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习兴趣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hy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精彩的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开始。导入语是一个缓冲的过程,也是调整学生思维的一个过程。精彩的导入能够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并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引子、做铺垫。
  【关键词】课堂 导入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6-0281-02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开始。导入语是一个缓冲的过程,也是调整学生思维的一个过程。精彩的导入能够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并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引子、做铺垫。因此,课堂教学应讲究导入的设计,运用不同的导入方法,使课堂教学一开始就扣人心弦,引人入胜,从而提高整节课的课堂效率。本人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总结了几种课堂导入的方法,仅供参考。
  一、历史故事导入法
  每一个历史事件都是由一个个历史故事构成的,同时,学生喜欢听故事,故事本身有一种吸引的魅力。如果利用历史故事导入新课,将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例如在讲授《西周的盛衰》这一课时,我首先给学生讲了“姜太公钓鱼”的故事,利用姜尚引入到周朝的历史,立刻提高了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提高了本课的课堂效率。
  二、神话传说导入法
  历史给人一种神秘感,它本身孕育着很多的神话传说,如果能够利用神话传说来导入新课,必将引起学生极大的好奇心,从而成功的将学生引入到本节课中。例如:在讲《人类的形成》一课时,我首先找讲述了“女娲造人”和“上帝造人”的故事传说,然后设问:“那么人类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真是女娲或者上帝造的吗?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带着这个问题,学生们都积极主动的进入了课堂,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课堂的有效性。
  三、图片导入法
  利用图片导入新课,必将吸引学生的眼球,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讲《五四运动》一课时,我首先让学生看“五四运动油画”,问:“同学们,知道这幅画是描写什么运动的吗?”学生异口同声的回答:“五四运动。”教师接着说:“1919年5月4日,学生首先掀起了五四运动,随后,工人阶级加入五四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中国开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这样,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四、歌曲导入法
  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往往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灵,是最迅速而又最快地打动人心的艺术。现在的中学生大都喜爱唱歌,所以用歌曲导入新课,既新颖又最容易赢得学生的共鸣。例如:在讲《三国鼎立》一课时,我播放了《三国演义》的主题曲,问:“同学们,知道这首歌是哪部电视剧的主题曲?” 同学们回答:“三国演义。”教师问:“那么,电视剧与历史事实到底有什么不同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学习《三国鼎立》。”带着这个问题,学生们都积极主动的进入了课堂,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五、诗词导入法
  诗词语言精炼、生动、优美,尤其受到初中学生的喜爱。利用集中反映历史事件发生背景和时代特征的诗词导入新课,不仅能使学生更深刻地了解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而且还能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情感。例如讲授《元朝的统治》一节时,课堂伊始,笔者就用配乐诗朗诵起文天祥《过零丁洋》一诗。文天祥为抗击元军而率南宋军民英勇奋斗的一幕幕场景,仿佛呈现在学生面前。而文天祥坚贞不屈的崇高气节,又使孩子们为之钦佩。特别是当学生听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时,一起跟着朗诵起来。在这种崇高的人格感召下,学生们的课堂学习气氛十分活跃,大家迫切地想在新课中了解文天祥所处的时代背景。
  六、热点导入法
  现在的初中生知识面非常广,并且关心国家的大事,他们对实事、热点非常了解,如果利用热点导入新课,会大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讲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时,我首先问学生:“同学们知道现在正在召开什么会议吗?”大多数学生都能回答:“政治协商会议。”教师接着问:“同学们知道政治协商会议是怎样发展而来得吗?现在的政协会议就是从第一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发展而来的,我们现在就学习第一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这种方法导入新课,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从而缩小了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距离。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历史课堂导入新课的方法很多。每一位历史教师都应根据自己的特长,结合历史教材的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最佳的方法导入新课,从而使课堂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6-0167-01  小学阶段是数学知识打基础的阶段,也是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奠基阶段。在这个关键性的学习阶段,需要教师认真思考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有效提高课堂质量,使他们能够做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在农村教育的背景下,由于农村教育本身软硬件的不足,更要求教师能够开动脑筋,开发学生智力,挖掘潜力
期刊
【摘 要】语文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兴趣,要提高教学质量需要对学生多方面进行了解和把握。本文就笔者实际教学经验对小学语文课外活动进行分析和探究,从小学语文课外活动的作用和如何开展两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外活动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6-0180-02  一、拓展小学语文课外活动的作用  (一)课外活
期刊
【摘 要】互联网是当今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生活离不开互联网。中职学生作文缺乏素材、脱离生活,笔者通过平时的教学,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从网络新闻中寻找素材,关心家事国事天下事;从电影中寻找素材,情感体验不同人生;从电视综艺节目中寻找素材,在娱乐精神中思考,让学生“情动而辞发”,写出真情实感。  【关键词】中职语文 作文素材 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作为班主任,他们往往较多地关注了对优秀学生的培养,对学困生,却因为他们“差”而疏于关爱。对学困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浓浓的师爱洒向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健康成长。  【关键词】关爱 信任 激励 感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6-0217-02  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
期刊
【摘 要】思想品德课常常停留和局限于课本中,常常阐释和重复于各种“大道理”中,让课堂显的枯燥乏味,让学生变的缺乏兴趣,让知识远离了生活。所以从身边小事开始,思想品德课更容易产生情感共鸣;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容易达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 身边小事 实际生活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6-0229-01
期刊
【摘 要】在我国贯彻德育为先、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大背景下,德育之有效性越来越重要。社会经济的发展似乎带来了越来越有个性的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不安好动、沉迷于动常保画、狂热于追星……教师不能以单一的德育模式强行灌输教育思想,应当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时代特色“顺势而教”,让学生在体验和感悟中自主达成德育教育的目标。  【关键词】德育 顺势而教 儿童心理 特点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 要】如今,伴随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国家对人才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已经越来越重视。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广之下,我国教育界在教学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与改善。就小学音乐教学而言,传统的音乐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人才培养的各方面的要求,并且这种教学方式在当前小学音乐教学当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只有改革小学音乐教学,才能够更好的开启学生的音乐思维,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更好的学习音乐,并在音乐中
期刊
【摘 要】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情感教育可以陶冶学生情操,充分发 挥想像力和创造性,再现作品所需要表现的情境,从而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音乐教师应当把握好音乐教育中的情感教育。  【关键词】情感教育 音乐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6-0251-01  所谓情感,它是人对客观现实的态度体验,是由客观事物是否满足个 体需要而产生的。
期刊
【摘 要】儿童刚刚接触生活和学习,身边的一切都是新奇的,儿童所接触到的任何事物对儿童的认知能力以及思维能力都有重要的影响。所以,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就应该为儿童创建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用一种正确的、良好的方式促进儿童的成长 。由于儿童尚处于认识的初始阶段,就因该用一种用较为简单的和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方式实施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来说,绘画对促进儿童的成长有着积极且重要的作用。通过绘画,能够让儿童建立
期刊
【摘 要】文章选中美教材的共同内容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发现中美教材在内容的知识点整体上是一致的,只是在内容的划分上有些出入,美国科学探索者教材划分则比较细,而湘教版内容划分则比较笼统。在选材视角上,美国教材是立足于全球而中国教材是立足于本国国情。在活动设置上,湘教版教材活动形势比较单一而美国教材的活动设置则比较丰富。课程标准上,中美两国的价值观教育是基本一致的,但是在某些知识点要求上有一些差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