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是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有着特别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当前在《概论》课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要上好这门课程,必须坚持注重教学的针对性、突出理论体系的科学性和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关键词】《 概论》课;针对性;科学性;多样性
mprove the "Introduction" of a number of measures of teaching effectiveness
Wu Duanling LiYongHua
【Abstract】 "Introduction" class i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of the University core curriculum,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as a particularly important position and role. Currently in the "Introduction" class teaching,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to address these issues,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is course, we should insist on focusing on the relevance of teaching, highlighting the scientific theoretical system and focus on the diversity of teaching methods.
【Key words】 'Introduction' teaching effectiveness; targeted; science; diversity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是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有着特别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怎样上好《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使《概论》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这是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的重要课题。我想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以求教于同仁。
1. 当前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从教学实践反馈信息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仍是纵学科中一个较为薄弱的环节,这里面存在些问题。
1.1 未能很好地把握年轻人的思想状况,教育针对性不够强。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理论武装青年一代的工作,离党中央提出的要求和形势发展的需要还有较大的差距。目前在青年学生学习理论的过程中,由于对政治理论的抵触心理、对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客观需要认识模糊等原因,在青年中存在有用才学,不用不学;重专业,轻理论。有的学生上《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毕业,他们对学习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期望只是背熟原理顺利过关,但对理论的内在逻辑、立场、分析问题的方法却没有掌握,一旦遇到复杂的政治斗争,就往往是非不分;对于一些与自身成长有关的问题,如欺诈现象、个人道德标准问题、对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如国有企业改革问题、国有企业职工下岗问题、腐败问题、贫富差距问题、地区发展差距问题、民主与法制建设问题等等,思想困惑仍然不少。
1.2 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解缺乏全面科学性。许多青年人只记住理论的个别论断,只作片面理解。例如“发展才是硬道理”、“关键是反左”、“不要争论”、“稳定压倒一切”等等,结果在理解中产生不少的偏差。如讲发展是硬道理,结果有的脱离实际的胡思乱想;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发展”,结果有的人认为只要把社会的经济告上去就行了,就完成了社会主义的使命,而这种理解又会导致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的模糊化,认为既然是这样,那么资本主义也发展生产力,甚至发展得比我们还好,那么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又有区别呢?等等。
1.3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方式存在一些问题。当前大多数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还是传统的“满堂灌”与“我读讲你记”、一份讲稿、一支粉笔和一张嘴的教学方法。缺少社会调查与实践,导致学生对理论的基本原理的理解,只是停留在课堂、书本的听、阅读与联想上,不能通过对社会实践的体验来思考,这样的教学方式,只训练了学生的机械记忆能力。一些学校在进行教学方式的探索与改革上,不恰当地理解对多媒体使用的有关要求,过多过滥的使用声象资料,而又不对相关教学内容进行理论阐述和分析,学生上课就是看录像,缺乏师生之间就教学的热点、难点问题探讨的双向交流,未能使学生入眼、入心、入脑,真正用理论来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
针对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怎样上好《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提高本课程的教学效果,让大学生真信、真学,真懂、会用呢?
2. 上好《概论》课的若干对策
2.1 注重教学的针对性
2.1.1 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能够引起学生的思想共鸣。在一个复杂的多元的社会里,青年学生的思想实际也因此而多元化,在许多问题上难免有些不健康,颓废,消极的或者模糊的思想情绪。实际调查表明,学生在社会政治问题上与社会主流思想存在偏差的问题有:对革命领袖毛泽东、邓小平等的评价;中国革命方向的选择;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失误,成功的经验评判;中国市场经济的特点和发展方向,效率与公平,两极分化和中国社会协调发展问题;我党执政的合法性以及执政党建设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如果教师不能给以理性的、科学的、符合实际的解释,本课程效果就不可能提高。
2.1.2 针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中,出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热点问题。对这些问题,当代大学生都有自己的判断和分析,教师对这些问题不做出回答,学生至少会有两种心理反映。其一,本课程讲的理论是空洞无物的,或者过时的思想,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其二,对教师的能力,学识,价值观等若干方面的不信任。当然就达不到其效果了。
2.1.3 针对学生迷惑不解的问题。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渠道多样化,对社会问题的理解许多信息并不来源于主流媒体。在求知求真的欲望的刺激下,他们对国际国内的政治和社会生活方面有不少疑惑、不解的问题。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对这些问题教师应该了解而且必须有正确的比较深刻的见解,能够在课程的讲授中根据课程结构、内容的需要做出回答。如在讲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与分配制度”一章前,我通过调查,发现一些学生对当前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组建的股份制企业会不会影响我国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性质心存疑虑。但课本上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只是几笔带过。为了讲清楚这个问题,我反复重温了党的十五大报告,翻阅了许多讲解有关这方面知识的书籍,并到我市最早实行股份有限公司,找熟悉情况的人直接了解掌握这个企业实行股份制的实际情况。在做好以上准备后,讲这章课时,我充分运用这个企业组建股份有限公司的实例,着重给学生讲清两个方面问题:一是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二是影响不影响所有制结构,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里。国家和集体控股,具有明显的公有性,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而且在公司股票上市后,大规模地提高了企业的筹资能力,迅速地扩展了企业规模,增强了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学生们从这个生动的实例中,看到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股份制后,企业的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性质,不但没有削弱,而且随着企业的发展还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从而打消了原来的疑虑。许多学生还表示毕业后,要到股份制企业去大显身手,作出自己的贡献。
4、针对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健康向上、求知成才欲望强烈是主流。受信渠道丰富,思维敏捷,有主见,但对社会问题看法比较浮燥,不深入,可塑性强;在人际关系上表现松散,独立性强:学习方向上,注重专业、英语、计算机等实际应用性课程。而对思想政治教育课以及对就业不起多大作用的课程兴趣不大。抓准当今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有针对性的选择讲授内容和授课方式,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2 突出理论体系的科学性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是一门新课程,要想提高教学质量,首要的是在教学中突出理论体系的科学性。
2.2.1突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完整性。在教学中理应突出理论体系的完整性,要根据两大理论成果的内容,结合当时党的主要任务把理论发展的历史进程讲深讲透。要使学生明确两大理论成果的思想渊源、主要观点基本一致,前一个理论为后一个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后一个理论是对前一个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因此必须从思想上、理论上、实践上把它们紧密融合在一起。历史已经充分证明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是创新的理论,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完整地、动态地、全面地认识两大理论成果。
2.2.2 突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脉相承性。教学中除了要注重理论体系的完整性外,还要特别突出理论体系的继承发展性。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渊源都是马克思主义。这些理论成果都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中国人民获得了解放;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中国人民走上了富裕的道路;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中国人民凝聚起民族复兴的力量。另外,这些理论成果都是指引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光辉旗帜。从党的发展历程来看,这些理论成果始终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始终是引领中国人民不断前行的核心思想。这些理论成果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融会贯通、互相联系的。从这个角度讲,它们是不可分割的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
2.2.3 突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中国特色性。这些理论成果是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而产生的理论,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我们坚信马克思主义,但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只有结合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才是我们所需要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性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关照中国的实际问题,把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提升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高度;同时,在提升的过程中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看待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问题,使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成为推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发展的重要动力。因此,在教学中必须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主题,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重点。
2.2.3 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在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完善方面,长期以来,教师对教学方法和手段作了许多卓有成效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的结合等。这些经验,在“概论”课的教学中,完全能够继续发挥作用。当然,由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课程建设有新的内容,因而教学方法和手段还需要进行新的创新。这可以从四个方面做出努力:
2.3.1 结合教学内容开展社会实践。社会实践的开展,可以有三个层次:一是参观考察。应充分运用各省市改革开放的思路和成就的资源,使学生切实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同时,有许多历史古迹和革命纪念馆以及名人故居等爱国教育基地,高校应积极主动地与相关的单位联系,建立长效合作机制。这是浅层次的社会实践。二是调研。应带着理论学习中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调研。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承担指导如何准确提炼问题、科学分析问题、正确评价问题的责任,以通过调研活动切实提高学习的理论思维能力。社会实践课切忌变异为“放羊课”,成为“挤掉”思想政治理论课学分的手段。三是直接参与社会的改革和建设。在这一活动中,更好地把知与行结合起来,使思想理论转化为内在素质。这是更高层次的社会实践,可以在少数优秀学生中加以组织,并将他们通过知行结合而达到的新的认识和体验对面上学生做交流,以推进教学。
2.3.2 把现代教育技术作为辅助手段。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突破了文本信息的局限性,使许多知识、内容能够直观化、形象化,也体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时代感。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务必注意技术手段不能取代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甚至交锋,不能解构马克思主义本身的理论魅力。既要精选内容上扣紧主题、反映理论精髓、揭示精神实质、针对重点难点、能帮助学生理解的典型材料;同时,充分通过直接“对话”,展现教师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信仰的人格魅力、马克思主义本身的理论魅力以及激情和语言的感染力,使课堂掀起能触动学生思维神经和情感血脉的“思想风暴”。
2.3.3 指导学生适当研读马克思主义原著。教材比较多的是表达结论性的观点,而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在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适当选读并讲解原著(哪怕是某些“片断”),以追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是根据什么条件和材料,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论证观点的,以及条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使原有的观点和看法有新的发展或修正的。这样,不仅能使学生能直接领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魅力,同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重大理论观点的精神实质。
2.3.4 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和手段实现教与学的双向互动,加大学生的参与度。当代大学生的身心日趋成熟,渴望有独立的人格,能自主地思考问题,他们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对丰富多彩的世界常不满足于教师权威式的指点和所告诉的结论,而希望能和老师平等地探讨一些理论问题,为此,老师应改变传统的单向灌输模式,通过专题讨论方式,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结合起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在课堂上学生参与教学的形式可以采用演讲、辩论、课堂讨论等多种形式。课堂讨论是学生参与程度最高,也是近年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中尝试较多的形式。关键要选好讨论题。讨论题应该既是教学的重点、难点,又是学生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如“怎样看待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公平与效率问题” 等,这些题目针对性强,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讨论题要提前告诉学员,要求学员阅读教材和相关经典著作、文献,阅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源和流——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教学研究》著作,收集有关资料,认真思考,写出发言提纲,教师选出代表各种不同观点的同学作重点发言,同时也鼓励其他同学积极参与,畅所欲言,这样可以保证讨论的质量。在讨论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对于讨论中不敢大胆发表自己见解的同学,教师要鼓励学生勇敢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对他们的不同观点不要急于进行判定谁是谁非,而是进一步提出问题让他们去分析思考。对出现偏激情绪的同学,要耐心地倾听他们的看法,有针对性地从理论上对他们进行教育和引导。在教学中,我们还要求学生针对不同的理论学习内容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理论、科学发展观等撰写心得体会,努力使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实践表明,讨论使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探索的主动性,促进了学生独立思维能力、自学能力以及个性潜能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选集》第1 卷, 人民出版社, 1 9 9 1年版,
[2] 《邓小平文选》第j卷, 人民出版社,1 9 9 3年版.
[3]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 人民出版社, 1 99 5年版,
[4] 《深入认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紧迫性》张再兴《思想教育研究)2004年ll期.
[5] {高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的实践模式研究》济南大学课题组《理论学习》2004年11期.
[6] 《当前“两课”教学若干问题探讨》王易、傅强《学校党建与思想敦育》2005年2期.
[7] 《努力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导性》余双好《高校理论战线》2005年4期.
[8] 《对提高“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实效性的思考》李治钧《卫生职业教育》2011年13期
【关键词】《 概论》课;针对性;科学性;多样性
mprove the "Introduction" of a number of measures of teaching effectiveness
Wu Duanling LiYongHua
【Abstract】 "Introduction" class i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of the University core curriculum,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as a particularly important position and role. Currently in the "Introduction" class teaching,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to address these issues,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is course, we should insist on focusing on the relevance of teaching, highlighting the scientific theoretical system and focus on the diversity of teaching methods.
【Key words】 'Introduction' teaching effectiveness; targeted; science; diversity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是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有着特别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怎样上好《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使《概论》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这是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的重要课题。我想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以求教于同仁。
1. 当前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从教学实践反馈信息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仍是纵学科中一个较为薄弱的环节,这里面存在些问题。
1.1 未能很好地把握年轻人的思想状况,教育针对性不够强。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理论武装青年一代的工作,离党中央提出的要求和形势发展的需要还有较大的差距。目前在青年学生学习理论的过程中,由于对政治理论的抵触心理、对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客观需要认识模糊等原因,在青年中存在有用才学,不用不学;重专业,轻理论。有的学生上《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毕业,他们对学习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期望只是背熟原理顺利过关,但对理论的内在逻辑、立场、分析问题的方法却没有掌握,一旦遇到复杂的政治斗争,就往往是非不分;对于一些与自身成长有关的问题,如欺诈现象、个人道德标准问题、对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如国有企业改革问题、国有企业职工下岗问题、腐败问题、贫富差距问题、地区发展差距问题、民主与法制建设问题等等,思想困惑仍然不少。
1.2 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解缺乏全面科学性。许多青年人只记住理论的个别论断,只作片面理解。例如“发展才是硬道理”、“关键是反左”、“不要争论”、“稳定压倒一切”等等,结果在理解中产生不少的偏差。如讲发展是硬道理,结果有的脱离实际的胡思乱想;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发展”,结果有的人认为只要把社会的经济告上去就行了,就完成了社会主义的使命,而这种理解又会导致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的模糊化,认为既然是这样,那么资本主义也发展生产力,甚至发展得比我们还好,那么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又有区别呢?等等。
1.3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方式存在一些问题。当前大多数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还是传统的“满堂灌”与“我读讲你记”、一份讲稿、一支粉笔和一张嘴的教学方法。缺少社会调查与实践,导致学生对理论的基本原理的理解,只是停留在课堂、书本的听、阅读与联想上,不能通过对社会实践的体验来思考,这样的教学方式,只训练了学生的机械记忆能力。一些学校在进行教学方式的探索与改革上,不恰当地理解对多媒体使用的有关要求,过多过滥的使用声象资料,而又不对相关教学内容进行理论阐述和分析,学生上课就是看录像,缺乏师生之间就教学的热点、难点问题探讨的双向交流,未能使学生入眼、入心、入脑,真正用理论来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
针对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怎样上好《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提高本课程的教学效果,让大学生真信、真学,真懂、会用呢?
2. 上好《概论》课的若干对策
2.1 注重教学的针对性
2.1.1 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能够引起学生的思想共鸣。在一个复杂的多元的社会里,青年学生的思想实际也因此而多元化,在许多问题上难免有些不健康,颓废,消极的或者模糊的思想情绪。实际调查表明,学生在社会政治问题上与社会主流思想存在偏差的问题有:对革命领袖毛泽东、邓小平等的评价;中国革命方向的选择;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失误,成功的经验评判;中国市场经济的特点和发展方向,效率与公平,两极分化和中国社会协调发展问题;我党执政的合法性以及执政党建设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如果教师不能给以理性的、科学的、符合实际的解释,本课程效果就不可能提高。
2.1.2 针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中,出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热点问题。对这些问题,当代大学生都有自己的判断和分析,教师对这些问题不做出回答,学生至少会有两种心理反映。其一,本课程讲的理论是空洞无物的,或者过时的思想,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其二,对教师的能力,学识,价值观等若干方面的不信任。当然就达不到其效果了。
2.1.3 针对学生迷惑不解的问题。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渠道多样化,对社会问题的理解许多信息并不来源于主流媒体。在求知求真的欲望的刺激下,他们对国际国内的政治和社会生活方面有不少疑惑、不解的问题。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对这些问题教师应该了解而且必须有正确的比较深刻的见解,能够在课程的讲授中根据课程结构、内容的需要做出回答。如在讲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与分配制度”一章前,我通过调查,发现一些学生对当前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组建的股份制企业会不会影响我国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性质心存疑虑。但课本上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只是几笔带过。为了讲清楚这个问题,我反复重温了党的十五大报告,翻阅了许多讲解有关这方面知识的书籍,并到我市最早实行股份有限公司,找熟悉情况的人直接了解掌握这个企业实行股份制的实际情况。在做好以上准备后,讲这章课时,我充分运用这个企业组建股份有限公司的实例,着重给学生讲清两个方面问题:一是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二是影响不影响所有制结构,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里。国家和集体控股,具有明显的公有性,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而且在公司股票上市后,大规模地提高了企业的筹资能力,迅速地扩展了企业规模,增强了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学生们从这个生动的实例中,看到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股份制后,企业的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性质,不但没有削弱,而且随着企业的发展还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从而打消了原来的疑虑。许多学生还表示毕业后,要到股份制企业去大显身手,作出自己的贡献。
4、针对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健康向上、求知成才欲望强烈是主流。受信渠道丰富,思维敏捷,有主见,但对社会问题看法比较浮燥,不深入,可塑性强;在人际关系上表现松散,独立性强:学习方向上,注重专业、英语、计算机等实际应用性课程。而对思想政治教育课以及对就业不起多大作用的课程兴趣不大。抓准当今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有针对性的选择讲授内容和授课方式,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2 突出理论体系的科学性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是一门新课程,要想提高教学质量,首要的是在教学中突出理论体系的科学性。
2.2.1突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完整性。在教学中理应突出理论体系的完整性,要根据两大理论成果的内容,结合当时党的主要任务把理论发展的历史进程讲深讲透。要使学生明确两大理论成果的思想渊源、主要观点基本一致,前一个理论为后一个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后一个理论是对前一个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因此必须从思想上、理论上、实践上把它们紧密融合在一起。历史已经充分证明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是创新的理论,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完整地、动态地、全面地认识两大理论成果。
2.2.2 突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脉相承性。教学中除了要注重理论体系的完整性外,还要特别突出理论体系的继承发展性。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渊源都是马克思主义。这些理论成果都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中国人民获得了解放;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中国人民走上了富裕的道路;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中国人民凝聚起民族复兴的力量。另外,这些理论成果都是指引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光辉旗帜。从党的发展历程来看,这些理论成果始终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始终是引领中国人民不断前行的核心思想。这些理论成果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融会贯通、互相联系的。从这个角度讲,它们是不可分割的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
2.2.3 突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中国特色性。这些理论成果是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而产生的理论,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我们坚信马克思主义,但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只有结合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才是我们所需要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性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关照中国的实际问题,把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提升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高度;同时,在提升的过程中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看待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问题,使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成为推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发展的重要动力。因此,在教学中必须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主题,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重点。
2.2.3 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在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完善方面,长期以来,教师对教学方法和手段作了许多卓有成效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的结合等。这些经验,在“概论”课的教学中,完全能够继续发挥作用。当然,由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课程建设有新的内容,因而教学方法和手段还需要进行新的创新。这可以从四个方面做出努力:
2.3.1 结合教学内容开展社会实践。社会实践的开展,可以有三个层次:一是参观考察。应充分运用各省市改革开放的思路和成就的资源,使学生切实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同时,有许多历史古迹和革命纪念馆以及名人故居等爱国教育基地,高校应积极主动地与相关的单位联系,建立长效合作机制。这是浅层次的社会实践。二是调研。应带着理论学习中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调研。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承担指导如何准确提炼问题、科学分析问题、正确评价问题的责任,以通过调研活动切实提高学习的理论思维能力。社会实践课切忌变异为“放羊课”,成为“挤掉”思想政治理论课学分的手段。三是直接参与社会的改革和建设。在这一活动中,更好地把知与行结合起来,使思想理论转化为内在素质。这是更高层次的社会实践,可以在少数优秀学生中加以组织,并将他们通过知行结合而达到的新的认识和体验对面上学生做交流,以推进教学。
2.3.2 把现代教育技术作为辅助手段。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突破了文本信息的局限性,使许多知识、内容能够直观化、形象化,也体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时代感。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务必注意技术手段不能取代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甚至交锋,不能解构马克思主义本身的理论魅力。既要精选内容上扣紧主题、反映理论精髓、揭示精神实质、针对重点难点、能帮助学生理解的典型材料;同时,充分通过直接“对话”,展现教师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信仰的人格魅力、马克思主义本身的理论魅力以及激情和语言的感染力,使课堂掀起能触动学生思维神经和情感血脉的“思想风暴”。
2.3.3 指导学生适当研读马克思主义原著。教材比较多的是表达结论性的观点,而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在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适当选读并讲解原著(哪怕是某些“片断”),以追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是根据什么条件和材料,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论证观点的,以及条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使原有的观点和看法有新的发展或修正的。这样,不仅能使学生能直接领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魅力,同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重大理论观点的精神实质。
2.3.4 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和手段实现教与学的双向互动,加大学生的参与度。当代大学生的身心日趋成熟,渴望有独立的人格,能自主地思考问题,他们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对丰富多彩的世界常不满足于教师权威式的指点和所告诉的结论,而希望能和老师平等地探讨一些理论问题,为此,老师应改变传统的单向灌输模式,通过专题讨论方式,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结合起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在课堂上学生参与教学的形式可以采用演讲、辩论、课堂讨论等多种形式。课堂讨论是学生参与程度最高,也是近年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中尝试较多的形式。关键要选好讨论题。讨论题应该既是教学的重点、难点,又是学生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如“怎样看待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公平与效率问题” 等,这些题目针对性强,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讨论题要提前告诉学员,要求学员阅读教材和相关经典著作、文献,阅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源和流——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教学研究》著作,收集有关资料,认真思考,写出发言提纲,教师选出代表各种不同观点的同学作重点发言,同时也鼓励其他同学积极参与,畅所欲言,这样可以保证讨论的质量。在讨论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对于讨论中不敢大胆发表自己见解的同学,教师要鼓励学生勇敢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对他们的不同观点不要急于进行判定谁是谁非,而是进一步提出问题让他们去分析思考。对出现偏激情绪的同学,要耐心地倾听他们的看法,有针对性地从理论上对他们进行教育和引导。在教学中,我们还要求学生针对不同的理论学习内容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理论、科学发展观等撰写心得体会,努力使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实践表明,讨论使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探索的主动性,促进了学生独立思维能力、自学能力以及个性潜能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选集》第1 卷, 人民出版社, 1 9 9 1年版,
[2] 《邓小平文选》第j卷, 人民出版社,1 9 9 3年版.
[3]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 人民出版社, 1 99 5年版,
[4] 《深入认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紧迫性》张再兴《思想教育研究)2004年ll期.
[5] {高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的实践模式研究》济南大学课题组《理论学习》2004年11期.
[6] 《当前“两课”教学若干问题探讨》王易、傅强《学校党建与思想敦育》2005年2期.
[7] 《努力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导性》余双好《高校理论战线》2005年4期.
[8] 《对提高“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实效性的思考》李治钧《卫生职业教育》2011年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