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苏泰州市民兴实验中学初中部王凤祥
一、有效作业设计
1.课前作业设计
复习旧知识,预习新知识,初步解决课题,提出深入研究的问题,交流。这一作业往往在上课的前5分钟
检查落实。先是由个别学生把预习的本节知识展示给全班同学,这一部分基础知识,学生会自主学习完成
,不需要教师再作讲解。同时,展示的同学提出预习中的疑惑,先由其他同学解答,同学之间交流,不能
完成的,再由教师解答。这样,学生养成自学自练的习惯,每节课课前坚持预习,明确重点、难点、疑点
,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独立完成课本上的小练习或教师编写的“学案”、看懂课本上的例题,同时把自己
自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困难记录下来,在班或小组内和同学交流研讨,带着问题再在课堂进行学习,学
习效益会大大提高。
2.课中作业设计
这部分作业为教学过程中的随堂练习、自行小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学生初步掌握本节简单知识点的
情况下,对重点知识加以强调,对难点知识进一步解析,特别是对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技巧进行点
拨;组织学生随堂练习,由学生反思归纳总结,让学生通过思想碰撞产生火花,对其中有价值的部分加以
强调提炼。
3.课后作业设计
课后作业练习的主体内容发挥着巩固知识、提炼方法、训练技巧的关键作用。为了巩固本节课的知识,应
精选课本或辅导书上的配套习题2~3个,在课后做。同时,这几个题要有层次性,甚至最后一个题有些综
合性,有点难度,是选做题,主要为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课后作业设计,教师应注意与下一节的课前作
业设计的衔接,形成良性循环的闭合回路。教师应注意设计形式的多样性:如在作业本上完成的、动手操
作完成的、在网络等媒体查找信息了解与本课有关知识的、设计调查问卷的等。
从课前到课后,学生从预习到复习,逐渐掌握知识、方法,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
训练掌握必要的基本技能,并通过技能的学习与提高,巩固知识,深化知识,进而形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
题的思维和能力。
二、有效作业布置时机
在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始终在以作业的形式进行学习。课中作业是一种载体,学生通过这一载体
进行独立思考、与教师互动、与同学互动,紧张而有序。在课外,每天的作业安排20~30分钟为宜,其中
10~15分钟的课前预习作业时间,10~15分钟的课后作业时间,学生如果对数学有特别兴趣和爱好,还可
以自主进行拓展。由于作业的内容和形式多样而有趣,学生做作业将不再感觉枯燥,从而提高完成作业的
效率。
三、有效作业目标
1.课前作业——“预习”
课前作业内容以预习为主,是下一节课堂内将要学习的知识点。明确学习目标和重点,提前自学,并能在
作业本上作出简单的体现,同时,学习中的疑问和困惑也记录下来,主动思考,主动提出问题。一般地,
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大多数学生都能自主学会。通过课前预习,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促进学生
主动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课中作业——互动
课中作业内容主要是课本上的例习题,有的由教师引导规范完成;有的由教师点拨解决问题的思路,学生
互动交流;有的由学生独立完成。在学习课堂新知识后,学生在作业本中自主进行反思小结,谈收获、疑
惑等,归纳提高。另外,配以当堂小检测,师生都能看到本节课掌握的收获和差距。教师的作用在于“导
”——引导学生明确问题、提供信息、得出结论、提炼方法技巧。
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和家长还可以通过课中作业本的内容,看到学生的课堂学习表现,及时对学生的数学
学习加以调整和纠正。
3.课后作业 ——巩固拓展
由于初中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还不高,也缺乏自觉的意志锻炼,课后的巩固拓展还是非常必要的,要充分
发挥教材配置习题的作用,并与部分教辅材料整合。通过课后作业练习达到巩固提高、反馈学习情况、检
测学习成绩、教师了解学生的目的。
课后作业的内容呈多样化,有课本习题原题及变式,有其他辅助材料的综合性题,有针对以往作业中的错
例而设计的改错题等。特别是在复习课中,设计一部分改错题从而进一步厘清思路,巩固知识。
四、有效作业评价
教师应认真批改和评价学生作业,纠批错漏,划定等第:优、良、中、差,并附有鼓励性的评语。
研究发现,情绪、情感是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变量。教师及时的、中肯的评价,鼓励性的语言,能给
予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和愉悦。朱小蔓教授在《情感教育论纲要》著作中,发出了注重情感教育的呼吁
。作业本上一种无声的交流,有时作用远远大于与学生的一次面谈。同时,每次作业的评价等第,也是对
学生作业劳动的一种肯定,学生因此会产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意向和内驱力。
一、有效作业设计
1.课前作业设计
复习旧知识,预习新知识,初步解决课题,提出深入研究的问题,交流。这一作业往往在上课的前5分钟
检查落实。先是由个别学生把预习的本节知识展示给全班同学,这一部分基础知识,学生会自主学习完成
,不需要教师再作讲解。同时,展示的同学提出预习中的疑惑,先由其他同学解答,同学之间交流,不能
完成的,再由教师解答。这样,学生养成自学自练的习惯,每节课课前坚持预习,明确重点、难点、疑点
,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独立完成课本上的小练习或教师编写的“学案”、看懂课本上的例题,同时把自己
自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困难记录下来,在班或小组内和同学交流研讨,带着问题再在课堂进行学习,学
习效益会大大提高。
2.课中作业设计
这部分作业为教学过程中的随堂练习、自行小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学生初步掌握本节简单知识点的
情况下,对重点知识加以强调,对难点知识进一步解析,特别是对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技巧进行点
拨;组织学生随堂练习,由学生反思归纳总结,让学生通过思想碰撞产生火花,对其中有价值的部分加以
强调提炼。
3.课后作业设计
课后作业练习的主体内容发挥着巩固知识、提炼方法、训练技巧的关键作用。为了巩固本节课的知识,应
精选课本或辅导书上的配套习题2~3个,在课后做。同时,这几个题要有层次性,甚至最后一个题有些综
合性,有点难度,是选做题,主要为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课后作业设计,教师应注意与下一节的课前作
业设计的衔接,形成良性循环的闭合回路。教师应注意设计形式的多样性:如在作业本上完成的、动手操
作完成的、在网络等媒体查找信息了解与本课有关知识的、设计调查问卷的等。
从课前到课后,学生从预习到复习,逐渐掌握知识、方法,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
训练掌握必要的基本技能,并通过技能的学习与提高,巩固知识,深化知识,进而形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
题的思维和能力。
二、有效作业布置时机
在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始终在以作业的形式进行学习。课中作业是一种载体,学生通过这一载体
进行独立思考、与教师互动、与同学互动,紧张而有序。在课外,每天的作业安排20~30分钟为宜,其中
10~15分钟的课前预习作业时间,10~15分钟的课后作业时间,学生如果对数学有特别兴趣和爱好,还可
以自主进行拓展。由于作业的内容和形式多样而有趣,学生做作业将不再感觉枯燥,从而提高完成作业的
效率。
三、有效作业目标
1.课前作业——“预习”
课前作业内容以预习为主,是下一节课堂内将要学习的知识点。明确学习目标和重点,提前自学,并能在
作业本上作出简单的体现,同时,学习中的疑问和困惑也记录下来,主动思考,主动提出问题。一般地,
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大多数学生都能自主学会。通过课前预习,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促进学生
主动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课中作业——互动
课中作业内容主要是课本上的例习题,有的由教师引导规范完成;有的由教师点拨解决问题的思路,学生
互动交流;有的由学生独立完成。在学习课堂新知识后,学生在作业本中自主进行反思小结,谈收获、疑
惑等,归纳提高。另外,配以当堂小检测,师生都能看到本节课掌握的收获和差距。教师的作用在于“导
”——引导学生明确问题、提供信息、得出结论、提炼方法技巧。
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和家长还可以通过课中作业本的内容,看到学生的课堂学习表现,及时对学生的数学
学习加以调整和纠正。
3.课后作业 ——巩固拓展
由于初中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还不高,也缺乏自觉的意志锻炼,课后的巩固拓展还是非常必要的,要充分
发挥教材配置习题的作用,并与部分教辅材料整合。通过课后作业练习达到巩固提高、反馈学习情况、检
测学习成绩、教师了解学生的目的。
课后作业的内容呈多样化,有课本习题原题及变式,有其他辅助材料的综合性题,有针对以往作业中的错
例而设计的改错题等。特别是在复习课中,设计一部分改错题从而进一步厘清思路,巩固知识。
四、有效作业评价
教师应认真批改和评价学生作业,纠批错漏,划定等第:优、良、中、差,并附有鼓励性的评语。
研究发现,情绪、情感是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变量。教师及时的、中肯的评价,鼓励性的语言,能给
予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和愉悦。朱小蔓教授在《情感教育论纲要》著作中,发出了注重情感教育的呼吁
。作业本上一种无声的交流,有时作用远远大于与学生的一次面谈。同时,每次作业的评价等第,也是对
学生作业劳动的一种肯定,学生因此会产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意向和内驱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