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学的创新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123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教学的创新需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强化开放性问题,加大思维含量;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创新思维;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加强语文实践活动,推动课外语文学习;强化学生作文个性,培养创新精神。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语文教学创新 学生智力 创新思维研究性学习 学习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例子。”遵循这一理论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当前语文教学提倡“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语文教学中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着眼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就此,笔者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
  
  学习活动是一个主体感知的过程,绝不能包办代替,更不能拔苗助长。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其作用在于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酸甜苦辣是自己的口感,喜怒哀乐是自己的心理体验。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引导作用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实现教学相长。
  
  二、强化开放性问题,加大思维含量
  
  教学主要是围绕问题展开的。问题必须有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必须有思维含量。比如:教《胖乎乎的小手》时提问:“全家人为什么喜欢胖乎乎的小手?”教《可贵的沉默》一课时提问:“我们应该怎样孝敬父母?”这些问题均有一定的弹性,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不少学生在这方面是欠缺的。今后教学须加大“积累类”、“评析类”、“质疑类”、“献策类”等开放性问题的针对性教学,做到有的放矢、科学训练、提高能力。
  
  三、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创新思维
  
  1、对学生加强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要开发学生的智力,就必须加强思维的训练,尤其要重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训练。语文教学既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基本技能的训练,同时又要体现创新精神。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思维运动是创新意识的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能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1)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智力进化的源泉,没有想象力不可能有创造。”语文课本中的作品都是有想象力的。例如:在教学《盘古开天辟地》时,我让学生们借助想象,超越时空,去体会一下洪荒时代的混沌世界。有的同学通过写作表现出来,有的同学通过绘画表现出来,实际上都刺激了学生想象力的发展,促进了创新思维能力的形成。(2)进行多样化思维创新训练。多样化思维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思维活动,从思维的各个层次出发,对事物进行多角度、多因素、多方面的系统考察。比如:写一篇《0的畅想》的文章,如果只写“0”像太阳、像耳环、像硬币、像眼泪、像鸡蛋等,不外乎只是对“0”形状的分析,思维角度是单一的;如果进而知道“O”代表虚无,在科学家眼里却价值千金,那么你就注意到了它的用途,有了新的思维角度;如果再知道“0”是“有志者的起点,也是无志者的终点”,则完全舍弃了“0”的外形和数字意义,又是一种新的思维角度。
  
  四、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开展研究性学习,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积极性,可以在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展开语文学习,可以在研究中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和技能。在研究性学习中讨论、分析、说明、展示、评价,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为学生创造实践和创新的机会,形成良好的学习策略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加强语文实践活动,推动课外语文学习
  
  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启发学生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避免繁琐分析和满堂灌,改变琐碎的机械练习的题海战术,充分利用母语教学的环境优势,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其他文献
一、什么是语感    最早提出“语感”这一概念的是夏丐尊先生。他认为,语感就是对文字的灵敏的感觉。而叶圣陶先生指出:“不了解一个字一个辞的意义和情味,单靠翻字典辞典是不够的。必须在日常生活中随时留意,得到真实的经验,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正确的了解力。换句话说,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灵敏的感觉。这种感觉通常叫做‘语感’。”  由此可见,语感是一种个体的语文修养,它是个体在长期规范的语言实践中逐步养成的一种
期刊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作文的过程,是一种综合性、创作性的训练过程{而作文之优劣,则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是语文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不断探索,不断改进,总结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方法。    一、谨慎命题,引导学生分析命题    教师能命一个适合学生的作文题目,是作文练习的重要环节。学生怕写作文,其实是怕老师布置命题作文。
期刊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那么,在语文课教学中如何“以学生为主体”呢?    一、让学生主动探索    1、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过去的语文课常常是学生被教师的一连串问题牵来扯去,完全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殊不知,“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思维常常由疑问开始。课堂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是训练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和过程。同样问题,由教师提还是由学生自己提,效果绝不一样,
期刊
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是当今社会、学校、家庭教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学校、班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班级实行学生自主管理是素质教育的体现,只有实现了孩子的自主管理,学校、家庭培养的孩子才有可能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栋梁。结合我班学生的特点,我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相结合,反复实践和调整孩子自管的控制过程和方法,使孩子向我们预设的方向发展。下面把我培养孩子自我管理方面的体会以及在其过程中如何发展孩子自信心方面的
期刊
作文是生活素材的积累,作文是所见、所闻、所感知识的结晶:作文是我们生活的倾吐和真情的流露……总之,作文来源于生活,同时使生活变得更有色彩,更具有诗情画意。然而我们总喜欢把作文教学的痛苦和困惑,把老师怕教、学生怕写的尴尬,统统归罪于应试,直接把矛头指向高考和中考。其实,这是认识上的一种误区。通过多年的语文教学,我认为应当指导学生快乐写作,写出“人人心中皆有,人人笔下皆无”的东西,写出来才有真情实感,
期刊
快乐课堂、快乐学习,一直是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追求。没有快乐的课堂教学是让学生无法忍受的。试想,在一节沉闷、乏味的课堂学习环境中,让学生无差别地接受知识,碍于教师的师道尊严,学生即使有看法,也恐怕是想说而不敢说,让它烂于心,永远作古,学生又如何学得轻松、学得容易呢?心理学研究证明,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生更易理解、掌握、牢记知识。因此,提倡快乐教学,首先要快乐课堂。中学语文作为特殊的工具学科,更应
期刊
美育在提高人的素质方面有着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作用。这样,立足教材、深入开掘语文之美就成了语文教师应深入探究的课题和义不容辞的职责所在。现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在语文美育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一、美在语言——欣赏妙趣    语言是人们用来表达思想、交流感情的工具,也是人们欣赏美、创造美的基础。  优秀的作家决不会轻视对语言的追求。有人说:“在但丁的诗上砍一刀,会流出血来。”好的语言是鲜活的,它有
期刊
农村小学生中,独生子女增多,留守儿童增多,有不良品德的小学生也在增多。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农村小学生不良品德的探析,研究农村小学生不良品德矫正的方法。  “扶正”必须“祛邪”,对不良品德的分析和矫正,是学生道德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教会学生做人的根本保证。只有探究清楚不良品德形成的原因,才能找准矫正不良品德的正确方法。    一、农村小学生不良品德探析    学生品德不良是在某种客观条件的影响下,通
期刊
新课程为教师角色的转换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和条件。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做好准备,去追求充满生命力的课堂,迎接新课程改革的到来。    一、转变教学观念,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    新课程对教师提出的最大挑战是什么?笔者认为,是教师要具有课程意识、学生意识、开放意识、问题意识。以前,教师头脑中更多的是教材意识、教参意识,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眼睛盯着知识点,强调的是标准答案,应对的是统一考试。新教材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所以,语文教学中要让语文课“流动”起来,让学生在交流与互动中焕发活力,通过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多向交流,碰撞出思维火花,促进学生潜能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有效地促进他们创新思维的发展和实践能力的提升,有效地促进他们的可持续发展。那么,在课堂上如何让学生获得充分的交流与互动的机会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人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