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标理念的物理试题评析

来源 :中学理科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04541622008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在2014年全国卷新课标I卷25题的多种解法的基础上,基于课标理念,分析全国卷物理综合计算题的特点,注重推陈出新,注重梯度设计,注重能力考查,体现基础性。
  关键词:物理试题;推陈出新;基础性;导向性
其他文献
摘 要:植酸酶不仅能释放植酸中的磷,还可以提高与植酸结合的蛋白质的消化率,从而减少饲料中蛋白质的添加量。本文提出了植酸酶的蛋白质基础值与磷基础值有关,具有相近的磷基础值的植酸酶应具有非常相近的蛋白质基础值。  关键词:植酸酶;蛋白质基础值;磷基础值  中图分类号:S816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1-0769(2020)02-0058-03  在饲料中添加外源性植酸酶的主要目的是释放原料中
摘 要:人工照明的一个特性是磁镇流器荧光灯源存在固有闪烁,这可能会影响其在动物上使用的适宜性,因此人类可以看到的闪烁光源不能应用于猪舍。所有的动物、植物、真菌和细菌都有一个大约以24 h为周期的昼夜节律,这种节律能够帮助生物体调整它们的新陈代谢和行为,以适应昼夜循环。猪的昼夜节律可以通过体温、活性和某些激素(例如皮质醇)水平的变化来观察。  关键词:光照强度;色觉;闪烁;昼夜节律;褪黑激素  中图
作业是教师了解和检查学生学习情况最常用的一种手段。学生的各种各样学习任务的落实,学习效果的检查、知识的反馈,都是通过作业来体现。如何评价作业呢?传统的作业批改中,教师往往关注的是每一道题 “对”与“不对”。这种批改方式追求的是作业终结性的实效,而学生的解题思路、方法、习惯、能力、品质等各方面并不能很好地体现出来。有什么比较好的方法呢?笔者认为将“评语”引人生物作业的批改中,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作
摘 要:为了解广州从化良口镇5个猪场蚊媒介种类的构成、密度分布等情况,为对生猪传染病的监测和有效防控蚊虫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笔者采用紫外灯诱法、网捕法等方法分别捕获275只蚊虫。通过分类鉴定,它们隶属2亚科4属15种,分别为致倦库蚊(占19.6%)、二带喙库蚊(占14.39%)、三带喙库蚊(占5.04%)、薛氏库蚊(占5.40%)、褐尾库蚊(占13.31%)、小拟态库蚊(占0.72%)、拟态库蚊(占
“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这是课改与新课程对课堂的呼唤。新的物理课程理念倡导教师在教学过程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更。  多年来,我县一直致力于课堂教改实践,并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确立了以“五学”为课堂教学模式。“五学” 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为
新课程的教学观认为,我们要改革传统教育的“三中心”观念,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将接受式学习转化为发现形式学习,将接受知识学习的同化转变为发现知识的顺应。这样就要求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教师就必须着眼于发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要求教师
摘 要:作为中学生物教师,该如何在中学生物课堂上进行有效提问呢?本文就课堂提问的作用、运用多种形式的提问、善于设计问题情景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提问作用;灵活运用;善于设计  《生物课程标准》认为,生物科学的目的是“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亚里士多德曾经说:“思
摘 要:从数字化实验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必要性、优越性及可操作性等三个方面提出中学化学课程教学的一些改革建议,为教师更好地将数字化实验系统运用于化学教学,并为提高学生自主思考能力和高考解题水平提供帮助。  关键词: 数字化实验;化学实验探究;传感器;中学化学教学  数字化实验系统(DIS)是由传感器、数据采集器和配套软件组成,能与计算机连接并进行定量采集和处理数据的实验技术系统 [1 ]。中学化学教
摘 要:本文系统地剖析共轭效应对物质的物理或化学性质的影响,包括导电性、稳定性、颜色、酸碱性、极性、化学反应性能及中间体的稳定性等,并深入物质的微观结构,解释共轭效应的本质因素。  关鍵词:共轭效应;离域Π键;影响;物质性质  共轭效应和诱导效应、场效应统称电子效应。在化学反应中,由于取代基倾向于给或吸电子,分子某些部分的电子密度下降或上升,使反应的分子在某个阶段带有正或负电荷(或部分正或负电荷)
摘 要: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将信息技术与教研片区教学的整合,构建创新型的课堂,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学习,成为课堂的主人,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去探索、去认知、去接受知识;让教师由授业者转变为解惑者,成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组织者。不断开发、充实资源库资料,利用信息平台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通过对永春县城乡教育现状及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教学资源优化配置和共享途径的研究,从硬件设施和软件建设不断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