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院校图书馆空间功能优化研究

来源 :文学教育·中旬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xjswordin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学习与图书馆环境的关系,探讨如何优化艺术院校图书馆的空间设计,力求形成“以人为本”并满足个性化需求的开放、兼容的图书馆空间不仅是高校图书馆建设的重要研究课题,也是我国艺术院校图书馆建设的发展方向。综上所述,本文将聚焦艺术院校的图书馆建设,结合环境心理学理论及其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自光照设计、色彩搭配、材质选用、家具配备、空间划分等方面艺术院校图书馆空间功能优化进行研究。
   关键词:图书馆 空间 功能 艺术院校 优化
   一.引言
   艺术院校是指专门开设艺术及含有艺术性质专业的院校及从事艺术教育的具有院校性质的教学机构,目前我国艺术类本科院校近五十所,其中较为知名的有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中国美术学院、中国传媒大学、中央音乐学院等等。在艺术院校的类型主要可划分为音乐、戏剧、美术、舞蹈、传媒等,其包含的专业十分丰富,声音、乐器、作曲、导演、摄影、戏剧表演、绘画、雕塑、设计、播音与主持、新闻采编及各类舞蹈等等。虽然艺术类专业众多,但因其对艺术性的强调使其在教育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共性需要,即十分重视学生主观能动性和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高校自主学习的培养中,图书馆无疑肩负重任,那么如何优化艺术院校图书馆的空间功能,使其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优良场所则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场所,艺术类院校的图书馆建设、应用现状不容乐观,基本功能的缺失、人与环境的不和谐等因素使图书馆不仅难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效,而且也无法胜任学术交流重地的角色。艺术类院校图书馆建设与艺术教育的不相匹配印发了业界众多研究者的关注,如何根据艺术类专业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将图书馆建设成能够通过带来感官刺激和心理舒适感的动态性、趣味化阅读空间,必然成为目前艺术全校图书馆建设中的关键问题。在此类问题的研究中,两个方向的具体研究比较普遍,首先是对于包括艺术类院校在内的高校图书馆的全面研究,其中不仅包括图书馆的空间设计及基础设施,还涵盖图书馆的管理方式、技术应用等,其中较具代表性的有《高等学校图书馆建筑设计图集》、《现代图书馆建筑设计》、《大学图书馆建筑用后评估研究》、《图书馆阅览环境的人性化设计》等等。①在立足高等院校图书馆整体设计应用研究的同时,还有许多研究者将环境心理学引入高校图书馆的研究之中,如常怀生的《环境心理学与室内设计》、宋家秀的文章《浅议图书馆建筑布局与环境心理学》等均自环境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了如何更好地推进高等院校图书馆的建设。②在我国目前关于高等院校图书馆建设的研究中,对艺术院校图书馆建设中空间功能的研究还不够充分,本文将基于研究留白及其重要价值对这一课题进行研究。正如前文所述,艺术专业教育对学生自主思考、学习、创作的能力有较高要求,而学生对学习环境的趣味性、舒适性、创新性的要求较高,教育与学习双方面的个性化需求对艺术院校加强图书馆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尤其是对于艺术院校而言,风格独特、设计精妙、功能丰富图书馆也是校园建设的标志,学校教学资源的重要象征。充分考虑到学生学习与图书馆环境的关系,探讨如何优化艺术院校图书馆的空间设计,力求形成“以人为本”并满足个性化需求的开放、兼容的图书馆空间不仅是高校图书馆建设的重要研究课题,也是我国艺术院校图书馆建设的发展方向。综上所述,本文将聚焦艺术院校的图书馆建设,结合环境心理学理论及其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自光照设计、色彩搭配、材质选用、家具配备、空间划分等方面艺术院校图书馆空间功能优化进行研究。
   二.艺术院校图书馆空间设计现状
   在十九世纪末期,我国近代高等教育院校始建,随后,我国高等院校中的图书馆也在西方现代校园建设和教学理念的影响下不断发展,中国早期高等教育院校图书馆中具有代表性的是二十世纪初建设的清华学堂图书馆,清华学堂图书馆体现了早期中国高等教育院校图书馆的空间功能,即采用中轴对称、一分为二的空间设计方式,主要执行阅览和储藏书籍、资料的空间功能,这种阅览和储藏的空间功能和一分为二的空间设计方式即为我国近代高等教育院校图书馆建设之主流。在院校及其图书馆建设的发展过程中,我国高等院校的图书馆从最初单纯的提供阅读空间这一功能,逐渐向学习教育、文献储存、信息传递、学术交流等多重功能演变。尤其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我国高等教育院校借鉴西方先进建设理论和技术,打破了传统的空间规划局限,逐渐由闭架管理模式向开架管理模式进行过渡,通过综合借书、阅览、藏书等多项功能进行图书馆空间功能审计,打破了过于严苛的空间划分和过于繁琐的借阅程序,增强了我国高等教育学校图书馆建设的开放性和多样性。
   作为我国普通高等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类高等院校图书馆的发展也是经历了上述过程,目前我国艺术院校的图书馆根据功能大致可划分为艺术专业图书区域、社科类图书区域、报刊杂志区域及特藏室等,此外,艺术院校还会因主流专业的不同而单独开辟相关阅借区域,如美术类图书馆的临摹室、设计室、雕刻室;音乐类图书馆的乐谱流通库等。随着图书馆不同的阅借空间细化分类的推进,对艺术院校图书馆空间功能优化便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就目前艺术院校图书馆建设而言,还存在空间功能有待丰富、空间环境有待优化等问题,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传统的纸质书籍报刊的阅读已无法满足学生的阅读需要,促进电子阅览、网络阅览的发展势在必行,这就要求艺术院校的图书馆在空间功能优化的过程中要努力打造集合多类型阅读、学习功能的阅览空间,将声、光、电、影与传统阅览介质相结合,同时解决计算机、插座等硬件设施缺失的问题,打造全功能的综合型阅览空间。与此同时,当前艺术院校图书馆建设过程中应着力解决的是阅读者与阅读环境之间的隔阂,在空间环境建设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个人空间不足,空间建设缺乏私密性,色彩搭配缺乏科学性和趣味性等;自阅读空间中的家具配备来说,书架的尺寸和座椅的形式同一化程度严重,与艺术专业书籍丰富的设计开本不相适应,取阅难度增大,相同的座椅与阅读、交流等不同活动不相适应;此外,艺术院校的图书馆还存在自然光线不足、地面材质不利于降低噪声、建筑材料不够环保以及室内缺乏绿色植物等问题,这些由人与环境的隔阂所导致的问题的长期存在会使阅读者的阅读兴趣和学习质效严重下降。    三.艺术院校图书馆空间功能优化
   在高等院校硬件设置建设发展的进程中,引入环境心理学理念来优化高校图书馆,尤其是艺术院校图书馆的空间功能成为越来越普遍的现象。顾名思义,环境心理学是环境学和心理学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个体或群体所处环境与其心理的相互作用。③一方面,环境是存在于个体或群体周围所有非主体的存在,不同的环境必然会对存在于其中的主体产生影响;另一方面,主体的特质及行为也影响着其所处的环境。从广义上说,环境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十分广泛,几乎包含了规划学、设计学、建筑学、生态学等诸多社会领域,其研究的主旨就是促进个体或群体与周遭环境的和谐共处。中国环境心理学的研究开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当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于外国环境心理学著作的翻译和介绍层面,直至上世纪九十年代,常怀生才首次突破国内环境心理学研究的局限,发表了题为《关于促进建筑环境心理学学科发展的倡议书》一文,开启了我国在环境心理学方面的自主研究之旅,同年,在我国吉林省的吉林市召开了首次环境心理学专题的学术会议,即“建筑与心理学研讨会”;不久之后,我国建筑环境心理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并开始了与多国就环境心理学进行学术交流,促进了我国环境心理学向纵深方向发展。
   将环境心理学的理念引入艺术院校图书馆空间功能的优化中,首先要重塑图书馆空间设计理念即“人本主义”、“个性化”和“积极心理暗示”。针对艺术院校学生较为突出的个性、较强的社会性等心理、行为特点,在艺术院校的图书馆的空间设计中要在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基础上,正确选用建筑材料和家具、充分运用光照和色彩来满足阅览者个性化的审美期待,满足个性化的阅览、学习需求。在坚持“人本主义”并尽可能地满足个性化的心理、行为需求的同时,在阅览室空间设计中还要注重发挥环境积极的心理暗示作用,研究证明,由不同要素构成的环境对身处其中的主体具有或积极或消极、或大或小的心理暗示作用。④在图书馆的空间设计中,明亮的阅读环境、便捷的空间规划及个性化的要素配备能够带给阅读者积极的心理暗示,甚至能够帮助身处其中的阅读者缓解焦虑、急躁等负面兴趣,带着平缓的心态更急主动地投入到阅读与学习中去。反之,阴暗的光线、混乱的区域划分及千篇一律的布置则容易使阅读者产生烦躁不安的情绪,从而缩短注意力集中的时长,降低阅读、学习的质量。
   在艺术院校图书馆空间功能优化过程中,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空间规划这一问题,随着中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包括艺术院校在内的高等教育院校连年扩招,图书馆有限的空间与逐年增多的阅读者之间形成了亟待解决的矛盾。图书馆的空间规划大体上可划分为公共空间和私密空间。就高校图书馆公共空间而言,“个人空间”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阅读者的阅读质量。所谓“个人空间”这一概念,最早由霍尔提出,霍尔认为空间可根据尺度的不同划分为公共、社交、个人、亲密,而这一尺度会因不同文化、不同空间属性和具体情境而发生变化。在公共的阅读空间中,阅读者之间大都处于陌生状态,他们在阅读过程中的“个人空间”因日益增多的阅读者数量而难以得到保证,这直接导致了阅读者产生了焦虑、不安等不舒适的感觉,所以在高校图书馆公共阅读空间的规划中,要注重通过合理布局或适当扩建来解决“个人空间”不足这一矛盾。在艺术高校的图书馆空间规划中,私密空间的规划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传统高校图书馆的空间规划中,私密空间均属从属地位,甚至在许多图书馆中完全没有规划出私密空间,结合艺术专业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要,能够满足群体讨论的半开放式私密空间、满足学生个人专注学习的私密空间在此类高校图书馆的空间规划设计中均应尽快优化。
   作为空间设计中最基本的物质载体,建筑装饰材料的选用在艺术院校图书馆空间设计优化的过程中尤为重要,建筑装饰材料因其材质、文理、特性的不同而表达了不同的空间特质,带给身处环境之中的主体以不同的审美体验和心理感受,比如,图书馆经常使用到的木材或木质文理的材料就代表着朴素、自然之感,隐喻着宁静、岁月、安定等;而玻璃则给人以“冰冷”之感,传递着严肃、认真、理性和冷静等。⑤在选用艺术院校图书馆建筑装饰材料的过程中,除了要遵循符合整体构思,提升空间情感,绿色环保等设计原则,还要针对图书馆这一特定空间,选用具有专业特质、民族特色、地域风情的材料进行建筑装饰。更为重要的是,艺术院校的学生对空间艺术感的要求普遍较高,在艺术院校图书馆的建筑装饰材料的选用上还要大胆创新,充分运用材料色彩、形状、大小的不同来营造较强的视觉冲击力,以满足艺术院校学生个性化的需求。在建筑装饰材料之外,空间设计中的又一重要物质载体便是家具,家具不仅承载着空间功能,而且是与空间内部的参与者接触最为密切的部分,在图书馆家具的选用上,首先要注重的就是其实用价值,正如前文所述,艺术院校图书馆中家具同一化倾向过于严重,为阅读者的正常阅读带来的不便,所以选用书架、桌椅等基础家具的过程中,符合艺术院校书刊杂志的书架及适应艺术院校学生学习习惯的桌椅的选用则显得尤为重要,在注意做到因地制宜、与时俱进。在注重家具实用性的同时,要尽可能地将家具的实用价值与外在形式相统一,通过在不同功能区域选择不同造型、不同尺寸、不同颜色的家具尽可能地避免阅读者的审美疲劳。自“人本主义”的理念出发,家具的选用要在一定程度上考虑到因阅读人数变化而导致的数量上的弹性需求,在不同功能区域的不同时段中,家具的数量的确定应建立在科学预期之上,同时,为弥补预期布设可能存在的偏差,要不断提升家具的灵活性。
   在空间规划、建筑装饰材料选用及家具配备之外,对艺术院校图书馆空间功能优化中还要注意光照的设计和色彩的运用。光照不仅是阅读的必备条件,同时也是营造图书馆中整体氛围的重要辅助元素,明亮的光照能够对视觉产生更大的刺激并以此提升阅读的效率,同时具有安定情绪的作用;反之阅读者在照明条件较差的环境中很难长时间坚持阅读,容易产生视觉疲劳并由此引发阅读中的不安情绪。总的来说,在图书馆设计过程中应重点考虑自然光照和人造光照的合理使用及相互配合,自然光线虽然适宜营造舒适、自然的阅读环境,但受季节变换、天气变化及日夜更替的影响明显,必须采用人工光照来加以补充。在自然采光的应用中,要注意减少容易造成视觉疲劳的弦光的产生,避免阳光的直射;而在人工光照中则应以长条形状的焚光灯为主体,并注意选用明亮且融合的光源,同时兼顾其节能属性。为了满足艺术专业阅读者的个性化需求,在焚光灯为主体的人工光照设计中还应在图书馆的休息区域、交流区域设置更为和缓的光照,注重通过不同类型人工光照的搭配运用呈现出空间中的层次感和节奏感,营造浓厚的艺术氛围。在色彩运用方面,要立足在不同色彩与审美心理的契合,不同的色彩会使人产生不同的感受,暖色与冷色、深色与浅色均有所长,暖色易触发兴奋、激动的情绪,而冷色易使人镇定、沉默;深色有收缩空间的作用,适宜在空旷的环境中使用,而浅色则能够在视觉上开阔空间,适宜在范围较小、家具排布紧密的区域应用,所以在图书馆不同功能、不同格局的区域划分中,应酌情对暖色与冷色、深色与浅色进行选择,在明确主色调之后适度进行色彩搭配以提升图书馆空间设计的艺术感与趣味性。
   四.结语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以“教”为主的教学方式将逐渐过渡到以“学”为主的自主学习之上,这就对高等教育院校的图书馆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加之近年来高等院校的不断扩招,人满为患成为许多高校图书馆亟待解决的问题。相比于不断扩建而言,优化图书馆空间功能设计能够更快速的解决这一问题。就艺术院校的图书馆而言,在进行合理的空间规划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到艺术专业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引入环境心理学的相关理念与设计思维,在建筑装饰材料、家具配置、光照设计、色彩运用等方面入手,不断优化艺术院校图书馆空间功能设计,促进图书馆在艺术院校的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英)汤姆逊:《图书馆建筑的计划与设计》,于得胜/顾敬普译,书目文献出版社,1981年,23
   [2]王文友、沈国亮:《高等学校图书馆建筑设计图集》,东南大学出版社,1996年:34
   [3]刘萍吴建平:《中国环境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与研究现状》,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1):16
   [4]鲍家声、袭蓉芬:《图书馆建筑求索:走向开放的图书馆建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年:138
   [5]徐成:《室内环境中人与空间的情感关系研究》,南京林业大学硕士论文,2012年:201
   本文为浙江传媒学院2013年校级课题,课题编号:ZC12XJY049。
   (作者单位:浙江传媒学院图书馆)
其他文献
摘要:课程教学是指教师从“字、词、句等语言材料入手,对文学文本进行细致、精确的语义分析,从而实现对文本内涵的透辟解读。  关键词:初中语文;切入点;独特性  课程教学是指教师从“字、词、句等语言材料入手,对文学文本进行细致、精确的语义分析,从而实现对文本内涵的透辟解读。”现以《老王》一课为例,呈现语文教学独特的艺术魅力。  一、独特及准确的“切入点”  1、独特性。我的这堂课以“活命”为切入点。分
内容摘要:所谓探究性学习,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带着探究的精神,自主地参与学习过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通过尝试发现、实践体验、独立探究、小组讨论等形式探究知识,达到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究,主动获取知识。   关健词:探究性 创新潜能 教学情境   一
内容摘要:高校去行政化改革是我国教育行政改革的关键。什么是高校行政化改革,高校应不应该行政化改革,高校为什么要行政化改革,如何进行行政化改革,这是学术界一直在探索的问题,但学者们的观点都大不相同,若引用他们的观点来进行改革,还不够成熟,没有形成系统认识,我们要在避免对高校去行政化的认识误区,分析高校行政化所带来的弊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的对其策略方向和路径选择进行探索与思考。   关键词:高校 去行
过程性考核是“在教育、教学活动的计划实施的过程中”,为“了解动态过程的效果,及时反馈信息、及时调节教学活动,使计划、方案不断完善,以便顺利达到预期的目的”而进行的评
摘要:当今高考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更高了,所以,高中物理教学更应重视能力培养。在一般能力中,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特殊能力方面要培养运用数学工具处理物理问题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主要措施是因材施教,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注重实验,提升整体能力;重视培养过程。  关键词:高中物理;能力培养;具体落实  全日制高中物理“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教学
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极大地促进了整个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且加快了经济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进程.因此计算机教育在各国备受重视,计算机文化基础教育也就起着举足轻重的
在幼儿园托班里有的孩子自己不会动手吃饭,老师喂起来却吃得津津有味;也常有孩子一天尿身上四次的现象;还有的孩子拿着两个积塑明明很好对齐插上自己却说:“老师我不会,你帮
内容摘要:民办高校的大学生作为大学生特殊群体,与普通高校不同,未来职业主要面向生产建设和管理服务一线,人生价值取向积极务实,功利性突出,对职业教育有强烈的紧迫感、危机感,但对于世界观教育、国家大事关心不足。因此,如何在民办高校推进“形势与政策”专题教育是一个值得探讨和研究的课题。现以我院推进“形势与政策”教育专题为例,探讨民办高校推进“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民办高校 网络平台
摘要:新课标提出,把课堂、时间交给学生,课堂教学是师生双向交流的过程,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里和创新能力。高中历史课,是以时间为主线,贯穿古今的特殊学科,在科学飞速发展的今天,让学生回味历史迎战未来有着重要意义,历史课已成为中学阶段一门很重要的课程。因此,如何高效的开展高中历史教学,就成了教师们关注、探讨、研究的课题,教师应不断的强化自身知识和素养,紧跟时代步伐更新教育观念,学习、总结优秀
在如今生活方式多样化的社会中,套装作为女装中的一个主要款式被广泛的应用认可,可适用于多种场合,在现在的服装市场上,女装占有很大的比例.所以各服装公司对女装也提出了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