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ke02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语文老师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课堂上,任你老师讲得唾沫乱飞,可偏偏就有一些学生要么偷看小说,要么东张西望,有的看似正襟危坐,却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有的耷拉着脑袋,精神不振,甚至进入了梦乡……面对这些情况,我大声怒喝过、批评责骂过,有时干脆把学生罚站在教室后面听课。久而久之才发觉:这样做不但对课堂教学不会有一点儿好处,反而容易使师生间产生情绪上的对立,最后教学效果更差。仔细想想,学生上课睡觉,很大程度上与老师的课堂教学、课堂组织有关。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你的课堂还不够精彩、不具吸引力,学生根本不感兴趣。因此,只好把老师的讲解当作催眠曲。爱因斯坦曾这样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课堂组织者的老师,只有从自身出发,调动一切可行因素,激发每位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他们心中的激情,才能改变这种不良现象,从而提高教学实效。那么,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语文课堂“活”起来呢?通过长期的实践、探索、总结,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
  
  一、注重自身形象,加强自身素质
  
  有人把课堂比作舞台,一堂课就是一场精彩的演出。作为“主要演员”的老师,其形象、气质、精神状态,将会影响和感染教室里的每一位学生。其言语、神态、举手投足都要有吸引力、感染力。我们是农村中学,平日上课,有的老师不大注重自身形象。上课时随随便便穿身衣服,有时甚至衣衫不整、精神萎靡。面对这种形象的老师,学生怎会有心思听其讲课呢?还不如大睡一觉痛快。这就要求老师走进课堂之前整理好自己的仪容,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必须是精神饱满、情绪振作地走进教室,使学生望之而精神一振,端坐静盼。这样,自然就营造了一种良好的课堂气氛,从而奠定了一堂课的成功基础。为了课堂需要,有时还可以通过服装的变换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为人师表,就应作好表率,用我们自身的形象去感染学生。在课堂中精神饱满,用激情去点燃孩子们的心灵。正如叶澜教授所说:“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二、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习兴趣
  
  俄国大作家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往往是学习的先导,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精彩的课堂好比优美的文章,文章开头写好了,就能吸引读者,让人趣味盎然,有经验的老师都比较注重新课的导入。精美的课堂导语,能使学生对你这堂课产生良好的第一印象,有先声夺人之效,像一块磁铁牢牢地抓住学生的心魄,唤起他们求知的欲望,使每一个人都积极思维,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中来。因此,我们应该精心为每堂课都设计精美的导语。为了一开始便抓住学生的心,顺利进行教学,我在上《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篇课文前,就利用多媒体播放《好汉歌》音乐画面。从一开始,学生就被精彩的画面和气势磅礴的歌声所吸引和感染,自然趣味盎然、兴致百倍。这堂课自始至终没有一个人偷懒睡觉,每位学生都积极思考和回答问题,课堂上激情飞扬,收到了不错的教学效果。当然,教学内容不同、教师的素质和个性不同,导语的设计方法也就各异。我们不管采用哪一种导语设计方式,要想达到激发学生兴趣、调动情绪的目的,都要为全课的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服务,与讲课的内容紧密相联、自然衔接。常言道:“响鼓还需要重槌擂。”老师要用导语这一“重槌”敲响课堂“响鼓”第一槌。这一槌一定要浑厚激越,声声击到学生的心扉上,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用语言弹奏起美妙动人的乐曲。
  
  三、巧妙组织课堂教学,调动学生情绪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学生上课睡觉,也反映出他们对课堂不感兴趣,不“好之”,更谈不上“乐之”了。我们的语文教学,尤其是农村学校,很大程度上仍没有跳出“应试怪圈”,仍沿袭着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教师一讲到底,学生昏昏欲睡”。课堂是师生互动、学生学习的主阵地,老师的“一言堂”已不再适应现代教育理念。语文课文姹紫嫣红、风光无限,学生只要全身心地投入,自主地阅读,亲自和作者交流,用心去感受欣赏,就能领会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美妙意境。教师可利用一切可行的手段,巧妙地组织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情绪,使学生始终保持一种间断的波浪式的兴奋状态,每个人都具有求知的冲动,把学习语文的激情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从而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
  总之,如何巧妙地组织课堂教学,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方法。教师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特征、可能出现的问题等,寻求最佳课堂组织模式。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努力加强自身修养、塑造良好教师形象、作好学生表率的同时,应经常考虑如何灵活巧妙、富有创造性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从教案的设计、课堂的引入,到精妙地组织课堂教学,以及如何启发、引导学生,从而使语文课堂教学呈现出生动活泼的局面,一改课堂死气沉沉、学生昏昏欲睡的状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变“苦学”为“乐学”,用真情拨动学生“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其他文献
由于目前教育现状中的教育导向以升学为主,道德教育方式方法滞后,一部分少年漠视他人尊严,屡屡有“校园小霸王”产生。同时,学校及教师面对升学教育方面的压力,不能有效地、系统地针对问题少年进行专门教育,也难以及时发现受到伤害的学生,并帮助他们摆脱阴影。许多家长忽视校园欺凌的严重性,在孩子被校园欺凌困扰时不能及时发现,甚至在孩子发出求援信号时不能足够重视,只是说一些“别理他们,慢慢会好的”这类不关痛痒的话
期刊
【摘要】学习困难生及思想道德方面存在问题的学生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面对的,做好他们的转化工作,对于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如何去做好这一工作總结出了几种卓有成效的做法。  【关键词】困难生 转化工作 心理特点    一、问题的提出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经常听到有教师发牢骚说:某某学生不知好歹,经常顶撞老师;某某学生太没礼貌了,见了老师连招呼都不打;某某学生课堂上
期刊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立足之本、生命所在。不难想象,一所质量糟糕的学校是无法在社会上立足、生长和发展的。搞过教育的人都知道,和諧的师生关系是从事教育、实施教学的前提条件。教过书的人都晓得“亲其师,才能信其道”的道理。这些都足以说明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何等的重要。  师生关系是一种人际关系,表现出心理距离是亲近还是疏远,情感性很浓,有以下特点:  1、师生关系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关系。师生作为教育者与被教
期刊
长期以来,教师们为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了不懈的努力。而新教材内容安排新颖合理、生动活泼,对学生很有吸引力。只要教师教法得当,就能比较容易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中,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要充分把握起始阶段的教学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七年级学生一般都感觉新奇、有趣,想学好数学的求知欲较为迫切。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起始阶段留下深刻的印象,产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的前言部分写道:“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人的求知心理来看,兴趣与学生活动直接相关,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篇》在语文教学的园地里,如
期刊
懒生百病,人的许多恶劣品质都是由懒惰滋生出来的。一些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在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娇惯下,大多数在入学前就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良习惯。入学后,这些孩子因不适应学校生活,便自然而然地衍生出许多怪病来。比如:上课不认真听讲、做小动作、讲话;作业马马虎虎,时常拖欠;劳动懒散,不讲卫生等,对其自身成长和班级工作都会造成严重影响。要想让学生克服这些恶习,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期刊
激发学习兴趣是引导学生学习的一把金钥匙,这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重要因素。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资源,在教育教学过程和各个环节中,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创设开放生动的学习情境,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极其重要。    一、爱心灌注课堂    陈垣先生教导我们万不可有偏爱、偏恶,万不可讥笑学生,只要教师心中充满爱,就会期望自己给予学生尽可能多的帮助,让学生获得尽可能充分而自由的发展,尽力给予融入学生血液的鼓
期刊
创新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21世纪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是人才培养的根本。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笔者在长期的教学中认为如下做法十分管用。    一、注重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教育学、心理学家认为,现代人智力的开发仅占大脑全部能量的30%,未开发的创造性思维占70%。这一结论为我们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确立了科学的基础。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必须有敏锐的创
期刊
【摘要】本文阐述了如何以宏伟的目标凝聚人,以严密的制度规范人,以积极的机制引导人,以真诚的关爱感动人,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关键词】教师 积极性 调动    学校管理说到底就是对人的管理,充分调动人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说是管理之核心,不断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提高学校管理业绩的根本途径,对学校健康和谐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何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推动学校人力资源建设呢?长胜小学主要是以“宏伟的
期刊
要想上好一堂数学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多年以来,我一直努力探索和试验,总结出了数学课的几种导入方法,经实际检验,效果还不错。    一、类比导入法    如:在讲相似三角形性质时,可以以全等三角形性质为例进行类比: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对应线段、对应周长等相等,那么相似三角形这几组量怎么样?这种方法使学生能从类推中促进知识的迁移,发现新知识。    二、亲手实践导入法    亲手实践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