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远的村庄

来源 :青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mbo5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驢的正事
  有时候真想和一头驴坐下来好好谈谈。
  这个念头由来已久,一夜之间,我对吴村所有的人都失去了兴趣。清晨,我爹一边交给我铁锨,一边在我耳边嘟囔:“驴蛋!下地锄草去!”“驴蛋,干点正事!”“驴蛋,活该没女人跟你!”我咂摸着爹的话,很在理。每日,我扛起铁锨,像正常人一样,操着正常人的心,干着正常人的事。
  一路上有很多人都向村子以外走去,可以说,已经不想再搭理任何人。二狗的地跟我搭界,半年前,他也跟我一样。新近娶了媳妇,二狗十分神气。在地里,他生龙活虎,有着使不完的劲儿。一个刚娶媳妇的男人,不把劲儿用在正事上,我有点想不通。他的媳妇,蜂腰细肩,屁股浑圆,每日来到地头,先摆出零食,稳稳地坐下,屁股陷进土里。一边监督二狗干活,一边吃着零食玩弄着手机,咯咯的笑声像小皮鞭,不停抽打在二狗子的身上,他更加卖力。
  我想起爹的话,笑了一笑。锄草是吗?好,不紧不慢,我饶有兴致地铲除除杂草以外所有的东西。二十多年了,爹赋予了我一个“响亮”的名字——驴蛋。连旁边的二狗子,名字都比我好听。男人叫我驴蛋,女人叫我驴蛋,大人叫我驴蛋,小孩也叫我驴蛋,甚至吴村的狗,见到我也不闷不响酸唧两声,也像是在叫驴蛋。很多时候,我一直跟一个叫驴的牲畜过意不去。
  我想了想,吴村只有吴四家有头公驴。驴是吴四主要的劳动力,让驴磨面,牵驴下地,吴四能干的事情,驴都能干。
  春天,驴走在前头,瞥着腚后边的吴四,嗷叽嗷叽嚎几声,嘴皮子咧着,歪着头对着吴四发笑。往裆间扫一眼,擀面杖一样的家伙早已抽出,油黑发亮。吴四和我一样,也是光棍,他平日里吝啬得很,但每当这个时候,吴四比谁都上心。只要驴有要求,吴四从来没有不答应的道理,好几次,我跟着吴四一同去找配种的母驴,当正事去办。
  吴四跟着驴,我跟着吴四,驴朝视野尽头的吕庄走去。哪个庄的母驴多,哪个庄的母驴肥美健硕,让人回味儿,驴比任何一个人都清楚。深夜,它靠在槽边,吸溜着从吕庄飘来的一股子腥气。它竖起耳朵,立起蹄子在地上比划着第二天的事情。驴的话少,可更多时间是低着头想着自己的事情。闷着头拉一次车、下一次地比什么都实在,虽然是牲畜,有些时候它却活出了几分人的道理。
  见到母驴之前,要先看到那人给吴四上烟,要一根接着一根,得把吴四给招待高兴喽,驴才放心走进院子。还要亲眼看到备好酒菜,生起炉灶,最好给吴四摆出两瓶白酒,驴才开始着自己的事情。
  我注意到吴四的神情,他一边咽着口水,一边跟看热闹的人比划着自家的驴。吴四的驴种好,孙庄有个张寡妇家也有一头母驴,去年找吴四给驴配种,第二年一窝生出来三头,三头啊,厉不厉害?后来都成了,卖了好价钱……驴有出息吴四自然脱不了干系,看热闹的人夸着吴四的驴,像是在夸吴四自己。
  驴的事情干完后,才开始人的事情。准备好一桌好的酒菜,吴四坐在了方桌的正位,我是给驴套绳子的,沾驴的光,因此坐在吴四的旁边。席间那人猛劲儿往吴四的碗里夹菜,那夹菜的姿势不像是招待人的,像是在招待驴,临走前,吴四说:得空再喝,那人也说:得空再喝。
  这样一个黄昏,我、吴四,以及驴的影子从吕庄蔓延过来。我仔细看了看,吴四和驴的背影都是黑乎乎的,似乎没有什么不同。吴四一身酒气,而驴头脑清醒。多少年了,驴没有把吴四给撇下,驴的正事好像是这,好像又不是这。
  驴知道,一个没有女人的男人,眼里也注定只有自己。多少个日子,驴把吴四拉到村庄以外更远的地方。又把吴四拉回来,为了让吴四找到媳妇,驴专门往女人多的地方去。驴好几次独自跑到张寡妇的家,打着找母驴的幌子,让吴四过去找它,顺便培养对张寡妇的感情,可吴四并不能懂驴的心意。驴用充满经验的眼神看着我,不断审视着眼前这个叫“驴蛋”的东西。
  离吴村又近了,驴不禁加快步子,不远处村庄的炊烟正向着北方弥漫开来,伴随着吴村昏黑的屋影,我和吴四感觉到的是生养的气息。
  老烂之死
  比死亡更严肃的事情,我似乎感受不到很多,能陪伴在一个人一生中的东西,更是少得可怜。那只早些年我亲手做的弹弓,鸟没打几个,却早已朽在了窗台。那堵我常去撒尿的墙,现在也早已坍圮得不成样子。床总算结实是吧,也撑不起深夜的我去摆动,我爹三天两头给我修床腿,嘴里骂着我,呵呵,这床也早晚会毁在我的手里……有些东西现在看起来好好的,接下来的命运又如何,似乎谁都说不清。比如吴四的驴,打它出生起,它便再也不属于自己,短暂十几年的生命,它一定是先于吴四而去,回头想想,也挺悲哀。
  吴村的人最近很高兴,逢人便说老烂的死讯。一个老女人的死竟会让吴村人如此解恨,老烂要是在坟子里听见了,没准儿会乐呵起来。老烂,无名无姓,不知道从哪里来的一个丑女人,竟然也能在吴村生活至少八十年。从刚来到现在,什么人丑心坏啦,什么勾引男人啦,什么克死丈夫啦……但凡吴村有坏事,都认为老烂干的,前两年,老烂老得再也出不了家门,经过门前的路人还得惦记着“问候”老烂几句。
  可老烂熬过了所有比她大的人,她亲眼看着同时代的人统统死在她的前面。八十年,吴村的人足够可以换上一茬,以及换掉了所有的牲畜和事物。老烂觉得活到九十五岁总算是可以了吧,亲眼看到吴村人从婴儿老成一摊纸钱,恨自己的人总该死绝了。谁又知道,吴村人可以把仇恨给记录下来,并延续至今。
  我算过老烂的年龄,逃荒来到吴村时不到二十岁,牙饿得焦黄,说不清自己的来处,到过多少次谁家偷饼子吃,又被谁多少次赶了出来,最后被一个哑巴汉留在了吴村做媳妇。老烂觉得生活有了依靠,没成想第二年哑巴汉就死了。哑巴汉之后,老烂又被其他光棍给娶了个遍,死了这个嫁那个,老烂从不纠缠,不少谁的也不欠谁的,算是活得清楚而自在。一个女人竟能有如此心胸,老烂有些时候确实不一般。如果说吴村人为什么叫她“老烂”,我只能从这取得一些灵感。
  老烂一直觉得吴村是个安身立命的地方,但事与其反。连牲畜在巨大的压力下都知反抗,何况是人。吴四的驴,早年踢过吴四一脚,不偏不离,哎嘛,那一脚踢得活色生香。吴四醉酒之后对驴泄气,结果驴让吴四一醉方休。一个雪夜,老烂独自走出家门,到了哑巴汉门前转了一圈,又到了其他四任丈夫的门前驻足,老烂哭了一夜,又笑了一夜。   谁家门口放了把锄头,拿,谁地里先长成了粮食,割,谁院里晾了一件衣裳,穿……被发现了不要紧,老烂亲自给送回来,面色不改,笑容依旧。从六十多岁到九十多岁,老烂足足“偷”了三十年,你家今年能收多少粮食,家里有几把铁锨,哪把最好用,老烂其实比你更清楚。甚至平时夜起,谁家的男人钻进过谁家女人的屋子里,老烂更是心照不宣。
  作为吴村的异类人,老烂的死,让我觉得可惜。就像有些事物,终究不会一直在那里杵着,人也是这样。你终究熬不过一个村庄,村庄也终究等不了你,没有什么是永恒的。究竟一个地方待多久才能算是家,我想老烂的死才是最好的答案。
  与狗共处
  我住在吴村的最东头,吴村的最西头麻五家,养着一条通体黄毛的土狗。那些年,在我最无聊的一段时光里,我常常去麻五家找他的狗玩,从村东到村西,要走长长的路。那狗也时常从村西长途跋涉到我家,不为吃的,是专门来找我的。到如今,我和麻五的狗维持了长达三年的友谊,这在吴村人看来,实属罕见。和我关系还不错的吴四,大概与我真正相处也只有两年,这样看来,吴村和我友谊最深的当属麻五的狗。
  我去找它玩必定要带上一块我认为它会喜欢吃的东西,它来找我时也是如此。我爹为了给我开荤,炒了一盘肉,我把肥的吃下,趁我爹不在意的时候藏一块瘦肉在袖筒里,带给它吃。有时它也会带来它喜欢的东西给我,只是不合我的口味,比如衔来带有余温的一截子屎。不过更多时候,它拿不出更好吃的东西,只能是空着嘴前来。麻五的狗能这样真诚待我,说实在的,我还算高兴。
  不过麻五不是很喜欢我。每次去找他的黄狗玩,必是先与他的狗玩耍一番,摸摸它的肚子有没有吃饱,看看它的毛皮是否光亮,有时还让它躺好,我给它逮虼蚤……一番玩耍之后才冷不丁地与麻五寒暄。刚开始时麻五对我还算热情,后来我与吴村其他的狗一齐去找麻五的狗玩的时候,麻五看我竟也是看其他狗一样的神情,让人不解。再后来,我来与走,麻五都视而不见。人眼看狗低,麻五的狗常常安慰我不要往心里去。一个视一切牲畜为牲畜的人,他一定是膨胀了自己。
  我并没有往心里去,和一条狗的相处,和人并没有多大关系。这些年来,只要听说谁家的公狗和谁家的母狗连在了一起,即便是撂下锄头也要跑过去观战,甚至在其他村子。三年前的一个春天,我在张寡妇门前第一次遇到了麻五的狗,这狗身手不凡,有两下子,和其他的小孩一起观战时,我心里最清楚。谁料几个小孩的惊呼引来了张寡妇,张寡妇好面子,抡起棍子就准备往两狗之间砸去。要不是我眼疾手快,麻五的狗是不是能活到现在还得另说。张寡妇没砸成,进了院子嘴里开始瞎嚼胡骂,像是在强化自己清直的作风,麻五的狗开始对我心存感激。
  从那之后,只要我站在村东头,向村西头嗷嚎一声,须臾间麻五的狗必定会摇着尾巴来到我身边,我拿着铁斧,拉着平车去离村庄更远的地方砍柴时,麻五的狗也一定会跟随在我身边。雪夜,我和吴四去野外寻找他负气离家的驴,麻五的狗也一定会走在我的前边,它一路闻着新鲜的驴粪,在遥远的前方向我和吴四叫上几声,渺远而深沉。我坐在离村庄最近的一个土堆上衔着一根野草注目走神时,麻五的狗一定会坐在我的身边,它和我一样,想着同样的人和事。
  我在想,麻五的狗待我如此真诚,是因为让它避免了一场痛苦,还是给过它几块好肉?仔细想想,好像都不是。吴四也没有无微不至地照顾好它的驴,除了给驴配种还算积极,此外吴四并不把驴放在眼里。可驴更多时候,还是为吴四着想。无数个深夜,麻五的狗从村庄的这一头跑到那一头,闯过一切黑暗与未知,冒着被别人逮去的危险,以及其他狗的围追堵截,来到我的身边,牲畜有时候比人更加真诚,这大概是我与狗共处至今最大的原因。
  多少年之后的某个秋天,当我再次回到这片古老的村庄,站在村东,朝着村西嗷嚎一声,是否还能听到麻五的狗,或者是它的后代们,热切的回音?
  谁又能记住谁的名字
  某天中午,我站在村东头,看到了住在村北头的秃三,秃三远远地望见我,小叔长小叔短的,主动上来给我递烟,又给我点着。好长时间没有见到秃三,我有些激动,喊他的名字时竟然喊成了他儿子的名字。
  秃三是个好性子,换做别人,说不定会跟我翻脸。还好秃三和我寒暄了一会,往家去了。我仔细又想了想秃三究竟叫啥名字,可是直到第二天我都没想起。吴四的大名呼作什么,并不重要,我一直叫他吴四,简单而直接。麻五我也可以直接叫,虽然他是个麻子,但比我辈份小,直接呼作麻五,也没个啥。可是秃三我可怎么称呼呢,总不能把“秃”说在当面吧,呵呵,虽然他头顶寸草不生,但有些时候把实话说出来并不是很好。
  我有点恍惚。那么熟的一个人,住在吴村,名字我都叫不出来,我还妄称自己是吴村的百事通。我是吴村出了名的闲人,几年来我练就了一个本领,我可以叫出吴村所有人的名字,无论是走在地上的,住在土里的。有一次我当着吴四的面告诉他祖父的祖父的名字时,吴四听得眼睛大如牛蛋,一个劲儿地跟我敬酒,像是敬他的祖宗。
  可為什么秃三的名字我都想不起来?
  早些年我在吴村以外的野地里瞎转悠,秃三他爹娘的坟子在哪,他祖父的坟子在哪,我比他还清楚。好几次我看到秃三把纸钱错烧在了别人祖宗的坟上,哭得稀里哗啦。
  何止是人,就连吴村的牲畜,我也能辨得清谁是谁,谁又是谁和谁连在一起生的,如果也给牲畜们修个族谱,我完全可以给弄出来,我还能给排出辈分,告诉牲畜们下次不要乱连。
  在见到秃三之后,我的内心遭到了巨大打击,这么多年,我记住了吴村所有事物的名字,到底有个啥用。我给麻五的狗起名呼作大黄,可是我喊它小黄的时候,它照样会摇着尾巴来到我面前,甚至我喊它鸡、驴、鸭,都他妈是一个效果,呵呵。麻五的狗啊,你记不得我给你起的名字,若能记得我的名字总算可以吧?好几次,我让吴四在它面前叫我的名字,它照样没有任何反应。弄半天吴村关系最好的两个东西竟然都不知道对方的名字,想想就很可笑。   谁又能记住谁的名字?在麻五的狗看来,区别我和麻五最直接的东西,应该就是他脸上长满了麻子,而我没有。区别吴四和他的驴最直接的东西,就是驴有四条腿,而吴四只有两条。名字在有些时候,真的没有必要,简直是多此一举。
  加上牲畜,吴村上上下下有800多个喘气的,大家整日抬头不见低头见,非得喊出对方的名字?如果能有个特点那肯定是最好的了。比如全村长麻子的只有麻五,头顶秃得精光的也只有秃三,记得这个,比啥都有用。吴四只要一说话,那一定是对驴说的,我爹只要一说话,那肯定就是对我说的。当一个村庄小到只剩下你和我的时候,名字的存在似乎失去了任何意义。
  从今以后,我不会再去刻意记住别人的名字,省去了不必要的多余,见了面就说正事,似乎没有什么不好。
  手机是个好东西
  一场醉酒之后,我和吴四把桌子一拍,说,买手机!我和吴四能做出这样的决定,简直不可思议。深夜,在棚底睡觉的驴听到了我和吴四做出的这个决定,不紧不慢打着响鼻,像是在说“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我跟我爹提出了买手机的要求,却遭到了他的强烈反对,那一套又上来了:
  “驴蛋!买个球手机!你看看你那龟孙样子。”
  听完爹说这话,我赶紧拿起娘生前留下的镜子,对着镜子照了一照,除了胡子有点长和头发没洗,其他的没有什么不好。
  我告诉我爹,现在都流行手机上找对象啦!给我买了手机,能换带回来一个媳妇。
  我爹半信半疑,但一听说买手机用来找媳妇,他的眼睛里顿时放光。吴四也在旁边,对我爹说:“对着呢,四老,吕庄王六前些天买了手机,现在媳妇都娶到家咧。”吴四说自己也打算买一个,把我爹说得有些心动。我爹给了我400块钱,我和吴四托人买到了一模一样的手机。不仅能打电话还能上网,吴四和我像捡到宝贝一样。
  我比吴四学得更快,不到一天,我就学会了上网。我打开附近的人,原来发现手机里的世界比吴村更有趣。吴四也会上网了,头像比他本人还龌龊,背影是驴棚,驴在吴四的背后抬头笑着,呵呵。哟,那个准备砸开两狗之间的张寡妇竟然也玩,头像的照片是她少有的表情,下边还配上了一句话:女人如花……呵呵呵。再往下翻,哟,这不是二狗家的嘛,二狗家的头像是上半身,反手摸肚脐,白花花的肚皮真刺眼,我想起了她在地头玩手机的背影,头像也是个好身材,呵呵,二狗娶了个好媳妇。
  往常每天都要去村头闲坐的我,竟然对吴村失去了兴趣,每天早上,我躺在摇摇欲坠的床上,给吴四打电话,每天晚上吴四又打给我。我懒得再到野地里瞎转悠,吴四也懒得去给驴喂食,每天晚上的电话里,听到的都是旁边驴的不满。
  给驴配种,吴四再也不用整天四处去找母驴,吴四建了个群,群名叫“吴四的驴”,吴四把我拉到了里面,每天清楚地看到吴四在群里接单,不亦乐乎。孙庄的张寡妇坐在地头,整天盯着吴四群里的红包,一天下来能抢个两三块錢,在群里对着吴四一口一个四哥,夸他的驴怎么怎么好,也不害臊。村后的王五整天看美女直播,打玉米的时候,连同着玉米棒子,把手喂了机器,只剩一只手的他,现在还在医院躺着。
  我听吴四说,他准备要在手机上赚钱了,我说咋赚?吴四说要多喂几头驴,专门给各村母驴配种。我问吴四,你那地咋办,不种了么?吴四电话里嘿嘿对我笑着:
  “种个球地啊,手机上来钱多快!”
  话还没说完,就听吴四那头语音正开着,一个女人对着吴四说:“四哥晚安哦,么么哒。”
其他文献
九寨沟  曾经,风的速度  传播  蚁族般的汇成河流  涌向不曾污染的純洁之地  一颗高原上的明珠  不仅仅因为锦绣风光  大千世界里难有一块干静的地方  忽然,海子枯了,山坡滑了。我看见  乱石中,苇子里,一双美丽坚强的目光  种子、根和佛  一碗孟婆汤  格式前世的记忆  新装的系统里没有事故  我不知道  是否还有种子发芽  是否还要让它长大  佛说,动了尘念也就动了凡心  根已在你心底深深
期刊
夏读札记  雷蒙特·卡佛在最后的时日  常常盯着一株花看  一坐,就是好半天  就像东方的智者,沿着禅的幽径  走近一花一叶所能极简的宗教  读到这一幕时正是盛夏  黄昏悠长,光影浓重,凉意如同慰藉  夏花不曾說有生之年  而蝉在叹,来日无多  悄悄过去  少年时光惟有夏天  蔷薇独自开,带来了  顾盼之晨昏  午后漫长,少年的游荡  像猫一样,步履轻捷,且诡异  生长是件汗涔涔的事  又纷乱如同
期刊
天外飞仙  你来了  你终于出现  我等你多时  我从睡梦中惊醒  跑到窗前迎接你  茫茫宇宙  奇异的面孔  拖着灿烂的云霞  我看清了  你的孤独  你有人类的器官  黑洞的眼睛和嘴巴  你从天琴座方向而来  一头扎入了太阳系  你从地球下方  朝着飞马座方向飞去  我亲爱的朋友  今晚你来看我  我一切还好  我不相信世界末日  我相信爱情越来越具体  我生活在  地球上的某个房间  偶尔飞
期刊
我被引领,被吹送  穿低胸衣衫的人知道  夏日的风吹在乳房上,西江路的香樟有了更多的想  法  树下懒散的人  喂兔子,打盹,吃饼干糖果  唉,有病  沉重的流水成铁  西江長,树荫好,薄薄的风吹动走路的人  入云端的思想  被风在蜿蜒的梢头慢慢抬高  我被引领,被吹送,看到的美被说出  记得那天我是一个人  独自离开了自己的身体  山岭巍巍然,观者起波澜  江上没有船  岭上有人,凉风解开衣衫,
期刊
火车晚点了几分钟,某人没有察觉。  在他空着双手,慢慢找到自己座位时,火车离开了站台。透过敞开的车窗,他看见灰色水泥路面的消失,还有地势较低的站房,被随后而来的树木淹没。正午的阳光越过枝叶的间隙。那些碎片般的影子拥有锋利的边缘。他闭上眼睛。  他坐下,尽量伸直两条腿,让两只软绵绵的胳膊搭在上面。慢慢地,整个人以一种入睡的姿势陷进座椅。也不知道过去多久,这个人睁开眼睛,看了眼窗外,就知道火车已经离开
期刊
潘安湖:大风里的“瓦尔登湖”  徐州贾汪的潘安湖,让我想起两位作家,一个是哲学家萨特,一个是写《鼠疫》的作家阿尔贝·加缪。当然,我不是说潘安湖的荒诞性,按照萨特“存在就是合理”的理论,对潘安湖也就释然了。是的,潘安湖,某一天就降临到这个曾经矿区林立的地址,无法说清她是远方泊来的,还是从历史根系上生长出来的,不能否定,也无从肯定。我以为她的复杂与错综,也正是她的无限可能。  潘安湖,不是中国的四大名
期刊
嚎啕大哭的人  嚎啕大哭的人  正撕裂自己的肺  这悲伤  让我惊骇  我给他热毛巾  我给他水  他抹了一下鼻涕  帶着哭声问我:  “有饼干吗?”  积雨云  积雨云  白色的云顶  说明我是侏儒  我这样一想  远方的积雨云  就笑了一下
期刊
1.四月  七月的一天,张潮从同学那儿听说陈晓尘回了丹城,说是到学校办点事。六月开始,她就一直屏蔽他的电话,短信也不回。他着了魔一样每天拨打她的电话,听到语音提示说对方已停机,他还给她充了话费,照样没有回应。他意识到她已经彻底离开自己了,失落在深深的受挫感中,同时抱着一丝残存的希望。他在一家商店的玻璃橱窗前整理了一下头发和着装,兴致勃勃地奔向学校,期待在一起流连过的地方找到她。  丹城的七月炎热而
期刊
专家点评  《晚霞漂流》对每个人物的塑造都是成功的,因为作者为之付出了足够的耐心和细心。那个现实的、无法回避的家庭状况既是必须交待的谜底,又是一个必要的前文本,但小说无意在这个问题上过分纠缠,反而于一个既成事实的基础上去琢磨人物的处境、心态及其微妙变化。无论是周琦、陈鑫还是相对次要的曹曼、刘扬、张峥,人物外在的行动、语言乃至某个细微的表情与人物内在的情感与心事所展开的角力都值得细细品读。因此,在社
期刊
苦头山深处有一棵几个成年人才能环抱的古树,高耸入云,枝叶蓊郁,几百年来一直吸收天地之灵气。  山下有一个小镇,苦头镇。镇上一百多户人家,世代以制棺为生。镇东北的老李头不制棺,却习得一手雕石刻木的技艺,大半辈子专以做骨灰盒为生。论营生之道,老李头的上好手艺并未能实质性地改善他窘迫的生活状况。然而老李头孑然一身,打了大半辈子光棍,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倒也没什么生存压力之说。  曾有买家问询过老李头,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