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合作学习是一种具有综合教育作用的教学模式,在素质教育目标下,这种教学模式越来越多地在语文教学中实践应用。但二年级小学生在合作学习的素养上还存在着一些不足,需要采取针对性的策略才可以有效实施。本文从小组构建、合作形式和内容、评价总结这几个方面探讨小学二年级语文合作学习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小学;二年级;合作学习;语文;策略
合作学习能够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对活跃课堂学习氛围、调动学生自主意识、培养创新思维、提升交流合作能力以及增进同学友谊等方面具有综合性的培养价值。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对学生进行综合素养培养——这种教学模式因而就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青睐。
但是,不同年级的学生有不同的学情——合作学习有其基本操作策略,但是并没有普适的模板。教师在实践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自己学科的特征来合理组织,才能发挥合作学习的培养价值。
比如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心智发展还处于较低水平,合作的意识比较弱、合作的能力也有待培养(如不会表达交流、不尊重同学意见等等),而且他们对学习形态(比如趣味性、简单性)也有着自身特殊的需求。
下面,结合二年级语文的教学,就如何组织合作学习展开探讨。
一、 小组的构建
对于合作学习小组的构建,我们教师应该是比较熟悉了。最常用的构建策略,就是“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但當我们开始实施分组计划的时候,就会发现,二年级学生的分组可能并不能完全套用这个策略。二年级学生的学习水平差异不大,所谓的异质是很难把握的。哪个学生是学优的,哪个学生的学差的?没有明显的界线——而且我们如果硬要给学生分出三六九等来的话,负面效应很快就会出现。本来没有太大差异的班级,很快就出现了成绩上的差异。因为,一些被教师主观界定为差生的学生,因受到负面的心理暗示而失去学习信心;一些被定为学优的学生则因更加努力而成为真正的学优生。教师人为造成了班级成绩的分化,显然是不合适的。
所以,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学情,我在分组的时候没有按学习成绩来交叉分组,而是依据两个条件:一是学生的交流能力,把爱说话的学生分到各组,保证每个小组不会出现“大眼瞪小眼”没人发言的问题,还能保证某个小组不出现大家都抢着发言而发生争吵;二是学生的组织能力,这些学生在同学中人缘比较好,大家愿意听他的安排,把他们分到各组,保证每个小组的学习活动能够基本有序推进。
二、 形式和内容
形式和内容本来是可以分开来探讨的——之所以放在一起研究,是基于二年级学生的学情考虑的,因为他们的学习心理和心智水平的特征,在合作学习和合作的内容上其实有共同的出发点:二年级学生自主合作能力比较弱、知识水平相对不足,那么,要求我们组织合作的形式和内容不要过于复杂,以免学生操控不了或无法进行探究。而且,完全“大撒把”式的合作也不太适用,需要教师同时参与合作并及时进行点拨指导。此外,二年级学生对学习情态的趣味性需求比较强,他们对成人式单调的合作没有兴趣,让他们像开会一样去合作,很快就会产生学习疲劳感。
所以,对二年级的合作學习来说,形式和内容应该是在教师的帮助下简单、明快、有趣。比如学习《曹冲称象》,让学生合作探究故事的数学道理。如果我们让学生按数学的思路去探究,学生们一是兴趣不高,二是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也刚刚能够满足,难度比较大。所以,我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个小水盆、一个小盒(当船用,香皂盒什么的都可以)、一个玩具和一些小石子——让学生们按着故事情节来进行操作——操作完后,拿着石子和玩具到讲台上的天平秤称一称,看看结果对不对。这样来组织合作学习,简单明了,学生参与度高,趣味性强。
此外,游戏式合作、比赛式合作、情境式合作等,也是比较适用于二年级学生的。
三、 评价和总结
有些教师对合作学习的流程还不太清楚——在组织合作学习时,有开头、有过程但没有结尾。当学生完成合作探究之后,就认为已经结束了——其实还落下了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评价和总结。一次合作学习之后,合作得怎么样啊?探究目标有没有达成啊?学生们的操作表现怎么样啊?这些,你不跟学生讲明白,合作的收获其实很少。通过评价和总结,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合作的能力——如,“小明那个小组合作得非常好,每个同学都发言了,而且大家还有分工,最后的成果也正确。”让学生明白合作是需要主动交流的,是需要分工协作的;可以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比如学生合作探讨《坐井观天》,大多的探讨结论是“井里青蛙视线被挡住了,看不到广阔的天空”。这时,教师就要总结提炼一下内涵,“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不仅是视线,我们学得东西越多,明白的道理也就越多啊!”
总之,有效的合作学习能够对小学生多方面素养起到很好的培养作用,是值得在教学中积极实践的。但是,合作学习的策略应该要考虑到学生的具体学情,在组建小组、设计形式、选择内容及评价总结时,要考虑是否合理、适用。
参考文献:
[1]韦仁福.合作学习在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快乐阅读,2016(12).
[2]赵洪湖.浅谈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14(7).
关键词:小学;二年级;合作学习;语文;策略
合作学习能够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对活跃课堂学习氛围、调动学生自主意识、培养创新思维、提升交流合作能力以及增进同学友谊等方面具有综合性的培养价值。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对学生进行综合素养培养——这种教学模式因而就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青睐。
但是,不同年级的学生有不同的学情——合作学习有其基本操作策略,但是并没有普适的模板。教师在实践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自己学科的特征来合理组织,才能发挥合作学习的培养价值。
比如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心智发展还处于较低水平,合作的意识比较弱、合作的能力也有待培养(如不会表达交流、不尊重同学意见等等),而且他们对学习形态(比如趣味性、简单性)也有着自身特殊的需求。
下面,结合二年级语文的教学,就如何组织合作学习展开探讨。
一、 小组的构建
对于合作学习小组的构建,我们教师应该是比较熟悉了。最常用的构建策略,就是“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但當我们开始实施分组计划的时候,就会发现,二年级学生的分组可能并不能完全套用这个策略。二年级学生的学习水平差异不大,所谓的异质是很难把握的。哪个学生是学优的,哪个学生的学差的?没有明显的界线——而且我们如果硬要给学生分出三六九等来的话,负面效应很快就会出现。本来没有太大差异的班级,很快就出现了成绩上的差异。因为,一些被教师主观界定为差生的学生,因受到负面的心理暗示而失去学习信心;一些被定为学优的学生则因更加努力而成为真正的学优生。教师人为造成了班级成绩的分化,显然是不合适的。
所以,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学情,我在分组的时候没有按学习成绩来交叉分组,而是依据两个条件:一是学生的交流能力,把爱说话的学生分到各组,保证每个小组不会出现“大眼瞪小眼”没人发言的问题,还能保证某个小组不出现大家都抢着发言而发生争吵;二是学生的组织能力,这些学生在同学中人缘比较好,大家愿意听他的安排,把他们分到各组,保证每个小组的学习活动能够基本有序推进。
二、 形式和内容
形式和内容本来是可以分开来探讨的——之所以放在一起研究,是基于二年级学生的学情考虑的,因为他们的学习心理和心智水平的特征,在合作学习和合作的内容上其实有共同的出发点:二年级学生自主合作能力比较弱、知识水平相对不足,那么,要求我们组织合作的形式和内容不要过于复杂,以免学生操控不了或无法进行探究。而且,完全“大撒把”式的合作也不太适用,需要教师同时参与合作并及时进行点拨指导。此外,二年级学生对学习情态的趣味性需求比较强,他们对成人式单调的合作没有兴趣,让他们像开会一样去合作,很快就会产生学习疲劳感。
所以,对二年级的合作學习来说,形式和内容应该是在教师的帮助下简单、明快、有趣。比如学习《曹冲称象》,让学生合作探究故事的数学道理。如果我们让学生按数学的思路去探究,学生们一是兴趣不高,二是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也刚刚能够满足,难度比较大。所以,我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个小水盆、一个小盒(当船用,香皂盒什么的都可以)、一个玩具和一些小石子——让学生们按着故事情节来进行操作——操作完后,拿着石子和玩具到讲台上的天平秤称一称,看看结果对不对。这样来组织合作学习,简单明了,学生参与度高,趣味性强。
此外,游戏式合作、比赛式合作、情境式合作等,也是比较适用于二年级学生的。
三、 评价和总结
有些教师对合作学习的流程还不太清楚——在组织合作学习时,有开头、有过程但没有结尾。当学生完成合作探究之后,就认为已经结束了——其实还落下了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评价和总结。一次合作学习之后,合作得怎么样啊?探究目标有没有达成啊?学生们的操作表现怎么样啊?这些,你不跟学生讲明白,合作的收获其实很少。通过评价和总结,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合作的能力——如,“小明那个小组合作得非常好,每个同学都发言了,而且大家还有分工,最后的成果也正确。”让学生明白合作是需要主动交流的,是需要分工协作的;可以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比如学生合作探讨《坐井观天》,大多的探讨结论是“井里青蛙视线被挡住了,看不到广阔的天空”。这时,教师就要总结提炼一下内涵,“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不仅是视线,我们学得东西越多,明白的道理也就越多啊!”
总之,有效的合作学习能够对小学生多方面素养起到很好的培养作用,是值得在教学中积极实践的。但是,合作学习的策略应该要考虑到学生的具体学情,在组建小组、设计形式、选择内容及评价总结时,要考虑是否合理、适用。
参考文献:
[1]韦仁福.合作学习在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快乐阅读,2016(12).
[2]赵洪湖.浅谈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