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镇江市中考作文评析

来源 :初中生世界(初三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oci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父亲正在教儿子学骑自行车。儿子不过七八岁,和自行车一般高。学了半个多小时,儿子仍旧没有进步,一上车,车便倒了。即使车当时没倒,也只是歪歪斜斜地走上几米后,就连车带人一齐摔倒。这时,父亲郑重其事地对儿子喊道:“学会骑车注意三点:先要身子正,上车不要斜着身子,身子歪了是骑不好车的;再是眼睛向前看,选择好前进的路;还有一点是脚下要用力,才能使你的自行车走得快,走得稳……”
  请你根据上面的材料,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任选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体裁不限),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二、试题解说
  
  这道作文题审题的关键在思考父亲教儿子骑车时提醒的三点要求:
  “先要身子正,上车不要斜着身子,身子歪了是骑不好车的”——做人要正直,做事要公正;“再是眼睛向前看,选择好前进的路”——要有正确的方向,要有远大的目标;“还有一点是脚下要用力,才能使你的自行车走得快,走得稳”——要立足现实,要发奋进取。
  如果用联系的观点来看,那就是做人就像骑车,一定要端正心态,把握方向,不断前进。
  当然,从父亲教儿子骑车这件事本身来说,也可以引申出一些道理,如长辈教育下一代,光有一腔热情、一颗爱心是不够的,还得有正确的教育方式,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有时让孩子在挫折中有了感悟,再教给他方法,告诉他方向,也许比在顺境中更利于他们的成长、成材……
  至于还有学生“剑走边锋”,从“七八岁”的孩子学骑车为时过早。容易引发交通事故,不宜提倡这个角度入手,进而联想到早期教育也要遵循规律,不能拔苗助长的道理,也不能理解为偏题。
  甚至还有考生结合自己的历史知识和生活常识,悟出了正直的人未必时时都要保持挺拔的身板,在不违背原则的前提下有时还是要学会变通。适时地委曲求全,也是人生哲理,令人耳目一新。
  总之,要有意识地去关注社会,关注现实生活,书写健康人生。要善于把自己摆进去,把自己最熟悉、最动情、最有感悟的“人”、“事”、“理”写出来。以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去关注社会、关爱人生,尤其是自己及周边的人的生存状态和喜怒哀乐。
  就写作的角度而言,叙个人的生活感悟可以,议社会的价值追求也可以;正说做人的道理可以,反述处世的哲学也可以……
  另外,“文体不限”并不等于“不要文体”,必须充分尊重文体的基本规则,写什么必须是什么,写什么必须像什么。
  
  三、佳作评析
  
  例文一
  骑车·做人
  “学会骑车注意三点:先要身子正,上了自行车不要歪着身子。身子歪了是骑不好车的;再是眼睛向前看,选择好前进的路;还有一点是脚下用力,才能使你的自行车走得快,走得稳……”
  读了这段话,心里很是感动,这是一个父亲教儿子骑车时所讲的,更是一个饱经风霜的长辈对后代传授的人生经验。
  是啊,做人就像骑车,容易摔倒,但只要你掌握了要领,你的车就会骑得很平稳,你的人生道路也会因此更顺畅。
  小时候学车也听爸爸讲过类似的话,当时没有在意,也许是因为太小没有领悟到其中的深刻含义。但今天再读到同样的话语,心里异常温暖。面对人生中迎来的重大考验——中考,心里也仿佛安定了许多。
  我想到了有一年的夏天,在骑车赶往老师家去补课的时候,大雨倾盆,放眼望去,到处是白茫茫的一片,但又找不到避雨的地方,只能拼命往前蹬。
  没走多远就迷路了。当时我的心里仿佛塞了一团乱麻。怎么办?头脑中猛然闪出一个念头,对,就像刚学车时那样骑——身子正,用力蹬……实施了这个“笨”办法以后,风雨似乎也被我感动了,渐渐地小了下来,我又充满信心上路了。
  做人何尝又不是如此呢?身要正,选好前进的正确道路,用力走下去,才可能更快、更稳,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都可以挺过去。
  走不动?没关系,先调整好心态;迷了路?没关系,辨清正确的方向;走不稳?没关系,脚下用劲,心中就会有力。
  现在,坐在考场里,我更加坚信骑车和做人一样,需要一份执着和坚定。本着这份执着和坚定,无论你做什么,都能做到最好。
  
  点评:
  本文巧妙地抓住“骑车”和“做人”共同的“注意点”,文脉贯通、一气呵成,从儿时骑车,尤其是雨中骑车那感人的一幕,想到了正在参加的中考,想到了今后的人生路。全文语言简洁,立意深远,催人奋进。不足:主体部分如果能再充实一些生动感人的细节描写,说理的层次感能再明显些,则可以进一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例文二
  身子总要正着吗
  外祖父家有片小树林,里面的树大多苍翠挺拔,当然也有一些身子骨不硬的,见风便弯。自小我就对那些见风便弯的树没有好感。然而,去年夏天的一场大风却使我的看法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那场风可真大!我们只能躲在家里静候它的离去。风过去之后,我和外祖父便去看小树林。
  一路上,许多树倒了,横在路上。看着这般凄惨的景象,我估摸着外祖父的树林也差不多了。
  到了树林,眼前的景象果真惨不忍睹。平日里那些挺拔的“壮士”都“战死”沙场了,我心里好不悲痛!
  咦,怎么还有几棵树仍矗立在那儿?定睛一看,竟是那些见风便弯的树!
  此时,又是一阵风吹了过来,那些树立马迎风低下了头。风一过,它们又重新挺直了。原来,它们正是靠着这貌似软弱实则顽强的韧性才在这场大风中幸存下来的。这使我对它们不由得生出了几分敬意。
  走在回家的路上,看着山里众树皆倒、少有不折的景象,我恍然大悟:只有适时弯曲,才能在这充满竞争的世上岿然独存,成为最终的胜利者。
  的确,在当今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世界,我们必须坚定自己的立场,在原则问题上身子骨一定要正。但在某些无关大局的问题上,则应该适时弯下身子。这不是懦弱的行为,而是智慧的选择!
  当风暴来袭的时候,面对我们无法克服的风,我们难道要和它正面对抗,成为无谓的牺牲品吗?弯下身子,是为了风暴过后再次更好地挺起身来!
  现在,我要回答题目中的问题了,那就是身子不是总要正着的!
  
  点评:
  题目是个反问句,有悖常理。作者没有明说个中缘由,而是为我们呈现了一场劫难:飓风过后,惨不忍睹的全是原本挺拔的树,而平常“见风便弯”的反倒侥幸存活了。
  
  奇怪吗?不奇怪!韧性不也是伟大人类得以繁衍生息的品质之一吗?“在原则问题上身子骨一定要正。但在某些无关大局的问题上,则应该适时弯下身子。这不是懦弱的行为,而是智慧的选择!”点睛之笔,陡然生辉!
  不足:最后一段可以删去。还有一些句子表述欠严密,如“我心里好不悲痛”、“当风暴来袭的时候,面对我们无法克服的风”等。
其他文献
临近中考,对如何提高复习效率,大家都十分关注,希望老师能“支几招”,然而Z老师并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请同学先看题.  例1(2007年山西省中考试题)如图①,直线l是一条河,P、Q两地相距8千米,P、Q两地到l的距离分别为2千米、5千米,欲在l上的某点M处修建一个水泵站,向P、Q两地供水.现有如下四种铺设方案,则铺设的管道最短的是().  大家不约而同地选B.H同学说:对这种最小值问题,我的印象太深
期刊
编者按:本文围绕中考数学必考知识点,精选2009年全国部分省市中考数学试卷中的典型题,按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三类分块,集结成一份特殊试卷,供同学们参考练习,以提高大家在中考中的解题能力.    考点一:实数  1.(2009·绍兴)将一刻度尺如图所示放在数轴上(数轴的单位长度是1cm),刻度尺上的“0cm”和“15cm”分别对应数轴上的-3.6和x,则()    A.9-1且a≠0C.a0 D.
期刊
一、试题简析    2009年江苏各地中考英语阅读理解试题较之于往年,在命题的水准上又有了程度不同的提高,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期刊
来到这里之前,就一直听说美国人过的是快节奏、高效率的生活,速度相当重要。几个月下来,我对这一点印象深刻。  要说感受最明显的地方,恐怕要数这里的饮食了。这点从他们吃的东西就能看出来:储藏室里摆放着一堆一堆的零食,冰箱里是各种速食品,只要放在Thru。我在The Childs一家,家里的5个小孩有4个参加各种各样的运动,每天下午不是比赛就是训练,到晚上爸爸妈妈就要开车去把孩子们一个一个接回家,晚饭的
期刊
一、错例剖析  第2题计算(a2)3的结果是( ).  A.a5B.a6C.a8D.3a2  分析:误选A,产生错误的原因是将“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误解为“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即与“同底数的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混淆.  第7题如图,给出下列四组条件:  ①AB=DE,BC=EF,AC=DF;  ②AB=DE,∠B=∠E,BC=EF;  ③∠B=∠E,BC=EF,∠C=
期刊
借助比喻、双关、借代、谐音、拈连等辞格,将新闻报道所写人物的姓名巧作点化用于标题中,使人物的姓名衍化为与文章主旨紧密相关的信息的载体,这就是衍名拟题法。北京2008奥运会期间,众多媒体运用衍名法精心制作标题,产生了“题因名新,人因题美”的修辞效果。下面结合一些示例进行赏析。  1、“威”加海内兮  (《文汇报》2008年8月15日)  2、郭爽不爽  (《扬子晚报》2008年8月20日)  例1 
期刊
我们都知道“田忌赛马”的故事,由于齐王的上、中、下等马都分别比田忌的上、中、下等马强得多,所以田忌是屡战屡败,孙膑看到田忌的上、中等马分别比齐王的中、下等马强,于是调换了马的出场顺序。帮田忌赢了齐王,还是同样的马,只是变换了思考角度,改变了出场顺序,就取得了反败为胜的结果。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期刊
推开一扇门,打开一页窗  漫天的星星遥望你手指的方向  哪颗星星与你相视  今晚的夜空谁最闪亮  目光就是心灵的翅膀  ……  和星星对话,在传说里徜徉  你用手指打开夜空的光芒  今夜的星星比任何时候都要多  你是星空里最亮的一颗  让长裙曼舞,手拉手,等待飞翔  带着快乐和希望回家  我在你手里一千次看到月亮  ……  2008年9月6日晚,鸟巢,北京残奥会开幕式。  在挂满星星的夜空下,小号
期刊
18世纪著名的数学家欧拉从19岁开始,直到76岁逝世,半个多世纪写下了浩如烟海的著作,他是科学史上最为多产的数学家,研究不仅深入到数学的各个分支,而且涉及当时科学研究的所有领域,以欧拉命名的定理、公式也非常多,有欧拉定理、欧拉公式、欧拉方程、欧拉函数、欧拉多项式、欧拉线等等,至今,几乎每一个数学领域都可以看到欧拉的名字,彼得堡科学院为了整理他的著作,足足忙碌了47年,由于欧拉出色的工作,后世的著名
期刊
问:我的想法家人总是不能够明白,他们永远只关心我的学习成绩,却不管我对什么才感兴趣。我喜欢艺术,想考艺术学院,可他们对我喜欢艺术一,最都不知道,连老师都说“你父母还没有我们了解你多”。我很想告诉他们我喜欢艺术,但我连说的勇气都没有。我该怎么办?  (彦 晓)  答:告诉他们你的想法,试试用“说”以外的办法。找机会经常向他们秀秀你的才艺,(表演还是书画?)让他们“惊喜地发现”你的兴趣和才能。当他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