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案例讲解活动的开展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ter6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案例课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类型之一,也是初中生学习技能及素养培养的有效载体. 本文作者结合新课改标准要求,简要论述了初中数学案例课教学中,教学活动的开展.
  【关键词】 初中数学;案例课;讲解活动
  教育学指出,数学案例是数学学科知识内容的集中概括和内在联系的生动展现,学习对象在感知探析数学案例进程中,其数学思维、探析技能等方面能够得以有效锻炼和深入发展,其培养发展功效显著. 案例课已成为数学课堂教师进行授课的重要形式之一. 案例课以数学案例为载体,以能力培养为宗旨,将教学目标和学习要求渗透融入到案例的探知解析进程之中,从而实现学习对象数学技能、数学素养提升和进步. 案例课教学,是复杂系统的工程,需要借助于先进教学理念,采用有效教学方式,开展深入互动实践活动. 本人现结合新课改标准要求,简要论述初中数学案例课教学活动的开展.
  一、凸显学生主体地位,提供实践探析案例的活动空间
  传统案例课讲解中,教师“以讲代学”,替代学生的“实践”过程,将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全盘托出”,直接告知给学习对象,导致所获得技能经验“肤浅”,不能“知其所以然”. 新课程改革纲要强调指出:“学生处于教学活动核心地位,应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人,要利用其主体能动特性,组织学习对象亲身参与、亲自动手探析. ”因此,案例课讲解活动中,教师不能“越俎代庖”,全程包办,应该将初中生主体地位充分展现,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投身到案例条件内容、解题要求、解答思路等感知、探析活动中,围绕案例教学意图和解题目标,有针对性的设置探析案例的任务和要求,组织初中生开展自主探析、合作探究案例活动,让初中生主体特性在动手探究、思考分析的进程中充分展现. 如“如图1所示,BD,CE分别是△ABC的边AC和AB上的高,点P在BD的延线上,BP = AC,点Q在CE上,CQ = AB. 求证AP = AQ”案例讲解时,教师根据该案例的“灵活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设置意图,采用探究式教学方式,取代讲解式教学方式,在运用激励性教学语言鼓舞学生自主探究情感基础上,结合案例内容和要求,设置“案例条件中告知了哪些数量关系?”、“解题要求与条件之间存在什么联系?”、“该案例应选用什么判定方法?”等探析任务,组织初中生结合探究任务开展案例条件及要求的动手探究分析活动. 初中生自主探知问题条件意识到:“要结合问题条件与要求之间的联系,确定其判定方法的运用”,结合解题要求,合作探究推导出解析案例的基本思路为:“欲证AP = AQ,只需证对应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即证△ABP ≌ △QCA即可”. 在此过程中,教师赋予了初中生亲身探究、分析、归纳的实践活动空间,其主体特性也得到有效展示和呈现.
  二、注重数学技能培养,强化探究分析案例的过程指导
  教育实践主义学者指出,学生学习实践进程,需要教师的有序引导和有效指导,学生的“学”应在教师的有序“导”中实践和前行. 众所周知,初中生由于自身数学学习素养与数学学科学习目标要求之间的差距,决定了初中生的数学学习实践活动需要教师的科学指导和细心讲解. 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案例讲解时,要将数学学习能力培养放在首位,在尊重学生主体特性,提供实践活动的同时,切实发挥好教师的主导指导作用,对初中生案例探究过程、解析思路以及解答过程等活动表现及不足,进行有的放矢、针锋相对的点拨和指正,进一步帮助初中生明晰案例内容,理清内在联系,掌握解析策略,促进解题技能提升,掌握正确解题策略. 如在“已知,如图,DE是△ABC的中位线,P是DE的中点,试求出S△DPQ ∶ S△ABC =的值”案例思路的推导过程中,初中生通过分析条件、找寻关系等活动,指出该问题解答的基本思路应该是:“连接PA,由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等内容,得到S△ADE ∶ S△ABC = 1 ∶ 4,S△DPQ ∶ S△APQ = 1 ∶ 2,通过等量替换,得到S△DPQ ∶ S△ABC = 1 ∶ 24”. 此时,教师针对初中生所开展的思考分析活动,所得到的解题思路内容,进行讲解指导活动,指出: “在此案例解析中,需要正确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等内容”. 初中生借助于教师的指导,意识到在探析活动中需要注意的关键点,从而进行针对性的整改,形成良好学习习惯,提升数学学习技能.
  三、坚持教学双边结合,搭建互动评析案例的交流时机
  教学活动的过程,不是教与学之间相互孤立、互不交集的独立活动,而是教与学之间相互沟通、深入交流的互动活动.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应该相互交错,深入互动. 案例课讲解活动中,教师需要与学生群体之间进行深入、细致的交流、研讨活动,以此及时了解掌握学生群体在案例探知分析活动进程的实际情况,围绕突出问题或重点难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交流、讨论活动,让学生能够获得展示解题观点的阐述时机,展示解析问题案例的见解路数,教师针对学生案例解答思路内容,进行讲解指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解析思路和方法,使学生形成更加科学、合理的思维过程,树立良好解题技能. 如“一次函数的图像”巩固练习教学反馈环节,教师摒弃传统的“教师评讲”的单一模式,采用“师生互动”的评讲活动,组织学生结合探析解答案例所得,开展评析案例的阐述活动,并有意识的让学生代表运用数学语言进行呈现. 教师根据学生阐述内容,与学生进行交流,引导学生自我剖析,开展进一步的反思整改活动,教师此时强调指出:“解答此类问题,需要正确理解掌握一次函数图像的特征”. 初中生深切认识到该问题解答的关键之处在于:“正确理解一次函数图像的特征”,需要理清“一次函数图像”与一元一次不等式、正比例函数等图像之间的内在联系.
  总之,初中数学教师在讲解案例进程中,要切实把准新课改内涵要义,紧盯学生主体特性,紧扣能力培养要义,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进行科学调控,有效衔接,实现初中生对案例解析策略的有效掌握,数学技能的有效提升.
其他文献
【摘要】职业高中的数学课堂氛围,一直是所有职高数学老师较为头疼的一环,学生基础知识差,学生懒散,不愿意动手、动脑,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较差.本文从立足学生实际,灵活处理教材;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体会数学的生活性;让学生的脑、手、心都在课堂上动起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促使学生动起来几个方面论述了职高数学课堂以“动”取“效”的作用.  【关键词】职高;数学;教学;课堂;效率  我国对于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
摘 要:高等师范院校美术学专业的油画课程设置和专业艺术院校相比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在课时量和专业艺术院校相比相对较少的情况下,通过开展有效教学,能够更有效地在教学过程中兼顾“师范性”与“专业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效果,促进学生人文素质与艺术修养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师范院校;油画课程;有效教学  当前,高等师范院校美术学专业的学科建设在培养目标、指导理念、运作机制、评价方式等方面出现了新的发展
提出了一种轴承套圈加工用弹性浮动支承,对其结构及原理进行了分析.对比试验表明,弹性浮动支承的缓冲作用能防止加工过程中套圈的变形,可有效提高产品精度.
原3MZ3415A外滚道超精机床上、下料机械装置存在送料板过多,更换频繁,加工效率低,管理成本高等问题,为此改进了送料板和机械手结构,并分析了改进方法和改进后的使用优势。
期刊
车型:2001款北京吉普切诺基BJ6490E。四缸电喷发动机,行驶里程约210000km。
简要介绍了运用三维设计软件SolidWorks自动创建三维滚动轴承零件和装配体模型的关键软件技术。对于轴承零件,采用尺寸替换技术可以大幅提高软件的开发效率和可靠性;对于轴承装配体,运用介绍的几种转换矩阵可以方便地将轴承零件安放在理想位置。
2007年8月8日,由大众进口汽车销售有限公司主办、嘉实多全力支持的大众进口汽车授权经销商培训在大连举行。通过主题为“机油、轮胎技术知识及销售技巧的培训”课程,其目的是加
(2)变速器油温传感器(TFT)的检查:自动变速器油温传感器是一个负温度系数(NTC)热敏电阻,可通过测量其阻值与所处温度的比较来判断其好坏。可以在拆卸油温传感器后测量,也可以就车断开
21世纪,是一个充满个人信息的时代.对于现代人来说,个人信息意味着财富,它代表着机遇,目前几乎所有国家的经济发展都离不开个人信息的强大动力.然而对个人信息的不正当行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