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电商专业委员会、茶配套专业委员会成立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134995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6月20日,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电子商务专业委员会成立。电子商务专业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在中茶协的带领和服务下,茶行业即将迎来新的发展历程。近几年,电子商务在各行业发展执着迅猛。就茶行业而言,据数据统计,已经开设网购服务的规模较大国内茶企高达87%,中小型企业和个体经营户更不计其数,各个茶企于2013年“双11”节当天单单在天猫上,销售茶叶便高达9249万元,比2012年同期增长283%。很显然,电商已经成为茶行业一大新发展引擎。
  电子商务与茶行业对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最直接的渠道运用,利用天猫、淘宝、京都等好的销售渠道,直接拉动销售;二是建立020大电商模式,把电商平台与自身B2C、自媒体、移动手机端服务和线上会员等整合在一起,放大线下的商务机会,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前台;同时,推动线上、线下的优势互相促进,实现互联网与销售门店完美对接,消费者既可享受线上购买的便捷,又能够享受到线下体验式服务的贴心,增进茶企电商平台与线下店面一体化,更好地服务、吸引消费者。
  6月21日,“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茶配套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京举行。我国茶产业的快速崛起,带动了茶器具生产、茶包装印刷、茶机械制造、茶文化旅游、茶文化旅游、茶饮料食品、高附加值产品等茶配套产业的发展,形成“一业兴、百业荣”的可喜局面,整个茶配套产业的年产值甚至超过了茶叶本身。由于长期以来茶配套产业未能有统一部门管理国内众多涉茶配套产业各自为政、分散经营资讯联络滞后等现象依然比较严重,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该产业再上新台阶的瓶颈。茶配套专业专业委员将有效地推动茶配套产业体系建设和横向对接,促进配套产业健发展。
  多年来,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很好地担当着中国茶产业引路人的角色,从茶叶产销形势市场预测分析,从举办各种全国性茶事活动,从行内或跨界间的资源对接整合等,中茶协始终立足行业需要,为促进产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春天,  是鲜活多变的异彩空间,  是诗情与创意交汇的新鲜集市,  一切富于灵动与生机的意象大量流动。  春天,最容不得一成不变。  创意,所有的绝妙灵感,  以光年计算,刻不容缓。  春荼,  春天最美丽的奇迹。  以加量的青春活力,蔓长各式各样的创意惊奇。  创作的心灵,永远在找寻无边界的自由空间。  我们向大师们借智慧,  让生态活络双眼,  换一个有趣的观点看春荼,备春宴。  一次生命的交
期刊
恰逢《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登录荧屏,引爆了新一轮“舌尖上”的大讨论。从与自然抗争、寻找赖以充饥的食物,到如今人们餐桌上的丰盛多彩,一道道让人垂涎欲滴的美食记录的不仅仅是“民以食为天”的深厚情感,不仅仅是每个家族延续传承的悲欢离合,更镌刻了时代的印记和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  茶,是中华民族伟大的发现,智慧的先人一定会将每一个事物的价值和功能进行充分地挖掘,茶也不例外。翻阅中国的茶史,将茶引入菜肴又是
期刊
人类学家与其他人文学科相较最具优势的是田野调查,按照较为普遍的说法叫获取第一手资料。在《茶叶的流动》一书中,作者除引用各类文献外,还通过大量的“田野调查资料”,形成了“多维视角的结构场域”,正如彭兆荣先生在总序中所谓的“我者的现场”与“他者的现场”语义叠加,而色泽交映。作者肖坤冰对此有清晰的把握,“承认地方知识体系和话语解释的自主性成为人类学研究的一个前提。”  本书提供了闽北环境及武夷茶的知识谱
期刊
在中国人的饮食文化中,茶通常是以液体的形式同舌尖发生联系,并由此形成一套与“饮”密切相关的美学体系。然而,除了“饮”,经过简单烹调,它也可以变成“食”,如古籍中所载的“茗菜”、“茗粥”。明人鲍山在《野菜博录》中介绍了茶的烹饪方法:“叶可食,烹去苦味二三次,水淘净,油盐姜醋调食。”直至今天,一些少数民族仍保留了这种古老的食法,如基诺族的“凉拌茶”、傈僳族的“油盐茶”等等。  既然茶可食且文化积淀深厚
期刊
开设他国茶道课是为了了解各地区的茶文化特色,吸取更多的茶道养分。各地区或国家开设茶文化课程时,核心科目都是泡茶原理、泡茶技法、茶叶品评、茶会举办等,这些课程是茶文化的基本共同科目,不能依国别加以区分成中国泡茶原理、日本泡茶原理……不是开设了多个国家的茶道课,在这些国家的茶道课里谈论他们泡茶原理、泡茶技法、茶叶品评、茶会举办的。他国茶道课是属于茶文化比较或茶文化史的领域。  茶文化系可以开设几个国家
期刊
春日黄昏,华灯初上。坐在落地窗旁,郁郁葱葱的露台外车水马龙,人声鼎沸,里面却幽静雅致,别有洞天。这里便是福州首家面向百姓的“别有夭”茶艺馆,由福建茶艺功夫大师吴雅真在1993年创办,至今已走过21载。  从办茶馆到做茶膳,从喝茶到吃茶,吴雅真对茶有着深入骨髓的情愫。2005年吴氏私房菜的诞生让“别有天”成为福州第一家将“茶”和“餐”相结合的茶馆。与茶结缘20余年,吴雅真对茶膳有着自己的理念和坚持。
期刊
作为一家集茶叶自产、制、销、科研、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性茶叶连锁企业,天福茗茶在创办之初,就进行了茶膳、茶食的研发,如今这已经成为它最具特色的产品与服务之一。  在漳州科技学院的天鹅湖餐厅,我们品尝了几道精美的天福茶膳,有的是直接以茶人膳,有的以茶粉入膳,还有些则以茶汁、茶油等人膳。  绿茶煎饼,半透明的饼面上散落着均匀的绿茶粉,内包香芋,入口香酥,虽茶味清淡,但脆皮上的绿茶粉很好化解了油炸的油腻。 
期刊
6月7日,由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海峡茶道》杂志社策划执行的大型闽茶文化、闽茶产业推广活动——“闽茶中国行”搭载着多彩闽茶,组成闽茶“集团军”,走进十三朝古都西安。举办了以“多彩闽茶飘香·缘聚海陆丝路”为主题的一系列活动,为西安人民奉上一杯芳香四溢、多姿多彩的“文化闽茶”。这是自2010年6月“闽茶中国行”启动以来的第八站。  绵亘千年的多彩闽茶,承载着“一丝一带”的美好愿景,用悠悠茶香、淳淳茶味和浓
期刊
大红袍母树作为武夷山著名的景点,位于武夷山景区九龙窠,是游客来到武夷山必到的地方。多年来,由于缺乏茶知识,一些导游又没有讲解到位,造成了许多游客参观之后,多少有点“趁兴而去,败兴而归”的遗憾。事实上,六株母树大红袍是武夷岩茶的典型代表,正确看待它们,不仅能领略到武夷岩茶的独特魅力,而且还能加深对武夷山茶文化的理解。  那么,如何正确看待母树大红袍呢?  一看生长环境。所谓岩茶,就是生长在武夷山景区
期刊
早在1200多年前,茶圣陆羽在《茶经·茶之出》中就写道:“黔中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虽然他只“吝啬”地一笔带过,但他却在篇末称赞道:“往往得之,其昧极佳。”  近年来,贵州茶产业发展迅猛。据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贵州茶园面积达611万亩,从2006年的第十一位跃居全国第一,茶叶总产量达13.6万吨,综合产值达152亿元。尽管如此,贵州茶业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了加工技术品牌推广等瓶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