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湖北省咸宁市下辖的通山县县城客运中心出发,租一辆摩的,以50码的时速大概只需40分钟就能到达大畈核电站。
客运中心附近有不少摩的专跑这条线,因为核电站选址通常远离居住中心区,除了自驾之外,摩托是能到达偏僻的大畈镇大墈村这个核电站所在地最好的交通工具。
这条通山到大畈镇的公路,是开建核电站之后在原有公路基础上扩宽并降了坡度重新整修的,平整宽阔。
摩的司机曹起发(化名)告诉本刊记者,他在这条路上已经跑了六年多。“以前跑完这段路程起码要一个多小时,坑坑洼洼很难走。路修好之后我们生意也好做多了,来往的人多了。”
这条路的尽头是大畈核电站提供工程辅助的石料与搅拌基地。基地内已不见工人,巨大的设备整齐而沉默地排列着,不远处矗立着一座至少五米高的“咸宁核电欢迎您”广告牌。
生产虽已停摆,基地管理仍很严格。门卫告诉本刊记者,业主方还有许多工作人员在此驻守,24小时有人监控。
一座核电站可以带动一个地方的经济,大亚湾即是典型例子。而当本刊记者于2012年11月底来到大畈时,却见不到核电大建设时期的繁荣景象。自2011年3月的福岛核泄漏至今,大畈核电站的建设基本停滞。
“核电项目来后,房价就涨起来了”
公开资料显示,这条为核电站而在2008年建成的公路长约25. 87公里,花费了湖北省和咸宁市近8000万元。
2011年10月18日,起点大畈变电站,跨越富水水库向北直达核电厂厂前区的永久进场道路也建成,全长1. 63公里,总投资1436万元。
核电公路给通山县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咸宁市委宣传部新闻科科长祝军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修成的核电专用公路恰巧从位于通山大畈镇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隐水洞洞口经过,这让2004年就开发的隐水洞游客猛增。2008年5月1日,随着新公路的建成,隐水洞正式开业,当年收入就冲破一亿元。“到现在每年光门票收入就近4000万元。”祝军说。
隐水洞旅游的火爆也带动了当地的餐饮服务业。本刊记者在公路两旁看到,成片的别墅聚集在湖光山色间,各种农家乐旌旗招展,旅游大巴与各种小车频繁来往,当地农民则挑着箩筐、推着板车向游客贩卖土特产。
更为重要的是核电项目为通山县带来的投资效应。
通山县是咸宁市唯一的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靠近大畈核电站的大墈村甚至在2006年才拉上电线告别油灯。自从2008年核电站正式落地后,整个县市政建设、酒店服务业等发展迅速,经济面貌在短短两三年内翻天覆地。
以2009年为例,通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该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37. 64亿元,比上年增长17. 3%,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20. 53亿元,增长高达22. 1%。地方财政收入13492万元,同比增长33. 3%,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税收收入增幅则达到38. 3%,住宿餐饮业零售额更是达到1. 83亿元,同比增长29. 3%。
在招商引资上,全年招商引资总额为105210万元,增长59%,并完成了71个新增招商项目,比上年增加11个。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07年,全县生产总值仅有 18. 66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6. 16亿元,增长9. 9%。
核电效应在“十一五”最后两年交出了漂亮的数据。通山县统计局指出,“十一五”期间通山全县财政总收入和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分别增长23. 1%、25. 4%;农民人均纯收入“十一五”期末达3542元,年均增长13%,增长率远高于规划中的5%。
通山县的经济活跃度从炙热的房地产市场也可窥一斑。摩的司机曹起发是通山县白泥村人,为了让子女接受高质量的教育,2002年全家从村里搬进了县城。“当时房价才900多元一平米,我那个130平的房子加装修也才花了17万左右。现在市里房价基本都涨到了2300元一平米以上,我的房子地段好,起码值40万。”曹师傅难掩得意。
“核电项目来后,房价就涨起来了。”曾做过房地产中介的陈霞告诉本刊记者,2008年是个分水岭,之前最高也才1800多元一平米,一年内突然涨了30%,现在地段好的房子单价都要2800元以上。
如果核电项目重启,居民可能再次搬迁
核电公路沿线有两大新建居民区,一处在离核电基地不到1000米的大墈村,一处在官塘村。皆为水泥结构,整齐排列,与周围一些砖房甚至土木结构的房子对比鲜明。当地村民说白泥村还有一处,规模比这两处小。
“这些都用来安置被核电项目占了房屋田地的农民,核电公司出协调费,通山县政府规划建设。”大墈村村支书袁观斗告诉本刊记者。
“2008年就开始搬迁,我们村六、七、八三个组共200多户需要整体向后靠,政府就划了一块地作为临时居住区。”
本刊记者在大坑村移民点看到,房屋质量明显比未搬迁的房屋好,还架起了桥,铺起了数条水泥路,前半部分房屋周边还垫了大片暗红的地面砖,规划井然有序。
已从大畈镇政府退休近四年的王贤福,是大墈村搬迁居民中的一员。他有两个儿子,全家共11口人,共分到了两户100平米的新房。
王贤福告诉本刊记者,土木结构的房子按200多元一平米补偿,红砖的按350元一平米补偿,水泥砖房按450元一平米补偿。2到3口人的家庭,可分90平米住房,4到5口人分100平米,6口及以上的可分到120平米。
王贤福对这个分配标准比较满意。以前170平米的老房子虽然只补偿了43000多元,但分到了两套水泥新房,居住条件及环境都有很大改善。家里20亩的山林也被保存下来,核电站允许他穿过核电辅料基地,进山劳作。
据说,移民点最初只给一块宅基地,经过王贤福等最早一批127户居民的强烈要求,才改成盖一层,至于装修及加层都是村民自己的事了。 令袁观斗担忧的是,这些居住区可能并非村民们的最终归宿。“听专家说核电站直径30公里内不能有居住区,如果是这样,我们大墈村又要搬一次,整个大畈镇是不是都要搬走啊?”
袁观斗告诉本刊记者,起初确实还规划了第二次搬迁,如果大畈核电项目重启,或许大墈村需要再次“动身”。
就算是临时性搬迁,这四五百户的搬迁安置费、田地山林补偿费及移民点环境改造等费用也不是小数目。袁观斗说,核电项目第一次征地时,林地按16000元一亩补偿,山上树木按种类另补,水田则是18000元一亩。第二次扩征时,官塘村的水田补偿标准已升到22000元一亩,“光我们大坑村就补了200亩山林,官塘那边更多,总投资都不好估算。房屋搬迁费投入起码不低于3000万元。听说最后协调费不够了,通山政府也拿出钱来补贴。”
“停得太快了”
对于大畈核电项目停建,袁观斗异常沮丧。
“2011年日本福岛核泄漏事件发生后,大畈核电项目其实还在建设。下半年逐渐停止,今年上半年才彻底停下来。2010年下半年到2011年上半年是核电建设最高峰,那时陆续有2万多人在我们镇上做事。”袁观斗叹了口气,“停得太快了。”
那时光大墈村就有一二百人在核电工地做事,每天可拿80到120元钱,不少在外打工的都闻讯回来了。火热的核电建设还带动了餐饮、租房。大畈核电站辅料基地的值班门卫老陈告诉本刊,基地附近原先开了七八家小餐馆,核电停建后全垮了。
袁观斗苦笑着说,村里有些人花了数十万元新建装修房子,准备出租,没想到才投入经营大半年,就随着核电停工而“破产”。
村里还曾有人投资建了一家炸脆石厂,结果亏了上百万。还有被吸引过来的运输队,来了却没生意,也损失不少。
跑去袁观斗家表达在大墈村投资意向的人曾经络绎不绝,可是未及落实就随着核电停工而告吹。
袁观斗本人同样损失惨重。在担任村干部之前,袁观斗做过相当长时间的石料、钢铁生意,收入丰厚。核电公司将核电基地、搅拌站(辅料基地)、生活区的钢丝网围栏生意都交由他承包。为了达到业主的严格要求,袁观斗亲自跑去武汉购买角筋。在长、宽、厚、质量等方面通过考核后,进了一大批材料“蓄势待发”。结果核电项目却戛然而止。目前仅仅围了核基地的钢丝网,耗资不菲的一大堆材料就这么闲置在仓库里。
核电站何时恢复重建?这项国家战略牵动着包括袁观斗在内的当地百姓,因为这意味着他们可以“百废再兴”。
2012年10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指出,“十二五”时期只在沿海安排少数经过充分论证的核电项目厂址,不安排内陆核电项目。
“做人要知足,不管怎么说,我们村的道路和房子都改善了,至于以后,静观其变吧。”袁观斗笑了笑。
客运中心附近有不少摩的专跑这条线,因为核电站选址通常远离居住中心区,除了自驾之外,摩托是能到达偏僻的大畈镇大墈村这个核电站所在地最好的交通工具。
这条通山到大畈镇的公路,是开建核电站之后在原有公路基础上扩宽并降了坡度重新整修的,平整宽阔。
摩的司机曹起发(化名)告诉本刊记者,他在这条路上已经跑了六年多。“以前跑完这段路程起码要一个多小时,坑坑洼洼很难走。路修好之后我们生意也好做多了,来往的人多了。”
这条路的尽头是大畈核电站提供工程辅助的石料与搅拌基地。基地内已不见工人,巨大的设备整齐而沉默地排列着,不远处矗立着一座至少五米高的“咸宁核电欢迎您”广告牌。
生产虽已停摆,基地管理仍很严格。门卫告诉本刊记者,业主方还有许多工作人员在此驻守,24小时有人监控。
一座核电站可以带动一个地方的经济,大亚湾即是典型例子。而当本刊记者于2012年11月底来到大畈时,却见不到核电大建设时期的繁荣景象。自2011年3月的福岛核泄漏至今,大畈核电站的建设基本停滞。
“核电项目来后,房价就涨起来了”
公开资料显示,这条为核电站而在2008年建成的公路长约25. 87公里,花费了湖北省和咸宁市近8000万元。
2011年10月18日,起点大畈变电站,跨越富水水库向北直达核电厂厂前区的永久进场道路也建成,全长1. 63公里,总投资1436万元。
核电公路给通山县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咸宁市委宣传部新闻科科长祝军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修成的核电专用公路恰巧从位于通山大畈镇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隐水洞洞口经过,这让2004年就开发的隐水洞游客猛增。2008年5月1日,随着新公路的建成,隐水洞正式开业,当年收入就冲破一亿元。“到现在每年光门票收入就近4000万元。”祝军说。
隐水洞旅游的火爆也带动了当地的餐饮服务业。本刊记者在公路两旁看到,成片的别墅聚集在湖光山色间,各种农家乐旌旗招展,旅游大巴与各种小车频繁来往,当地农民则挑着箩筐、推着板车向游客贩卖土特产。
更为重要的是核电项目为通山县带来的投资效应。
通山县是咸宁市唯一的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靠近大畈核电站的大墈村甚至在2006年才拉上电线告别油灯。自从2008年核电站正式落地后,整个县市政建设、酒店服务业等发展迅速,经济面貌在短短两三年内翻天覆地。
以2009年为例,通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该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37. 64亿元,比上年增长17. 3%,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20. 53亿元,增长高达22. 1%。地方财政收入13492万元,同比增长33. 3%,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税收收入增幅则达到38. 3%,住宿餐饮业零售额更是达到1. 83亿元,同比增长29. 3%。
在招商引资上,全年招商引资总额为105210万元,增长59%,并完成了71个新增招商项目,比上年增加11个。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07年,全县生产总值仅有 18. 66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6. 16亿元,增长9. 9%。
核电效应在“十一五”最后两年交出了漂亮的数据。通山县统计局指出,“十一五”期间通山全县财政总收入和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分别增长23. 1%、25. 4%;农民人均纯收入“十一五”期末达3542元,年均增长13%,增长率远高于规划中的5%。
通山县的经济活跃度从炙热的房地产市场也可窥一斑。摩的司机曹起发是通山县白泥村人,为了让子女接受高质量的教育,2002年全家从村里搬进了县城。“当时房价才900多元一平米,我那个130平的房子加装修也才花了17万左右。现在市里房价基本都涨到了2300元一平米以上,我的房子地段好,起码值40万。”曹师傅难掩得意。
“核电项目来后,房价就涨起来了。”曾做过房地产中介的陈霞告诉本刊记者,2008年是个分水岭,之前最高也才1800多元一平米,一年内突然涨了30%,现在地段好的房子单价都要2800元以上。
如果核电项目重启,居民可能再次搬迁
核电公路沿线有两大新建居民区,一处在离核电基地不到1000米的大墈村,一处在官塘村。皆为水泥结构,整齐排列,与周围一些砖房甚至土木结构的房子对比鲜明。当地村民说白泥村还有一处,规模比这两处小。
“这些都用来安置被核电项目占了房屋田地的农民,核电公司出协调费,通山县政府规划建设。”大墈村村支书袁观斗告诉本刊记者。
“2008年就开始搬迁,我们村六、七、八三个组共200多户需要整体向后靠,政府就划了一块地作为临时居住区。”
本刊记者在大坑村移民点看到,房屋质量明显比未搬迁的房屋好,还架起了桥,铺起了数条水泥路,前半部分房屋周边还垫了大片暗红的地面砖,规划井然有序。
已从大畈镇政府退休近四年的王贤福,是大墈村搬迁居民中的一员。他有两个儿子,全家共11口人,共分到了两户100平米的新房。
王贤福告诉本刊记者,土木结构的房子按200多元一平米补偿,红砖的按350元一平米补偿,水泥砖房按450元一平米补偿。2到3口人的家庭,可分90平米住房,4到5口人分100平米,6口及以上的可分到120平米。
王贤福对这个分配标准比较满意。以前170平米的老房子虽然只补偿了43000多元,但分到了两套水泥新房,居住条件及环境都有很大改善。家里20亩的山林也被保存下来,核电站允许他穿过核电辅料基地,进山劳作。
据说,移民点最初只给一块宅基地,经过王贤福等最早一批127户居民的强烈要求,才改成盖一层,至于装修及加层都是村民自己的事了。 令袁观斗担忧的是,这些居住区可能并非村民们的最终归宿。“听专家说核电站直径30公里内不能有居住区,如果是这样,我们大墈村又要搬一次,整个大畈镇是不是都要搬走啊?”
袁观斗告诉本刊记者,起初确实还规划了第二次搬迁,如果大畈核电项目重启,或许大墈村需要再次“动身”。
就算是临时性搬迁,这四五百户的搬迁安置费、田地山林补偿费及移民点环境改造等费用也不是小数目。袁观斗说,核电项目第一次征地时,林地按16000元一亩补偿,山上树木按种类另补,水田则是18000元一亩。第二次扩征时,官塘村的水田补偿标准已升到22000元一亩,“光我们大坑村就补了200亩山林,官塘那边更多,总投资都不好估算。房屋搬迁费投入起码不低于3000万元。听说最后协调费不够了,通山政府也拿出钱来补贴。”
“停得太快了”
对于大畈核电项目停建,袁观斗异常沮丧。
“2011年日本福岛核泄漏事件发生后,大畈核电项目其实还在建设。下半年逐渐停止,今年上半年才彻底停下来。2010年下半年到2011年上半年是核电建设最高峰,那时陆续有2万多人在我们镇上做事。”袁观斗叹了口气,“停得太快了。”
那时光大墈村就有一二百人在核电工地做事,每天可拿80到120元钱,不少在外打工的都闻讯回来了。火热的核电建设还带动了餐饮、租房。大畈核电站辅料基地的值班门卫老陈告诉本刊,基地附近原先开了七八家小餐馆,核电停建后全垮了。
袁观斗苦笑着说,村里有些人花了数十万元新建装修房子,准备出租,没想到才投入经营大半年,就随着核电停工而“破产”。
村里还曾有人投资建了一家炸脆石厂,结果亏了上百万。还有被吸引过来的运输队,来了却没生意,也损失不少。
跑去袁观斗家表达在大墈村投资意向的人曾经络绎不绝,可是未及落实就随着核电停工而告吹。
袁观斗本人同样损失惨重。在担任村干部之前,袁观斗做过相当长时间的石料、钢铁生意,收入丰厚。核电公司将核电基地、搅拌站(辅料基地)、生活区的钢丝网围栏生意都交由他承包。为了达到业主的严格要求,袁观斗亲自跑去武汉购买角筋。在长、宽、厚、质量等方面通过考核后,进了一大批材料“蓄势待发”。结果核电项目却戛然而止。目前仅仅围了核基地的钢丝网,耗资不菲的一大堆材料就这么闲置在仓库里。
核电站何时恢复重建?这项国家战略牵动着包括袁观斗在内的当地百姓,因为这意味着他们可以“百废再兴”。
2012年10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指出,“十二五”时期只在沿海安排少数经过充分论证的核电项目厂址,不安排内陆核电项目。
“做人要知足,不管怎么说,我们村的道路和房子都改善了,至于以后,静观其变吧。”袁观斗笑了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