3.将实验当做游戏来体验
实验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玩”,有趣的实验可以促使学生对知识产生好奇、对数学产生兴趣,体会到探索知识时的快乐。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学校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教师应该尝试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动手、思考、讨论,活跃思路、提升动手能力。所以教师对于实验的设计应当有趣,避免仅注重目的性而使实验变得枯燥死板。学习数学是对理科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观察、分析、推理的逻辑思考能力以及懂得变通的创新思考能力,让学生能够依据实验步骤,通过动手演练推算出答案。所以对于数学这门学科来说,推理比结论更重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能够让学生在面对不同题型时从容应对。为了提高学生的逻辑能力,应当让学生沉浸于实验中,享受实验过程。教师可以不断提问,并要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记笔记,后进行总结、反思、纠错,培养学生的思辨思维、同时也是为学生培育正确的解题思路。在四年级下册第七节《图形的运动(二)》中,知识点并不难,但考查学生观察几何图形的能力、学会画出轴对称图形。教师可以让学生带彩纸和剪刀,在课堂上让每个学生将纸对折,剪出不同形状的图形,再把纸展开观察,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奥义。接着让学生把图形沿对称轴重新剪下来,自己保留一半,另一半交给其他同学,让同学补全轴对称图形,补完之后对比自己留下的一半图形,检查同学是否画对。这样一个小实验可以让全班互动起来,同学互相监督减轻了教师工作量,学生通过手工增加课堂趣味、启发几何思路。
结束语
教师应当改传统的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为实验和理论有效结合,多寻找实验思路、针对理论知识多设计、多开展实验,让学生积极思考解决方法,鼓励学生多次尝试、不断试错,引导学生在每次错误中总结经验,促进学生对知识领悟更加深刻,增强课堂体验感。最后,教师应当保持耐心。学生在初期可能会对实验教学产生不适应感,实验时教师应多观察、多鼓励、多辅导,对于不擅长实验的学生可重复做几次,消除学生的畏难心理。做到将实验的参与性、逻辑性与实践性相结合。
参考文献
[1]周玲.打开学生数学学习的另一扇窗—小学数学实验教学的研究与思考[J].考试周刊,2018,(85).
[2]赵艳梅. 指向素养提升的小学数学实验教学策略[J]. 读与写,2021,18(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