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探索提高地方高师院校师范学生技术素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校本教学改革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为普通高中培养合格通用技术课程师资的教学设计方案。
关键词 通用技术;课程改革;师资培养;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11)27-0007-04
Teaching Design and Practice of Local Senior Normal University General Technology Teachers Training//Jia Tianli, Ruan Qiping, You Zhangqiang
Abstract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training mode to enhance the technology capability of local senior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 Founded on the reformation practice of textbook education, a teaching design scheme is proposed aiming in training qualified general technology teachers for high schools.
Key words general technology; curriculum reformation; teachers training; teaching design
Author’s address Mianyang Normal University, Mianyang, Sichuan, China 621000
1 通用技术师资培养教学设计思想
1.1 高师院校通用技术课程开设的意义
高等师范院校通用技术课程是与基础教育中的通用技术课程改革相衔接的,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为主旨,以设计学习和操作学习为主要特征的具有通识意义的师范类教育课程。它强调各学科、各方面知识的联系与综合运用,强调师范学生综合运用文、理等学科知识,融合工程、电子、伦理、心理、环保、审美等方面的学科技能意识,进一步提高技术素养。教学设计是运用现代学习与教学心理学、传播学、教学媒体论等相关理论与技术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设计解决方法,试行解决方法,评价实用结果,并在评价基础上改进设计的一个系统过程。笔者结合通用技术课的特点,针对普通高中开设通用技术课程面临的教师需求的实际,研究高等师范院校通用技术师资培养教学设计的一般模式,设计通用技术师资培养方案,以加强高校人才培养与中学课改的衔接,为基础教育服务。
1.2 高校物理与电子学科与中学通用技术课程联系最为紧密
在物理与电子教学中,与日常生活、生产实际相联系的部分、分组实验过程等,本身就体现实验技术课程的内涵。在新课程理念下,根据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通用技术人才培养设计若能针对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开设和教学工作的现实需要,借鉴高校物理与电子实验教学改革的经验,客观分析信息技术在通用技术教学活动中的优势,面向全体师范类学生开设通用技术课程,就有利于在教学领域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提高师范生专业水平,有利于为普通高中开设通用技术课程面临的教师急需提供服务。经过课改探索,经过在物理与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的思考和分析,笔者认为,尽管通用技术课程涉及物理、化学、工程、设计、电子、信息技术等多个学科,但是物理和电子学科与中学通用技术课程联系最为紧密,如果在物理和电子教学中开展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试点,再逐步扩大到通用技术课程覆盖的其他学科,全面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并不断完善和充实通用技术师资培养教改的内容,那么在一定时间内,高校为基础教育培养通用技术教师的目标就能够实现。
1.3 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中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
一是教学目标的设计,确定学生通过通用技术的学习该达到的水平。二是教学内容的分析。通用技术课程内容多,涉及知识面广,需要在高校教务部门综合协调下安排多个相关学院组织教学共同完成。三是起点水平的设计。通用技术课程内容不具有传统课程的线性特点,前后章节的内容连贯性不强,需要在大学生具备一定知识和技能的前提下学习后续相关内容。四是教学方法的选择。课程前的引入、知识内容的呈现、课后的操作实验、练习与测试等,需要教法上的综合设计。五是教学评价的方法。通过考查学生学习的效果,完善和改进通用技术课程教学设计的过程。
2 通用技术课程改革的特点和目的
2.1 特点:三改变与三体现、两结合与一统一
通用技术课程是一门立足实践、注重创造、高度综合的课程。通用技术课程改革的特点是“三个改变”:改变传统课程过于重视知识传授的倾向,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收集和整理的能力、终身学习和创新的能力、生存和发展的能力;改变课程内容过于重视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科技发展、现代社会和学生生活的联系,体察每个学生的优势,发掘其潜能,培养其特长,让每位学生都具备一技之长,使全体学生走上各自不同的成才之路,成长为不同层次、不同规格的合格人才;改变课程实施强调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接受学习,强调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不能把学生当成是知识的容器。
新课程提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统一,促进思维训练、知识习得、人格健全的协同发展。通用技术课程改革的要求是“三个体现”:体现新课改的方向和理念,立足实践,注重创新,讲究综合;体现科学与人文融合,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体现基础性、通用性,并对学生发展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技术特征。通用技术课程改革要注重“两个结合”、坚持“一个统一”:注重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相结合;注重教育传统与未来发展需要相结合;坚持基础性、通用性、选择性与时代性的高度统一,培养学生理性地看待技术,以积极探究的姿态、热爱技术的情感和一定的科学精神广泛地参与技术创新实践,参与社会生活,培养学生正确的技术观,安全、负责、积极使用技术,培养学生对技术使用、选择、评价、决策、改进、创新的能力。
2.2 课程改革目的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探索高等教育的技术人才培养途径,与有条件的高中、大学、科研院所合作开展创新人才培养研究和试验,促进师范类大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地发展,全面提高高校师范生的技术素养和通用技术水平,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获得良好的发展。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理解、使用、改进及决策能力,提高学生的意念表达与理念转化为操作方案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知识整合、应用及物化能力。
3 通用技术师资培养的课程构成及教学设计
3.1 必修课程设计
在大一年级上学期(分第一、第二学段)开设必修课程1,共32课时,2课时/周;在大一年级下学期(分第三、第四学段)开设必修课程2,共32课时,2课时/周(表1)。
3.2 选修课程设计
在大一年级下学期(分第一、第二学段)和在大二年级上、下学期(分第三、第四学段)开设选修课程,共32课时,2课时/周。选修课程根据校本选修课设置,具体开设的课程,以教学院系的性质、学生专业及有关情况而定,各院系选择2~3门课程作为选修课程开设。
1)选修课程开设计划之一(表2)。
2)选修课程开设计划之二。还可选修以下课程中的几门课程,视学生专业而定:国际科技教育进展、普通物理学、电工学、工业设计、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工业设计方法学、设计概论、中国古代建筑史、人机工程学、木工工艺、钳工工艺、热处理工艺、金属材料及加工工艺、金属材料实用手册、机械制图手册等。
4 通用技术课程改革教学效果的评价
4.1 评价的原则
教学评价要体现3个原则:一是评价的激励性、诊断性和发展性原则;二是评价的过程性与终结性相结合原则;三是单项评价与全面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4.2 评价的内容
评价的内容要体现通用技术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关于知识与技能,着重对技术的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进行评价。关于使用工具与设备的技能、试验技能和交流技能,可以依据课程目标,着重从某一技能本身的操作要点和规范进行评价,倡导和鼓励有新意的技能、方法。关于过程与方法,着重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技术的决策能力和创造能力进行评价。
4.3 评价的主体
评价的主体是教师、学生、实验室专任教师、校外专业技术人员。在评价中,要发挥不同评价主体的作用,将教师的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及校外其他相关人员的参评等有机结合起来。
4.4 评价的方法
1)书面测试评价法。选取来自生活和社会实际的问题分析、案例分析、产品设计和产品分析等题型,考查学生对技术原理的理解、技术方法的综合应用以及将技能方法迁移到新问题情境中的能力。
2)方案及作品分析评价法。选取学生制作的作品、作品模型、设计方案和技术图样、说明书、设计制作方案等进行评价。
3)技术活动报告评价法。教师首先需要指导学生实践课的技术报告书的撰写,并记录全体学生在技术学习过程中有价值或有意义的信息。其次,要求学生记录技术学习的内容、学习过程中的感受、技术试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设计与制作中的独到或有创意之处、对作品或方案的评价等过程性资料,从而形成学生的技术活动档案。在此基础上,选取学生独立完成的实践报告书、过程记录卡、访谈,或同组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经过讨论得到的共同实践结果报告进行评价。
这些评价方法各有特点,适合不同的评价对象,评价者根据具体的评价目标、具体内容,客观分析并灵活运用这些评价方法。这些评价方法既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意识,使他们充分重视能力的培养,提高综合素质,促进个性发展,又可以使实验课的成绩公正,令学生信服。
4.5 评价的管理
通用技术课程的学生成绩可以分为优、良、合格和不合格4个等级:参与该课程中某一模块的学习和实践的全过程,技术活动档案记录基本完整,方案、作品和书面测试达标,并能完成或基本完成所规定的任务,应视为合格,获得2学分;对有特别优秀的设计、制作成果,或有所创新、发明的学生,应给予优、良等级的评价。对修完必修的2个模块并获得4个学分,作为学科成绩的最低要求;完成必修课程的,再选修2个模块获得4个学分,共修满8学分,作为师范类专业毕业生的最低要求。
5 通用技术任课教师的学科素养、培训与提高
通用技术作为一门崭新的课程,它具有明显的跨学科性质,是不同的学科知识在技术应用层面的渗透,强调各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通用技术以设计学习、操作学习为主要特征,立足于教师的直接经验和亲身经历。关于教师学科素养,通用技术选修课程对教师的要求很高,不但要有较高的技术专业知识,还要有积极进取,爱岗敬业的精神和较高的团队合作能力,教师有把“做”与“学”结合起来的动手实践、操作、设计是教学的有效手段。教师要旁征博引,整体把握课程知识结构,知识点之间有由此及彼的归纳,内容之间有承上启下的描述。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延伸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索与探究。
通用技术选修课程教师来自学校的各个岗位,多数教师没有通用技术课程教学经历,且承担教学任务多以兼职为主。因此,许多教师需要培训提高以后才能担任通用技术课程。
1)健全各级教研组织,建立一支合格的教师队伍。在师资队伍建设中,倡导“人事相宜,和谐发展”的队伍建设理念,从师资培养、岗位设置、激励措施等方面进行改革,建立有效的队伍建设机制,体现教师成长和事业发展的和谐促进。鼓励通用技术教师积极探索实践,开发创造案例,积极渗透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改变以往的教学过于偏重接受性学习的倾向。
2)通过动手实践,促进教师理论水平的提高。教师自身要对技术有敏感的洞察力,要勤于动手,每学期争取阅读2~3本关于技术的专著或者高校理工科的基础教材,使专业知识理论逐渐得到补充和完善。对于通用技术理论课程,教师应通过案例分析、案例设计,引导学生学习技术思想、技术方法,把课堂教学变成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模式。
3)高校提供网络、报纸杂志和电视节目,将其作为教师重要的学习途径,教师根据自身的情况有选择地吸收。如清华大学等大专院校的精品网络课程、电视节目中的CCTV科技频道、报纸杂志中的《科技文摘》《世界发明》《少年发明创造》《上海科技报》《电子制作》《中学科技》《大众科技报》《动手做》等都是学习的内容。
4)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高校安排教师到大、中型企业的生产一线近距离观察和直接体验技术的价值与作用。
5)注重科研引领,促进教师成长。开展通用技术教学课题研究,加强个案研究,形成一批在通用技术教学领域深化创新教育的范例,以提高通用技术教师实施创新人才培养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做好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实施工作的通知[EB/OL].[2010-07-16].http://www.scedu.net/structure/index.htm
[2]刘建国.通用技术课教学“实践课时”教学方式探析[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9(5):101-103
[3]李建军.创造发明学导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关键词 通用技术;课程改革;师资培养;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11)27-0007-04
Teaching Design and Practice of Local Senior Normal University General Technology Teachers Training//Jia Tianli, Ruan Qiping, You Zhangqiang
Abstract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training mode to enhance the technology capability of local senior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 Founded on the reformation practice of textbook education, a teaching design scheme is proposed aiming in training qualified general technology teachers for high schools.
Key words general technology; curriculum reformation; teachers training; teaching design
Author’s address Mianyang Normal University, Mianyang, Sichuan, China 621000
1 通用技术师资培养教学设计思想
1.1 高师院校通用技术课程开设的意义
高等师范院校通用技术课程是与基础教育中的通用技术课程改革相衔接的,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为主旨,以设计学习和操作学习为主要特征的具有通识意义的师范类教育课程。它强调各学科、各方面知识的联系与综合运用,强调师范学生综合运用文、理等学科知识,融合工程、电子、伦理、心理、环保、审美等方面的学科技能意识,进一步提高技术素养。教学设计是运用现代学习与教学心理学、传播学、教学媒体论等相关理论与技术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设计解决方法,试行解决方法,评价实用结果,并在评价基础上改进设计的一个系统过程。笔者结合通用技术课的特点,针对普通高中开设通用技术课程面临的教师需求的实际,研究高等师范院校通用技术师资培养教学设计的一般模式,设计通用技术师资培养方案,以加强高校人才培养与中学课改的衔接,为基础教育服务。
1.2 高校物理与电子学科与中学通用技术课程联系最为紧密
在物理与电子教学中,与日常生活、生产实际相联系的部分、分组实验过程等,本身就体现实验技术课程的内涵。在新课程理念下,根据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通用技术人才培养设计若能针对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开设和教学工作的现实需要,借鉴高校物理与电子实验教学改革的经验,客观分析信息技术在通用技术教学活动中的优势,面向全体师范类学生开设通用技术课程,就有利于在教学领域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提高师范生专业水平,有利于为普通高中开设通用技术课程面临的教师急需提供服务。经过课改探索,经过在物理与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的思考和分析,笔者认为,尽管通用技术课程涉及物理、化学、工程、设计、电子、信息技术等多个学科,但是物理和电子学科与中学通用技术课程联系最为紧密,如果在物理和电子教学中开展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试点,再逐步扩大到通用技术课程覆盖的其他学科,全面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并不断完善和充实通用技术师资培养教改的内容,那么在一定时间内,高校为基础教育培养通用技术教师的目标就能够实现。
1.3 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中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
一是教学目标的设计,确定学生通过通用技术的学习该达到的水平。二是教学内容的分析。通用技术课程内容多,涉及知识面广,需要在高校教务部门综合协调下安排多个相关学院组织教学共同完成。三是起点水平的设计。通用技术课程内容不具有传统课程的线性特点,前后章节的内容连贯性不强,需要在大学生具备一定知识和技能的前提下学习后续相关内容。四是教学方法的选择。课程前的引入、知识内容的呈现、课后的操作实验、练习与测试等,需要教法上的综合设计。五是教学评价的方法。通过考查学生学习的效果,完善和改进通用技术课程教学设计的过程。
2 通用技术课程改革的特点和目的
2.1 特点:三改变与三体现、两结合与一统一
通用技术课程是一门立足实践、注重创造、高度综合的课程。通用技术课程改革的特点是“三个改变”:改变传统课程过于重视知识传授的倾向,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收集和整理的能力、终身学习和创新的能力、生存和发展的能力;改变课程内容过于重视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科技发展、现代社会和学生生活的联系,体察每个学生的优势,发掘其潜能,培养其特长,让每位学生都具备一技之长,使全体学生走上各自不同的成才之路,成长为不同层次、不同规格的合格人才;改变课程实施强调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接受学习,强调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不能把学生当成是知识的容器。
新课程提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统一,促进思维训练、知识习得、人格健全的协同发展。通用技术课程改革的要求是“三个体现”:体现新课改的方向和理念,立足实践,注重创新,讲究综合;体现科学与人文融合,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体现基础性、通用性,并对学生发展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技术特征。通用技术课程改革要注重“两个结合”、坚持“一个统一”:注重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相结合;注重教育传统与未来发展需要相结合;坚持基础性、通用性、选择性与时代性的高度统一,培养学生理性地看待技术,以积极探究的姿态、热爱技术的情感和一定的科学精神广泛地参与技术创新实践,参与社会生活,培养学生正确的技术观,安全、负责、积极使用技术,培养学生对技术使用、选择、评价、决策、改进、创新的能力。
2.2 课程改革目的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探索高等教育的技术人才培养途径,与有条件的高中、大学、科研院所合作开展创新人才培养研究和试验,促进师范类大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地发展,全面提高高校师范生的技术素养和通用技术水平,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获得良好的发展。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理解、使用、改进及决策能力,提高学生的意念表达与理念转化为操作方案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知识整合、应用及物化能力。
3 通用技术师资培养的课程构成及教学设计
3.1 必修课程设计
在大一年级上学期(分第一、第二学段)开设必修课程1,共32课时,2课时/周;在大一年级下学期(分第三、第四学段)开设必修课程2,共32课时,2课时/周(表1)。
3.2 选修课程设计
在大一年级下学期(分第一、第二学段)和在大二年级上、下学期(分第三、第四学段)开设选修课程,共32课时,2课时/周。选修课程根据校本选修课设置,具体开设的课程,以教学院系的性质、学生专业及有关情况而定,各院系选择2~3门课程作为选修课程开设。
1)选修课程开设计划之一(表2)。
2)选修课程开设计划之二。还可选修以下课程中的几门课程,视学生专业而定:国际科技教育进展、普通物理学、电工学、工业设计、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工业设计方法学、设计概论、中国古代建筑史、人机工程学、木工工艺、钳工工艺、热处理工艺、金属材料及加工工艺、金属材料实用手册、机械制图手册等。
4 通用技术课程改革教学效果的评价
4.1 评价的原则
教学评价要体现3个原则:一是评价的激励性、诊断性和发展性原则;二是评价的过程性与终结性相结合原则;三是单项评价与全面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4.2 评价的内容
评价的内容要体现通用技术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关于知识与技能,着重对技术的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进行评价。关于使用工具与设备的技能、试验技能和交流技能,可以依据课程目标,着重从某一技能本身的操作要点和规范进行评价,倡导和鼓励有新意的技能、方法。关于过程与方法,着重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技术的决策能力和创造能力进行评价。
4.3 评价的主体
评价的主体是教师、学生、实验室专任教师、校外专业技术人员。在评价中,要发挥不同评价主体的作用,将教师的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及校外其他相关人员的参评等有机结合起来。
4.4 评价的方法
1)书面测试评价法。选取来自生活和社会实际的问题分析、案例分析、产品设计和产品分析等题型,考查学生对技术原理的理解、技术方法的综合应用以及将技能方法迁移到新问题情境中的能力。
2)方案及作品分析评价法。选取学生制作的作品、作品模型、设计方案和技术图样、说明书、设计制作方案等进行评价。
3)技术活动报告评价法。教师首先需要指导学生实践课的技术报告书的撰写,并记录全体学生在技术学习过程中有价值或有意义的信息。其次,要求学生记录技术学习的内容、学习过程中的感受、技术试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设计与制作中的独到或有创意之处、对作品或方案的评价等过程性资料,从而形成学生的技术活动档案。在此基础上,选取学生独立完成的实践报告书、过程记录卡、访谈,或同组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经过讨论得到的共同实践结果报告进行评价。
这些评价方法各有特点,适合不同的评价对象,评价者根据具体的评价目标、具体内容,客观分析并灵活运用这些评价方法。这些评价方法既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意识,使他们充分重视能力的培养,提高综合素质,促进个性发展,又可以使实验课的成绩公正,令学生信服。
4.5 评价的管理
通用技术课程的学生成绩可以分为优、良、合格和不合格4个等级:参与该课程中某一模块的学习和实践的全过程,技术活动档案记录基本完整,方案、作品和书面测试达标,并能完成或基本完成所规定的任务,应视为合格,获得2学分;对有特别优秀的设计、制作成果,或有所创新、发明的学生,应给予优、良等级的评价。对修完必修的2个模块并获得4个学分,作为学科成绩的最低要求;完成必修课程的,再选修2个模块获得4个学分,共修满8学分,作为师范类专业毕业生的最低要求。
5 通用技术任课教师的学科素养、培训与提高
通用技术作为一门崭新的课程,它具有明显的跨学科性质,是不同的学科知识在技术应用层面的渗透,强调各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通用技术以设计学习、操作学习为主要特征,立足于教师的直接经验和亲身经历。关于教师学科素养,通用技术选修课程对教师的要求很高,不但要有较高的技术专业知识,还要有积极进取,爱岗敬业的精神和较高的团队合作能力,教师有把“做”与“学”结合起来的动手实践、操作、设计是教学的有效手段。教师要旁征博引,整体把握课程知识结构,知识点之间有由此及彼的归纳,内容之间有承上启下的描述。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延伸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索与探究。
通用技术选修课程教师来自学校的各个岗位,多数教师没有通用技术课程教学经历,且承担教学任务多以兼职为主。因此,许多教师需要培训提高以后才能担任通用技术课程。
1)健全各级教研组织,建立一支合格的教师队伍。在师资队伍建设中,倡导“人事相宜,和谐发展”的队伍建设理念,从师资培养、岗位设置、激励措施等方面进行改革,建立有效的队伍建设机制,体现教师成长和事业发展的和谐促进。鼓励通用技术教师积极探索实践,开发创造案例,积极渗透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改变以往的教学过于偏重接受性学习的倾向。
2)通过动手实践,促进教师理论水平的提高。教师自身要对技术有敏感的洞察力,要勤于动手,每学期争取阅读2~3本关于技术的专著或者高校理工科的基础教材,使专业知识理论逐渐得到补充和完善。对于通用技术理论课程,教师应通过案例分析、案例设计,引导学生学习技术思想、技术方法,把课堂教学变成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模式。
3)高校提供网络、报纸杂志和电视节目,将其作为教师重要的学习途径,教师根据自身的情况有选择地吸收。如清华大学等大专院校的精品网络课程、电视节目中的CCTV科技频道、报纸杂志中的《科技文摘》《世界发明》《少年发明创造》《上海科技报》《电子制作》《中学科技》《大众科技报》《动手做》等都是学习的内容。
4)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高校安排教师到大、中型企业的生产一线近距离观察和直接体验技术的价值与作用。
5)注重科研引领,促进教师成长。开展通用技术教学课题研究,加强个案研究,形成一批在通用技术教学领域深化创新教育的范例,以提高通用技术教师实施创新人才培养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做好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实施工作的通知[EB/OL].[2010-07-16].http://www.scedu.net/structure/index.htm
[2]刘建国.通用技术课教学“实践课时”教学方式探析[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9(5):101-103
[3]李建军.创造发明学导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