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名班主任,在教育人的过程中,免不了要回答学生各种各样的提问,或苦口婆心地跟学生讲道理。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最常见的方法就是“说服”。但是,无数事实表明,“说”而不“服”的现象还是屡见不鲜的。究其原因,大致有三:①老师“说”的内容是老生常谈,毫无新意,听着乏味,更不动心;②老师“说”的态度欠妥,讽刺挖苦,无限上纲,无法接受;③老师“说”的方法简单生硬,当众数说,毫不委婉,令人不服。
从教十五年,当了十五年的班主任,我深刻体会到“说服”是班主任教育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点。如果对学生的各种思想问题能运用反问、比喻、引用等各种修辞方式,或引用名言、寓言巧妙地委婉地、曲折地说出来,往往就能引人思索,耐人寻味,发人深省,给学生以深刻印象和巨大的感染力,从而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请看下面的实例:
事例一:代港同学在物理考试时作弊被物理老师当场抓获。放学后,我把他留下来。代港同学开始很不服气,理直气壮地说:“以前陈钱考试也作弊,为什么不抓他?”我想,若直接回答学生这个问题,很可能会纠缠不清,既不利于教育学生,也不利于维护教师的形象,于象。待他慢慢平静下来之后,我避实就虚,用平和的口气问:“别人作弊,算不算错啊?”代港回答:“当然算错!”我又问:“该不该抓呢?”代港回答:“当然该抓!”我再问:“那么,你作弊是不是就不算错,不该抓啊?”代港回答:“这……可是……”这时他已不是那么振振有词了。我又抓住他的心理,单刀直入:“我明白你的意思,你是觉得同样是作弊,抓你没抓他,这不公平,是吗?”代港听了我的话,点点头,脸上的气色缓和多了。我便用略带遗憾而又诚恳的口气说:“老师一向认为你是个挺上进的学生,平时挺明理的,怎么今天,不向全班三十多个没作弊的学生看齐,却偏跟一个作弊的学生比,这是不是太降低自己了?”先扬后抑,几句话说得代港哑口无言,羞愧地低下了头。我又干脆把道理讲透:“知道什么是小偷吗?”代港莫名其妙地看着我点点头,“就是未经允许,私自拿别人的东西。”我有意用一个“拿”字而不是“偷”字,以减少刺激。他抬起头,大惑不解。我问:“你今天不是拿了别人的知识吗?”代港这时已是面红耳赤、手足无措了。我趁热打铁:“谁都会犯错误,我也一样,咱们年轻人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知错不认错,知错不改错。不知你是否记得有位名人说过:‘知错能改比不犯错误更受人尊重。’”代港心悦诚服,痛痛快快地认了错,事后还主动交了一份检讨:“作弊真可耻,是不劳而获,是自欺欺人,是违反校纪。老师,我确实错了,你相信我,我以后再也不干这‘小偷’的勾当了。”
在说服这个学生时,我没有和他争锋相对,而是巧妙地给他戴了顶高帽子,让他站在了一个新的高度去认识自己的错误,这样的说服要比一板一眼的“审讯”有效的多。
事例二:有一次,班长刘妮愁容满面地问我,在开展班级工作时,总有同学议论说她多管闲事,好出风头她该怎么办。我笑着说:“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得先给你讲一个故事。一天,有祖孙二人骑着毛驴去赶集,路人议论说,两人骑一毛驴过于残忍,于是爷爷下来让孙子骑,路人议论说,孙子不孝,孙子赶紧下来让爷爷上去。路人又议论说,爷爷心肠太硬。后来两人都不骑了。路人又议论说,放着毛驴不骑太傻。你说,这祖孙二人该怎么办?”班长会心地笑了:“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从此,刘妮放开手脚大胆工作,学期末被学校评为优秀班干部,去年她还获得了“区优秀三好学生”的称号。
这样引用寓言小品回答学生的疑问,没有提供直接答案,但寓言所包含的深刻思想内容和艺术情趣,给学生以久远隽永的回味,帮助学生掌握了正确的思想方法,同时也借以开拓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收到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功效。
事例三:一次和学生闲谈时,喻茜她们几个女生问我对早恋的看法。我打了个比喻:“葡萄还小摘下来吃,是什么滋味?是酸的!等长熟了呢?那又是什么滋味?是甜的!同学们,我们为什么不等到成熟了再享受呢?”
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我把深刻的哲理深入浅出地送入了学生的心里,使有些学生改变了想法。
例四:课下偶尔听到几个学生在议论毛泽东,有一个同学说:“毛泽东晚年时迫害了不少革命的忠良,心胸相当狭窄。”有同学还说是时势造英雄,毛泽东也算不了是什么风云人物。当学生们征求我的看法时,我先问大家:“你们当中有谁认真读过毛主席的著作?”学生回答:“没有,只是从课本中偶尔学过几篇。”我又问:“知道一点毛泽东的革命事迹吗?”学生又是摇头,是啊,他们对这位领袖人物知道的太少了,太不全面了,难免有偏颇,这也怪我们当老师的,平时给同学们宣传引导得不够。其实党和人民对毛主席已有定论:“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过失。”
可有几个学生还是揪着这个问题不放,我又用了一个比喻反问:“山间丛生的荆棘能掩盖了高山的巍峨吗?”说完便走出教室,背后只听七嘴八舌的议论:“是啊,咱们有什么资格对自己并不了解的人物妄加评论呢?”“我们看问题不会一分为二,是有些以偏概全了。”等等。
我的话引起了学生深深地思考,也收到了无以言说的效果。
事例五:目前,有部分学生很喜欢上网,甚至有个别学生因沉迷于网络而荒废了学习,夜不归宿。我们班针对“如何做一个文明的网民”开展了一次主题班会。会上同学们各持己见,争论不休。一方说上网可以开拓我们的视野,及时了解国内外大事,让我们能够与时俱进。一方说网上宣传色情、暴力等低级趣味的内容太多,我们青少年不应该接触网络。同学们要求我进行总结性的发言,我引用了一句名人的话来回答他们:“网络的发明和出现好比给人类打开了一扇窗户,阳光进来了,灰尘也进来了,你难道会因为灰尘进了,而关闭窗户,把阳光也拒之门外吗?”
这一反问使学生茅塞顿开,对网络的认识也更进了一步。
總之,与其滔滔不绝地把道理灌输给学生,不如多给学生提出问题,或引用有说服力的名言警句,寓言故事以及形象的比喻等,让学生印象深刻,这样的说服不但增加了教师语言的感染力,达到了教育学生的目的,而且使学生受到了高尚的文化熏陶。
群英荟萃,万马奔腾,班主任是领头人;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班主任是领航人。我深刻地意识到,班主任就是奉献,班主任就是责任,班主任更要有经营班级的智慧。做一个有思想有个性的人,做一个不随波逐流的人,做一个对得起学生的人,这就是我终生的追求。
从教十五年,当了十五年的班主任,我深刻体会到“说服”是班主任教育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点。如果对学生的各种思想问题能运用反问、比喻、引用等各种修辞方式,或引用名言、寓言巧妙地委婉地、曲折地说出来,往往就能引人思索,耐人寻味,发人深省,给学生以深刻印象和巨大的感染力,从而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请看下面的实例:
事例一:代港同学在物理考试时作弊被物理老师当场抓获。放学后,我把他留下来。代港同学开始很不服气,理直气壮地说:“以前陈钱考试也作弊,为什么不抓他?”我想,若直接回答学生这个问题,很可能会纠缠不清,既不利于教育学生,也不利于维护教师的形象,于象。待他慢慢平静下来之后,我避实就虚,用平和的口气问:“别人作弊,算不算错啊?”代港回答:“当然算错!”我又问:“该不该抓呢?”代港回答:“当然该抓!”我再问:“那么,你作弊是不是就不算错,不该抓啊?”代港回答:“这……可是……”这时他已不是那么振振有词了。我又抓住他的心理,单刀直入:“我明白你的意思,你是觉得同样是作弊,抓你没抓他,这不公平,是吗?”代港听了我的话,点点头,脸上的气色缓和多了。我便用略带遗憾而又诚恳的口气说:“老师一向认为你是个挺上进的学生,平时挺明理的,怎么今天,不向全班三十多个没作弊的学生看齐,却偏跟一个作弊的学生比,这是不是太降低自己了?”先扬后抑,几句话说得代港哑口无言,羞愧地低下了头。我又干脆把道理讲透:“知道什么是小偷吗?”代港莫名其妙地看着我点点头,“就是未经允许,私自拿别人的东西。”我有意用一个“拿”字而不是“偷”字,以减少刺激。他抬起头,大惑不解。我问:“你今天不是拿了别人的知识吗?”代港这时已是面红耳赤、手足无措了。我趁热打铁:“谁都会犯错误,我也一样,咱们年轻人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知错不认错,知错不改错。不知你是否记得有位名人说过:‘知错能改比不犯错误更受人尊重。’”代港心悦诚服,痛痛快快地认了错,事后还主动交了一份检讨:“作弊真可耻,是不劳而获,是自欺欺人,是违反校纪。老师,我确实错了,你相信我,我以后再也不干这‘小偷’的勾当了。”
在说服这个学生时,我没有和他争锋相对,而是巧妙地给他戴了顶高帽子,让他站在了一个新的高度去认识自己的错误,这样的说服要比一板一眼的“审讯”有效的多。
事例二:有一次,班长刘妮愁容满面地问我,在开展班级工作时,总有同学议论说她多管闲事,好出风头她该怎么办。我笑着说:“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得先给你讲一个故事。一天,有祖孙二人骑着毛驴去赶集,路人议论说,两人骑一毛驴过于残忍,于是爷爷下来让孙子骑,路人议论说,孙子不孝,孙子赶紧下来让爷爷上去。路人又议论说,爷爷心肠太硬。后来两人都不骑了。路人又议论说,放着毛驴不骑太傻。你说,这祖孙二人该怎么办?”班长会心地笑了:“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从此,刘妮放开手脚大胆工作,学期末被学校评为优秀班干部,去年她还获得了“区优秀三好学生”的称号。
这样引用寓言小品回答学生的疑问,没有提供直接答案,但寓言所包含的深刻思想内容和艺术情趣,给学生以久远隽永的回味,帮助学生掌握了正确的思想方法,同时也借以开拓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收到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功效。
事例三:一次和学生闲谈时,喻茜她们几个女生问我对早恋的看法。我打了个比喻:“葡萄还小摘下来吃,是什么滋味?是酸的!等长熟了呢?那又是什么滋味?是甜的!同学们,我们为什么不等到成熟了再享受呢?”
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我把深刻的哲理深入浅出地送入了学生的心里,使有些学生改变了想法。
例四:课下偶尔听到几个学生在议论毛泽东,有一个同学说:“毛泽东晚年时迫害了不少革命的忠良,心胸相当狭窄。”有同学还说是时势造英雄,毛泽东也算不了是什么风云人物。当学生们征求我的看法时,我先问大家:“你们当中有谁认真读过毛主席的著作?”学生回答:“没有,只是从课本中偶尔学过几篇。”我又问:“知道一点毛泽东的革命事迹吗?”学生又是摇头,是啊,他们对这位领袖人物知道的太少了,太不全面了,难免有偏颇,这也怪我们当老师的,平时给同学们宣传引导得不够。其实党和人民对毛主席已有定论:“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过失。”
可有几个学生还是揪着这个问题不放,我又用了一个比喻反问:“山间丛生的荆棘能掩盖了高山的巍峨吗?”说完便走出教室,背后只听七嘴八舌的议论:“是啊,咱们有什么资格对自己并不了解的人物妄加评论呢?”“我们看问题不会一分为二,是有些以偏概全了。”等等。
我的话引起了学生深深地思考,也收到了无以言说的效果。
事例五:目前,有部分学生很喜欢上网,甚至有个别学生因沉迷于网络而荒废了学习,夜不归宿。我们班针对“如何做一个文明的网民”开展了一次主题班会。会上同学们各持己见,争论不休。一方说上网可以开拓我们的视野,及时了解国内外大事,让我们能够与时俱进。一方说网上宣传色情、暴力等低级趣味的内容太多,我们青少年不应该接触网络。同学们要求我进行总结性的发言,我引用了一句名人的话来回答他们:“网络的发明和出现好比给人类打开了一扇窗户,阳光进来了,灰尘也进来了,你难道会因为灰尘进了,而关闭窗户,把阳光也拒之门外吗?”
这一反问使学生茅塞顿开,对网络的认识也更进了一步。
總之,与其滔滔不绝地把道理灌输给学生,不如多给学生提出问题,或引用有说服力的名言警句,寓言故事以及形象的比喻等,让学生印象深刻,这样的说服不但增加了教师语言的感染力,达到了教育学生的目的,而且使学生受到了高尚的文化熏陶。
群英荟萃,万马奔腾,班主任是领头人;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班主任是领航人。我深刻地意识到,班主任就是奉献,班主任就是责任,班主任更要有经营班级的智慧。做一个有思想有个性的人,做一个不随波逐流的人,做一个对得起学生的人,这就是我终生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