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构建问题研究概述

来源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h9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任何一个理论都有其固有的体系结构,但是这种体系结构又不是现成的、外在地呈现出来的,而是需要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复合理论”,其理论大厦是怎样建构起来的呢?从现有成果看,学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包括理论体系的建构方法和原则、主题和基本问题、基本观点和核心内容、层次结构、概念范畴和原理等内容。这些已有的研究成果,是继续深化研究的重要条件和前提。
  
  一、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构方法和原则问题的研究
  
  任何理论体系的建构,都要依据科学的方法,遵循其自身内在的逻辑。这是对理论体系进行建构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前提。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构方法和原则的研究,学界视角多样、观点纷呈。
  有学者认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建构可以借鉴与之密切相关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列宁主义理论体系、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及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经验、方法。有学者提出,可以借鉴邓小平理论体系构建的经验,把邓小平理论的体系框架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框架。有学者认为,要完整准确地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和框架结构,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方法”。还有学者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构建要以中央有关文件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内容的概括为依据。
  有学者提出,应根据理论体系形成的前提、要素和标准来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要以其逻辑结构和内容为基础,来建构体系、定位体系、阐释体系。甚至有学者提出,要以我国改革开放新时期面临的重大问题为中心,将历史的进程和逻辑的进程相结合来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建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和党的指导思想,需要从哲学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进行体系建构。
  另有观点主张从“点”“面”结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行体系建构。如主张从纵、横两个层面(或历史与逻辑的统一)来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张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要坚持“两个结合”的原则,即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另外还要注重理论与群众相结合;主张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应坚持“三个统一”的方法论原则,即坚持基本原则与中国特色的统一、坚持理论基础与实践创新的统一、坚持一脉相承与与时俱进的统一。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要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问题上有所突破,首先必须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应具有的整体性、科学性与创新性、开放性的总体特征和总要求;其次要遵循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内在逻辑结构和构建理论体系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
  上述不同观点,反映了学者们认知问题的多样化视角及其探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构科学方法的努力和尝试。
  
  二、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题和基本问题的研究
  
  理论主题就是该理论的研究对象,或者说研究的主要问题。它是对该理论总体内容的高度抽象,是对其内在矛盾性质的总结概括。整个理论就是围绕主题和基本问题而展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所以能够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整合在一起,首先在于对其理论主题和基本问题的统一把握。这也是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行整体性建构、对丰富多样的理论观点进行有机整合的基础和根本依据。纵观学界在这一问题上的研究成果,其代表性观点主要有:
  中宣部理论局组织编写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读本》中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围绕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三大基本问题形成的系统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从整体上进一步深化和丰富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有学者认为,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即首要的基本问题,或者说“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这一理论体系的主题。同时,要全面深入地回答这个首要的基本问题,还必须联系“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和“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两大基本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围绕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不断探索和解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三大基本问题。这三大基本问题归结在一起。就是探索和解答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巩固、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另有学者则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执政党、怎样建设党”这三大问题而展开的。至于“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可以归结到“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之内。
  还有学者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围绕“四大基本问题”的回答而逐步建构起来的。其中,“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该理论体系的理论基础,是贯穿整个理论体系的灵魂和精髓;“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这一理论体系的主体,也是首要的基本问题;“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是这一理论体系的关键;“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是该理论体系的主题,也是改革发展关键时期的重点和难点。
  另有学者认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的共同主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围绕这一主题和三大基本问题,循序渐进,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通过对上述观点的比较,我们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概括可能更为客观、精当。作为指导思想的系统理论,它内在地包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两层含义。认识论层次主要是解答以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核心的一组紧密关联的问题群;方法论层次主要是回答以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核心的一组紧密关联的问题群。由此看来,上述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题认知的观点,并无实质性区别,只是反映了他们对于这一主题概括的视角和侧重点有所不同。
  
  三、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观点和核心内容的研究
  
  基本观点是构成理论体系的主要原件,它与理论系统中非基本的理论、观点相区别。那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含的极为丰富的理论观点中哪些属于基本的理论观点呢?其中最为核 心的内容又是什么呢?对此,学界展开了热烈讨论。虽然观点不一,但大同小异。
  一是从不同方面概括主要内容和观点。中宣部理论局组织编写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读本》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概括为十四个方面,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根本任务、发展阶段和发展战略、发展动力、根本目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国防和军队建设、依靠力量、祖国统一、外交与国际战略、领导核心等。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中心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员干部读本》将其概括为十三个方面。还有学者将其概括为十二个方面,其中包括“五根支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社会主义本质论、改革开放论、市场经济论、现代化发展战略论)、“一个核心”(科学发展论);此外,还有将其概括为十一个方面或九个方面的。
  二是分板块概括主要内容和基本观点。有学者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概括为“三大板块”。第一大板块是宏观指导层面的基本原理,包括社会主义本质论、初级阶段论、改革开放论、科学发展观;第二大板块是战略布局层面的基本原理,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民主政治论、先进文化论、和谐社会论;第三大板块是条件保障层面的基本原理,包括社会主义依靠力量论、执政党建设论、一国两制论、和平发展论。另有学者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基本的内容包括“三大重要基石”(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和“三大重要理论”(即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社会主义和平发展理论)两大板块。还有学者则将其划分为四大板块,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建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理论。
  三是直接提炼出主要的或基本的观点。有学者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由十七个相互联系的基本理论观点构成,即思想路线论、社会主义本质论、初级阶段论、科学发展论、改革开放论、市场经济论、民主论、文化论、社会论、文明论、社会和谐论、国防和军队建设论、“一国两制”论、和平发展道路论、政治路线论、群众论、党论。有学者进一步提炼出十二个重要观点,即“十二个坚持”,还有学者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提炼为九个基本观点,等等。
  
  四、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层次结构问题的研究
  
  任何一个称得上体系的重大理论,其内涵的理论观点都不是杂乱无章地堆砌而成的,而是依据这些理论观点在该理论体系中特定的地位或一定的逻辑关系严密地组合起来的。研究理论体系内容的层次结构,也就是研究理论体系内部包含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在整个理论系统中的地位和功用,研究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因而是对理论体系的一种深度研究。那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究竟可以划分为几个层次,其中的逻辑关系又是怎样的,对此学界存在不同看法。
  一些人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由三个层次组成。持该观点的人对层次划分的依据较为一致,第一层次都是从哲学基础、世界观和方法论层面而言的,第二层次都是指构成这一理论体系的重要的、基本的理论观点,第三层次都是指具体的、实践应用层面的理论观点。不过,在层次表述以及层次的具体内容上略有不同。有的具体表述是“核心命题、重要的基本原理、具体的理论命题”;有的具体表述为“元理论、基本理论、应用理论”;有的表述为“认识论、价值论、方法论——关于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新认识、新结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制度安排、路径选择、战略设计”;有的具体表述是“哲学思想系统、新社会主义观系统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系统”;还有的表述则是“世界观方法论、基本原理、具体论断”。
  一些人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由四个层次构成。其中,有的把理论主题和主线作为第一层次,把理论基础和哲学基础作为第二层次,把基本路线和核心思想作为核心内容层次,把基本理论作为第四层次;有的把理论主题和精髓(含哲学基础)合为第一层次,把基本问题作为第二层次,理论基石、建设理论分别作为第三、第四层次;有的不主张把理论主题及主线作为理论体系构建的单独层次,而把理论基石作为第一层次。基本路线、战略布局、实践主体分作第二、三、四层次;有的则将四个层次概括为“哲学基础和‘精髓’、理论基石、主要内容、基本范畴”;还有的从“逻辑主线”的视角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理论建构上可以划分为本体论主线(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认识论主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价值论主线(以人为本)和实践论主线(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四个层次。
  还有一些人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由五个层次构成。其中,有人认为它由“理论精髓、理论主题、理论核心、立论基础、基本原理”五层次构成;有人认为它由“哲学基础、基本原理、基本路线、基本纲领、重要范畴”五层次构成;有人则认为它由“思想路线和理论精髓、基础性理论、总体布局和战略部署、执政党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根本出发点和立足点”五个层次构成。
  由上可见,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结构层次问题,层次划分得越多,意见分歧相对越大。我们认为,在划分层次即作横向结构剖析时,关键在于要统一“切面”,或者说要统一层次划分的标准。
  
  五、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念范畴和原理问题的研究
  
  任何一门科学,都是由一系列基本概念、基本范畴和基本原理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科学理论,是由其特有的概念、范畴和原理构成的理论系统。这些基本的概念、范畴和原理,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联系和运动规律的反映和概括,是一种更为抽象的理论形态。它们既寓于具体的理论观点之中,又是对理论观点的高度抽象,是构成理论体系的基本要素。目前,学界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念、范畴和原理问题的研究还较为零碎、分散,成果较少。
  有学者提出,要真正达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识,就要对其独立的概念、范畴和原理体系即对其特有逻辑结构进行研究。这就需要我们把以自然的形态分别存在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这三个具体理论形态中或理论的文本形态中的概念、范畴和原理体系转化为以自觉形态或叙述形态存在的体系、结构。这种转化的过程就是对现有概念、范畴、原理的发现、提炼、综合乃至提升的过程,也就是建构的过程。并且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等几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概念、范畴和原理。
  有学者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基本概念和范畴。基本概念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四项基本原则、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社会主义物质文 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生态文明等;重要范畴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促进社会全面发展、实行改革开放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实行市场调节与进行宏观调控、坚持独立自主与实行对外开放、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与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以及民主与法制、效率与公平等。
  也有学者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视角出发。提出了九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即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原则、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党建设规律的理论、社会主义社会阶级斗争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原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和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理论、科学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理论、实现国际合作与加强同世界工人阶级政党联系的原则。
  另有学者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视角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蕴含的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科学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等新思想、新观点,就是在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实践中产生的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还有学者探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范畴,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含“八对基本范畴”,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四项基本原则与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社会主义具体体制、计划与市场、效率与公平、人民民主与依法治国、党的领导与基层群众自治、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有学者则将其进一步提炼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四项基本原则与改革开放、计划与市场、人民民主与依法治国、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五对基本范畴”。
  综上可见,学界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构问题的研究,尽管视角多样、观点不尽相同,但都为今后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有益启示。我们注意到,已有专家学者开始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层面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统合和体系建构问题。应当说,这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所以,正确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从“基本原理”的层面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厦,是深化这一理论体系研究的重大课题。
  
  [责任编辑:吕楠]
其他文献
[内容提要]政治认同是指人们在政治实践中产生的对现存政治体系的情感倾向和心理归属。政治认同是获得政治合法性的必要条件,是取得政治权威的前提,是政治合法性和政治权威的统一体。在中国,共产党是政治权力的主要执掌者,人们对党的认同是党获得执政合法性的基本前提,是党执政能力的核心要件。农民是中国最大的社会阶层,农民对党的政治认同是中国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基础性因素,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命运。建党以来,农民对党的政
期刊
[内容提要]国际文化新秩序是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逻辑延伸。当今国际文化秩序存在文化传播的技术性资源分布不均衡、文化信息流量与流向不对称、文化传播为政治服务、文化信息的内容存在偏见等“旧秩序”特征。建立国际文化新秩序应确立相互包容、和而不同,相互尊重、和谐相处,相互借鉴、共同繁荣等价值目标,从调适文化外交秩序、规范文化贸易秩序、改革文化传播秩序等方面积极推动。  [关键词]国际文化 新秩序 文化主权
期刊
[内容提要]国家构建是一个培育和增进国家能力的过程,它是实现社会经济成功转型的关键。俄罗斯转型危机的重要成因在于不利的结构性约束和错误的策略选择导致国家制度解构与能力衰败。中国转型成功的经验则体现为根据特定的结构性约束选择适宜的国家构建策略,从而实现了有效的国家制度构建与能力培育。在转型的深化阶段,中俄两国需要通过细致深入的制度改革与结构调整建立起一种制度完备、组织合理、能力充分、治理有效的现代国
期刊
[内容提要]中国当下社会结构的多重性使协商民主同时面临着困境和希望。中国基层民主中的协商民主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应,但个案研究的批判性不足。越过基层协商民主的具体实践,回顾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互动过程,观察民主协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信息沟通功能,反思协商民主的具体实践过程和前提条件。能够为基层的协商民主实践提供一个历史和逻辑的对照。  [关键词]协商民主 社会主义改
期刊
[内容提要]改革认同是人民对改革系统的态度和感情,是民众社会心理的积极形态,实际上是民意的某种表现。改革认同的心理基础是信任,逻辑支撑是共识;改革认同的形成具有多重意义。对改革认同生成条件进行学理概述,能够提供一种基础视角与逻辑理路,建基式地回应改革中的思想扰动以及文化困境。  [关键词]改革认同 改革共识 公信力 生成条件  [分类号]D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505(20
期刊
就本质而言,“新恐怖主义”概念捕捉到了这样一种思想,即恐怖主义的本质已经发生了革命性的转变。支持此概念的人认为,当代恐怖主义组织正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运行着并且表现为一种全新的恐怖主义威胁。对许多观察者而言,证明这种“新恐怖主义”的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基地组织和2001年9月11日那次历史上最具毁灭性的恐怖袭击。尽管“新恐怖主义”这一概念对政策制定者和学者而言都是对某种观念的简便的缩写,但是其整体准
期刊
建党80多年来,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党内民主理论为指导,对中国特色党内民主发展道路进行了积极探索,在曲折前进中取得了重要成就。特别是进入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以来,党内民主理论与时俱进,党内民主实践不断发展,党内民主制度逐步完善,为推进党的伟大事业增添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一、积极推动理论创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内民主理论    新时期我们党既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党内民主建设
期刊
党内民主建设是一个波浪式前进、螺旋式发展的运动过程。在党内民主建设推进的过程中,如果思想理论、目标模式、方法措施等方面出现偏差、片面甚至错误,就可能出现与党内民主建设初衷背道而驰的破坏性后果,导致风险的发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正确认识和有效防范党内民主风险是党内民主建设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一、国际国内的大环境,既为我们发展党内民主提供了有利条件,也对党内民主健康发展提出了挑战    从国际
期刊
[内容提要]柯尔施对列宁主义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拥护”到“反对”的转变过程。柯尔施“列宁主义观”的转向有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的原因。柯尔施“列宁主义观”的转向,成为导致“西方列宁学”形成的一个重要思想根源,同时也对发扬马克思列宁主义批判精神有一定的积极影响。研究柯尔施“列宁主义观”,对于探讨社会主义政党文化领导权建设的基本途径、进而确立并坚持科学的“列宁主义观”,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期刊
[内容提要]人类对安全的关注是国际关系理论得以形成和发展的最重要的社会动力。可以说,什么是安全、安全怎样获得及如何保持的问题,是不同国际关系理论流派都无法回避的领域。现实主义强调国际社会的无政府状态,认为国家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追求权力和安全。自由主义认为制度可以帮助国家确定利益和规范国家行为,从而有助于克服国际无政府状态。建构主义则确立了以行为体行为的文化内容为主的社会实践在建构国际安全结构中的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