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油菜籽储藏特性
油菜籽最显著的特点是粒小、皮薄,与空气接触面积大,很容易吸收潮气。油菜籽收获前后正值梅雨季节,不易干燥,入库水分高,如处理不及时,很快就会发热霉变并发芽。
1. 影响出油率
在高温季节,水分过高时,油菜籽可在一夜之间全部霉变。油菜籽发热霉变后,对出油率的影响具体情况如下:
①擦去籽粒表面的白霉点,皮色正常或变白但肉色保持淡黄的,不影响出油率。
②皮色变白,肉质变红,有酸味的,出油率下降。
③结块,有酒味的,严重影响出油率。
④皮壳破烂,肉质成白粉状的,不出油。
2. 影响油品品质
储藏时,若油菜籽自身呼吸作用在料堆中产生的热和水分不能迅速除去,会加剧油菜籽中真菌的生长,产生结块、引发霉变,导致油脂的酸值和过氧化值升高,油品颜色变暗,质量等级下降。
二、油菜籽储藏技术
1. 及时收获、充分干燥和摊凉入仓
收获后,抓紧晾晒,降低水分含量。遇晴天,待晒场晒热后,再晒油菜籽,晒时薄摊勤翻,将晒后的油菜籽摊凉之后再入仓。入库前必须对空仓进行消毒、杀虫,做好仓库维护工作。要保证入仓油菜籽质量,尽量减少杂质。
2. 清除杂质
油菜籽的发热与含杂质高有一定的关系,在入库前应进行1次风选,清除杂质,增强储藏期间的稳定性。此外,对水分和发芽率进行1次检验,以掌握油菜籽入库前的情况。
3. 严格控制入库水分
油菜籽入库的水分标准应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和储藏条件来决定。就大多数地区一般储藏条件而言,油菜籽水分应控制在9%~10%,可保证安全,但如果当地特别高温多湿以及仓库条件较差,最好能将水分控制在8%~9%。夏天空气相对湿度在50%以下时,油菜籽水分应降到8%以下;若空气相对湿度在85%以上,种子会很快吸湿潮解,含水量上升到10%以上。因此,阴雨天不宜入库。我国冬油菜产区油菜收获脱粒后恰遇夏季高温高湿季节,油菜籽的含水量容易升高,水分常在20%以上,高的可达50%左右,若含水量超过12%,就很容易在短期内发热霉变,必须进行紧急抢救处理。在这种情况下,可采取以下措施:用塑料薄膜密封加磷化铝熏蒸,即将湿油菜籽用塑料薄膜严密覆盖,四周用泥土压实封紧,不能透气,然后每立方米投入磷化铝3~4片。这是应急措施,保存时间不能超过1周,应待机晾晒,防止继续发热。在启封时严禁人员进入薄膜内,以免因膜内充满的二氧化碳引起窒息。
4. 低温储藏
储藏期间除必须控制水分外,种温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必须按季节严加控制,在夏季一般不宜超过30℃,春秋季不宜超过15℃,冬季不宜超過8℃,种温与仓温相差如超过5℃就应采取通风降温措施。刚经烈日晒过的油菜籽大量入库,由于库房密封条件好,空间又小,立即关闭仓门后种温将高于仓内气温,温差较大,由种子散发出的热蒸汽遇冷后易在种堆表面形成雾滴,使种堆局部积聚水露,发热变质,所以热种子入库后要待种子冷却后再关闭仓门。种子冷却一般可结合风选,既能充分降温散湿,同时还可清除尘埃杂质和病菌等,增强储藏的稳定性。
5. 合理堆放
由于大的储仓易造成温度升高和湿度转移,因此油菜籽应储存在较小的、便于处理的仓库内。油菜籽体积小和随意流动的特性决定了要有高质量的储存仓以避免泄漏,屋顶和门的开口、建筑结构的结合点甚至小漏洞都要封严以避免损失。木制仓库更易导致种子泄漏,也易使种子遭受潮气和害虫为害。铁制仓库几乎不需维护,可以很容易的密封以抵挡害虫和天气影响。
油菜籽入库时必须按水分含量高低、品质好坏分别堆放。存放方式有袋装存放和散装存放。散装存放在北方应用较多,袋装存放在南方使用较多。
散装种子的高度应随水分高低而增减,种子水分在7%~9%时,堆高1.5~2米;水分在9%~10%时,堆高1~1.5米;水分在10%~12%时,堆高在1米左右;水分超过12%时,应进行晾干后再进仓。散装的种子表面尽量耙成波浪形,加大种子与空气的接触面,有利于堆内湿热的散发。
袋装存放的原则是根据油菜籽水分含量的高低确定堆放的包数。一般来说,水分在8%以下的油菜籽,可堆成10包高;水分在8%~9%的油菜籽,可堆8~9包高;水分在9%~11%的油菜籽,可堆成6~7包高;水分在11%以上的油菜籽,最多只能堆放5包;水分大于12%时,不宜存放,应及时晾晒,满足水分要求条件后再行入库。
6. 及时查看
油菜种子吸湿性强,干燥种子接触地面和墙壁,容易引起发热霉烂。因此,堆垛下面要铺垫芦草、木板、小圆木等物,防止地下湿气上升。堆垛与墙壁之间至少相距50厘米以上。
油菜种子进仓时即使水分低、杂质少、仓库条件合乎要求,在储藏期间仍须遵守一定的严格检查制度,一般在4~10月份,对水分在9%~12%的油菜种子应每天检查2次,水分在9%以下的应每天检查1次。在11月至来年3月,对水分在9%~12%的油菜种子应每天检查1次,水分在9%以下的可隔天检查1次。储藏时应注意密封、防湿与合理通风,保持室内干燥和低温。
油菜籽最显著的特点是粒小、皮薄,与空气接触面积大,很容易吸收潮气。油菜籽收获前后正值梅雨季节,不易干燥,入库水分高,如处理不及时,很快就会发热霉变并发芽。
1. 影响出油率
在高温季节,水分过高时,油菜籽可在一夜之间全部霉变。油菜籽发热霉变后,对出油率的影响具体情况如下:
①擦去籽粒表面的白霉点,皮色正常或变白但肉色保持淡黄的,不影响出油率。
②皮色变白,肉质变红,有酸味的,出油率下降。
③结块,有酒味的,严重影响出油率。
④皮壳破烂,肉质成白粉状的,不出油。
2. 影响油品品质
储藏时,若油菜籽自身呼吸作用在料堆中产生的热和水分不能迅速除去,会加剧油菜籽中真菌的生长,产生结块、引发霉变,导致油脂的酸值和过氧化值升高,油品颜色变暗,质量等级下降。
二、油菜籽储藏技术
1. 及时收获、充分干燥和摊凉入仓
收获后,抓紧晾晒,降低水分含量。遇晴天,待晒场晒热后,再晒油菜籽,晒时薄摊勤翻,将晒后的油菜籽摊凉之后再入仓。入库前必须对空仓进行消毒、杀虫,做好仓库维护工作。要保证入仓油菜籽质量,尽量减少杂质。
2. 清除杂质
油菜籽的发热与含杂质高有一定的关系,在入库前应进行1次风选,清除杂质,增强储藏期间的稳定性。此外,对水分和发芽率进行1次检验,以掌握油菜籽入库前的情况。
3. 严格控制入库水分
油菜籽入库的水分标准应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和储藏条件来决定。就大多数地区一般储藏条件而言,油菜籽水分应控制在9%~10%,可保证安全,但如果当地特别高温多湿以及仓库条件较差,最好能将水分控制在8%~9%。夏天空气相对湿度在50%以下时,油菜籽水分应降到8%以下;若空气相对湿度在85%以上,种子会很快吸湿潮解,含水量上升到10%以上。因此,阴雨天不宜入库。我国冬油菜产区油菜收获脱粒后恰遇夏季高温高湿季节,油菜籽的含水量容易升高,水分常在20%以上,高的可达50%左右,若含水量超过12%,就很容易在短期内发热霉变,必须进行紧急抢救处理。在这种情况下,可采取以下措施:用塑料薄膜密封加磷化铝熏蒸,即将湿油菜籽用塑料薄膜严密覆盖,四周用泥土压实封紧,不能透气,然后每立方米投入磷化铝3~4片。这是应急措施,保存时间不能超过1周,应待机晾晒,防止继续发热。在启封时严禁人员进入薄膜内,以免因膜内充满的二氧化碳引起窒息。
4. 低温储藏
储藏期间除必须控制水分外,种温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必须按季节严加控制,在夏季一般不宜超过30℃,春秋季不宜超过15℃,冬季不宜超過8℃,种温与仓温相差如超过5℃就应采取通风降温措施。刚经烈日晒过的油菜籽大量入库,由于库房密封条件好,空间又小,立即关闭仓门后种温将高于仓内气温,温差较大,由种子散发出的热蒸汽遇冷后易在种堆表面形成雾滴,使种堆局部积聚水露,发热变质,所以热种子入库后要待种子冷却后再关闭仓门。种子冷却一般可结合风选,既能充分降温散湿,同时还可清除尘埃杂质和病菌等,增强储藏的稳定性。
5. 合理堆放
由于大的储仓易造成温度升高和湿度转移,因此油菜籽应储存在较小的、便于处理的仓库内。油菜籽体积小和随意流动的特性决定了要有高质量的储存仓以避免泄漏,屋顶和门的开口、建筑结构的结合点甚至小漏洞都要封严以避免损失。木制仓库更易导致种子泄漏,也易使种子遭受潮气和害虫为害。铁制仓库几乎不需维护,可以很容易的密封以抵挡害虫和天气影响。
油菜籽入库时必须按水分含量高低、品质好坏分别堆放。存放方式有袋装存放和散装存放。散装存放在北方应用较多,袋装存放在南方使用较多。
散装种子的高度应随水分高低而增减,种子水分在7%~9%时,堆高1.5~2米;水分在9%~10%时,堆高1~1.5米;水分在10%~12%时,堆高在1米左右;水分超过12%时,应进行晾干后再进仓。散装的种子表面尽量耙成波浪形,加大种子与空气的接触面,有利于堆内湿热的散发。
袋装存放的原则是根据油菜籽水分含量的高低确定堆放的包数。一般来说,水分在8%以下的油菜籽,可堆成10包高;水分在8%~9%的油菜籽,可堆8~9包高;水分在9%~11%的油菜籽,可堆成6~7包高;水分在11%以上的油菜籽,最多只能堆放5包;水分大于12%时,不宜存放,应及时晾晒,满足水分要求条件后再行入库。
6. 及时查看
油菜种子吸湿性强,干燥种子接触地面和墙壁,容易引起发热霉烂。因此,堆垛下面要铺垫芦草、木板、小圆木等物,防止地下湿气上升。堆垛与墙壁之间至少相距50厘米以上。
油菜种子进仓时即使水分低、杂质少、仓库条件合乎要求,在储藏期间仍须遵守一定的严格检查制度,一般在4~10月份,对水分在9%~12%的油菜种子应每天检查2次,水分在9%以下的应每天检查1次。在11月至来年3月,对水分在9%~12%的油菜种子应每天检查1次,水分在9%以下的可隔天检查1次。储藏时应注意密封、防湿与合理通风,保持室内干燥和低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