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媒介肌理技法

来源 :美与时代·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mmer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依据综合材料绘画制作步骤所牵扯到的材料,将研究拓展其技法的切入点归纳分类为材料、媒介、载体,并以媒介为切入点进行了多种与胶相关的材料实验,开发出了多种胶媒介肌理技法。这种分类方式有利于促进综合材料绘画技法的研发。
  关键词:综合材料绘画;分类;胶媒介
  一、研究拓展综合材料绘画技法的切入点
  (一)材料:用什么制作
  在综合材料绘画使用的所有材料中,最基础的便是颜料。水粉、水彩、油画、丙烯等颜料均有自己的特性,其使用技法也由此而不同。在综合材料绘画中,材料并不仅限于颜料,油漆、树叶、石头、木板等但凡艺术家能够想到的都能被拿来使用,而相应的技法也由材料本身的变化而拓展[1]。
  (二)媒介:怎么制作,通过什么制作
  不同的颜料有不同的调和剂、媒介剂,不同的绘画种类也有不同的工具。用笔绘画,绘制效果必然和笔的种类以及使用方式直接相关;而若将笔换成徒手,换成小刀又或者其他物,则效果又有不同。而在调和剂和媒介剂这一项上,虽然不同颜料都有对应的材料,但画家往往可以使用非常规的材料来将其替换,以求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比如说,加入各种属性不同的胶。另外,笔者所认为的媒介是一个宏观概念,其所指的是将材料放到载体上的一切过程和手段[2]。比如版画的“印刷”。
  (三)载体:在什么上制作
  传统作品大都以纸为载体,不同的纸张能够提供不同的绘画效果。比如生宣可以晕染、熟宣可以罩染、水彩纸上能尽情泼洒。载体对作品能够产生很大的影响,但这种影响不是决定性的,画家完全可以通过对材料技法的掌控,达到无论在任何载体上画面效果都保持不变[3]。但笔者认为,在综合绘画领域,如果载体对画面未能发挥作用,那么这部作品便不算成功。
  笔者从制作的角度将综合绘画技法研究分为了以上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各成体系又相互关联,任何一方产生的新变化都会制造出新的画面效果、新的技法。
  二、以媒介为切入点进行的胶媒介肌理技法探究
  (一)胶媒介肌理技法分类
  绘画媒介種类繁多,但论廉价、易得、效果繁多且突出,胶是最好用的材料之一。本文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生活中的常见胶,并依照胶的特性和变化种类对技法进行细分。第一,结膜:刮刻(颜料分层、胶膜分层、胶膜刻染)、脱胶。第二,结块:裂纹、破碎。第三,粘连:浆糊提拉、留痕。第四,模板:渗透、黏着(油性黏着、载体吸附)、实体模板(漏版、拓印、版画)。第五:流体(胶水流淌、浆糊冲刷、溶解)。
  以下将以结膜之刮刻的三种技法为例,阐述对媒介技法的设计和分类的方法和原因。
  (二)颜料分层
  将胶加入颜料,使其获得不易和其他颜色相互侵染的相对稳定状态。将这种稳定的颜料分层堆叠后,用刮刀刮到相应颜料层以获得对应色彩。其中,不同的胶混入颜色会获得不同的性质。
  1.准备
  原料:水性颜料。载体:300克白卡纸或细纹水彩纸。媒介:水、白乳胶。工具:刮刀、画笔、湿巾/海绵/纸巾等。画前务必要先使用水胶带将纸裱在画板上。
  2.步骤
  第一,起形。用铅笔在画纸上做简单构图,轻轻描绘出大致的山体。第二,用稀薄的颜料铺下蓝色底色,铺设山体时稍重,铺设天空时,则要趁湿使用纸巾擦出云彩来。第三,调配土石层。将乳胶和土黄色颜料用1∶3比例调和,涂抹在山体主峰上。第四,调配白雪层。将乳胶、大白粉/滑石粉、水、白颜料按1∶3∶2∶5的比例调和,涂抹在土黄色主峰上。第五,用湿巾或沾水的纸巾,在主峰暗部,按照山体方向擦拭出山体嶙峋的效果。第六,刮刻。刮掉白雪层便能露出下方的土石层,刮掉土石层则会露出最下方的蓝色底色。按计划合理刮刻,保留好正确的图层色彩的同时,利用刮刻修整出主峰的具体形态。第七,调整并进一步刻画细节。第八,整体调整得到最终效果。近距离观察能看到画上的刀痕,由于是颜料层叠而成,整张画处理过之后有很强的立体效果。
  3.注意事项
  胶越多,颜料就越结实,越容易保持自身状态,不易被侵染,也越难刮掉;粉越多,颜料就越脆,越容易被侵染,越容易刮。
  (三)胶膜分层
  白乳胶干后会形成一层胶膜,用它做隔离层,保护胶膜上下方的颜料互不侵染。
  1.准备
  颜料:水性颜料、墨汁。胶膜分层适用所有类型的颜料,选择水性颜料只因其性价比和普及性。载体:300克白卡纸或细纹水彩纸。媒介:水、白乳胶。工具:刮刀、中白云笔。画前务必要先使用水胶带将纸裱在画板上。
  2.步骤
  第一,起形。用铅笔在画纸上做简单构图,轻轻描绘出大致的形体。第二,铺底色。依照画面设计,铺设对应位置的固有色,底色要薄要平[4]。第三,涂胶膜。按1∶1或1∶2比例调和白乳胶和水(胶的纯度直接影响其透明度和结膜形态,对画面和后期操作有巨大影响,之后会有细节描述),尽量涂平涂匀。第四,涂墨汁。第五,刮刻。如果使用湿刮,为了保证颜料不串层串色,要在顶层墨汁干透之后,用干净的毛笔沾清水,在想要刮刻的区域稍微画过,再进行刮刻。
  备注:本课中,白色就是纸白,暗色就是墨汁。如没有设计需要,或者改画补色的需求,画面上的白色应该是刮刀刮出纸面的颜色(或者是一开始就留出来的白纸)。
  3.注意事项
  第一,涂胶膜时笔要饱满,否则会把底色带起;胶膜应有足够透明性。第二,刮刻时应朝一个方向且不能回刀,并常备一块海绵或抹布随时清理刀上积存的脏东西。
  (四)胶膜刻染
  以白乳胶为代表的大多数液体胶都能够在干掉之后形成一个透明胶膜。胶膜能够使胶膜上下的两层颜色保持独立不会串色,并呈现出一种干净的叠色效果。正常绘画中,一对补色叠色很容易因为串色从而变成脏兮兮的深棕色,而胶膜上下叠放补色,虽然依然会使色彩变成深棕色,但由于本色依然保持自身色相,并未真正串色,因此会表现出一种非常清澈美丽的棕色,这是正常绘画无法实现的效果。此外,胶膜能够被针刻穿,刻穿一层半透明的胶膜将一对或多对对比色或补色被分隔开,形成一种多色层层罩染却又并未混合、变化多端却又透明、乍看上去中性却实际比较鲜艳的底色[5]。   1.准备
  颜料:水性颜料。载体:300克或300克以上白卡纸或细纹水彩纸。媒介:水、白乳胶。工具:刮刀、刻针、排刷、大白云笔、中白云笔、画笔、吸水纸等。画前务必要先使用水胶带将纸裱在画板上。
  2.步骤
  第一,做底。使用橘红、土黄、普蓝、大红加水后随意泼洒,营造一个以暖色为主且深浅变化比较明了的底色。第二,待画面全干后在画面上刮刷一层加了少量白颜料的乳胶。第三,用刮刀或刻针在乳胶上刻画想要的东西。第四,准备一张等大的宣纸或吸水纸备用。找出底色的补色,若底该补色太浅,如黄色、绿色,则调成棕色和墨绿色。用水稀释该颜色后,用排刷刷满整张画面。不同浓度的颜料有不同效果,但建议调得稀一些。第五,涂过颜色后,用宣纸覆盖画面,将浮水吸掉,以免将底层乳胶和颜料融化,导致画面变脏。第六,画面上针刻过的地方颜色会比较深,其余地方除颜色略浅外,还会根据乳胶的状况产生意料不到的变化[6]。由于乳胶和所涂颜色都是半透明的,所以数层色彩和肌理叠加,又会产生更多的效果。第七,现在画面上的暗色已经够用了之后,用刀子和刻针将我们想要有針对性提亮的地方刮刻出来,对于一些面积大并且想要柔化处理的部分,也可以用毛笔沾清水进行局部洗画。
  3.注意事项
  第一,底子除自己做之外,还可以找一幅废旧不要的画作,只要记清楚铺设在胶膜上的色彩是底色的补色或对比色便可。第二,该技法白色不是涂上去的,而是洗出的纸白。第三,在不毁坏纸张的前提下,线可以适当刻得深一些,这样染色的时候线条才会更加清晰。
  肌理技法种类繁多,任何一个小的变动都会产生新的效果。胶膜分层和胶膜刻染看似类似,但对比此两种技法,便会发现在它们在使用胶膜的方式上有着巨大差异。以上列出的所有以胶为媒介的技法,胶的特性决定了技法的大的分类,这种分类逻辑清晰,而且十分易于学习和理解。
  三、结语
  市场上关于综合材料绘画的技法类书籍层出不穷,国家项目中关于综合材料的教材也有许多,但几乎都是对已知技法本身的罗列,没有形成完整的逻辑链条。本文以胶媒体技法研究为切入点,证明如果能够从材料、媒介、载体的角度出发来分类和研发,逻辑上会更加清晰,更有利于技术的研发,更便于教学和学习。
  世间技法无穷无尽,巧思和创意也层出不穷,绘画环节中任意一处产生变化都会导致新效果新技法的诞生。本文提出的这种分类法是简单而准确的技法定位和总结方式。
  参考文献:
  [1]于航.材料创造的美[D].重庆:重庆大学,2007.
  [2]刘露香.综合材料应用对绘画语言的影响[J].艺术品鉴,2020(36):146-147.
  [3]林思.综合材料绘画的材料美感与绘画表现分析[J].艺术研究,2020(6):75-77.
  [4]程媛媛.综合材料绘画语言形式探析[J].美与时代(中),2020(12):26-27.
  [5]赵葆康,景继峰.综合材料绘画教程[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9:50.
  [6]陈守义.综合绘画基础课程教学个案教案[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5:48.
  作者单位:
  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其他文献
摘 要:后人类电影题材体现了后人类主义对于后现代主义的发展,即超越时代范式的技术发展前景下人类未来图景的思考。后人类电影有关人类主体性延异和身体疆域的讨论体现了一定的先锋性意义。然而随着此类电影的不断出现,其先锋性思考逐渐让位于流行文化意义。后人类电影中的身体——后现代主义中主体性之争的主战场——也逐步成为类型电影中的消费身体。电影的资本逻辑完成了对后人类主义先锋性的吞噬。这个过程,正是由后人类主
期刊
摘 要:黄道婆是我国宋末元初著名的棉纺织家,元代王逢的《梧溪集》、陶宗儀的《南村辍耕录》中有关于黄道婆的最早记载。此后历代学者都有对黄道婆的籍贯、身世、对棉纺织业的贡献等多方面的研究。黄道婆精神是中国工匠精神的集中体现,因此在当代研究黄道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黄道婆;棉纺织;贡献;综述  基金项目:本文系天水师范学院课程思政建设项目“《工艺美术史》的教学研究”阶段成果。  黄道婆是我国
期刊
摘 要:《惊奇之心》是美国自然文学作家蕾切尔·卡逊一篇自然散文,该书探讨了如何激发和培养儿童对自然的惊奇之心和敬畏之感。在卡逊看来,眼睛本身并不擅长发现,而不断的发现会使我们的眼睛逐渐敏锐,因此要用所有的感官,用心去感受自然、探索自然。与众不同的是,卡逊帮助我们感受自然,而不仅仅是认识自然。这不仅超越了参与式审美体验,更揭示了儿童这一群体在自然审美中的非凡而宝贵的感知能力。因此,从环境美学角度挖掘
期刊
摘要:中国画强调由形见神,“韵”在形与神之间显现。画面的“韵”经常漂浮在景致与精神之间,是客观物象与主观心理在作画之前的合一,也是立意之后画面主客观合一的体现。画中之境的形神之“韵”离不开“气”的流通,“韵”与“气”在画面中兼具,从而构成生动之形。  关键词:“韵”;“气”;“意”;传神  一、“韵”的理论渊源  对于“韵”的解释在很多文献中都有提到,而在时间的界定上,多数认定为起源于汉魏之间。曹
期刊
摘要:中国近代至今,在东西文化的碰撞中,中西艺术开始结合,传统绘画发生了现代转型,并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开始发展,许多画家都在潜心探索,力求突破。朱振庚正是其中一位极具创造精神的中国画家,他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创作灵感,将毕生心血用于国画变革之中。从朱振庚提出的艺术观点出发,分析他每个时期作品的特点,了解他在中国画领域的探索历程和艺术成就。  关键词:笔墨;造型;构成;国画变革  一、艺术中的“生”味
期刊
摘要:柯律格的《中国艺术》是一部极具代表性的国外学者在中国美术史领域的研究著作,柯律格在此书一改以往传统按照年代更迭研究中国美术史的写法,以前沿的观念全面剖析中国艺术脉络。明代宫廷画家商喜所作《关羽擒将图》与苏州桃花坞版画《姑苏阊门图》作为《中国艺术》两个版本的封面图像,与书中文字形成了良好的互动。特别是商喜的《关羽擒将图》,画家以《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情节为蓝本,着力塑造关羽英勇威猛、善于征战的形
期刊
摘 要:绘画能够记录当下时代的景象,具有承载着时代发展的记录功能。外销画带有浓厚的中国趣味,深受西方人的喜爱。港口风景画作为外销画中的一种,在促进中西文化的交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推动了中国早期油画的发展,其绘画语言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通过分析港口风景画的出现及其绘画表现,探讨广州外销画对后世的影响。  关键词:港口风景画;艺术语言;《广州港和广州府城画》  一、港口风景画的出现  清代广州
期刊
摘 要:俄罗斯族在中国边境地区已经居住了近百年,是中国56个民族之一,是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黑龙江省境内的少数民族之一,为中国边境地区的繁荣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因此,以黑龙江省俄罗斯族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研究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性,介绍了俄罗斯族独特的文化资源,探讨了以俄罗斯族为题材進行中国画创作的可行性。  关键词:俄罗斯族;文旅活动;中国画  基金项目:本文系佳木斯大学20
期刊
摘 要:明末清初正值社会动荡之际,文人画家潜心于书画中寻求心灵慰藉。程正揆的长达数百卷的《江山卧游图》是其花费了几十年所创作出的代表作品,画中题跋所蕴含的思想既是画家本人的艺术思想,也是这一时期艺术思想的体现。通过对画中所蕴含的艺术思想进行分析,以“意”为突破点,分析“意”在藝术创作、艺术作品及艺术鉴赏中的体现。  关键词:“意”;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  一、“意”的内涵  “意”是画家的
期刊
摘 要:中国山水画是中国画的三大画科之一,始于魏晋时期。发展到元代,文人画家们融书法笔意入画,重墨色而轻丽色,将心中意境和情感表现在画上,他们的艺术创造使得元代艺术进入了表现艺术阶段。此时期的元四家极具代表性,以逸气为尚,一变之前宋代山水画严密的程式,笔墨风格得到了新的发展,共同创造了元代书画的时代风貌,丰富了中国画艺术的审美形式和意境内涵。而元四家之一的王蒙画意苍郁浓厚,画格独特,笔墨技法创造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