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明末刻书家的身份与职能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qewwq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明代万历后期,版画作品的创作越来越多地向文人意趣靠拢,明末这一现象更为显著。文章以明末湖州的刻书家凌濛初为例,通过分析其家族背景及生平活动,并结合其他刻书家的相关信息,来探究明末刻书家的多重身份;同时从刻书家具体的出版活动入手,分析该群体的职能以及对版画发展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刻书家;凌濛初;明末
  1 刻书家凌濛初
  凌濛初(1580—1644),公讳濛初,字玄房,号初成,别号即空观主人,明末湖州的作家、刻书家。凌濛初出身官宦世家,从小便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他的祖父凌约言、父亲凌迪知均曾为官,皆文采斐然。凌濛初也曾踏入仕途,据《别驾初成公墓志铭》记载,他十二岁考中生员,十八岁得补廪膳生,但此后仕途并不顺利,于是选择走向刻书这条道路。
  凌濛初著有许多文学作品,颇有文采。同时,他在明末刻书出版行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一生作为刻书家出版了许多书籍,数量约达25种。所刻书籍类别从诗集、经书到戏曲等门类都有涉及,其中以集部为多。同时,他所处的时代小说和戏曲的出版极为兴盛,因此他也出版了相关题材的书籍,在技法上以朱墨本为主。不仅是他本人,凌氏家族在明末刻书行业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凌氏家族是湖州地区最大的刻书家族,印刻了大量的书籍,并将刻书处冠名“桂芝馆”。
  凌濛初的代表作有《北红拂》《虬髯翁》《南音三籁》等,插图精美,质量较高,和当时一些粗制滥造的坊刻作品有很大的区别。《北红拂》是凌濛初出版的杂剧,也是他刊刻书籍中唯一自撰、自刻并配有插图的作品,卷前有凌濛初自撰“红拂杂剧小引”,末尾署名“即空观主人”。
  通俗小说方面,凌濛初著有《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是凌濛初写作、编辑并与商贾合作出版的通俗小说,出版于崇祯五年(1632),尚友堂刊,共四十卷,书中共配图78幅。《二刻拍案惊奇》与出版于崇祯元年(1628)的《初刻拍案惊奇》合称“二拍”。这两本书都是在冯梦龙作品的影响下创作出来的,与冯梦龙的“三言”合称“三言二拍”。从内容上看,凌濛初“二拍”系列中的部分内容取自元、明杂剧和传奇等,但是“二拍”系列的水平较高,并非简单的内容搬运,而是根据时代有所变化修改。“二拍”引人注目的是其版画插图,郑振铎称其“精美无暇”。
  作为刻书家的凌濛初因为商业活动积累了一定的财富,又再次走向为官的道路。此后,凌濛初获任上海县丞一职,后又任徐州州判。从凌濛初的生平来看,他既是明末时期的文人,又是一名工商业者,从事着版画、图书出版的商业活动。
  2 明末刻书家的身份
  刻书家主持着书籍刊刻的全过程,其作用相当重要。明代刻书业分为三类,即官刻、私刻和坊刻,刻书家主要存在于后两类中。主持私刻的刻书家只求作品精妙,并没有什么商业追求,其真正目的是“保存文化”或“附庸风雅”。主持坊刻的刻书家追求的是商业利益,是书坊主同时也是商人。主持坊刻的刻书家需要雇佣画师与刻工,并且决定题材内容,甚至亲自参与到创作的过程中。
  明代后期,文人开始参与刻书创作,兴办书坊,如万历年间胡正言的“十竹斋”、唐富春的“富春堂”及明末湖州的凌氏、闵氏等。若是单纯地从刻书家文人这一身份来看,他们的作品应该属于私刻一类,但实际却并非如此。部分文人的刻书活动不再如以前那般单纯地为了保存文化,更多的是一种商业性质的出版活动。
  明末部分刻书家的身份之一是文人,这个群体多为读书人,其中不乏来自官宦世家的子弟。刻书家们文人的身份体现在他们的生平和阅历中,例如凌濛初本身就是一位出生在官宦世家的读书人,其祖父和父亲都有为官经历并具备良好的文化修养,同时也著有诸多的作品。因此,凌濛初从小便接受良好的教育,也创作过许多文学作品。不仅是凌濛初,晚明时期的许多刻书家都是家境优越、受过良好教育的文人,但这些文人的仕途多有坎坷。例如明末湖州的刻书家闵齐伋来自典型的官宦世家,他为闵珪的六世孙,曾入太学读书,但其仕途并不顺利,故将全部心思都置于书籍编纂刊刻活动中。
  明代中后期,商品贸易逐渐繁荣,文人亲自开设书坊,组织画师与刻工,通过从事出版行业而获取商业利润。文人刻书家作为商人开始活跃起来,而其贩卖的商品自然是图书。主持坊刻的文人刻书家与私刻刻书家存在明显区别,后者的目的更多的是为了“保存文化”或“附庸风雅”。这种商业色彩也影响了明末出版行业的发展,版画创作的内容更加丰富,质量也得到提高。
  综上,明末刻书家的身份已不再如过去一般单一,开始具备文人和商人的双重身份。在此影响下,版画、图书的刊刻不仅成为文人交流的方式,也是获取商业利益的手段。这种商业行为加深了刻书家对于出版活动的影响力,对推动版画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3 明末刻书家的职能与影响
  明末刻书家的职能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首先,他们是刻书活动的组织者;其次,部分刻书家也是刻书活动的创作者。
  刻书家们进行版画、图书的编纂刊刻活动时,首先需要准备材料,负责内容的选取;其次要挑选合适的画师与刻工;最后可能还需要负责售卖。因此,刻书家作为这一过程“组织者”的职能显而易见。
  一方面,刻书家“组织者”的职能影响着版画创作的发展与风格变化,这体现在刻书家把自己的审美情趣及对当下社会潮流的把握融入刻书创作中。刻书家的身影始终贯穿着明末的刻书活动,刻书家对于图书出版行业的影响力也在不断增强。与此相对应的是,画师与刻工的地位及影响力逐渐降低。因为画师与刻工并非独立工作的,其创作风格受制于雇佣他们的刻书家或书坊,甚至同一位刻工可能会因为在不同的书坊工作而产出不同风格的作品。
  另一方面,部分刻书家不仅仅是版画、图书的编辑者、出版者,有时甚至会直接参与到版画创作中。例如出版《北红拂》时,凌濛初本人就曾亲自刊刻插图。明末版画创作的技术革新也与刻书家的活动有直接的关系,刻书家闵齐伋通过与南京书界进行交流,在出版《会真六幻》时亲自引入了难度极大的饾版套印技术,技术的更新带来了更为出色的版画作品,由此,刻书家“创作者”的职能也得以体现。
  正因为刻书家在版画创作中拥有双重职能,所以刻书家对版画发展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刻书家影响着版画题材的发展,明后期文人开始参与刻书,他们不仅出版传统的经史、诗文,同时也会迎合市民阶层的喜好,出版市民文化内容的读物,并试图结合市民阶层的俗文化与文人阶层的雅文化进行综合创作,明末也因此出现了许多精美的戏曲與小说版画作品。刻书家影响着版画风格的发展,如明末湖州文人刻书家出版的富有士人趣味的版画作品,多向园林、山水画借鉴学习,并引入了“吴门画风”。刻书家影响着版画技术的发展,刻书家会在版画创作中采用或引进不同的技术,这是版画创作中其他角色较少涉及的。刻书家同时也影响着版画的质量,明末文人刻书家直接参与版画的创作与出版,在追求商业利益之外,其较高的学术修养与审美趣味也在无形中提升了作品的质量。
  综上,明末的刻书家作为版画出版活动的“组织者”与“创作者”,在作品题材的选取、风格的呈现、技术的引进、审美趣味的把控等方面都产生了积极而深刻的影响,从而推动了明末版画的进一步发展。
  4 小结
  通过考察明末刻书家的生平,一方面可以发现这个群体多为读书人,部分是官宦世家的子弟。另一方面他们又从事出版活动,属于工商业者。因此,明末的刻书家有着文人和商人的双重身份。再者,从出版活动来看,他们既是统筹整个版画、图书出版活动的“组织者”,同时又是引进技术,甚至直接参与绘、刻等创作活动的“创作者”。刻书家拥有“组织者”与“创作者”的双重职能,在明末版画的发展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周心慧.中国古代版刻版画史论集[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8.
  [2]郑振铎.中国古代木刻画史略[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10.
  [3]董捷.版画及其创造者:明末湖州刻书与版画创作[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5.
其他文献
摘 要:明藩王是明朝统治下的一个特殊群体。文章通过对肃藩马政进行研究,阐述肃藩马政在中央马政兴衰的历史大背景下经历的曲折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肃藩马政职能的变化。广而推之,明代宗藩马政对整个明代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  关键词:明肃藩;马政;朱楧;职能  在中国古代,马被运用于各个领域,“马资于国用甚大”①,它不仅是重要的交通运载工具,也是战争中重要的能动性武器。明代的藩王马政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表现出了
期刊
摘 要:博物馆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地标。当前大同市正以坚定的文化自信向“博物馆之城”迈进。大同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在“博物馆之城”的创建中必能发挥资源优势,如何梳理和科学合理利用更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大同;“博物馆之城”;文化  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及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论述,将文化建设提升到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核心位置。各省市、地区都把发展文化纳入地方发展规划或重点民生工程中,在此过程中不少城
期刊
摘 要:基于博物馆馆藏资源保护的“活化”利用理念成为新时代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为了实现八大山人纪念馆馆藏资源的“活化”利用,从馆藏资源的历史文化价值出发,分析国内外博物馆馆藏资源“活化”利用发展现状,明确核心概念,提出“活化”利用对策,有助于八大山人纪念馆文化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新时代;馆藏资源;活化利用;对策  1 八大山人纪念馆综述  八大山人纪念馆坐落在江西省南昌市南郊青
期刊
摘 要:棠樾古民居是皖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古民居,规模宏大且保存完整,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旅游价值,对研究该地区历史和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棠樾古民居的实地调研,结合现有保护技术,对棠樾古民居的整体保护进行探讨。  关键词:棠樾;古民居;规划;整体保护  古民居保护是近年来我国历史文化名村保护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古民居凭借独特的建筑风貌、重要的历史价值、深厚的文化积淀、特有的古韵氛围成
期刊
摘 要: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纸币的国家。我国纸币的历史由来已久,它萌芽于唐末,开始于宋朝,盛行于金元,发展于明清。文章通过梳理历代纸币发展沿革,采用对比分析法进一步探析明代纸币大明通行宝钞和清代纸币大清宝钞与户部官票的产生背景、特点和流通使用及其价值。  关键词:大明宝钞;大清宝钞;户部官票  1 引言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使用纸币的国家。我国古代纸币的发展历史由来已久,它萌芽于唐末的飞钱,产生
期刊
摘 要:娘寨的保护修缮,采取“修旧如旧”原则,重点修缮现存建筑,部分已失去原状有充分依据的可以实施适当修复。在做好娘寨安全维护的前提下,积极向公众开放,让娘寨走近百姓。娘寨保护修缮后,社会效益明显,村民发自内心地认同这里,认识到娘寨是宝贵的历史文化财富,要保护利用好它,要对它有敬畏之心。  关键词:保护修缮;活化利用,社会效益体现  娘寨坐落于福建省闽清县璜镇良寨村,建于清代,相传为一妇女所建,故
期刊
摘 要: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成为中国革命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1986年10月,纪念长征胜利50周年之前,党中央国务院等各级部门高度重视,甘肃会宁建设了红军会宁会师旧址(会师园)和10多处战斗遗址纪念地,促进了甘肃会宁红色旅游事业的发展。而甘肃会宁红色旅游事业的发展反过来又促进了红色文化的宣传,形成了互为补充、宣传和渗透关系。文章以会宁红色旅游为例
期刊
摘 要:近些年来,各博物馆在展陈形式设计方面发展迅速,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放松对馆内藏品的研究。科学准确地把握好博物馆展陈方向的定位,在系统梳理馆藏特征的基础上明确自身的优势展陈主题,通过深入研究和挖掘藏品蕴藏的历史文化基因选择好展陈重点和内容,预先规划好易于实现观众与文物对话交流的展陈形式设计思路,能够为后续的工作提供坚实的文本基础和专业知识保障,并最终策划出优秀的展览,实现博物馆自身的价值。
期刊
摘 要:时代在变化,目前长城防御功能已经消失,人们和长城的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只有将更多具有现代感、时尚感的元素融入到历史文化遗迹当中去,并且将现实生活当中丰富的元素和历史遗迹进行整合,才可以让长城这种历史文化性遗迹展现出新的面貌。文章以山西长城段为例,对古建筑的活化利用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山西;长城;活化利用  2006年9月国务院颁布的《长城保护条例》对长城的开发利用行为加以规范,明确了
期刊
摘 要:龙凤纹是一种典型的装饰纹样,多描绘龙与凤相对飞舞的画面。龙为鳞虫之长,凤为百鸟之王,都是祥瑞之物。龙凤相配便呈吉祥,习称“龙凤呈祥纹”。蜀锦是中国古代具有代表性的织锦之一,龙凤纹样是其常见纹样之一,也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传统纹样。从唐代开始,蜀锦上的龙凤纹样随着人们的文化及审美变化经历了漫长的演变和发展过程,人们不断丰富变化龙凤图案样式,并赋予其不同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蜀锦;龙凤纹;装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