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任何人要想有所作为、有所建树,都离不开自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加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不仅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必要条件,也是他们将来从事工作和深造不可缺少的本领。中等教育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适应社会和工作岗位变动储备发展潜能。本文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性和会计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等方面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关键词】自学能力;培养;兴趣;激发
1.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一份研究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指出:教育应为人一生的幸福作好准备,未来教育的四大支柱是通过教育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长期以来,“传道、授业、解惑”,这六个字影响、指导着千百年来的为人师者。然而,“传”、“授”、“解”的主体都是“师”,如此一来,很多人自然而然地把老师当成了课堂教学的主体,一切都由老师唱主角,课堂成了老师表演的地方,这种“填鸭式”的课堂显然束缚了学生自主探索的翅膀。因而,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给学生以自由翱翔的广阔天地,成了时代的呼唤。邓小平同志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我们要培养出具有良好品质、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健康的体魄、多方面的文化知识素养的人才,就必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 会计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学生在书本上学到的知识是有限的,如果学生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有利于在校期间的学习,也有利于离校后不断地获得新知识,扩大知识面,增长自己的聪明才智。如何让学生主动地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探求知识的宝藏?我认为应充分利用好学校、社会、家庭等教育资源,营造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
(1)通过榜样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会计的直接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最佳动力和源泉。若学生没有兴趣,任凭你怎么说或引导,都是事倍功半。本人在接任新班的会计教学时,第一节课,我不急于讲授新课,而是向学生讲述如下一些事例:基辛格,美国前国务卿,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会计系。何厚铧,澳门特别行政区首任行政长官,大学时代攻读经济学专业,在加拿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CGA),后在香港一家会计师事务所执业,后从事银行业,1999年当选为澳门特别行政区首任行政长官。戴相龙,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毕业于中央财经大学会计系,后任上海交通银行行长。对于会计,戴行长可谓“科班出身”,将其运用于金融监管中,可谓事半功倍,游刃有余。世界五百强企业中的首席执行官中大约有29%的教育背景是会计专业,有35%的人是由财务执行官升任的。榜样的力量是伟大的,也是有说服力的,这样,通过这一系列的例子来激发学生学习会计的直接兴趣。接着,我再让他们亲口说说会计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与我们息息相关?通过热烈的讨论,激起了学生对会计的直接兴趣,为今后他们认真学习会计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只有通过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好会计的浓厚兴趣和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才能更好更快地提高和保证会计的教学质量,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3. 掌握自学方法 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有句名言:“最有价值的东西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自学学习方法是很有必要的,对以后的学习效率有很大的提高作用。在教学中,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1)课前预习。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为了使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能抓住重点与提高预习效果,引导孩子学会预习方法,培养他们养成好的预习习惯是关键。教师可以按每一节课的内容,列出预习的提纲,引导学生抓住本课的目的要求,重点与关键,而这些要求应该体现在所列的预习提纲之中,学生按这样的提纲自学,容易抓住知识的重点,理解知识的内涵,并逐步养成了良好的看书习惯。
(2)课内自学。 课前预习固然重要,因为它是学生掌握自学方法的重要环节,而课内自学也是不可少的。上课如果单靠教师讲解,学生听得会很疲惫。所以,在上课时我尽量“放”手,设计一些针对性强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例如,在教学《财务会计》中,在讲资产的概念时就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来比喻资产的重要性。在讲“负债”的概念时用生活中的“拉饥荒”来比喻负债。然后让学生找出日常生活中发生在他们身边的相关事例,在观察、比较中自主发现这两个概念的特点,让学生通过思考与讨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课内自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学习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3)课后复习。 课后,要及时归纳结论,总结方法,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一个单元结束,让他们自己去回顾总结。如果经常这样理一理、顺一顺,久而久之,学生也就能形成一定的自学习惯。习惯一旦形成,便很容易、很自然地就能发生作用,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通过以上三个环节的自学,学生学会自己阅读定义、方法和应用题,能看懂课本主要内容,有的还能有选择、有重点地阅读某些教学内容,概括出重点知识。持之以恒,学生定能掌握自学方法,逐步养成自学习惯。
一位大学校长曾对他的毕业生说:大学毕业好比一碗净面,放上一勺炸酱便是炸酱面,放上几块排骨便是排骨面,放上几片肥肉便是大肉面。由谁来放这些东西呢?毕业后当然主要靠自己在实践中不断自学。一个人在学校时所学到的知识,对于一生所应学习的知识来说犹如九牛一毛。因此,我们培养的学生应当是具有良好的自学能力的人。
总之,学生有了自学能力,他们就可以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学生有了自学能力,即使在身边没有老师的情况下他们仍然可以自己学习新的知识,掌握新技能,解决新问题;学生在校所学的多是基础理论性知识,更多的应用科学、实用技术需要走上社会后根据需要通过自学来补充、完善。等到他们步入成年,参加工作,走向社会,自学能力这把金钥匙仍然能发挥作用。他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继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在各自的专业领域里更好的自由探索,发明创造。所以,用长远的眼光来看,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就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关键词】自学能力;培养;兴趣;激发
1.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一份研究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指出:教育应为人一生的幸福作好准备,未来教育的四大支柱是通过教育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长期以来,“传道、授业、解惑”,这六个字影响、指导着千百年来的为人师者。然而,“传”、“授”、“解”的主体都是“师”,如此一来,很多人自然而然地把老师当成了课堂教学的主体,一切都由老师唱主角,课堂成了老师表演的地方,这种“填鸭式”的课堂显然束缚了学生自主探索的翅膀。因而,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给学生以自由翱翔的广阔天地,成了时代的呼唤。邓小平同志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我们要培养出具有良好品质、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健康的体魄、多方面的文化知识素养的人才,就必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 会计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学生在书本上学到的知识是有限的,如果学生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有利于在校期间的学习,也有利于离校后不断地获得新知识,扩大知识面,增长自己的聪明才智。如何让学生主动地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探求知识的宝藏?我认为应充分利用好学校、社会、家庭等教育资源,营造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
(1)通过榜样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会计的直接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最佳动力和源泉。若学生没有兴趣,任凭你怎么说或引导,都是事倍功半。本人在接任新班的会计教学时,第一节课,我不急于讲授新课,而是向学生讲述如下一些事例:基辛格,美国前国务卿,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会计系。何厚铧,澳门特别行政区首任行政长官,大学时代攻读经济学专业,在加拿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CGA),后在香港一家会计师事务所执业,后从事银行业,1999年当选为澳门特别行政区首任行政长官。戴相龙,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毕业于中央财经大学会计系,后任上海交通银行行长。对于会计,戴行长可谓“科班出身”,将其运用于金融监管中,可谓事半功倍,游刃有余。世界五百强企业中的首席执行官中大约有29%的教育背景是会计专业,有35%的人是由财务执行官升任的。榜样的力量是伟大的,也是有说服力的,这样,通过这一系列的例子来激发学生学习会计的直接兴趣。接着,我再让他们亲口说说会计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与我们息息相关?通过热烈的讨论,激起了学生对会计的直接兴趣,为今后他们认真学习会计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只有通过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好会计的浓厚兴趣和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才能更好更快地提高和保证会计的教学质量,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3. 掌握自学方法 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有句名言:“最有价值的东西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自学学习方法是很有必要的,对以后的学习效率有很大的提高作用。在教学中,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1)课前预习。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为了使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能抓住重点与提高预习效果,引导孩子学会预习方法,培养他们养成好的预习习惯是关键。教师可以按每一节课的内容,列出预习的提纲,引导学生抓住本课的目的要求,重点与关键,而这些要求应该体现在所列的预习提纲之中,学生按这样的提纲自学,容易抓住知识的重点,理解知识的内涵,并逐步养成了良好的看书习惯。
(2)课内自学。 课前预习固然重要,因为它是学生掌握自学方法的重要环节,而课内自学也是不可少的。上课如果单靠教师讲解,学生听得会很疲惫。所以,在上课时我尽量“放”手,设计一些针对性强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例如,在教学《财务会计》中,在讲资产的概念时就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来比喻资产的重要性。在讲“负债”的概念时用生活中的“拉饥荒”来比喻负债。然后让学生找出日常生活中发生在他们身边的相关事例,在观察、比较中自主发现这两个概念的特点,让学生通过思考与讨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课内自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学习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3)课后复习。 课后,要及时归纳结论,总结方法,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一个单元结束,让他们自己去回顾总结。如果经常这样理一理、顺一顺,久而久之,学生也就能形成一定的自学习惯。习惯一旦形成,便很容易、很自然地就能发生作用,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通过以上三个环节的自学,学生学会自己阅读定义、方法和应用题,能看懂课本主要内容,有的还能有选择、有重点地阅读某些教学内容,概括出重点知识。持之以恒,学生定能掌握自学方法,逐步养成自学习惯。
一位大学校长曾对他的毕业生说:大学毕业好比一碗净面,放上一勺炸酱便是炸酱面,放上几块排骨便是排骨面,放上几片肥肉便是大肉面。由谁来放这些东西呢?毕业后当然主要靠自己在实践中不断自学。一个人在学校时所学到的知识,对于一生所应学习的知识来说犹如九牛一毛。因此,我们培养的学生应当是具有良好的自学能力的人。
总之,学生有了自学能力,他们就可以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学生有了自学能力,即使在身边没有老师的情况下他们仍然可以自己学习新的知识,掌握新技能,解决新问题;学生在校所学的多是基础理论性知识,更多的应用科学、实用技术需要走上社会后根据需要通过自学来补充、完善。等到他们步入成年,参加工作,走向社会,自学能力这把金钥匙仍然能发挥作用。他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继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在各自的专业领域里更好的自由探索,发明创造。所以,用长远的眼光来看,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就具有非常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