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给你一个亿,你能干什么?忽悠至多只能骗些小钱,搞大钱是要凭真功夫的。
林总是一位我敬佩的成功创业者,虽然腰缠万贯,却开着一辆用了十几年的旧车,天天“破帽遮颜过闹市”,低调再低调……林总酷爱创业的“idea”,看准了一个创业者,不惜血本,大钱砸下去,押宝毫不手软;他不像VC那样“千呼万唤始出来”,要求什么“商业模式”、“财务模型”、“预测”、“团队”、“竞争力”……对于林总,这些VC的术语未免奶油味儿太重、太书生意气,林总的方法总是直截了当、单刀直入、一针见血:“我给你一个亿,你能干什么?”
林总的这句名言“我给你一个亿,你能干什么?”像照妖镜,常常能把人问得张口结舌、面红耳赤,一时间江郎才尽,无言以对,无数创业者平时口口声声“要是有足够的钱,我就能如何如何”,林总在他们面前甩了一个亿,真有胆子过来捡钱的人几乎没有。信不信由你,你不妨用这句话来问问自己,或者索性装扮成像林总的模样,去那些“VC创投高峰论坛”门口摆一个Pose,对那些手捧商业计划书前来碰运气的创业者们,大声地山寨一句“我给你一个亿,你能干什么?”看看还有几个人有说话的力气。
细细品味林总的这句话,就不难体会出两层朴素的含义:
第一,创业绝对不是一个钱的问题。
第二,创业者必须是个创新者。创业就是创新,不然的话人人都可以说:“林总啊,你把钱给我吧,我也去开个‘国美’连锁大卖场吧、我也去珠海开发房地产吧、我也做一个Youtube、MySpace、魔兽、支付宝、猫扑、优酷、开膛网吧……”没人敢这么说,因为人人都明白忽悠至多只能骗些小钱,搞大钱是要凭真功夫的。
创业的真功夫就是要玩点新名堂,不然VC怎么会对你感兴趣?没有点儿新花招,你怎么能够击败竞争对手而成为市场的宠儿?没有新产品、新服务、新模式、新用户体验,怎么会有消费者对你掏腰包,大把大把付你钱?当然,创业也未尝没有人去卖山寨机、去偷工减料把同类产品做得更烂卖得更便宜,去靠“让利”和“打折”作为自己抵挡竞争的武器……人生难得几回搏,当你走上了创业之路,想好,十字路口,向东走还是向西走?
创新不是山寨机
都说咱中国人什么都行,就是创新的本领差一点儿。先别骂街,扪心自问,假如给你无限的自由、给你足够的钱,今天听高新园区领导做报告动员大家搞创新,明天你就能够把创新产品一箩筐一箩筐地扛出门去?
人们常常误解“创新”,以为分析一下市场数据,就可以马上“创新”做出产品去填补市场需缺;回头看了一下历史,就以为自己能够看清未来。所以常常有人以为:因为PC时代到来了,为了弥补市场的空缺,所以乔布斯发明了个人电脑、比尔•盖茨发明了Windows……非也,乔布斯发明苹果电脑完全是由着自己的兴致干一件自以为是充满刺激的事情,比尔•盖茨的Windows垄断了PC操作系统完全是因为IBM在错误的时间做了一件错误的事情,昏头昏脑地送给了比尔•盖茨一个发大财的机缘。
其实,人类预测未来的能力很低。为什么世界上只有一个爱因斯坦?为什么苹果从树上落下来砸到了牛顿脑袋上只有他想到了“万有引力”而你没想到?为什么千百个山寨机丛中只有一个iPod、一个iPhone鹤立鸡群?直截了当问你吧,你能不能告诉我,10年以后你如何听音乐?你会不会还继续使用你那台老掉了牙的iPod?如果你能够看到未来,能想出将会取代iPod的新玩意儿,那么,全世界的VC都会抢着过来砸钱给你。
说中国人创新能力差,这实在也不是空穴来风。你到市场上去逛逛,就会发现到处充斥着“山寨机”、“假名牌”、“拷贝”、“盗版”……这是为什么?
原因是我们习惯于廉价,甚至为了廉价而容忍“价廉物不美”;我们习惯于赚力气活儿钱,最喜欢来料加工,因为这不需要动脑筋……我们可以OEM替别人加工成衣、加工球鞋、加工电器,我们还可以替人家加工汽车,据说到2020年世界上超过70%的汽车都将在中国组装,但是我们自己却不会设计汽车引擎,所以外国哪家汽车公司要倒闭了,我们便带着大钱像个大款大模大样地去收购。
中国没有的生态系统
当然,在这种高谈“创新”而罕有行动的表象下,有着更深层的原因。
在中国的经济中,迄今为止,政府的权力是大大的,政府主宰一切,只要政府一发力,波澜四起,这有时候是件好事,但也不能一概而论,过大的权力是危险的权力,中国曾经为此付出过太大的代价。在此方面,作为投资人与创业者,有几点感悟想说。
首先,政府应该主持公道。不应偏袒“亲生儿子”国营企业,挤压“私生子”民营企业。
国营企业好歹都在维持现状,创造中国经济增长、给经济带来活力的是民营企业;然而,为什么对“亲生儿子”国营企业,政府大人您总是绿灯常开,什么资质、税收、借贷、上市……全部永远不是问题,只要是“亲生儿子”一开口,大人就统统给予满足;而对“私生子”民营企业,大人在资质上设置障碍,税收上层层盘剥,借贷上口是心非,政府天天叫要“支持中小企业”,哪一家银行会对民营中小企业放贷款?
其次,政府监管企业,就像教书匠培养百万富翁。
有一回,甲骨文的老总埃里森(也曾是个读不好书在街头悠荡的小混混,今天在软件行业里的身价仅次于比尔•盖茨)被斯坦福MBA同学们请去现身说法,埃里森口出狂言说什么MBA教授都是一群穷教书匠,怎么有可能教育出百万富翁来?结果被大学生们轰出了校门去。
同理,谁要说政府监管企业无能,也难免遭受灭顶之灾,身败名裂。
但是这还不得不说,我们政府的商业监管体系,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从日伪时代留传下来的一部旧机器,机械磨损、零件损缺,已经不能负载今天“创新”时代的重任。
比如说在我们现成的商业体系里,公司和公司之间比实力是看“注册资金”的多少,而不是“创新”能力的高低。开了公司并不等于你就能做想做的业务,许多业务还需要拿资质,许多资质的条件也是凭注册资本的多少,小公司没那么多注册资本自然没有资格经营很多业务。比如说公司的“经营范围”是必须在工商登记手册中查得到的,查不到的一律不得经营,因此创新的模式、新的行业是没法经营的(不信你去工商局登记SNS业务看看);公司只有出钱人才是真正的主人,而不是出力的人、出idea的人,股东权益要看你出了多少钱买了多少公司股份,期权、技术入股、idea入股在法律上的兑现和保障上困难重重。开办公司必须有租房合约,在车库里、在你老爸家地下室里创业是得不到工商批准的……因此,中国出不了乔布斯,中国成不了硅谷!
再次,目前的体制不能给予民营企业和投资人长久的安全感。
事实是,“私生子”民营企业虽然机灵聪明刻苦能干能赚钱,大人不但不给予自由,不予以奖励,不能和“亲生儿子”平起平坐,反而严加管教严加控制动不动严厉惩罚,所以“私生子”没有安全感、没有归宿感、没有正义感、没有感恩之心;民营企业没有未来,被逼良为娼,在夹缝中求生存,今天有饭吃就赶紧吃个饱吃得撑死,今天有钱抢就立刻伸手抢钱能抢到多少就抢多少。所以,民企只关注眼前利益、只做短线的事情,不投资未来,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宁可今晚喝水也不梦想明年吃肉,什么“创新”、“自主知识产权”,都是遥远的亭台楼阁,咱们山寨吧、盗版吧……大赚一把赶紧移民温哥华吧!
做得好的得不到激励反而遭受挤压,做得不好的反而得以全面关怀和保护。由于缺乏公平性、合理性和稳定性,创业者没有安全感,投资人也没有长久看好的心态;尽管政府一厢情愿地高呼“创新”、“自主知识产权”,但是,我们缺乏“创新”的社会体制,缺乏“创新”需要的土壤,缺乏“创新”所需要的体制上的基本建设,一句话,我们的经济中缺乏“创新”的生态系统,怎么可能长出创新的参天大树呢?
年轻价值一个亿
当然,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创新”,一切都是相对的。创新并不是突如其来的一个idea,而是在很多很多idea中最包容的一个,创新是在旧的模式基础上脱颖而出的,它是知识的积淀、经验的积累、灵感的顿悟。
一个人想得多了、看得多了、经历得多了,自然就容易嗅觉出发展的轨迹和趋向。但是反过来说,成熟的人都明白“创新”是件辛苦的事情,失败率很高。为了一个创新的idea去创业,到头来赔了夫人又折兵,钱财两空的事情比比皆是。所以当人成熟了,有了一把年纪,创新、创业的念头也会日渐稀少。
年轻人感觉灵敏、思维活跃、不知天高地厚、更不知失败的味道,年轻人需要证明自己、超越前辈,他们有的是时间、有的是灵感、有的是勇气、有的是异想天开。成年人总喜欢对年轻人说“实际一点、现实一点。”这句话无异于对牛弹琴,并没有多少实际意义,因为年轻就是创业的本钱。
创新不是一件事情、一个项目,而是一种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它是每天的练习、错误、和从错误中的学习。“创新”和“钱”之间没有关系,拿到投资人的钱才能创新,因为有了VC而去创业,那都错了。所以,创业者们,未来的企业家们,当你在抱着商业计划书四处寻找资金时,一定要首先问自己:在中国这块缺乏创新的土地上,如果有一个亿,年轻的我能做什么?■
[编 辑 谢康利]
E-mail:[email protected]
林总是一位我敬佩的成功创业者,虽然腰缠万贯,却开着一辆用了十几年的旧车,天天“破帽遮颜过闹市”,低调再低调……林总酷爱创业的“idea”,看准了一个创业者,不惜血本,大钱砸下去,押宝毫不手软;他不像VC那样“千呼万唤始出来”,要求什么“商业模式”、“财务模型”、“预测”、“团队”、“竞争力”……对于林总,这些VC的术语未免奶油味儿太重、太书生意气,林总的方法总是直截了当、单刀直入、一针见血:“我给你一个亿,你能干什么?”
林总的这句名言“我给你一个亿,你能干什么?”像照妖镜,常常能把人问得张口结舌、面红耳赤,一时间江郎才尽,无言以对,无数创业者平时口口声声“要是有足够的钱,我就能如何如何”,林总在他们面前甩了一个亿,真有胆子过来捡钱的人几乎没有。信不信由你,你不妨用这句话来问问自己,或者索性装扮成像林总的模样,去那些“VC创投高峰论坛”门口摆一个Pose,对那些手捧商业计划书前来碰运气的创业者们,大声地山寨一句“我给你一个亿,你能干什么?”看看还有几个人有说话的力气。
细细品味林总的这句话,就不难体会出两层朴素的含义:
第一,创业绝对不是一个钱的问题。
第二,创业者必须是个创新者。创业就是创新,不然的话人人都可以说:“林总啊,你把钱给我吧,我也去开个‘国美’连锁大卖场吧、我也去珠海开发房地产吧、我也做一个Youtube、MySpace、魔兽、支付宝、猫扑、优酷、开膛网吧……”没人敢这么说,因为人人都明白忽悠至多只能骗些小钱,搞大钱是要凭真功夫的。
创业的真功夫就是要玩点新名堂,不然VC怎么会对你感兴趣?没有点儿新花招,你怎么能够击败竞争对手而成为市场的宠儿?没有新产品、新服务、新模式、新用户体验,怎么会有消费者对你掏腰包,大把大把付你钱?当然,创业也未尝没有人去卖山寨机、去偷工减料把同类产品做得更烂卖得更便宜,去靠“让利”和“打折”作为自己抵挡竞争的武器……人生难得几回搏,当你走上了创业之路,想好,十字路口,向东走还是向西走?
创新不是山寨机
都说咱中国人什么都行,就是创新的本领差一点儿。先别骂街,扪心自问,假如给你无限的自由、给你足够的钱,今天听高新园区领导做报告动员大家搞创新,明天你就能够把创新产品一箩筐一箩筐地扛出门去?
人们常常误解“创新”,以为分析一下市场数据,就可以马上“创新”做出产品去填补市场需缺;回头看了一下历史,就以为自己能够看清未来。所以常常有人以为:因为PC时代到来了,为了弥补市场的空缺,所以乔布斯发明了个人电脑、比尔•盖茨发明了Windows……非也,乔布斯发明苹果电脑完全是由着自己的兴致干一件自以为是充满刺激的事情,比尔•盖茨的Windows垄断了PC操作系统完全是因为IBM在错误的时间做了一件错误的事情,昏头昏脑地送给了比尔•盖茨一个发大财的机缘。
其实,人类预测未来的能力很低。为什么世界上只有一个爱因斯坦?为什么苹果从树上落下来砸到了牛顿脑袋上只有他想到了“万有引力”而你没想到?为什么千百个山寨机丛中只有一个iPod、一个iPhone鹤立鸡群?直截了当问你吧,你能不能告诉我,10年以后你如何听音乐?你会不会还继续使用你那台老掉了牙的iPod?如果你能够看到未来,能想出将会取代iPod的新玩意儿,那么,全世界的VC都会抢着过来砸钱给你。
说中国人创新能力差,这实在也不是空穴来风。你到市场上去逛逛,就会发现到处充斥着“山寨机”、“假名牌”、“拷贝”、“盗版”……这是为什么?
原因是我们习惯于廉价,甚至为了廉价而容忍“价廉物不美”;我们习惯于赚力气活儿钱,最喜欢来料加工,因为这不需要动脑筋……我们可以OEM替别人加工成衣、加工球鞋、加工电器,我们还可以替人家加工汽车,据说到2020年世界上超过70%的汽车都将在中国组装,但是我们自己却不会设计汽车引擎,所以外国哪家汽车公司要倒闭了,我们便带着大钱像个大款大模大样地去收购。
中国没有的生态系统
当然,在这种高谈“创新”而罕有行动的表象下,有着更深层的原因。
在中国的经济中,迄今为止,政府的权力是大大的,政府主宰一切,只要政府一发力,波澜四起,这有时候是件好事,但也不能一概而论,过大的权力是危险的权力,中国曾经为此付出过太大的代价。在此方面,作为投资人与创业者,有几点感悟想说。
首先,政府应该主持公道。不应偏袒“亲生儿子”国营企业,挤压“私生子”民营企业。
国营企业好歹都在维持现状,创造中国经济增长、给经济带来活力的是民营企业;然而,为什么对“亲生儿子”国营企业,政府大人您总是绿灯常开,什么资质、税收、借贷、上市……全部永远不是问题,只要是“亲生儿子”一开口,大人就统统给予满足;而对“私生子”民营企业,大人在资质上设置障碍,税收上层层盘剥,借贷上口是心非,政府天天叫要“支持中小企业”,哪一家银行会对民营中小企业放贷款?
其次,政府监管企业,就像教书匠培养百万富翁。
有一回,甲骨文的老总埃里森(也曾是个读不好书在街头悠荡的小混混,今天在软件行业里的身价仅次于比尔•盖茨)被斯坦福MBA同学们请去现身说法,埃里森口出狂言说什么MBA教授都是一群穷教书匠,怎么有可能教育出百万富翁来?结果被大学生们轰出了校门去。
同理,谁要说政府监管企业无能,也难免遭受灭顶之灾,身败名裂。
但是这还不得不说,我们政府的商业监管体系,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从日伪时代留传下来的一部旧机器,机械磨损、零件损缺,已经不能负载今天“创新”时代的重任。
比如说在我们现成的商业体系里,公司和公司之间比实力是看“注册资金”的多少,而不是“创新”能力的高低。开了公司并不等于你就能做想做的业务,许多业务还需要拿资质,许多资质的条件也是凭注册资本的多少,小公司没那么多注册资本自然没有资格经营很多业务。比如说公司的“经营范围”是必须在工商登记手册中查得到的,查不到的一律不得经营,因此创新的模式、新的行业是没法经营的(不信你去工商局登记SNS业务看看);公司只有出钱人才是真正的主人,而不是出力的人、出idea的人,股东权益要看你出了多少钱买了多少公司股份,期权、技术入股、idea入股在法律上的兑现和保障上困难重重。开办公司必须有租房合约,在车库里、在你老爸家地下室里创业是得不到工商批准的……因此,中国出不了乔布斯,中国成不了硅谷!
再次,目前的体制不能给予民营企业和投资人长久的安全感。
事实是,“私生子”民营企业虽然机灵聪明刻苦能干能赚钱,大人不但不给予自由,不予以奖励,不能和“亲生儿子”平起平坐,反而严加管教严加控制动不动严厉惩罚,所以“私生子”没有安全感、没有归宿感、没有正义感、没有感恩之心;民营企业没有未来,被逼良为娼,在夹缝中求生存,今天有饭吃就赶紧吃个饱吃得撑死,今天有钱抢就立刻伸手抢钱能抢到多少就抢多少。所以,民企只关注眼前利益、只做短线的事情,不投资未来,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宁可今晚喝水也不梦想明年吃肉,什么“创新”、“自主知识产权”,都是遥远的亭台楼阁,咱们山寨吧、盗版吧……大赚一把赶紧移民温哥华吧!
做得好的得不到激励反而遭受挤压,做得不好的反而得以全面关怀和保护。由于缺乏公平性、合理性和稳定性,创业者没有安全感,投资人也没有长久看好的心态;尽管政府一厢情愿地高呼“创新”、“自主知识产权”,但是,我们缺乏“创新”的社会体制,缺乏“创新”需要的土壤,缺乏“创新”所需要的体制上的基本建设,一句话,我们的经济中缺乏“创新”的生态系统,怎么可能长出创新的参天大树呢?
年轻价值一个亿
当然,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创新”,一切都是相对的。创新并不是突如其来的一个idea,而是在很多很多idea中最包容的一个,创新是在旧的模式基础上脱颖而出的,它是知识的积淀、经验的积累、灵感的顿悟。
一个人想得多了、看得多了、经历得多了,自然就容易嗅觉出发展的轨迹和趋向。但是反过来说,成熟的人都明白“创新”是件辛苦的事情,失败率很高。为了一个创新的idea去创业,到头来赔了夫人又折兵,钱财两空的事情比比皆是。所以当人成熟了,有了一把年纪,创新、创业的念头也会日渐稀少。
年轻人感觉灵敏、思维活跃、不知天高地厚、更不知失败的味道,年轻人需要证明自己、超越前辈,他们有的是时间、有的是灵感、有的是勇气、有的是异想天开。成年人总喜欢对年轻人说“实际一点、现实一点。”这句话无异于对牛弹琴,并没有多少实际意义,因为年轻就是创业的本钱。
创新不是一件事情、一个项目,而是一种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它是每天的练习、错误、和从错误中的学习。“创新”和“钱”之间没有关系,拿到投资人的钱才能创新,因为有了VC而去创业,那都错了。所以,创业者们,未来的企业家们,当你在抱着商业计划书四处寻找资金时,一定要首先问自己:在中国这块缺乏创新的土地上,如果有一个亿,年轻的我能做什么?■
[编 辑 谢康利]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