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喜法师,浙江宁波慧日禅寺住持,博客访问量过百万;著有《永恒的甘露》《钵水明镜》《安泰》,被誉为“中国文化非官方大使”。
石头希迁禅师小时候曾亲近过六祖慧能大师,一天他问:“师父啊,我现在还小,我不懂佛法真谛,如果哪天您圆寂了我还没开悟,我应该找谁去呢?我依止谁呢?”六祖大师说:“寻思去。”
石头希迁禅师以为是叫他自己去思考,师父果然不久就圆寂了,但他想了3年也不明白“寻思去”。后来他忽然一下顿悟了:噢!师父是让我找江西青原山的青原行思大师啊!
他赶快从广东赶到江西去拜见大师。
青原行思大师见了这个少年,就问他:“你从哪里来?”
他答:“我从曹溪来。”
“你那个东西有没带来啊?”
他答:“我那个东西带来了。”
“你是到曹溪之前就有呢,还是到曹溪之后才得到的呢?”
他答:“我到曹溪之前就有。”
又问:“你既然到曹溪之前就有,为什么还要到曹溪去呢?”就是拜六祖大师啊!
少年石头希迁禅师就回答:“虽然我去曹溪之前就有,但不去曹溪,我不知道我有。”
请问今天你的“那个”有没有带来?“那个”叫佛性。
如果别人跟你说: 哎哟,你捡了一个佛性。你有没捡到佛性?为什么没有捡到?因为你从来就没有丢过。
糊涂了、不觉悟、愚痴,就做凡夫。你造恶害得到别人吗? 是自己搬石头砸自己的脚。是谁害了我们吗?没有人害我们,是自作自受!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人生觉悟的第一步尤其重要。开启人生觉悟的道路要仰仗谁?要仰仗生命中的贵人,指引你正确道路的人,所以石头希迁禅师说:虽然没到曹溪我也有,但我没去曹溪,我不知道我原来就有。
既然石頭希迁已知道: 他没到曹溪就有,他去了曹溪,他已觉悟自己本身那个就是“无智亦无得”的,为什么他还要到江西青原行思禅师面前再拜他的师兄为师呢?
大家知道,修行人应该亲近善知识,良师益友不可少,讲俗一点就叫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去亲近自己的师兄,在修行道上不能缺少这些助道的因缘。修行已稳操胜券的人,恶业越来越干净了,功德善业越来越增长;一个后进者,一个刚刚修行的人,是要仰仗这样的善知识的提携和策励的,需要这样善知识的熏染和教诲。
《金刚经》里说: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无为法”有形象吗?苏东坡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是看得见摸得到的,这首诗传唱千古,就包含了这层含义。在趋向解脱的这条道上,需要坚定的信念和坚韧的毅力,甚至在修行路上更需要谦虚、要忍辱,一种向上的持之以恒的毅力!
有人问我如何活在当下。我回答,社会上对“活在当下”依文解义,持一种错解。活在当下的意义,在于深观自己的行为及身心,从自己的心之牢狱和束缚中解脱出来,无论是喝茶也好,谈论佛法也好,禅定也好,牢笼就是牢笼。因此,我们必须了解过去、现在、未来三心不可得,要放下攀援和依附的心。现代很多人将“活在当下”理解成不了义的说法,甚至发展成精致的利己主义,更多地培养我执我慢,所以,“活在当下”要活在当下的解脱和观照的智慧里。
我师父引用古德的话说,这个“心”啊,“三点如星相,斜勾似月斜,披毛从此得,作佛也由它”。
经典里说,菩萨为了众生所流的泪比大海的水还要多,“难怪海水都是咸的呢! ”原来都是菩萨的泪啊……
石头希迁禅师小时候曾亲近过六祖慧能大师,一天他问:“师父啊,我现在还小,我不懂佛法真谛,如果哪天您圆寂了我还没开悟,我应该找谁去呢?我依止谁呢?”六祖大师说:“寻思去。”
石头希迁禅师以为是叫他自己去思考,师父果然不久就圆寂了,但他想了3年也不明白“寻思去”。后来他忽然一下顿悟了:噢!师父是让我找江西青原山的青原行思大师啊!
他赶快从广东赶到江西去拜见大师。
青原行思大师见了这个少年,就问他:“你从哪里来?”
他答:“我从曹溪来。”
“你那个东西有没带来啊?”
他答:“我那个东西带来了。”
“你是到曹溪之前就有呢,还是到曹溪之后才得到的呢?”
他答:“我到曹溪之前就有。”
又问:“你既然到曹溪之前就有,为什么还要到曹溪去呢?”就是拜六祖大师啊!
少年石头希迁禅师就回答:“虽然我去曹溪之前就有,但不去曹溪,我不知道我有。”
请问今天你的“那个”有没有带来?“那个”叫佛性。
如果别人跟你说: 哎哟,你捡了一个佛性。你有没捡到佛性?为什么没有捡到?因为你从来就没有丢过。
糊涂了、不觉悟、愚痴,就做凡夫。你造恶害得到别人吗? 是自己搬石头砸自己的脚。是谁害了我们吗?没有人害我们,是自作自受!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人生觉悟的第一步尤其重要。开启人生觉悟的道路要仰仗谁?要仰仗生命中的贵人,指引你正确道路的人,所以石头希迁禅师说:虽然没到曹溪我也有,但我没去曹溪,我不知道我原来就有。
既然石頭希迁已知道: 他没到曹溪就有,他去了曹溪,他已觉悟自己本身那个就是“无智亦无得”的,为什么他还要到江西青原行思禅师面前再拜他的师兄为师呢?
大家知道,修行人应该亲近善知识,良师益友不可少,讲俗一点就叫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去亲近自己的师兄,在修行道上不能缺少这些助道的因缘。修行已稳操胜券的人,恶业越来越干净了,功德善业越来越增长;一个后进者,一个刚刚修行的人,是要仰仗这样的善知识的提携和策励的,需要这样善知识的熏染和教诲。
《金刚经》里说: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无为法”有形象吗?苏东坡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是看得见摸得到的,这首诗传唱千古,就包含了这层含义。在趋向解脱的这条道上,需要坚定的信念和坚韧的毅力,甚至在修行路上更需要谦虚、要忍辱,一种向上的持之以恒的毅力!
有人问我如何活在当下。我回答,社会上对“活在当下”依文解义,持一种错解。活在当下的意义,在于深观自己的行为及身心,从自己的心之牢狱和束缚中解脱出来,无论是喝茶也好,谈论佛法也好,禅定也好,牢笼就是牢笼。因此,我们必须了解过去、现在、未来三心不可得,要放下攀援和依附的心。现代很多人将“活在当下”理解成不了义的说法,甚至发展成精致的利己主义,更多地培养我执我慢,所以,“活在当下”要活在当下的解脱和观照的智慧里。
我师父引用古德的话说,这个“心”啊,“三点如星相,斜勾似月斜,披毛从此得,作佛也由它”。
经典里说,菩萨为了众生所流的泪比大海的水还要多,“难怪海水都是咸的呢! ”原来都是菩萨的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