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课教学要走出“以人为本”的误区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shao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想品德课课程标准是思想品德教学的根本依据,要把握好课程标准要做的工作很多,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正确理解“以人为本”思想在课程内容中的体现以及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贯彻实施。然而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许多教师对“以人为本”思想的理解和实施有一定的偏差,产生一些误区,这就需要我们首先要了解这些误区,然后通过多方面学习,深入理解“以人为本”的内涵,找出对策,纠正错误观念,走出“以人为本”的误区,更好地实现人本化的教育目标。
  一、“以人为本”误区的具体体现
  1.将“以学生的成长为目的”,变成“以传播知识为目的”
  思想品德课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思想品德的主要特点是: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其解释是:“尊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规律,体现青少年文化特点,关怀学生精神成长需要……”,许多教师只把“学习”二字拿出来加以重视,而将“尊重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规律,关怀学生的精神成长”扔掉了。不管在备课、上课、作业、考试等教学过程中,还是在日常对学生的评价中都以学习知识的好坏为主要出发点,用考试分数的多少来衡量学生,总认为学习好了,学生的其他一切也就都好了,其实这恰恰歪曲了我们思想品德课的课程目的要求。
  2.将“引导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变成帮助学生“记忆、掌握课本知识,解决学习上的问题
  如果说把思想品德课“以人为本”的思想理解成:课堂上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只帮助学生记住、掌握那些定义、原理、知识点,再用这些知识去应付考试,这是对思想政治课的严重误解。“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是思想品德课课程的核心,因而思想品德课的任务则是引领学生通过学习知识,从而了解社会、参与公共生活、热爱生命、感悟人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显然我们只帮助、引导学生学习课本上的知识并非是思想品德课的真正目的,而是走入一个误区。
  3.将“道德实践”与“课堂上学习”割裂开来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本质是“育人”,“以人为本”是要“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说白了,就是要将学习到的正确知识和观念,经过学生的思考反馈形成自己的正确观念,并用这种正确的观念指导学生的实际行动。而在现实教学中,我们时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课堂上学得很好,行动上却恰恰相反。究其原因,还是有些老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不注重指导学生的行为,将“课堂上学习”与“落实行动”即“道德实践”相割裂的结果。
  二、解决“以人为本”误区的对策
  所谓“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是要求在现实的操作中,教师将人本主义理念内化成为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语言、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评价,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思想品德课真正的能为学生的全面成长服务。
  1.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
  教师要认真学习和领会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关于“以人为本”理念的真正内涵,在实践中多加思考,转变思想观念,摒弃教师主宰课堂的传统做法,使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共同合作,遵循学生的成长和学习规律,为学生服务,这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锻炼学生的能力,更能给学生提供自由发展的空间,活跃了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的“精神成长”。
  2.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施人文教育要读懂思想品德课的课程标准的真实含义,使其与思想品德的实践性特点相结合,摒弃原来固有的错误观念,真正完成思想品德课赋予我们思品教师的任务。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现代社会,师者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应该关注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不读死书,不死读书”,不仅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还要用学习到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更要在实践中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质,这才是我们真正追求的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目标。
  3.引入多种“道德评价”
  在教学中认真把握课程课程标准“以人为本”思想,不仅引入多种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也要引入多种的评价方式,不只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评价,也要对学生的日常行为给予及时准确的评价,更要对学生的道德成长给予适当评价和分析,指导其道德形成。同时教师要尊重不同个体的成长差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了解学生不同发展潜能,给予正面、积极的发展意见和建议。
  4.重视学生的“道德形成”
  实施“以人为本”的教育,还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是最重要的思想道德学习方式。动之以情,才能晓之以理、践之以行,将教学的实效性落到实处。所以教师要根据“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的需要,利用丰富多彩的活动,拓展德育课堂,创设有感染力的教育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感悟,从而促成其自觉的道德之行。
  “以人为本”,是以学生的需要为本,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本,更是以学生能够顺利的走向社会,成为负责任的好公民为本。因此,我们老师要多下功夫,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的基本知识素养和专业素质、专业技能,真正理解“以人为本”的内涵,走出“以人为本”的误区,才能驾驭课堂,组织教学,打开学生的心灵,深入学生内心世界,使学生成为社会有用之材,使思想品德课迸发出其应有的光彩。
其他文献
摘 要:化学实验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其目的在于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亲身经历和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习的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理解科学的本质,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培养良好的动手能力。自主学习就是在学习中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自主设计学习计划、选择学习内容、选择适当的学习方法以及在学习过程中自主调控等。本文就
期刊
课堂互动,生生互动。学生在个人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协商、交流、讨论学习,并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师生互动,对于较难理解的问题,教师在学生讨论基础上,进行适当点拨讲解。这样就革除了教学活动中信息单向传输的弊端,突破了师生双边活动的局限,建立了多向的合作交流。  一、“互动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  “互动课堂”教学模式强调的是教师与教师群体、学生与学生群体、教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发展,情境教学法逐步成为一线教师实践和研究的热点问题。情境教学法的运用,让我们的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在一定程度上亦提高了我们的课堂教学质量。本文主要针对如何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有效运用情境教学法展开论述,希望能进一步激发初中生的信息技术学习兴趣。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 初中信息技术 学习兴趣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已创设形式多样的情境,可以把信息技术知识融入情境
期刊
摘 要: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得到较快的发展,其中中学物理教学作为整个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整个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中学物理教学经验,简要分析了中学物理当中物理实验教学的价值及相关策略,供各位教学同仁参考,以提高中学生实验的操作技能和应用技能。  关键词:中学物理 实验教学 价值 策略 研究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和人民对于教育
期刊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教学工作的永恒主题。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因此提高课堂效率,构建适用于初中的“学思型”课堂教学设计模式,打造高效课堂已势在必行。  一、“学思型”课堂教学设计的依据和内涵  1.“学思型”
期刊
摘 要:采取针对性策略给小学生进行语文学科的习作教学时,具体可以按照专题把习作教学的内容分成仿写、定题、选题写作以及自拟题目写作和日常练习三个模块分别进行针对性教学。通过不同写作专题实施针对性习作训练,可以从浅层的词句运用到深层的思考创作,逐步深化小学生对习作的认知、对文学的感悟,并达到培养小学生习作能力的效果。  关键词:作文教学 小学语文 针对性教学 文学感悟  在现代教育中,小学阶段语文学科
期刊
摘 要:多媒体教学这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已广泛应用于语文课堂教学之中,发挥了它在构建高效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显示了语文这一基础学科强大的生命力,成为推动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和巨大力量。在语文学科中恰当运用现代教学媒体,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有利于启迪学生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 多媒体 高效课堂 构建  优化教学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因此,按照素质教育的要
期刊
教学有效性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各级教育教研主管部门也在通过各种形式的观摩、研讨、比赛,不断地关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一线教师最关注的问题,在这样的机遇和挑战下,笔者深入自己的课堂,研究学生
期刊
探讨性的谈话能使学习变得轻松起来,学生之间的讨论在课堂学习中起着重要作用。课堂教学中,教师经常组织学生探讨性谈话,使学生在讨论中发现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彼此领略一个有意义的新世界,经过新的阐释建立起学生自己的世界。施行探讨性的谈话,更能促进学生作文。多年的课改实践与学生的作文兴趣的提高再次证明,课堂讨论对写作具有重要作用,不仅表现在思维谈话中直接参与了对写作内容的思考,而且为观点的生发创设了机遇,这
期刊
摘 要:素质教育的灵魂——创新教育,把创新教育融入学科教育,对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离不开创新思维。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创新与发展,为其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 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的民族之林。”素质教育的灵魂——创新教育,把创新教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