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成了当前基础教育的一个薄弱环节,由此引出了一系列的问题,班主任作为一班之主,应从多方面给予关注,促使其健康成长。这不仅能更好地带好班级,而且能增强自己的管理能力。
【关键词】留守儿童 心理健康 班主任 关注
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加,“留守儿童”的问题越来越显得突出,其心理健康教育成了当前基础教育的一个薄弱环节,由此所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不仅影响了学校的教育,而且还将影响到农村人口的素质、国家的和谐发展。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作为一班之主的班主任,能否以科学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尤其是留守儿童)的心理,因势利导地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将对教育工作的成败起着重要作用。
1、亲情问题
亲情关系作为一种情感方面的因素,不能直接介入学生认知结构本身,直接决定学生学习成绩,但它对學生的学习动机、态度、情绪、性格产生重大影响,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长期缺乏亲情的抚慰和关怀,他们受了委屈无人安慰,有了困难无人指导,他们认为自己在父母心目中的地位并不高。随着父母探亲频率降低、联系次数减少,这些留守儿童在人际交往、性格、生活感受、人生理想、协作求助、学业成绩等方面发生障碍的比例呈明显上升趋势。
2、性格问题
长期与父母分离,使这些留守孩子缺乏沟通,其性格变得内向、自卑、悲观、孤僻等,临时监护人大多局限于让孩子吃饱穿暖之类的浅层关怀,无法对孩子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无法尽到对孩子全面的教育责任,且隔代监护的老人多对孩子溺爱放纵,留守儿童几乎生活在无限制的状态下,缺乏正常的、积极的管教与引导,极易导致其自私任性、蛮横无理、逆反心理重、以自我为中心等极端性格。
3、厌学问题
一方面,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对子女学习的期望会越来越低。有些父母将孩子的前途定位在“学习好不好无所谓,外出打工也可以”,助长了孩子的厌学情绪。另一方面,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学习介入过少。现在的留守儿童大部分和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等祖辈生活在一起,这些老人普遍年龄偏大、文盲偏多,不但在学习上无法给留守儿童切实有效的帮助和辅导,而且他们还要承担家务劳动和田间农活,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关注孩子的学习。
4、观念问题
部分外出打工的父母平时对子女的认识教育关注较少,长期在外无法照顾孩子,他们认为补偿的最好方式就是多给孩子物质上的满足,使得留守儿童拥有零花钱的数量增加,极易促使孩子形成“享乐主义”人生观,好逸恶劳、奢侈浪费、乱花钱、摆阔气,并直接导致其“读书无用”思想抬头,开始把人生发展方向定位为打工挣钱,由于观念偏轨,金钱至上,他们热衷于吃喝玩乐,在学习中往往缺乏进取心和钻研精神,得过且过,不求上进。
面对“留守儿童”呈现的这些问题,作为班主任该如何关注呢?
1、弥补亲情
留守儿童缺乏亲情沟通,班主任应及时对其实行亲人似的沟通,加重情感投入,沟通时先应放下班主任的架子,实现师生间的民主与平等,使其产生依赖和信任,悄悄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同时应注意倾听,设身处地地去理解这些学生的各种内心感受,并将其表达出来,为他们创设合理发泄的渠道,防止不当的发泄,注意对其情况的保密。只有这样,这些孩子才能找到亲情的感受,教育才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留守儿童通常有较强的逆反心理,如故意吸烟、酗酒、纪律散漫等,面对这些,我们不能直接命令他们“不准吸烟,否则处分”等,因为这样的命令口吻极易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使其与班主任情感对立,只会适得极反。班主任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尽量用情感去感化他们。
2、关注个性
同是留守儿童,由于性格不同,加上各自经历不同,因此会表现出各种不同问题。针对这种情况,班主任应做好个别辅导与咨询工作。在个别辅导前应全面、仔细地了解他们的性格、心理状态及事情的前因后果,认真分析,深思熟虑之后再“恰当运用心理调试”,班主任通过一定的方法与手段,使学生的心态产生预期的变化,让这些孩子按班主任的期待自我塑造。还要注意行为训练,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留守儿童的自理性、自制性还不够成熟,许多性格障碍与不良行为习惯有关。因此,对其个性关注时要特别注意行为训练,促使其改正不良行为,养成良好习惯。
3、激励求知
班主任不定期对这些孩子进行理想前途的教育,正确指导其认识读书的目的与作用,培养其对学习的兴趣,多关注他们的学习完成和变化情况,多与他们交流,及时地了解他们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对他们的教育,应以鼓励为主,经常与他们的家长和监护人联系,及时地解决他们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切忌一棍子打死、任其厌学情绪增长。
4、转化观念
中学阶段正值青春发育期,是一个生理、心理发生巨变的时期。内外急剧的变化往往伴随复杂的矛盾冲突,如果缺乏科学的引导,学生往往感到惶惑与迷惘。面对留守儿童观念偏轨的问题,班主任要注重自己的角色意识,要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教育学生,培养其正确的认知能力,可以组织辩论赛,讨论“金钱是否万能,读书是否无用”之类的问题,帮助学生转化观念。
总的来说,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既是时代的新要求,又有利于我国义务教育在农村的落实,还有利于国家的和谐稳定。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虽不是班主任工作的全部内容,但班主任若及时了解、洞悉这些学生的心理,并能给予很好的辅导与帮助,则不仅能带好班组,而且能增强自己的管理能力,对促进班级管理将起到指导性的作用。当然,以上仅是笔者的一些粗浅探讨,班主任如何更好地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班主任继续探讨和实践。
【参考文献】
1、卢利亚:《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研究》,求索,2007年7月
2、曲剑锋:《插柳不让春知道》,吉林教育,2000年第7-8期
【关键词】留守儿童 心理健康 班主任 关注
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加,“留守儿童”的问题越来越显得突出,其心理健康教育成了当前基础教育的一个薄弱环节,由此所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不仅影响了学校的教育,而且还将影响到农村人口的素质、国家的和谐发展。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作为一班之主的班主任,能否以科学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尤其是留守儿童)的心理,因势利导地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将对教育工作的成败起着重要作用。
1、亲情问题
亲情关系作为一种情感方面的因素,不能直接介入学生认知结构本身,直接决定学生学习成绩,但它对學生的学习动机、态度、情绪、性格产生重大影响,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长期缺乏亲情的抚慰和关怀,他们受了委屈无人安慰,有了困难无人指导,他们认为自己在父母心目中的地位并不高。随着父母探亲频率降低、联系次数减少,这些留守儿童在人际交往、性格、生活感受、人生理想、协作求助、学业成绩等方面发生障碍的比例呈明显上升趋势。
2、性格问题
长期与父母分离,使这些留守孩子缺乏沟通,其性格变得内向、自卑、悲观、孤僻等,临时监护人大多局限于让孩子吃饱穿暖之类的浅层关怀,无法对孩子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无法尽到对孩子全面的教育责任,且隔代监护的老人多对孩子溺爱放纵,留守儿童几乎生活在无限制的状态下,缺乏正常的、积极的管教与引导,极易导致其自私任性、蛮横无理、逆反心理重、以自我为中心等极端性格。
3、厌学问题
一方面,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对子女学习的期望会越来越低。有些父母将孩子的前途定位在“学习好不好无所谓,外出打工也可以”,助长了孩子的厌学情绪。另一方面,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学习介入过少。现在的留守儿童大部分和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等祖辈生活在一起,这些老人普遍年龄偏大、文盲偏多,不但在学习上无法给留守儿童切实有效的帮助和辅导,而且他们还要承担家务劳动和田间农活,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关注孩子的学习。
4、观念问题
部分外出打工的父母平时对子女的认识教育关注较少,长期在外无法照顾孩子,他们认为补偿的最好方式就是多给孩子物质上的满足,使得留守儿童拥有零花钱的数量增加,极易促使孩子形成“享乐主义”人生观,好逸恶劳、奢侈浪费、乱花钱、摆阔气,并直接导致其“读书无用”思想抬头,开始把人生发展方向定位为打工挣钱,由于观念偏轨,金钱至上,他们热衷于吃喝玩乐,在学习中往往缺乏进取心和钻研精神,得过且过,不求上进。
面对“留守儿童”呈现的这些问题,作为班主任该如何关注呢?
1、弥补亲情
留守儿童缺乏亲情沟通,班主任应及时对其实行亲人似的沟通,加重情感投入,沟通时先应放下班主任的架子,实现师生间的民主与平等,使其产生依赖和信任,悄悄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同时应注意倾听,设身处地地去理解这些学生的各种内心感受,并将其表达出来,为他们创设合理发泄的渠道,防止不当的发泄,注意对其情况的保密。只有这样,这些孩子才能找到亲情的感受,教育才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留守儿童通常有较强的逆反心理,如故意吸烟、酗酒、纪律散漫等,面对这些,我们不能直接命令他们“不准吸烟,否则处分”等,因为这样的命令口吻极易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使其与班主任情感对立,只会适得极反。班主任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尽量用情感去感化他们。
2、关注个性
同是留守儿童,由于性格不同,加上各自经历不同,因此会表现出各种不同问题。针对这种情况,班主任应做好个别辅导与咨询工作。在个别辅导前应全面、仔细地了解他们的性格、心理状态及事情的前因后果,认真分析,深思熟虑之后再“恰当运用心理调试”,班主任通过一定的方法与手段,使学生的心态产生预期的变化,让这些孩子按班主任的期待自我塑造。还要注意行为训练,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留守儿童的自理性、自制性还不够成熟,许多性格障碍与不良行为习惯有关。因此,对其个性关注时要特别注意行为训练,促使其改正不良行为,养成良好习惯。
3、激励求知
班主任不定期对这些孩子进行理想前途的教育,正确指导其认识读书的目的与作用,培养其对学习的兴趣,多关注他们的学习完成和变化情况,多与他们交流,及时地了解他们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对他们的教育,应以鼓励为主,经常与他们的家长和监护人联系,及时地解决他们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切忌一棍子打死、任其厌学情绪增长。
4、转化观念
中学阶段正值青春发育期,是一个生理、心理发生巨变的时期。内外急剧的变化往往伴随复杂的矛盾冲突,如果缺乏科学的引导,学生往往感到惶惑与迷惘。面对留守儿童观念偏轨的问题,班主任要注重自己的角色意识,要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教育学生,培养其正确的认知能力,可以组织辩论赛,讨论“金钱是否万能,读书是否无用”之类的问题,帮助学生转化观念。
总的来说,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既是时代的新要求,又有利于我国义务教育在农村的落实,还有利于国家的和谐稳定。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虽不是班主任工作的全部内容,但班主任若及时了解、洞悉这些学生的心理,并能给予很好的辅导与帮助,则不仅能带好班组,而且能增强自己的管理能力,对促进班级管理将起到指导性的作用。当然,以上仅是笔者的一些粗浅探讨,班主任如何更好地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班主任继续探讨和实践。
【参考文献】
1、卢利亚:《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研究》,求索,2007年7月
2、曲剑锋:《插柳不让春知道》,吉林教育,2000年第7-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