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1)05-0163-01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教师在教学中,应树立为学生多方面主动发展服务的教学理念,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对话、沟通、合作共享的活动,精心选择教学内容,巧妙安排教学结构,科学设计教学过程和形式,采取有效教学方法,学以致用,强调作品意识,实现真正的“玩”中学。寓教于“玩”为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提供空间和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信息技术,实现有效的、多向的和高质量的互动,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精选内容 创设情景 有效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作为21世纪的学生,不掌握好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将难于跟上时代的步伐。
一、“精心选择教学内容”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保证
精心选择教学内容,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置身于问题情境中,让学生讨论,使课堂教学焕发主动、自主、探索的活力。信息技术是不断发展的,其发展速度是非常惊人的,经常出现教材内容跟不上时代的现象,所以信息技术教师在备课时,不能照本宣科,要适当调整、拓展教材的内容。例如:在学习《网页制作》时,因为学生都有上网的经历,所以在学习网页制作的开始,我引导学生去观察事先准备好的许多优秀的网页,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教材上提供的资料。
二、“合理创设教学情景”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每节课的开始,教师的导入很关键。创设问题情境时,切忌教条、僵化、语录式的材料,那种空洞、说教式的材料只能抑制学生的思维,引起学生反感甚至排斥,精彩的开场白能引发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乐与参与教学。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能容易对各种新生物充满好奇心,进而产生极强的求知欲。
三、“有效教学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核心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它强调学生在自主和协作的环境中,在讨论和交互的氛围中,以真实情境下的“任务”为驱动,通过探究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知识、培养技能。它的基本特征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进行“任务”设计时,重点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精心设计任务
由于小学生的好动、好奇心强,对于信息技术这一门可以动手实际操作的新学科有很大的兴趣。但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完全依据教材介绍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教学,让学生掌握粗浅的知识后就反复不断地作同样类型的练习,那么学习就会变得枯燥无味,久而久之就会降低学生刚激发出来的那一点点的学习兴趣,以至成为一种新的学习负担。如果不及时调整,学生就可能做起小动作,甚至开始捣乱。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备课过程中深挖教材,改变教学策略,让教学过程更有吸引力。例如学习“Word的功能和使用”这一模块时,我要求每一位同学编制一份精美的电子报刊。本章有以下5个知识点:1.Word的基本概念,建立编辑文档;2.设置字体、字号,段落排版:3.页面设置及文档的打印:4.Word的图形功能:5.Word的表格功能。我把大任务分成5个小任务,每个小任务中隐含着其中的一个知识点,每一节课完成一个小任务。
(二)任务层次设计层次,加强课堂教学的互动
任务设计要有层次,并要加强学生互动,互动可以在小组合作中体现。小组合作实际上是一种优、差的合理搭配。在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优生发挥特长,施展才能,差生尽其所能,学有所得。例如,学习“在PowerPoint中插入声音”一课时,我制作了任务卡和升级卡。基本任务卡是:要求学生能在文件中插入声音,在设置自定义动画时能加入声音;升级卡是:让学生通过不同渠道、方法收集各种声音素材,然后再用不同的工具软件(如Windows中的录音机、超级解霸等)制作多媒体作品。学生制作出了很多具有个性的作品。例如,有位学生的作品《古诗欣赏》,其中不但配上了优雅的古典音乐,还加入了学生自己的朗诵录音,作品非常有创意。这实现了学生资源的共享利用。
(三)任务设计注重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也就是说要提倡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例如,拼音教学可以与拼音输入法教学结合,有利于解决目前学生汉字输入难的问题:小学生口算训练可以与数字键盘的认识运用结合:音乐教学可以与简单计算机作曲结合教学等等……甚至可以利用Inter网上丰富的资源,与各学科很好地整合。
(四)强化作品意识,提高课堂学习有效性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来自于哪里?来自于学习的成就感。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时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成功体验,充分展示学生的作品,给予充分的鼓励,即使是一个很简陋的作品,只要有独特之处就应该予以肯定,赏识学生的每一件作品。展示学生的作品包括展示其操作过程与最终成果,對于被展示者来说,是一种鼓励,对于其他同学来说,是树立一个目标,是一种鞭策。
总之,课堂教学不仅关注知识的教育,也要崇尚智慧的教育。让我们真正走进新课程,树立为学生多方面主动发展服务的理念,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对话、沟通、合作共享的活动,为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提供空间和机会,只有放飞学生思维和兴趣的翅膀,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寓教于“玩”,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才能实现有效的、多向的和高质量的互动,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教师在教学中,应树立为学生多方面主动发展服务的教学理念,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对话、沟通、合作共享的活动,精心选择教学内容,巧妙安排教学结构,科学设计教学过程和形式,采取有效教学方法,学以致用,强调作品意识,实现真正的“玩”中学。寓教于“玩”为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提供空间和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信息技术,实现有效的、多向的和高质量的互动,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精选内容 创设情景 有效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作为21世纪的学生,不掌握好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将难于跟上时代的步伐。
一、“精心选择教学内容”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保证
精心选择教学内容,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置身于问题情境中,让学生讨论,使课堂教学焕发主动、自主、探索的活力。信息技术是不断发展的,其发展速度是非常惊人的,经常出现教材内容跟不上时代的现象,所以信息技术教师在备课时,不能照本宣科,要适当调整、拓展教材的内容。例如:在学习《网页制作》时,因为学生都有上网的经历,所以在学习网页制作的开始,我引导学生去观察事先准备好的许多优秀的网页,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教材上提供的资料。
二、“合理创设教学情景”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每节课的开始,教师的导入很关键。创设问题情境时,切忌教条、僵化、语录式的材料,那种空洞、说教式的材料只能抑制学生的思维,引起学生反感甚至排斥,精彩的开场白能引发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乐与参与教学。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能容易对各种新生物充满好奇心,进而产生极强的求知欲。
三、“有效教学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核心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它强调学生在自主和协作的环境中,在讨论和交互的氛围中,以真实情境下的“任务”为驱动,通过探究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知识、培养技能。它的基本特征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进行“任务”设计时,重点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精心设计任务
由于小学生的好动、好奇心强,对于信息技术这一门可以动手实际操作的新学科有很大的兴趣。但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完全依据教材介绍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教学,让学生掌握粗浅的知识后就反复不断地作同样类型的练习,那么学习就会变得枯燥无味,久而久之就会降低学生刚激发出来的那一点点的学习兴趣,以至成为一种新的学习负担。如果不及时调整,学生就可能做起小动作,甚至开始捣乱。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备课过程中深挖教材,改变教学策略,让教学过程更有吸引力。例如学习“Word的功能和使用”这一模块时,我要求每一位同学编制一份精美的电子报刊。本章有以下5个知识点:1.Word的基本概念,建立编辑文档;2.设置字体、字号,段落排版:3.页面设置及文档的打印:4.Word的图形功能:5.Word的表格功能。我把大任务分成5个小任务,每个小任务中隐含着其中的一个知识点,每一节课完成一个小任务。
(二)任务层次设计层次,加强课堂教学的互动
任务设计要有层次,并要加强学生互动,互动可以在小组合作中体现。小组合作实际上是一种优、差的合理搭配。在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优生发挥特长,施展才能,差生尽其所能,学有所得。例如,学习“在PowerPoint中插入声音”一课时,我制作了任务卡和升级卡。基本任务卡是:要求学生能在文件中插入声音,在设置自定义动画时能加入声音;升级卡是:让学生通过不同渠道、方法收集各种声音素材,然后再用不同的工具软件(如Windows中的录音机、超级解霸等)制作多媒体作品。学生制作出了很多具有个性的作品。例如,有位学生的作品《古诗欣赏》,其中不但配上了优雅的古典音乐,还加入了学生自己的朗诵录音,作品非常有创意。这实现了学生资源的共享利用。
(三)任务设计注重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也就是说要提倡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例如,拼音教学可以与拼音输入法教学结合,有利于解决目前学生汉字输入难的问题:小学生口算训练可以与数字键盘的认识运用结合:音乐教学可以与简单计算机作曲结合教学等等……甚至可以利用Inter网上丰富的资源,与各学科很好地整合。
(四)强化作品意识,提高课堂学习有效性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来自于哪里?来自于学习的成就感。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时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成功体验,充分展示学生的作品,给予充分的鼓励,即使是一个很简陋的作品,只要有独特之处就应该予以肯定,赏识学生的每一件作品。展示学生的作品包括展示其操作过程与最终成果,對于被展示者来说,是一种鼓励,对于其他同学来说,是树立一个目标,是一种鞭策。
总之,课堂教学不仅关注知识的教育,也要崇尚智慧的教育。让我们真正走进新课程,树立为学生多方面主动发展服务的理念,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对话、沟通、合作共享的活动,为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提供空间和机会,只有放飞学生思维和兴趣的翅膀,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寓教于“玩”,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才能实现有效的、多向的和高质量的互动,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