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八桂根基

来源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cvbnmzhao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专门题写“建设壮美广西  共圆复兴梦想”贺匾,彰显了党和国家对广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关心、厚爱和期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础打得牢是广西民族工作的重要成果和民族关系的重要特征,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和国家对发展广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重要要求。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确把握历史轨迹,深刻认识国务事理,统筹落实决策部署,进一步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八桂根基。
  关键词:壮美广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筑牢
  doi:10.3969/j.issn.1009-0339.2018.06.013
  [中图分类号]D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339(2018)06-0076-06
  2018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专门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题写“建设壮美广西  共圆复兴梦想”贺匾,对新时代广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寄予了厚望、指明了方向、描绘了蓝图、提出了要求。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各民族要“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1]。新时代推进广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确把握历史轨迹,深刻认识国务事理,统筹落实决策部署,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八桂根基。
  一、正确把握历史轨迹
  广西是一个多民族和谐共生的边疆地区,有12个世居民族和44个其他民族成分。各民族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彼此之间交往交流交融与同化、异化、涵化的影响下生成和发展的。早在80万年前,广西百色盆地已有了古人类活动。在旧石器时代,广西有柳江人、灵山人、荔浦人、白莲洞人等古人类活动。在新石器时代,桂林甑皮岩等地也有原始人群活动。这些人群后来发展为西瓯、骆越等民族,成为现代壮侗语民族的先民。秦汉时期,汉族开始迁入广西;宋代,壮族、侗族出现,瑶族、苗族等由于征调、战争、民族压迫等原因迁入广西;宋末元初,回族进入广西;明清时期,仫佬族、毛南族形成,水族、京族、彝族和仡佬族也分别从外地迁入广西。在这些世居民族中,由于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彝、水、仡佬等农耕民族在文化上具有同质性,而善于经商的回族和以捕鱼为主要生计手段的京族也因文化性格等原因具有较强的包容性,因而无论在文化还是心理上都比较容易相互理解、认同和交往交流交融。经过长时间、大规模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广西形成了多民族和谐共生的局面,多民族同住一条村、同饮一江水、同耕一峒田、同守一段边境线现象比比皆是。同时我们也看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各民族由于人口规模、历史文化等差异导致社会地位乃至生活需求和心理感受也各有不同,民族关系也存在着相互歧视、压迫或奴役的现象。各民族在不平等的历史过程中虽然存在着隔阂,却一直未停止交往交流交融,典型表现是壮族土司家谱的“汉裔观念”。交往交流交融的不断深化以及伴随这一过程始终的民族同化、异化、涵
  化的影响,客观上促进了各民族心灵的相通,位育了自在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近代以来,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民族在争取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的斗争中增进了相互离不开的血肉联系,民族兄弟情感进一步牢固,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了坚实的心理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广西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翻身做了主人,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拥有了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自治区成立60年来,广西各民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壮举可以概括为两组词: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一)共同团结奋斗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打碎了长期以来各民族团结进步的生产关系束缚。摆脱了被压迫、被奴役、被歧视地位的广西各民族,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民族团结,努力建设家乡,协调民族关系,培养民族干部,深耕民族团结的沃土,厚植民族团结的根基,做坚定的民族团结维护人和促进者。目前,广西共建立自治县12个,11个世居少数民族中,壮、瑶、苗、侗、仫佬、毛南、彝、仡佬等8个民族拥有自治地方。同时,优化民族自我意识,促进族际通婚,厚植了手足相亲的民族同胞情谊,守望中华的民族共同体意识日益深厚牢固。加强与其他民族的联系,主动嵌入其他民族聚居的社区,交知心朋友,做和睦邻居,结美满姻缘,共建和谐社会,共筑中国梦想,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的数据,“全区由两个民族以上组成的家庭127.82万个”“南宁市‘两个民族’或‘多个民族’家庭占全市家庭总数近60%”[2]。在此过程中涵养起来的家国情怀,化为具体的实践图景,就是增进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齐步的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二)共同繁荣发展
  随着生产关系的解放,广西各民族的生产力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经济社会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经济基础更加深厚。比如,先后统筹推动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西江经济带建设、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等上升为国家战略;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2017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20 396.25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1 955元,分别是1958年的832倍、371倍”“2012—2017年,全区累计减少贫困人口709万人,年均减贫118万人”[3]。同时,文化活动更加活跃,各种文化活动精彩纷呈。医疗卫生事业得到较快发展,国民教育、成人教育、民族教育水平不断提高。随着教育的發展和社会的进步,广西各民族的科技意识和科技水平都有了大幅度提升,融图书、报刊、 广播、电视、互联网等为一体的综合立体信息获取渠道正在形成。此外,随着教育意识的不断提高,少数民族聚居区已经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一大批的少数民族子弟走进校园,得到了系统的教育与训练,习得信息的能力和渠道也大为拓展。外出工作的人们接触的人群来自天南地北,视野更为广阔,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加牢固。   通过以上历史轨迹梳理可以看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受既往社会意识形态和阶级矛盾的影响,广西各民族之间存在民族歧视、压迫或奴役的现象。在不平等的历史过程中存在着隔阂,但广西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及与此相伴随的同化、异化、涵化从未停止,客观上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成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历史基础和文化基础。在社会主义条件下,通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各民族之间实现了真正的平等,民族事务一起管,祖国边疆一起守,发展道路一起闯,优秀文化一起传,美好生活一起创,各民族心连心、一家亲,共同建起了根植中华的共有精神家园,共同构筑了深厚牢固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础,标注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八桂元素。
  二、深刻认识国务事理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4] 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就明确要求:“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5]这些要求深刻阐明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一条基本遵循。进入21世纪以来,围绕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构建问题,社会上曾出现两种倾向,一种倾向是只承认跟国家重合的中华民族,另一种倾向是否认中华民族的“民族实体”性。这两种倾向与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格局是不相符的,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不利的。解决问题的钥匙是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正确认识和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内涵、基本架构和生成系统,实事求是地开展民族意识良性调控。
  (一)正确认识和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内涵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体系的生成是马克思主义共同体理论中国化的结果。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6],在人类社会变迁中,先后出现了自然共同体、虚幻的共同体等样态,但理想的存在样态是构建更能促进人的自由发展的联合体。马克思主义共同体理论与中国场域的契合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的生成提供了“孵化器”。中华文明自古就有高度的共同体意识,“大一统”的“天下”观念源远流长。在此观念作用下,中国各民族经过长期交流交融和同化、异化、涵化的转换,形成了自在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近代以来,在救亡图存的共同奋斗中,这种意识由自在转换为自觉[7]。在此背景下,梁启超于20世纪20年代探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内涵:“何谓民族意识?谓对他而自觉为我。‘彼,日本人;我,中国人’:凡遇一他族而立刻有‘我中国人’之一观念浮于其脑际者,此人即中华民族之一员也。”[8]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国人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解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基于现代观念和科学理性的民族自觉得以确立。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中华民族始终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一面旗帜。当前,学界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内涵界定还有待进一步形成共识,但大家都不否认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客观存在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客观要求及重大意义。笔者认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本质是一种民族意识,指的是人们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是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形成的一致性或共识性的集体身份认同。作为一种民族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三重维度。第一重维度是中华民族的自我意识,第二重维度是非中华民族对中华民族的意识反映,第三重维度是非民族角色的中华民族观[9]。本文研究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范畴,主要是指民族自我意识,它体现马克思主义共同体理论中国化的时代精神和科学理性。
  (二)正确认识和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架构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本架构至少包括五个方面。第一,共同的历史渊源意识。各民族根植于中华大地,相互之间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民族亲缘共同体,中华民族一家亲是这种意识的生动写照。第二,共同的家国意识。各民族共同开发了祖国辽阔的疆域,共同维护了祖国的大一统。伟大祖国是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共同地域,也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保障,在此广袤土地上生长起来的中华文明是各民族的共有财富和共同骄傲。第三,共同的文化意识。中华文化是由我国各民族共同创造和发展的,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把汉文化等同于中华文化、忽略少数民族文化”,或者是“把本民族文化自外于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缺乏认同”,都是不对的[10]。第四,共同的命运意识。中华民族是一个同呼吸、共命运的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各民族只有拧成一股绳,共担苦难、共享成果,才有前途和希望。第五,共同的利益意识。各民族都有着共同的利益追求和对共同美好生活的向往,比如民族复兴、祖国强盛、住有所居、老有所養等。以上五种意识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构成,它们相互承接,相互联系,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三)正确认识民族意识的运行系统和良性调控规律
  民族意识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其生成具有一定的过程性,即对民族存在反映的相应观念具有阶段属性,大致可以分为对民族存在的知识性观念、对与民族存在相关的民族问题的意向性观念和以这两种观念统一性为前提的决策性观念三种类型,对应的基本过程是对民族存在的客观反映→主观倾向→能动控制[9]。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成也是如此。要以中华民族认同为价值取向,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坚定不移地维护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增强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认同感,自觉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添砖加瓦。要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积极引导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框架内尊重彼此差异,强化内在联系、共同体特征和中华民族整体利益。要注意统筹与民族意识相关的社会因素的调控,充分发挥经济、政治和意识形态等调控系统的作用,形成全方位的社会调控系统,最大限度地促进民族意识良性调控,铸牢各民族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三、统筹落实决策部署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民族工作的主线和衡量标准[11]。要推动各民族“一路”同行、“两育”同培、“三交”同促、“三观”同调,共守幸福之源,共筑精神家园,共结兄弟情缘,共画最大同心圆。   (一)推动各民族“一路”同行,共守幸福之源
  要严格遵循民族过程和民族团结基本规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总结好、运用好、发展好广西民族团结进步的成功经验,持续建设广西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共同守护好各民族幸福生活的源泉。要聚焦边疆民族地区特点,引导各民族正确认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的极端重要性,认真总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创设以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坚定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坚持统一和自治、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不断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制度保障。
  要着力改善民生,保证全面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要激发各民族创新发展内生动力,引导各民族紧紧围绕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竞争核心关键,充分发挥各民族特色优势,锐意创新,敢为人先。要努力发展民族地区经济社会事业,切实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夯实基础设施,完善社会保障,繁荣文化事业,保护生态环境,培养民族人才。
  要高度重视广西地处祖国南疆,民族宗教工作形势复杂多变的实际情况,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守好意识形态安全的责任阵地。要加强民族工作形势分析研判,深化民族宗教特别是边境民族宗教问题研究,定期开展工作调研,总结工作经验,解决实际问题,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思潮。要坚持把抵御宗教渗透工作关口前移,理顺基层体制机制,筑牢抵御境外渗透的第一道防线。要建立健全联系沟通机制,认真做好少数民族和宗教代表人士工作,发挥民族团体和各宗教团体在联系各民族群众、处理纠纷、化解矛盾等方面的作用,推动各民族共谱八桂“壮美”乐章。
  (二)推动各民族“两育”同培,共筑精神家园
  一是深入持久地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要坚持把民族团结教育纳入公民道德教育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不断创新宣传教育载体和手段,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进机关、进企业、进乡(镇)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宗教活动场所等“六进”工作,在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社会主义学院以及中小学和大中专院校开设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政策和民族团结教育课程,多维度、多渠道地宣传党的民族理论、政策、法规,提高全社会对民族团结重要性的认识。
  二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把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作为重要目标导向,将热爱祖国,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作为广西民族团结进步的一面鲜明旗帜,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各民族干部群众,在全社会引导各民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培育共同价值追求,让模范领奏时代最强音,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各民族心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要充分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通过构建常态化的管理机制和开展丰富多彩的特色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机地融入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理解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真正做到入眼、入耳、入脑、入心。要加强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基地建设,坚持在边境一线、海疆一线和民族乡的行政村推进“国旗工程”建设,引导各民族群众持续开展升国旗唱国歌活动,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情感认同。要充分发挥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作用,积极培育共有文化,用文化架起促进民心相通、加强民族团结的桥梁。
  (三)推动各民族“三交”同促,共结兄弟情缘
  一是各级党委、政府要始终把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作为重大政治责任来坚守,坚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全面正确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正确把握历史方位,坚持不懈地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结合文明城市、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和“美丽广西·乡村建设”、实施乡村振兴规划等,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争先创优活动,建立健全民族团结进步争先创优活动长效机制,推动各民族心连心、一家亲。
  二是从经济嵌入、文化嵌入、社区嵌入等维度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拓展民族工作深度广度,为各民族创造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让各民族在统一的大家庭里,交往和交流更加密切,交融更有深度。不断扩大各民族“朋友圈”,促进族际通婚。加强族际互动,包括政治互动、经济互动、文化互动、社会互动等,不断推进“三个离不开”深入人心。积极弘扬民族互助精神,促进各民族形成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命运共同体。
  三是加强涉及民族因素、可能影响民族团结的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工作,对重点服务窗口单位是否存在针对少数民族的歧视现象进行排查,依法保障少数民族公民合法权益。有序开展民族事务的协商治理,运用协商的方法化解涉及民族因素的问题,促进各民族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共建和谐民族家园。
  (四)“三观”同调,推动各族共画最大同心圆
  要重视开展民族意识良性调控,正确处理各种关系,促进祖国观、历史观、民族观的和谐统一,进而增进“五个认同”。
  一是注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与“广西精神”宣传的和谐统一。要重视在引导各民族正确认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各民族共同的梦的基础上,深刻认同各民族共同开发了广阔的八桂大地、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八桂文化、共同维护了祖国的和平统一、共同铸造了充满力量的广西精神、共同发展了坚如磐石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等“同”的因子,努力弘扬强烈的爱国主义传统和精忠报国的特殊情怀,找准民族感情的共鸣点和群众利益的结合点,在推进广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中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像老牛爬坡、燕子垒窝、蚂蚁啃骨头那样共建家园,位育时代精神。
  二是坚持弘扬光荣传统与时代精神并举。要重视弘扬瓦氏夫人抗倭、冯子材抗法、百色起义等精神,积极引导各民族深刻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历史格局,进而正确认识到爱民族与爱国家是高度统一的,祖国是各民族共有的家园,每个民族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从而激发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牢固树立“中华民族一家亲”思想,始终坚持把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作为最高利益,自觉服从国家战略大局,自觉做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建设者和促进者。要积极引导各民族正确处理社会个体、社会各层次群体和整个社会的民族意识关系,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三是正确处理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关系。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推进民族文化强区建设,积极发挥文化软实力作用,不断筑牢民族团结的文化基础。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对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行了顶层设计。在广西迎來自治区成立60周年之际,党和国家又在新的起点上对推进广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要求,广西各族人民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牢把握民族工作主题,为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中华民族大团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汪洋.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N].广西日报,2018-12-11(03).
  [2]龚文颖.共进共荣万世春——庆祝自治区60华诞特别报道之民族团结篇[N].广西日报,2018-11-29(01) .
  [3]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高举伟大旗帜共圆伟大梦想奋力谱写新时代富民兴桂的壮美华章——庆祝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N]. 人民日报,2018-12-06(10).
  [4]习近平.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 人民日报,2017-10-28(04).
  [5]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京举行[J].中国统一战线,2014(10).
  [6]本社. 马列著作选编[M].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11:64.
  [7]费孝通.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M].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3.
  [8]梁启超. 梁任公近著(第1辑):下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24:44.
  [9]龚永辉.中华民族意识及其调控规律——献给香港回归年[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1).
  [10]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理论中心学习组. 画出最大的同心圆——习近平中央统战工作会议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讲座[M].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15:130.
  [11]巴特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奋力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J].中国民族,2018(7).
  责任编辑:韦梦琦
其他文献
摘 要: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年以来,广西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民族关系十分融洽。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自治区党委、政府始终坚持与各民族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始终坚持内部事务一起管、祖国统一大旗一起扛、发展路子一起闯、民族文化一起传、美好生活一起创、绿水青山一起妆,探索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民族团结一起守护的广西经验,为维护我国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贡献了广西智慧。  关键词:民族团结;富民强桂;经验  doi
期刊
摘 要:党的十九大对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重要作用和如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都作出了部署。推进基层协商民主,是谋求乡村产业兴旺之良方、改善乡村生态宜居之好计、树立乡村文明乡风之手段、提高乡村治理成效之基础、拓宽乡村生活富裕之路子。近年来,广西各地积极进行基层协商民主建设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践,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效推进基层协商民主和乡村振兴,应着力在协商思想认
期刊
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毕节试验区统一战线通过发挥自身优势服务毕节试验区乡村振兴战略,彰显其重要意义。毕节试验区统一战线不仅具有统一战线普遍具有的优势,而且在长期参与毕节试验区改革发展中形成定点帮扶、干部挂职、联席会议、东部十省帮扶毕节试验区等独具特色的表现形式,运用这些独特的表现形式可以促进统一战线服务毕节试验区乡村振兴。毕节试验区统一战线应更好地运用人才优势、沟通协调优势和
期刊
一封信被打开的同时  一封信被打开的同时  一个人站在灯前  她笔尖上的言语、放松的身体  温热着脸庞  她在星空中间的梭巡  保持目光并沉默于月亮的恋爱  被蚕丝挣破  挣破一朵云,离开水  在一张纸上横流  仿佛月亮,黎明前化身的一滴水  破开春天的私处  一个人在信里面  隐秘地被灯光辨认  隐秘地在一朵花的低处饮水  雨 天  那些带翅膀的虫子  一到雨天  便绕着夜幕雀跃  那么小的生命
期刊
物业管家小李出现时,她正站在园子里,琢磨着过些日子往哪块地方移栽小葱。头一年白露时种下的小葱,第二年清明时返青了,但五一过后得适时移栽,不移栽小葱发得太密,不容易长粗长壮。真开始在园子里种菜,她才切身体会到,种菜其实不是能吃苦、肯受累就行,不像旁人看上去那样简单,得懂节气,哪块地方、什么时候、种什么,既要守种菜规矩,同时也要结合自己家园子里的实际。她家园子里的土质黏,种地瓜、土豆长得都不好。不同植
期刊
摘 要:非公有制企业作为对市场信号反应最灵敏的经济组织和市场主体,既是法治建设的受益者,也应是法治中国的建设者。近年来,非公有制经济的法律地位较大提升,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法治意识逐渐觉醒,但选择性知法、信法和守法的现象仍然存在。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法治使命及其实现,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多个主体的共同推动。  关键词: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法治意识;法治诉求  doi:10.3969/j.issn.1
期刊
在這样一个物流四海、网联八方的时代,谈孤独,谈细小,谈边缘,谈怜爱,仿佛有点“隔世”之感,偏偏小瓶子的组诗《锁不住的小小的力》,力透纸背,让我眼界大开。     爱的孤悬,很多人把它看成是一种“私有”,而小瓶子的《深爱》,我则把它看成是艺术创作的“这一个”,而不是“那一个”。有一句话说得好,爱到深处人孤独。这个“孤”,便是“私有”,就是怜爱的独白。这首诗,既有爱的“孤绝”,又有爱的“独有”:“爱她
期刊
1  才七点钟,雨中的冬夜已漆黑一片。  三辆警车在拐角停住,车上的人利索跳下来。领头者一挥手,他们三人一组向钟楼包抄。裤腿摩擦的沙沙声,和着淅沥沥的雨声,整条街陡然紧张起来。  一组撞开钟楼底层旧木门,两个人冲上去扭住里边的人,喝道:不许动!反应不及的那个人愤怒大喊,我是守钟楼的,你们要干什么?他挣扎着一脚踹向桌边的热水瓶,“哗啦”一声撞上墙壁碎了。  我们是公安局的,请你配合,有人亮出证件。控
期刊
人间每天都有哀愁上演,即便在一个不为人知的小小的村庄里。当我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我就被这样的哀愁浸润。  我写了许多年关于故乡的文字,但似乎从未厌倦。大约,这种哀愁成为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除非生命停止,它在我的体内,将永远流淌。而我所有的写作,不过是将这点弥漫在村庄雾气中的哀愁,将这点从我还是一个孩子时就一直注视下的哀愁,记录下来而已。  我因此写了“乡村四部曲”,并希望自己能够远离这些喧哗的乡村
期刊
夜里,秋风起,秋雨急,窗外雨声滴滴答答响个不停,忽然想起那个煎木薯粑的秋天。  很小的时候,应该只是上小学三四年级吧,一天中午,天气很凉,秋风啾啾地刮个不停,不知道它们那么急地想赶往何处。秋雨也沙沙地下,在天上,它们是纷纷扬扬的,但下到我们的茅草屋顶后就聚成一条条晶亮的线条,倒挂在茅草尖上,从屋里往外看,就像一张晶莹剔透的珠帘挂在门上。我们一家人围在火灶旁边烤火边聊天。  “不如我们做木薯粑吃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