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堂教研组展示课,教学内容:《石榴》。课前,年
轻的女老师做了精心准备,买来十来个大石榴,切开,悄悄
藏在多媒体教室的课桌里。
孩子们还没来。有老师笑着问:“如果每堂课都要这样
不惜重金,你一个月的工资够吗?”
听课的老师发出一阵善意的哄笑,年轻的女老师也尴尬
地笑了。这笑中的滋味,语文老师都懂。但愿这凝聚着老师
一片良苦用心的石榴能为课堂增添一抹亮丽的色彩吧。
孩子们来了,谁都没有发现课桌里藏着的“嘉宾” —石
榴。听课的老师终于不必担心—假如被发现了,怎么办?
课开始了。从石榴叶,石榴花,到石榴果,“嘉宾”就要
亮相了!
终于,孩子们齐声朗读描写石榴果的一段文字后,老师 神秘地说:“上课前,老师在有些同学的课桌里放了一个神秘的礼物,快找一找!”
突如其来的喜讯让大家心情为之一振,孩子们兴致勃勃 地埋头寻找,片刻之后,课堂上一片喧腾。几家欢乐几家愁。 寻有所获的,手舞足蹈;两手空空的,既有羡慕,更有懊恼。 随即,老师组织大家品尝,分享石榴果的美味。顿时, 教室里再一次沸腾。一只只小手争先恐后伸向石榴,激动地 捏起一粒,往嘴里塞,然后又伸手。“你已经吃了两粒了! ”“这是我找到的礼物!”……此起彼伏的争论声小小的,但依然清晰可闻,令人忍俊不禁。几经提醒,课堂终于归于平静。老师请同学说说石榴的滋味。一生不假思索,答:“酸溜溜。 ”一生直截了当,说: “甜津津。 ”除了机械地重复文中的这两个词语,别无他言。 耗时近四分钟的品尝,就换来如此轻描淡写的六个字,所谓 的感受浮光掠影,毫无童趣灵性,让人感慨:草盛豆苗稀! 更让人失落的是,老师在学生学完全文后满怀期待的 问:“学了课文,你们觉得石榴怎样?” 孩子们满面笑容,小手争先恐后地举,气氛活跃得让人 心动,一开言,却再次让人哭笑不得:“石榴太好吃了! ”“我 喜欢吃石榴!”…… 童言无忌,孩子是天真烂漫的,“我口说我心”而已。事 实上,这一堂课,留给他们印象昀深的就是吃石榴,至于叶 的翠绿,花的烂漫,果的快乐,全悄然退去了。煞费苦心请来的“嘉宾”成了“喧宾”,更令人深思。
反思一: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可漠视
生活是语文的原型和资源,学生耳濡目染,日积月累形成的一些生活经验,情感体验,是一种极为宝贵的课程资源。要使生活变成有效的语文教学资源,须想方设法丰富学生生活,增加他们的生活积累。但凡事让学生去经历,去体验,既不现实,也无必要。文中描写的石榴,是江南的孩子司空见惯的水果,也许有些孩子自家的庭院里就有它的身影。课堂上不尝一尝,就不知道石榴的滋味吗?凭生活经验轻而易举可以解决的问题,却煞费苦心地设计了一个颇为复杂的教学环节,却枉费了一片苦心,归根到底,源于老师对生活经验在学习过程的价值的忽略,对语文和生活之间密切联系的漠视。
实际上,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唤醒学生积累的生活,捕捉语言与生活的联系点,使语言在与鲜活的形象嫁接中获得生命活力,这样,课文语言就成了学生心理视像中的美妙画卷。积淀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一旦与阅读实践发生联系,不仅会促进学生感悟的深入,而且能带来经验的提升和情感的升华。
反思二:语言文字的潜心品味不可忽视
“语文教学,应贴着文本的地面行走,在言语和文字的丛林间穿行。 ”这句话形象而生动地告诉了我们语文课的首要任务。《石榴》一文,观察细致入微,想象丰富新颖,描写形象生动,是学生学会观察,学会联想,学会描写的典范。教学石榴果这一段,重点不是通过品尝获得的直接经验来感知石榴的“甜津津”“酸溜溜”,而是学习如何由外观到滋味,清晰生动地写出石榴果的特点,通过品味语言文字获得“甜津津”“酸溜溜”的美感。
同样是学习“石榴果”这一部分内容,另一位老师是这样来组织教学的:
一是整体感知,谈感受。学生自由读描写石榴果的内容,联系生活经验畅谈石榴果留给自己的印象。二是潜心会文,品味“美”。1. 石榴果色泽美,形态美。紧扣“晶莹剔透”等词读出“色”,读出“形”。2. 石榴果滋味美。“甜津津”与“甜”比较,“酸溜溜”与“酸”比较,揣摩叠词的表达效果。3. 感觉美。因色泽诱人,美味人而产生的赏心悦目之感—清爽无比。三是感情朗读,表现“美”。在琅琅书声中,晶莹剔透的石榴籽历历如在眼前,“甜津津”“酸溜溜”的感觉从心底溢到唇齿之间,读罢,我分明看到孩子一脸陶醉地咽下口水,我甚至似乎听到了喉咙口那快乐的咕嘟声。四是运用语言,创造“美”。在这个环节中,老师引导学生内化课文语言,展开想象,或者为石榴果写上一句广告语,或者以第一人称自豪地向大家做个自我介绍,将理解、吸收、内化和运用融于一体的言语实践,通过活用书本语言,强化语言实践,直接推进了语言实践的昀优化。
如此教学,简约而又清晰,石榴的“美”借助文字这个载体使学生如见其形,如品其味,回味无穷。显然,通过如此实实在在的学习,学生不仅读懂了石榴,更习得了语言,懂得了方法,迁移练笔描写自己喜爱的一种水果也水到渠成,这才是简单、扎实、有效的语文教学。
“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通过石榴这个“例子”,我们要让学生懂得,如何仔细地、多角度地观察发现美,如何咬文嚼字品味美,如何细致生动表现美。以生活为基础,以解读为手段,进行充分有效的言语训练,绝不仅仅是知道石榴好看,好吃,好用。语文课,语言文字是永远的主角。所以,课堂上,我们要慎请“嘉宾”,更不能让“嘉宾”成“喧宾”。
(作者单位:江阴市实验小学)
终于,孩子们齐声朗读描写石榴果的一段文字后,老师 神秘地说:“上课前,老师在有些同学的课桌里放了一个神秘的礼物,快找一找!”
突如其来的喜讯让大家心情为之一振,孩子们兴致勃勃 地埋头寻找,片刻之后,课堂上一片喧腾。几家欢乐几家愁。 寻有所获的,手舞足蹈;两手空空的,既有羡慕,更有懊恼。 随即,老师组织大家品尝,分享石榴果的美味。顿时, 教室里再一次沸腾。一只只小手争先恐后伸向石榴,激动地 捏起一粒,往嘴里塞,然后又伸手。“你已经吃了两粒了! ”“这是我找到的礼物!”……此起彼伏的争论声小小的,但依然清晰可闻,令人忍俊不禁。几经提醒,课堂终于归于平静。老师请同学说说石榴的滋味。一生不假思索,答:“酸溜溜。 ”一生直截了当,说: “甜津津。 ”除了机械地重复文中的这两个词语,别无他言。 耗时近四分钟的品尝,就换来如此轻描淡写的六个字,所谓 的感受浮光掠影,毫无童趣灵性,让人感慨:草盛豆苗稀! 更让人失落的是,老师在学生学完全文后满怀期待的 问:“学了课文,你们觉得石榴怎样?” 孩子们满面笑容,小手争先恐后地举,气氛活跃得让人 心动,一开言,却再次让人哭笑不得:“石榴太好吃了! ”“我 喜欢吃石榴!”…… 童言无忌,孩子是天真烂漫的,“我口说我心”而已。事 实上,这一堂课,留给他们印象昀深的就是吃石榴,至于叶 的翠绿,花的烂漫,果的快乐,全悄然退去了。煞费苦心请来的“嘉宾”成了“喧宾”,更令人深思。
反思一: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可漠视
生活是语文的原型和资源,学生耳濡目染,日积月累形成的一些生活经验,情感体验,是一种极为宝贵的课程资源。要使生活变成有效的语文教学资源,须想方设法丰富学生生活,增加他们的生活积累。但凡事让学生去经历,去体验,既不现实,也无必要。文中描写的石榴,是江南的孩子司空见惯的水果,也许有些孩子自家的庭院里就有它的身影。课堂上不尝一尝,就不知道石榴的滋味吗?凭生活经验轻而易举可以解决的问题,却煞费苦心地设计了一个颇为复杂的教学环节,却枉费了一片苦心,归根到底,源于老师对生活经验在学习过程的价值的忽略,对语文和生活之间密切联系的漠视。
实际上,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唤醒学生积累的生活,捕捉语言与生活的联系点,使语言在与鲜活的形象嫁接中获得生命活力,这样,课文语言就成了学生心理视像中的美妙画卷。积淀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一旦与阅读实践发生联系,不仅会促进学生感悟的深入,而且能带来经验的提升和情感的升华。
反思二:语言文字的潜心品味不可忽视
“语文教学,应贴着文本的地面行走,在言语和文字的丛林间穿行。 ”这句话形象而生动地告诉了我们语文课的首要任务。《石榴》一文,观察细致入微,想象丰富新颖,描写形象生动,是学生学会观察,学会联想,学会描写的典范。教学石榴果这一段,重点不是通过品尝获得的直接经验来感知石榴的“甜津津”“酸溜溜”,而是学习如何由外观到滋味,清晰生动地写出石榴果的特点,通过品味语言文字获得“甜津津”“酸溜溜”的美感。
同样是学习“石榴果”这一部分内容,另一位老师是这样来组织教学的:
一是整体感知,谈感受。学生自由读描写石榴果的内容,联系生活经验畅谈石榴果留给自己的印象。二是潜心会文,品味“美”。1. 石榴果色泽美,形态美。紧扣“晶莹剔透”等词读出“色”,读出“形”。2. 石榴果滋味美。“甜津津”与“甜”比较,“酸溜溜”与“酸”比较,揣摩叠词的表达效果。3. 感觉美。因色泽诱人,美味人而产生的赏心悦目之感—清爽无比。三是感情朗读,表现“美”。在琅琅书声中,晶莹剔透的石榴籽历历如在眼前,“甜津津”“酸溜溜”的感觉从心底溢到唇齿之间,读罢,我分明看到孩子一脸陶醉地咽下口水,我甚至似乎听到了喉咙口那快乐的咕嘟声。四是运用语言,创造“美”。在这个环节中,老师引导学生内化课文语言,展开想象,或者为石榴果写上一句广告语,或者以第一人称自豪地向大家做个自我介绍,将理解、吸收、内化和运用融于一体的言语实践,通过活用书本语言,强化语言实践,直接推进了语言实践的昀优化。
如此教学,简约而又清晰,石榴的“美”借助文字这个载体使学生如见其形,如品其味,回味无穷。显然,通过如此实实在在的学习,学生不仅读懂了石榴,更习得了语言,懂得了方法,迁移练笔描写自己喜爱的一种水果也水到渠成,这才是简单、扎实、有效的语文教学。
“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通过石榴这个“例子”,我们要让学生懂得,如何仔细地、多角度地观察发现美,如何咬文嚼字品味美,如何细致生动表现美。以生活为基础,以解读为手段,进行充分有效的言语训练,绝不仅仅是知道石榴好看,好吃,好用。语文课,语言文字是永远的主角。所以,课堂上,我们要慎请“嘉宾”,更不能让“嘉宾”成“喧宾”。
(作者单位:江阴市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