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多年的教学中,我常常会问学生:“这题你是怎样做的?为什么这样做?”学生们有的答:“我是这样想的……”有的答:“老师教的……”也有的答:“不知道……这和例题一样。”种种回答,显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第一种显示,学生理解并掌握了知识,会灵活应用,学会了思考;第二种显示,学生基本了解知识,初步理解并能有效的模仿。学生还没有思考;第三种显示,学生停留在简单的模仿上,生搬硬套。根本不会思考。这样的回答是不会令我们满意的。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出的学生不会思考,这是不成功的课堂。与目前国家教育部制定的《数学课程标准》不符的。《标准》中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词,对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情感态度等方面提出了要求。由此,让学生学会思考乃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学会思考并不仅指思考的行动和过程,也包括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考虑问题、解决问题。换句话说,让学生学会思考,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观念。所谓的数学观念是指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考虑问题,解决问题的自觉意识和思维习惯。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做到让学生学会思考呢?
一、做个有数学素养的教师
波利亚曾经指出“如果一个教师没有过创造性工作的经验,他又怎能唤起、引导、帮助,甚至赏识他的学生们的创造性的劳动?如果一个教师在数学方面的知识完全是被动地接受过来的,那么他便很难促进他的学生们进行主动的学习,如果一个教师生来从没有过奇思妙想,那么他大概会责备一个想出妙主意的学生,而不是去鼓励学生这样做。”显然,这样的教师很难教会他的学生学会思考。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自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与计算机的结合,使得数学充满时代气息。我们的教师应该具备那些数学素养呢?
1.培养有数学感觉的教师
数学的感觉非常重要,能否学好数学取决于有为良好的数学感觉。根据“教学相长”可以说,能否教好、能否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感觉,关键在于教师有无良好的数学感觉。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这是对学生初步的数学感觉的培养。例如:在江苏省职业学校文化课数学教材基础模块下册18页古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的棋盘上共有多少米粒?的教学中,就要求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去感受多少米粒,从而把握求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培养了数学感觉。老师的一言一行也要体现“数学味”,譬如:能随手在黑板上畫出一个准确的几何图形、能准确说出教室的长与宽等。教师的数学感觉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具有的,它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和思考,凌驾于教材之上,才能清晰的表达数学思想。
2.坚持“做数学”的教学思想
我们说:“学习数学的最好方法是做数学”。这是因为数学从根本上讲是做出来的。目前的数学课程改革,很好的反映了“做数学”、“用数学”的思想理念。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思想。他认为: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的法则要根据学的法则,学的法则要根据做的法则……“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教,学也不成学……所以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可见“做数学”的思想与陶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思想还是相通的。这里的“做”不能片面的理解为“动手”、“动脚”的做,而应重于“动脑”,“只有手到心到才是真正的做”。在教学中,老师的精准板书总能给学生一个好的榜样。强调了“做数学”的思想。
二、中职生学习数学的不良心理,难于让其学会思考
中职生学习数学的不良心理,是指影响、制约、阻碍中职生积极主动和持久有效地学习数学知识、发展智力、培养数学能力和自觉学习习惯的一种心理状态,也就是中职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因“困惑”、“曲解”、或“误会”等而产生的一种消极的心理现象。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依赖心理
数学教学中,学生普遍对教师存有依赖心理,缺乏学习的主动钻研和创造精神。一是期望教师对数学问题进行归纳概括并分门别类地一一讲述,突出重点难点和关键;二是期望教师提供详尽的解题示范,习惯于一步一步地模仿硬套。事实上,大多数数学教师也乐于此道,课前不布置学生预习教材,上课不要求学生阅读教材,课后也不布置学生复习教材,习惯于一块黑板,一道例题和演算几道练习题。长此以往,学生的钻研精神被压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渐丧失。在这种情况下,还有什么“思想”可言?
2.定势心理
定势心理即人们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思维定势。在较长时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在教师习惯性教学程序影响下,学生形成一个比较稳固的习惯性思考和解答数学问题的思维格式和惯性。虽然这种解答数学问题的思维格式和思维惯性是数学知识的积累,有利于学生按照一定的程序思考和解决问题,短期里比较有效,但这种定势思维的深化又带来许多负面影响,使学生的思维向固定模式方面发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提高,思考问题的方法、图径单一。例如:
学习解不等式时:常见x2≥9解得x2≥±3如此错误。学习两角和差时常见sin(A B)=sinA sinB等等错误。这就是思维定势的原因。没能对数学公式理解和吃透,只是想当然的去解答。
三、注意数学思想的螺旋上升原则
在教学中,数学思想的渗入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规律与知识特点,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思想方法的学习应该遵循逐级递进、螺旋上升的原则,不要重复。当然,数学与其他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只有掌握了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后,应用数学思想方法去观察、分析、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才实现了学习数学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曹才翰.中学数学教学概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数学课程标准[M].国家教育部制定.
[3]肖柏荣,周焕山.数学史与方法论[M].江苏教育学院.
[4]江苏省职业学校文化课数学教材[M].江苏教育出版社.
作者简介:
杜劲松(1968.11—),男,南京市六合区,本科,中学高级,数学教学服务于机电专业学习的研究,211500,南京六合中等专业学校。
一、做个有数学素养的教师
波利亚曾经指出“如果一个教师没有过创造性工作的经验,他又怎能唤起、引导、帮助,甚至赏识他的学生们的创造性的劳动?如果一个教师在数学方面的知识完全是被动地接受过来的,那么他便很难促进他的学生们进行主动的学习,如果一个教师生来从没有过奇思妙想,那么他大概会责备一个想出妙主意的学生,而不是去鼓励学生这样做。”显然,这样的教师很难教会他的学生学会思考。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自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与计算机的结合,使得数学充满时代气息。我们的教师应该具备那些数学素养呢?
1.培养有数学感觉的教师
数学的感觉非常重要,能否学好数学取决于有为良好的数学感觉。根据“教学相长”可以说,能否教好、能否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感觉,关键在于教师有无良好的数学感觉。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这是对学生初步的数学感觉的培养。例如:在江苏省职业学校文化课数学教材基础模块下册18页古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的棋盘上共有多少米粒?的教学中,就要求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去感受多少米粒,从而把握求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培养了数学感觉。老师的一言一行也要体现“数学味”,譬如:能随手在黑板上畫出一个准确的几何图形、能准确说出教室的长与宽等。教师的数学感觉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具有的,它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和思考,凌驾于教材之上,才能清晰的表达数学思想。
2.坚持“做数学”的教学思想
我们说:“学习数学的最好方法是做数学”。这是因为数学从根本上讲是做出来的。目前的数学课程改革,很好的反映了“做数学”、“用数学”的思想理念。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思想。他认为: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的法则要根据学的法则,学的法则要根据做的法则……“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教,学也不成学……所以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可见“做数学”的思想与陶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思想还是相通的。这里的“做”不能片面的理解为“动手”、“动脚”的做,而应重于“动脑”,“只有手到心到才是真正的做”。在教学中,老师的精准板书总能给学生一个好的榜样。强调了“做数学”的思想。
二、中职生学习数学的不良心理,难于让其学会思考
中职生学习数学的不良心理,是指影响、制约、阻碍中职生积极主动和持久有效地学习数学知识、发展智力、培养数学能力和自觉学习习惯的一种心理状态,也就是中职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因“困惑”、“曲解”、或“误会”等而产生的一种消极的心理现象。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依赖心理
数学教学中,学生普遍对教师存有依赖心理,缺乏学习的主动钻研和创造精神。一是期望教师对数学问题进行归纳概括并分门别类地一一讲述,突出重点难点和关键;二是期望教师提供详尽的解题示范,习惯于一步一步地模仿硬套。事实上,大多数数学教师也乐于此道,课前不布置学生预习教材,上课不要求学生阅读教材,课后也不布置学生复习教材,习惯于一块黑板,一道例题和演算几道练习题。长此以往,学生的钻研精神被压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渐丧失。在这种情况下,还有什么“思想”可言?
2.定势心理
定势心理即人们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思维定势。在较长时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在教师习惯性教学程序影响下,学生形成一个比较稳固的习惯性思考和解答数学问题的思维格式和惯性。虽然这种解答数学问题的思维格式和思维惯性是数学知识的积累,有利于学生按照一定的程序思考和解决问题,短期里比较有效,但这种定势思维的深化又带来许多负面影响,使学生的思维向固定模式方面发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提高,思考问题的方法、图径单一。例如:
学习解不等式时:常见x2≥9解得x2≥±3如此错误。学习两角和差时常见sin(A B)=sinA sinB等等错误。这就是思维定势的原因。没能对数学公式理解和吃透,只是想当然的去解答。
三、注意数学思想的螺旋上升原则
在教学中,数学思想的渗入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规律与知识特点,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思想方法的学习应该遵循逐级递进、螺旋上升的原则,不要重复。当然,数学与其他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只有掌握了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后,应用数学思想方法去观察、分析、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才实现了学习数学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曹才翰.中学数学教学概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数学课程标准[M].国家教育部制定.
[3]肖柏荣,周焕山.数学史与方法论[M].江苏教育学院.
[4]江苏省职业学校文化课数学教材[M].江苏教育出版社.
作者简介:
杜劲松(1968.11—),男,南京市六合区,本科,中学高级,数学教学服务于机电专业学习的研究,211500,南京六合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