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既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又是民族生存、社会发展的需要。那么,在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重视基础知识
我们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不是指现在就要求学生都搞发明创造。我们现在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为他们将来成为创造型人才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国内外研究表明:有创新能力必定具有中等以上的智力,智力太低会阻碍创新能力的发展。因此,我们只有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切实发展学生的智力,才能为创新能力的培养铺路搭桥。
二、营造民主氛围
小学生的认识、情感,首先来自教师对他们的影响。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乐其行。这就要求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把维护学生的尊严,信任、热爱学生的思想感情转化为自己的教育行为。教学中,我们必须打破“师道尊严”的桎梏,树立“师生平等合作”的思想,努力营造敢说、敢问的氛围,善于用激励性的语言,创设良好的学习心境,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对学生的看法不能予以全盘否定,而要注意挖掘他们的闪光点。针对数学学科的教学特点,我们对学生回答问题采用“分布评价法”,即认真发现学生在解答问题时的思维,某一步骤乃至某一数据、某一符号的正确性,然后加以肯定、表扬。而对差错或不足之处,则启发学生找出问题的原因。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融洽师生感情,营造良好氛围,又为学生进一步探索与创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鼓励质疑问难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催化剂,敢于质疑是培养创造力的重要方面。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好奇、好问、求知心理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不要盲目迷信课本、教师等权威。应鼓励学生在本节所学知识的重点、难点、关键处质疑,并提供充分合作交流、共同探讨的时间和空间,激发创新欲望,培养创新精神。
四、加强实践操作
数学知识的显著特点是严密的逻辑性和高度的抽象性;而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为主。所以,对于数学概念的建立、算理的归纳、公式的推导,教师都不能作为思维活动的结果直接传给学生,而应尽可能创造实践操作的机会,让学生从思维治动的过程中去学。布鲁纳认为:不经历真正获得知识的过程而单纯接受的知识是不能成为生动的知识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通过摆、剪、拼、移,调动眼、耳、手等各种感官,在活动中参与知识的发展、再创造过程。
总之,只要我们树立起现代教育观念,在自己的工作实践中学习、探索,通过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就一定能培养出21世纪所需要的创造型人才。
一、重视基础知识
我们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不是指现在就要求学生都搞发明创造。我们现在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为他们将来成为创造型人才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国内外研究表明:有创新能力必定具有中等以上的智力,智力太低会阻碍创新能力的发展。因此,我们只有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切实发展学生的智力,才能为创新能力的培养铺路搭桥。
二、营造民主氛围
小学生的认识、情感,首先来自教师对他们的影响。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乐其行。这就要求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把维护学生的尊严,信任、热爱学生的思想感情转化为自己的教育行为。教学中,我们必须打破“师道尊严”的桎梏,树立“师生平等合作”的思想,努力营造敢说、敢问的氛围,善于用激励性的语言,创设良好的学习心境,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对学生的看法不能予以全盘否定,而要注意挖掘他们的闪光点。针对数学学科的教学特点,我们对学生回答问题采用“分布评价法”,即认真发现学生在解答问题时的思维,某一步骤乃至某一数据、某一符号的正确性,然后加以肯定、表扬。而对差错或不足之处,则启发学生找出问题的原因。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融洽师生感情,营造良好氛围,又为学生进一步探索与创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鼓励质疑问难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催化剂,敢于质疑是培养创造力的重要方面。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好奇、好问、求知心理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不要盲目迷信课本、教师等权威。应鼓励学生在本节所学知识的重点、难点、关键处质疑,并提供充分合作交流、共同探讨的时间和空间,激发创新欲望,培养创新精神。
四、加强实践操作
数学知识的显著特点是严密的逻辑性和高度的抽象性;而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为主。所以,对于数学概念的建立、算理的归纳、公式的推导,教师都不能作为思维活动的结果直接传给学生,而应尽可能创造实践操作的机会,让学生从思维治动的过程中去学。布鲁纳认为:不经历真正获得知识的过程而单纯接受的知识是不能成为生动的知识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通过摆、剪、拼、移,调动眼、耳、手等各种感官,在活动中参与知识的发展、再创造过程。
总之,只要我们树立起现代教育观念,在自己的工作实践中学习、探索,通过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就一定能培养出21世纪所需要的创造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