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说宋光宗赵惇的宠妃得了一种不知名的病,茶饭不思,面黄肌瘦,御医久治不愈。后从宫外请了一位江湖郎中,一纸偏方便轻易化解。郎中开的病方极其简单:冰糖与山楂同煮,一起食用。山楂素有消积食、驱涤虫之功效。可能宠妃长期吃山珍海味吃多了,积了食,此法正对症,故而很快痊愈。后来此法流传民间,为了吃起来方便,人们便用竹签将山楂一个个穿起来,冰糖葫芦就这样产生了。
冰糖葫芦,顾名思义,用的糖应该是冰糖,这才正宗。可惜流传到现在,不知是冰糖价格贵,还是熬起来费事,蘸葫芦的糖大都以白糖代之。冰糖是以白砂糖为原料,经过再溶,清净,重结晶而制成,比白糖来得纯正,具有养阴生津、润肺止咳之功效。用冰糖蘸的糖葫芦和用白糖蘸的糖葫芦味道当然就不一样。这味道要慢嚼细品,方能体味到细小的差别。
用来做冰糖葫芦的果子,一开始是山楂无疑,斯为正宗。后演变为小苹果(家乡叫花生果)、猕猴桃、葡萄、金橘、柿子,甚至把菠萝、山药切成块,中间还夹以葡萄干、蜜饯、火腿等,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应有尽有。
这有点类似眼下的经济和文化,大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势头。
2004年我在深圳待过一阵子,吃过不少冰糖葫芦,感觉味道比家乡的差了许多,虽然山楂来自北方。可能是熬糖的火候掌握得不好,抑或跟南方潮湿的气候有关,松脆程度不够,粘牙。不过精明的南方人在对事物的改造方面,远甚于北方人。在深圳的沃尔玛超市,他们竟然将炸好的火腿夹在山楂中。一下子咬在口里,突兀得很,觉得不伦不类,山楂怎么可以夹火腿呢?人就是这样,一种习惯一旦形成,就会对同样一种物质的另一种做法,形成一种本能的拒绝。其实吃过几次后,细细品味,觉得甜中透香,味道还是挺不错的。这种大胆的尝试既照顾了不同人的不同口味,对其品种的发展无疑也是有益的。
后来,在北京待的几年里,也没少吃过冰糖葫芦,味道似乎比南方的好了许多。每每有了吃冰糖葫芦的念头,我就到超市和正规商场里买,那里的山楂个头大,糖的火候掌握得好,就是外边粘的芝麻粒也大,价钱在两元到三元之间。和外边小摊上的相比,价格虽然贵了一倍,味道却纯正,吃得也过瘾,痛快,舒心。
尝过很多地方的冰糖葫芦,而味道最好的,还是山东潍坊老家的冰糖葫芦。我想这可能是掺杂了一些感情在其中的缘故吧。月是故乡明,人是家乡亲。
孩提时的某些细节常常伴随一个人漫长的一生,并且在某个无法预知的时空里,激荡出点点火花。“不管白天还是晚上,都会听到小贩们叫卖甘美圆润的冻柿子的吆喝声,还有孩子们喜欢吃的冰糖葫芦,裹着糖的小果,五六个串成一串,染上红色招徕顾客……”这是林语堂先生晚年在大洋彼岸用英文写作的书中的一段描写。可见冰糖葫芦已深深镶嵌进他记忆的皱褶里,历经岁月剥蚀,无法去除,甚至历久愈香。对于一个漂泊在外的龙的子孙来说,那串红红的冰糖葫芦无异于母亲手中的气死风灯,晃晃悠悠,照亮回家的路。
在家乡,吃着冰糖葫芦,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
冰糖葫芦,顾名思义,用的糖应该是冰糖,这才正宗。可惜流传到现在,不知是冰糖价格贵,还是熬起来费事,蘸葫芦的糖大都以白糖代之。冰糖是以白砂糖为原料,经过再溶,清净,重结晶而制成,比白糖来得纯正,具有养阴生津、润肺止咳之功效。用冰糖蘸的糖葫芦和用白糖蘸的糖葫芦味道当然就不一样。这味道要慢嚼细品,方能体味到细小的差别。
用来做冰糖葫芦的果子,一开始是山楂无疑,斯为正宗。后演变为小苹果(家乡叫花生果)、猕猴桃、葡萄、金橘、柿子,甚至把菠萝、山药切成块,中间还夹以葡萄干、蜜饯、火腿等,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应有尽有。
这有点类似眼下的经济和文化,大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势头。
2004年我在深圳待过一阵子,吃过不少冰糖葫芦,感觉味道比家乡的差了许多,虽然山楂来自北方。可能是熬糖的火候掌握得不好,抑或跟南方潮湿的气候有关,松脆程度不够,粘牙。不过精明的南方人在对事物的改造方面,远甚于北方人。在深圳的沃尔玛超市,他们竟然将炸好的火腿夹在山楂中。一下子咬在口里,突兀得很,觉得不伦不类,山楂怎么可以夹火腿呢?人就是这样,一种习惯一旦形成,就会对同样一种物质的另一种做法,形成一种本能的拒绝。其实吃过几次后,细细品味,觉得甜中透香,味道还是挺不错的。这种大胆的尝试既照顾了不同人的不同口味,对其品种的发展无疑也是有益的。
后来,在北京待的几年里,也没少吃过冰糖葫芦,味道似乎比南方的好了许多。每每有了吃冰糖葫芦的念头,我就到超市和正规商场里买,那里的山楂个头大,糖的火候掌握得好,就是外边粘的芝麻粒也大,价钱在两元到三元之间。和外边小摊上的相比,价格虽然贵了一倍,味道却纯正,吃得也过瘾,痛快,舒心。
尝过很多地方的冰糖葫芦,而味道最好的,还是山东潍坊老家的冰糖葫芦。我想这可能是掺杂了一些感情在其中的缘故吧。月是故乡明,人是家乡亲。
孩提时的某些细节常常伴随一个人漫长的一生,并且在某个无法预知的时空里,激荡出点点火花。“不管白天还是晚上,都会听到小贩们叫卖甘美圆润的冻柿子的吆喝声,还有孩子们喜欢吃的冰糖葫芦,裹着糖的小果,五六个串成一串,染上红色招徕顾客……”这是林语堂先生晚年在大洋彼岸用英文写作的书中的一段描写。可见冰糖葫芦已深深镶嵌进他记忆的皱褶里,历经岁月剥蚀,无法去除,甚至历久愈香。对于一个漂泊在外的龙的子孙来说,那串红红的冰糖葫芦无异于母亲手中的气死风灯,晃晃悠悠,照亮回家的路。
在家乡,吃着冰糖葫芦,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