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元婚恋剧中的同窗故友是对男女主人公爱情进展起着关键作用的一类人物,他们帮助男主人公实现功名、争取爱情。这反映了元代文人受轻视的社会现实中,文人们渴望得到地位高的人的认可与帮助。同时,剧中描写的友谊也是元剧作家现实中交往密切的映射。
关键词:元代婚恋剧;同窗故友;儒生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2-0-01
一、概述
在元代婚恋杂剧中,有一类人物频繁出现,他们的身份是剧中男主人公的同窗故友,当男主人公在爱情受挫时,往往会得到这些昔日同窗故友的帮助,然后,书生们得以爱情顺利、功成名就。如《西厢记》中的白马将军杜确,帮张生退了贼兵,赢得了莺莺的爱情,还在莺莺母亲再次悔婚时帮张生成就了婚姻。没有这些同窗故友们,书生的爱情便无法顺利进行,他们对情节发展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元代书生地位降低,仅靠自己的力量,是无法赢得与心仪女子的爱情的,只能依靠别人的帮助。元剧作家为什么把如此重要的任务施加于同窗故友身上呢?下面就对这类角色作一下论述。
这类角色的身份大致有二种:一是官员身份。如《钱大尹智宠谢天香》中的钱大尹;《杜蕊娘智赏金线池》中的石好问;《谢金莲诗酒红梨花》中的刘公弼等。他们最初也是白衣书生,后来通过科考进取了功名,从而掌握了一定的权力,或为某地区的长官,或为朝廷要员,因此具有帮助书生们的能力。二是白衣书生。如《吕蒙正风雪破窑记》中的寇准。同吕蒙正一样,他也是穷书生,但在吕蒙正的爱情中,一直是这位同窗从中积极撮和与帮忙,后来两人一起考取功名。
同剧中男主人公相比,这类同窗好友有着明显不同的性格特征:一,热衷功名,严肃认真。主人公们大都狂放不羁,喜欢在花月场中乐而忘返,如《钱大尹智宠谢天香》中柳永:“本图平上上青云,直为红颜滞此身。老天生我多才思,风月场中肯让人?自家姓柳名永,平生以花酒为念,好上花台做子弟。” 他对红颜的兴趣远远大于功名。而同窗故友则不然,从他们一上场的自报家门,便可看出他们的心迹,如《谢金莲诗酒红梨花》中刘公弼:“寒蛩秋夜忙催织,戴胜春朝苦劝耕。人若无心治家国,不知虫鸟有何情。小官姓刘名公弼。幼习儒业,颇看诗书。自中甲第以来,累蒙擢用,今除洛阳太守。” 这段唱词展现了一个务实、勤奋的官员形象。儒家讲“仁”,仁便是爱人,而作为一个官,恪守的儒家信条体现出来便是爱民。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关心民生的儒官。“修、齐、治、平”,正是每个习儒之人所努力追求的,而这些同窗所做的,已经达到了比较高的理想追求。这种追求与价值取向显然与剧中的男主人公不同,但是,醉心花酒并非剧作家所批判的,主人公身上更多的是剧作家本人的影子,现实中的不得意,身上投射了元代文人压抑的理想,他们的为了爱情而忘却功名,并不是真正的忘却,那只是现实无奈下的一种不得已之举,一种故作潇洒的假态,而且或许只有在花月场中,他们才能找到久违的自信。同窗好友在剧中便承载了剧作家不能实现的理想。
二、积极鼓励朋友进取功名
婚恋剧中有一种常见的模式:书生为了心爱的女子误了功名,屡劝不听后,同窗故友们便会采取各种办法让书生们去赶考。比如,《谢金莲诗酒红梨花》中,赵汝州迷恋妓女谢金莲而不肯赶考,同窗刘公弼便着一个卖花的三婆向赵透露,他所恋的女子是一个鬼,赵一听便魂飞魄散,赶紧去求取功名了,并且一举就中了状元。这种情节固然是为了增加故事情节的曲折性,但同类角色与同种情节频频出现,可以看出元剧作家在创作上的偏好。
三、热心帮朋友促成爱情或婚姻
如《萧淑兰情寄菩萨蛮》中萧公让将妹妹嫁给好友张世英。再如《钱大尹智宠谢天香》,钱大尹先前因为柳永痴恋妓女谢天香而不屑,为此得罪了柳永,柳永写词讽刺他,他并没有在意,反而想办法保护谢天香,但柳永取得功名后,他将谢天香完好无损地归还柳永,显出了宽容大度的性格。很多同窗故友都是如此,一旦书生们取了功名,便会积极将误会解开,让有情人终成眷属。
四、儒家道德的承担者
剧中同窗好友身份地位比较高,在每部戏的结尾中往往会有一些粉饰太平的唱词或道白,便由这些同窗故友来唱,中国的传统是崇尚权威、敬畏权威,这些同窗的官员身份使得他们有权力代表剧中人物来作一番道德宣讲,实现戏曲的教育功能,并且让观众信服。文人对权威的认同、对家庭观念的认同,充分体现在结尾唱词中。
同窗故友及雷同情节屡屡出现于元婚恋剧中的原因:
(一)反映出元剧作家之间的密切交往:剧中角色很多都是历史上真实的人物,如《江州司马青衫泪》中有白居易、元稹、贾岛、孟浩然,这几位都是著名才子,而剧作描述的他们之间的交往,史书上并无详细记载,元剧家将这些情节虚构出来,某种程度上是以现实生活中下层文人之间的交往自比。
元杂剧作家按区域形成一定的群体,相互之间往来密切,志同道合的还会结成流派。如在大都作家群中,关汉卿身边围绕着不少作家,如杨显之、梁进之、庚天锡等,特别与杨显之是“莫逆交”。马致远周围则有红字李二、花李郎、王伯成等,马致远与红字李二等还合写了《英梁梦》。这些人在紧密交往中,相互帮助,创作风格也相互制约影响。之所以会出现同窗好友的群体形象,一则是因为他们创作风格相似,某一情节演出效果好时,便会被其他人借鉴。二则这种情节的出现,也是反应了作家之间的友谊。
(二)隐含了社会现实及剧作家的理想:元代世态炎凉的现实让书生遭到来自社会各方面的轻视,很多戏中都逼真地描写了这些场景,如《渔樵记》中朱买臣天天卖柴,他的妻子不堪其贫,辱骂不止,并在一个大雪天把他赶出门外,读之让人心酸。这种情况下,他们非常渴望能得到别人的帮助。而得到高官的厚爱,不仅可以证明自己的才能,也能提高自己的身份,从而可以在那些轻视过自己的人面前扬眉吐气。
参考文献:
[1]关汉卿.钱大尹智宠谢天香[M].全元戏曲,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
[2]张寿卿.谢金莲诗酒红梨花[M].全元戏曲,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
关键词:元代婚恋剧;同窗故友;儒生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2-0-01
一、概述
在元代婚恋杂剧中,有一类人物频繁出现,他们的身份是剧中男主人公的同窗故友,当男主人公在爱情受挫时,往往会得到这些昔日同窗故友的帮助,然后,书生们得以爱情顺利、功成名就。如《西厢记》中的白马将军杜确,帮张生退了贼兵,赢得了莺莺的爱情,还在莺莺母亲再次悔婚时帮张生成就了婚姻。没有这些同窗故友们,书生的爱情便无法顺利进行,他们对情节发展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元代书生地位降低,仅靠自己的力量,是无法赢得与心仪女子的爱情的,只能依靠别人的帮助。元剧作家为什么把如此重要的任务施加于同窗故友身上呢?下面就对这类角色作一下论述。
这类角色的身份大致有二种:一是官员身份。如《钱大尹智宠谢天香》中的钱大尹;《杜蕊娘智赏金线池》中的石好问;《谢金莲诗酒红梨花》中的刘公弼等。他们最初也是白衣书生,后来通过科考进取了功名,从而掌握了一定的权力,或为某地区的长官,或为朝廷要员,因此具有帮助书生们的能力。二是白衣书生。如《吕蒙正风雪破窑记》中的寇准。同吕蒙正一样,他也是穷书生,但在吕蒙正的爱情中,一直是这位同窗从中积极撮和与帮忙,后来两人一起考取功名。
同剧中男主人公相比,这类同窗好友有着明显不同的性格特征:一,热衷功名,严肃认真。主人公们大都狂放不羁,喜欢在花月场中乐而忘返,如《钱大尹智宠谢天香》中柳永:“本图平上上青云,直为红颜滞此身。老天生我多才思,风月场中肯让人?自家姓柳名永,平生以花酒为念,好上花台做子弟。” 他对红颜的兴趣远远大于功名。而同窗故友则不然,从他们一上场的自报家门,便可看出他们的心迹,如《谢金莲诗酒红梨花》中刘公弼:“寒蛩秋夜忙催织,戴胜春朝苦劝耕。人若无心治家国,不知虫鸟有何情。小官姓刘名公弼。幼习儒业,颇看诗书。自中甲第以来,累蒙擢用,今除洛阳太守。” 这段唱词展现了一个务实、勤奋的官员形象。儒家讲“仁”,仁便是爱人,而作为一个官,恪守的儒家信条体现出来便是爱民。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关心民生的儒官。“修、齐、治、平”,正是每个习儒之人所努力追求的,而这些同窗所做的,已经达到了比较高的理想追求。这种追求与价值取向显然与剧中的男主人公不同,但是,醉心花酒并非剧作家所批判的,主人公身上更多的是剧作家本人的影子,现实中的不得意,身上投射了元代文人压抑的理想,他们的为了爱情而忘却功名,并不是真正的忘却,那只是现实无奈下的一种不得已之举,一种故作潇洒的假态,而且或许只有在花月场中,他们才能找到久违的自信。同窗好友在剧中便承载了剧作家不能实现的理想。
二、积极鼓励朋友进取功名
婚恋剧中有一种常见的模式:书生为了心爱的女子误了功名,屡劝不听后,同窗故友们便会采取各种办法让书生们去赶考。比如,《谢金莲诗酒红梨花》中,赵汝州迷恋妓女谢金莲而不肯赶考,同窗刘公弼便着一个卖花的三婆向赵透露,他所恋的女子是一个鬼,赵一听便魂飞魄散,赶紧去求取功名了,并且一举就中了状元。这种情节固然是为了增加故事情节的曲折性,但同类角色与同种情节频频出现,可以看出元剧作家在创作上的偏好。
三、热心帮朋友促成爱情或婚姻
如《萧淑兰情寄菩萨蛮》中萧公让将妹妹嫁给好友张世英。再如《钱大尹智宠谢天香》,钱大尹先前因为柳永痴恋妓女谢天香而不屑,为此得罪了柳永,柳永写词讽刺他,他并没有在意,反而想办法保护谢天香,但柳永取得功名后,他将谢天香完好无损地归还柳永,显出了宽容大度的性格。很多同窗故友都是如此,一旦书生们取了功名,便会积极将误会解开,让有情人终成眷属。
四、儒家道德的承担者
剧中同窗好友身份地位比较高,在每部戏的结尾中往往会有一些粉饰太平的唱词或道白,便由这些同窗故友来唱,中国的传统是崇尚权威、敬畏权威,这些同窗的官员身份使得他们有权力代表剧中人物来作一番道德宣讲,实现戏曲的教育功能,并且让观众信服。文人对权威的认同、对家庭观念的认同,充分体现在结尾唱词中。
同窗故友及雷同情节屡屡出现于元婚恋剧中的原因:
(一)反映出元剧作家之间的密切交往:剧中角色很多都是历史上真实的人物,如《江州司马青衫泪》中有白居易、元稹、贾岛、孟浩然,这几位都是著名才子,而剧作描述的他们之间的交往,史书上并无详细记载,元剧家将这些情节虚构出来,某种程度上是以现实生活中下层文人之间的交往自比。
元杂剧作家按区域形成一定的群体,相互之间往来密切,志同道合的还会结成流派。如在大都作家群中,关汉卿身边围绕着不少作家,如杨显之、梁进之、庚天锡等,特别与杨显之是“莫逆交”。马致远周围则有红字李二、花李郎、王伯成等,马致远与红字李二等还合写了《英梁梦》。这些人在紧密交往中,相互帮助,创作风格也相互制约影响。之所以会出现同窗好友的群体形象,一则是因为他们创作风格相似,某一情节演出效果好时,便会被其他人借鉴。二则这种情节的出现,也是反应了作家之间的友谊。
(二)隐含了社会现实及剧作家的理想:元代世态炎凉的现实让书生遭到来自社会各方面的轻视,很多戏中都逼真地描写了这些场景,如《渔樵记》中朱买臣天天卖柴,他的妻子不堪其贫,辱骂不止,并在一个大雪天把他赶出门外,读之让人心酸。这种情况下,他们非常渴望能得到别人的帮助。而得到高官的厚爱,不仅可以证明自己的才能,也能提高自己的身份,从而可以在那些轻视过自己的人面前扬眉吐气。
参考文献:
[1]关汉卿.钱大尹智宠谢天香[M].全元戏曲,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
[2]张寿卿.谢金莲诗酒红梨花[M].全元戏曲,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