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教学应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放在首位,要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培养良好的自学习惯,引导学生确立自学的目标,培养学生自学的兴趣,积极启发,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 数学 培养 自学能力
在信息吋代的今天,知识更新的周期也在大大缩短,“活到老,学到老”已成为当代人所必需具备的素质。作为教育基地的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备未来之需,是责无旁贷的。数学老师在教学活动中,也应把培养学生自学数学的能力放在首位。现笔者就培养初中生数学自学能力方面谈几点粗浅看法,以起抛砖引玉之效。
—、教给学生自学方法
当代教育专家汪广仁说:“学习方法是学生通往成功之路的金钥匙,有好的方法才能完成好的学业。”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首先是要教给学生阅读教材的方法。对教材,要让学生反复读,读准毎一个字,体味毎一句话。第一遍粗读,了解当堂主要学习内容:笫二遍细读,要边读边理解,能归纳段意、质疑问难;第三遍精读,对重点、难点地方反复读、反复理解,加深认识与记忆。
其次,要教给学生自学不同教材内容的基本方法。对于基础知识的自学(如概念、公式、法则、定理等),要掌握它的由来、它的关键词、它的应用并能举例说明;对例题的自学,要掌握它应用了哪些概念,分析它的解题思路,掌握它的解题格式,并结合练习总结解题规律。
再次,要制定自学常规并且进行长期的严格训练。凡是自学数学课本,都要按照一定的思维程序(如上述)去进行,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在按常规进行训练吋,要注意依据不同的阶段提出不同的自学要求,并且做到因材施教,分类指导。要加强个别辅导,要选择自学能力较差的同学为“突破口”。课堂上,教师要有意识地多到这些同学跟前,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具体困难,并多肯定、多鼓励,树立其信心。也要选择培养一些自学能力较强的学生,不断地给他们提出新要求,增加自学内容的难度,解答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在班级中起到“带头兵”的作用。这样不停地训练,数月后,学生就可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自学的能力和速度就会不断提高。
二、制定学生自学目标
汪广仁又说:“目标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方向明确目的才容易达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目标教学结合起来,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上课前或讲课前,教师把教与学的目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按照目标自学。要求学生通过“目标”自学后,尽可能实现全部或部分目标。如基本概念、公式、定理等识记内容,其中有的可以让学生借助工具书自行解决,以利于提高学生使用工具书的能力;有的则需要让学生打开知识的库存,再现和深化过去所学过的内容,以便利用过去的旧知识解决今天的新问题。对于心智能力范围内的某些低层目标,如基本概念的引出、某些简单公式的推导、某些概念、定理的简单运用等,也可以让学生做独立“预达”的自学尝试。这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兴趣与钻硏能力,又能促进学生在教师导读或讲解时,把主要注意力集中于较高层次目标的研讨上或教材难点、疑点的深究上。
三、培养学生自学兴趣
汪广仁还说:“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最要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是被动的、低效的。”因此,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成败的关键就在于是否能调动、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为培养学生的自学兴趣,要求教师必须深人钻研教材,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使学习在有目标、有准备、急切需要之下开始思维活动。在初始阶段,自学的速度可慢一点,自学的内容可少一点,自学的难度可低一点。必要的时候,教师可做一些提示,指导学生自学,并对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鼓励,使学生自学信心不断增强,自学兴趣不断提高。
四、强化学生思维能力
所谓自学能力,是指学生运用“已知”去独立地钻研课本解决“未知”的能力,也就是思维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思维能力起核心的作用。因此,在学生自学时,要注意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把思维能力培养寓于自学能力培养之中。教师要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指导学生去思考,鼓励他们去大胆地进行分折、推理、归纳、总结,最后获取知识。要帮助学生建立起新旧知识的联系,将新知识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教师要用“怎样想的?”“为什么要这样想?”“为什么要这样做?”“别的方法行不行?”之类的动态问题代替“这是……”“这叫……”“这样做”之类的说教方式,开拓学生思路,培养思维能力,充分发挥思维能力在整个自学活动中的核心作用,逐步地提高学生自学数学的能力。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由此看来,培养自学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它是为二十一世纪培养合格人材,尽早扫除未来文盲的必要途径。当然,培养自学能力决非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在长期的自学活动中逐渐形成。只要我们能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严格要求,认真训练,知难而进,初中生的数学自学能力完全是可以得到提高的。
参考文献:
1、王盘昌《初中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与探究》《科技信息》2009年第05期
2、张海涛《初中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第18期
3、《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版)
(作者邮编:341600;信箱:[email protected])
关键词: 数学 培养 自学能力
在信息吋代的今天,知识更新的周期也在大大缩短,“活到老,学到老”已成为当代人所必需具备的素质。作为教育基地的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备未来之需,是责无旁贷的。数学老师在教学活动中,也应把培养学生自学数学的能力放在首位。现笔者就培养初中生数学自学能力方面谈几点粗浅看法,以起抛砖引玉之效。
—、教给学生自学方法
当代教育专家汪广仁说:“学习方法是学生通往成功之路的金钥匙,有好的方法才能完成好的学业。”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首先是要教给学生阅读教材的方法。对教材,要让学生反复读,读准毎一个字,体味毎一句话。第一遍粗读,了解当堂主要学习内容:笫二遍细读,要边读边理解,能归纳段意、质疑问难;第三遍精读,对重点、难点地方反复读、反复理解,加深认识与记忆。
其次,要教给学生自学不同教材内容的基本方法。对于基础知识的自学(如概念、公式、法则、定理等),要掌握它的由来、它的关键词、它的应用并能举例说明;对例题的自学,要掌握它应用了哪些概念,分析它的解题思路,掌握它的解题格式,并结合练习总结解题规律。
再次,要制定自学常规并且进行长期的严格训练。凡是自学数学课本,都要按照一定的思维程序(如上述)去进行,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在按常规进行训练吋,要注意依据不同的阶段提出不同的自学要求,并且做到因材施教,分类指导。要加强个别辅导,要选择自学能力较差的同学为“突破口”。课堂上,教师要有意识地多到这些同学跟前,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具体困难,并多肯定、多鼓励,树立其信心。也要选择培养一些自学能力较强的学生,不断地给他们提出新要求,增加自学内容的难度,解答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在班级中起到“带头兵”的作用。这样不停地训练,数月后,学生就可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自学的能力和速度就会不断提高。
二、制定学生自学目标
汪广仁又说:“目标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方向明确目的才容易达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目标教学结合起来,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上课前或讲课前,教师把教与学的目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按照目标自学。要求学生通过“目标”自学后,尽可能实现全部或部分目标。如基本概念、公式、定理等识记内容,其中有的可以让学生借助工具书自行解决,以利于提高学生使用工具书的能力;有的则需要让学生打开知识的库存,再现和深化过去所学过的内容,以便利用过去的旧知识解决今天的新问题。对于心智能力范围内的某些低层目标,如基本概念的引出、某些简单公式的推导、某些概念、定理的简单运用等,也可以让学生做独立“预达”的自学尝试。这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兴趣与钻硏能力,又能促进学生在教师导读或讲解时,把主要注意力集中于较高层次目标的研讨上或教材难点、疑点的深究上。
三、培养学生自学兴趣
汪广仁还说:“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最要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是被动的、低效的。”因此,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成败的关键就在于是否能调动、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为培养学生的自学兴趣,要求教师必须深人钻研教材,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使学习在有目标、有准备、急切需要之下开始思维活动。在初始阶段,自学的速度可慢一点,自学的内容可少一点,自学的难度可低一点。必要的时候,教师可做一些提示,指导学生自学,并对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鼓励,使学生自学信心不断增强,自学兴趣不断提高。
四、强化学生思维能力
所谓自学能力,是指学生运用“已知”去独立地钻研课本解决“未知”的能力,也就是思维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思维能力起核心的作用。因此,在学生自学时,要注意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把思维能力培养寓于自学能力培养之中。教师要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指导学生去思考,鼓励他们去大胆地进行分折、推理、归纳、总结,最后获取知识。要帮助学生建立起新旧知识的联系,将新知识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教师要用“怎样想的?”“为什么要这样想?”“为什么要这样做?”“别的方法行不行?”之类的动态问题代替“这是……”“这叫……”“这样做”之类的说教方式,开拓学生思路,培养思维能力,充分发挥思维能力在整个自学活动中的核心作用,逐步地提高学生自学数学的能力。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由此看来,培养自学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它是为二十一世纪培养合格人材,尽早扫除未来文盲的必要途径。当然,培养自学能力决非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在长期的自学活动中逐渐形成。只要我们能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严格要求,认真训练,知难而进,初中生的数学自学能力完全是可以得到提高的。
参考文献:
1、王盘昌《初中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与探究》《科技信息》2009年第05期
2、张海涛《初中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第18期
3、《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版)
(作者邮编:341600;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