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的建设质量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其直接影响着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严格控制公路工程建设质量,把好质量监督关,在公路建设中非常重要,其直接影响着公路工程的使用质量和使用寿命。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公路工程质量监督还存在一些即待解决问题,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本文就有关农村公路工程建设质量监督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出探讨分析如下。
【关键词】 公路工程;质量监督;问题;对策
引言:
公路工程建设在迅速的发展,尤其是农村公路建设投入逐年加大,在全社会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及文化建设的同时,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农村公路通行条件和通行能力,加快农村公路提等升级事在必行,要多快好省地建设好农村公路,加强公路建设质量管理,提高建设工程质量,保证工程质量是公路建设质量监督工作的首要任务。所以,如何达到所有从业单位和从业人员自觉提高质量意识、在加快工程进度,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按时完成农村公路建设任务,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也是我们的主要的职责。
1、公路工程质量监督的形式
质量监督机构在实施质量监督工作时必须要在交通主管部门授权内进行,首先,应该根据本工程的具体施工特点对监督检查计划进行合理的编制。(1)由政府部门的质监机构按本市或国家的有关规定对相应的项目进行监督检验。(2)质监机构与其下属单位共同组织(如省、市、县质监机构的共同监督)。(3)政府质监单位和委派的检测机构共同进行检验,此形式主要表现为,个别缺乏检测技术的地方监督机构。(4)质监机构与下级质监机构和委托的检测单位三方共同监督检测。从上述可以看出,不管采用何种形式进行监督检查、检测或检验,都必须要有政府部门的质监部门来组织,检查、检测或检验时必须要具有专业的技术人员及检测设备。若质监部门的检测技术或设备不足,可以借助外部力量的质监机构或是聘请行业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的专家来组成专家组进行监督检查、检测或检验工作,共同完成监督工作中个别技术难度较大的关键工序或部位的工程质量界定。
2、质量监管现状
当前对公路工程质量的监管主要是按照工程建设基本程序,按时间顺序分阶段进行的。工程勘察设计阶段的质量由工程勘察设计单位负主要责任,施工图审查单位或组织专家组进行审查,施工阶段的质量由施工单位负主要责任,建设单位通过公开招标委托监理单位和工程试验检测机构进行工程监理和试验检测,技术难度较大的工程还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科研或检测机构进行质量监控量测。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对参与工程建设的相关单位(简称:从业单位)进行监管,重点对施工阶段的质量、进度及投资进行管理,质量监督具体工作由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简称:质监机构)进行。质监机构是隶属于交通行政主管部门的质量监督部门,行政上在本及交通行政主管部门领导下工作,业务上受辖区内上一级质监机构管理和指导。各级质监机构对公路建设各参建单位的工程实体质量,施工工艺以及质量管理体系运转情况进行抽查,以评判和掌握工程质量状况,发现和查找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及质量缺陷,监督有关单位对质量问题进行纠正处理。
3、我国公路工程质量监督存在的问题
3.1、质监机构的职能职责不明确
监督机构在设计文件审查、招标投标、从业单位资格预审等方面没有话语权,监督管理职能不能贯穿工程建设的始终,质监机构监督范围不全面,其职责与权限就会模糊不清。在工程招投标阶段,大部分招标单位没有取得质监机构对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企业、监理企业,试验检测机构及人员的资信证明,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及质监机构掌握或公布的信用评价结果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质监机构在信用评价中反映的问题没有起到举一反三的延伸效果。3.2、对监督思路执行不到位,重抽检数据结果而不重视数据控制过程、重表面外观质量而抓不住关键部位质量病害隐患、过于依赖检测资料,导致对过程控制监管效力降低,一些施工环节中的问题不能有效解决。如监理规划、实施细则、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虽然编写齐全,但针对性差,与现场实际情况不符,或者不能贯彻落实;施工单位技术交底流于形式,导致一线施工人员不熟悉图纸,不能掌握工艺要点,不能严格按图纸施工;建设、施工、监理单位技术人员不熟悉施工规范、检评标准,对试验检测数据不真实和不准确的报告不予纠正。
3.3、监督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监督人员忙于应付大规模建设会议、检查或评比,监督工作流于形式,习惯于完成任务了事,工作方式跟不上形势发展要求。甚至存在看不懂图纸、讲不出监督道理、看不出质量隐患问题,工作能力不适应监督工作需求,个别人员存在监督服务意识淡薄,主动性不高、工作不深入,走马观花,敷衍了事,不懂得追根溯源,怕得罪人等现象时有出现。
3.4、监督方式过于微观和具体
当前,多数质监机构只重视于对工程实体、施工工艺的质量监督,部分质量监督机构对所监督的项目采取了综合检查、巡查、专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规定执行定时、定量的监督检查制度,对施工的每个环节都要求质量监督人员到位认定。这种过于具体的管理模式使有限的监督力量与过大建设规模所需监督人员间差距拉大,即使增加监督人数,延长监督工作时间,由于工作没有重点,往往造成捡起芝麻而丢掉西瓜,抓小放大,本末倒置,降低了监督工作的时效性。
4、提高公路工程质量监督时效的措施
(1)加强监督计划执行,抓住重点、抓住关键,扎实开展质量通病治理。定期开展质量通病治理专项活动,发挥见证试验对工程内在质量的保证作用,发挥现场抽检数据对施工、监理检测的校核作用,发挥见证试验、现场取样结果的跟踪试验认证所用,发挥突击检查对从业单位自检体系建设的促进作用,发挥监理人员对过程管理的控制作用,发挥母体试验室对工地试验室的监管所用,发挥验收检测结果对参建单位信用评价的决定作用。 (2)原材料与半成品要定期抽检,对于检验不合格的原材料要严格清除出场,对沥青、水泥、钢材与钢绞线等重要的原材料的质量,以及路面的基层材料级配、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严格的抽查,才能控制好主要材料的质量。
(3)在当前的建设市场环境下,要做好监理企业及其人员的资质管理,对现场监理要实行动态管理、岗位登记制度,对新开工项目,建立施工、监理机构和人员信息档案,同时将施工、监理机构及其他从业单位、从业人员情况纳入管理系统,有效实现网络化动态管理。努力提高现场质量管理及控制,对施工中的关键工序和关键部位的隐蔽工程加大监督检查力度,要确保施工中每个工序符合质量要求,检查试验检测结果,评估相关试验检测数据真实性。
(4)全面组织学习和研讨交通运输部《公路工程质量监督规定》,推动质量监督工作的规范化、法制化及程序化的步伐,提升公路工程质量监督体系依法行政的能力。
(5)要大力加强施工现场工程质量的检查。重视对现场监理的工作质量与现场施工质量掌能力的检查,重点检查监理工程师对主要工程的关键工序及隐蔽的工程的旁站监理是否到位,对每道施工工序的质量检验及判断是否符合规定,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与形成的检验结论的真实有效。
(6)大力加强施工工地试验室的监督管理。建立工地试验室与施工自检人员的信息档案,对于试验的设备及人员的上岗情况进行严格的检查,做好对工地试验室的动态管理工作,适当控制试验检测人员的无序流动。要开展大范围内各级试验室的能力验证和比对试验,经过比对试验,提高试验检测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试验检测数据的科学性、及时性和准确性,建立健全提升试验检测机构和人员的信用和能力的长效机制。
(7)提高监督人员素质。监督人员的素质和职业水平是公路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得以正常开展的基础。因此,要做好监督工作,监督人员要提升自身素质和专业技能,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提高沟通能力,在公路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中,难免出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问题,要应对和解决这些问题,就要有良好的与人沟通的能力,通过有效合理的沟通方式,解决方便施工与保证质量的问题。第二,提高协调能力,公路工程建设中,人际关系是十分复杂的,监督人员要做好其中的协调工作,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水平,进而加强监督人员的协调能力,对于搞好质量监督工作,保证工程质量十分重要。第三,强化教育培训,培训工作是监督人员提升个人素质的重要途径,只有不断组织监督人员参加走出去或请进来的行政执法培训、执业道德培训或更新业务知识培训,才能达到监督队伍政治过硬,业务精通的目的。
(8)加强工程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对施工的程序与过程进行严格的监督与检查,认真查处不按设计,不按强制性标准和规范进行施工的问题,及时改正工程施工中的违规现象,是质量监督机构的首要任务。
(9)大力加强附属工程与收尾工程的监督检查工作。对附属工程与收尾工程要实行全面的检查,保证附属设施的完整,收尾工程要同步完成,绝不能久拖不决,认真处理和改进工程建设中“重主体、轻附属、重前期、轻收尾”的不合理现象。
5、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发展,提高工程的质量监督水平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也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需要不断提高质量监督人员的技术水平,不断改进监督工作方式,做好公路工程质量监督,保证公路工程的建设质量,保障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就是监督工作的天职。
参考文献:
[1]于伟,杜迁.谈当前公路工程质量监督存在问题及主要对策[J].山西建筑,2014,04:223-224.
[2]冯汉军.关于公路工程质量监督问题的思考[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14,02:49-50+52.
[3]董军.公路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形式及方法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4,11:27+31.
【关键词】 公路工程;质量监督;问题;对策
引言:
公路工程建设在迅速的发展,尤其是农村公路建设投入逐年加大,在全社会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及文化建设的同时,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农村公路通行条件和通行能力,加快农村公路提等升级事在必行,要多快好省地建设好农村公路,加强公路建设质量管理,提高建设工程质量,保证工程质量是公路建设质量监督工作的首要任务。所以,如何达到所有从业单位和从业人员自觉提高质量意识、在加快工程进度,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按时完成农村公路建设任务,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也是我们的主要的职责。
1、公路工程质量监督的形式
质量监督机构在实施质量监督工作时必须要在交通主管部门授权内进行,首先,应该根据本工程的具体施工特点对监督检查计划进行合理的编制。(1)由政府部门的质监机构按本市或国家的有关规定对相应的项目进行监督检验。(2)质监机构与其下属单位共同组织(如省、市、县质监机构的共同监督)。(3)政府质监单位和委派的检测机构共同进行检验,此形式主要表现为,个别缺乏检测技术的地方监督机构。(4)质监机构与下级质监机构和委托的检测单位三方共同监督检测。从上述可以看出,不管采用何种形式进行监督检查、检测或检验,都必须要有政府部门的质监部门来组织,检查、检测或检验时必须要具有专业的技术人员及检测设备。若质监部门的检测技术或设备不足,可以借助外部力量的质监机构或是聘请行业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的专家来组成专家组进行监督检查、检测或检验工作,共同完成监督工作中个别技术难度较大的关键工序或部位的工程质量界定。
2、质量监管现状
当前对公路工程质量的监管主要是按照工程建设基本程序,按时间顺序分阶段进行的。工程勘察设计阶段的质量由工程勘察设计单位负主要责任,施工图审查单位或组织专家组进行审查,施工阶段的质量由施工单位负主要责任,建设单位通过公开招标委托监理单位和工程试验检测机构进行工程监理和试验检测,技术难度较大的工程还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科研或检测机构进行质量监控量测。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对参与工程建设的相关单位(简称:从业单位)进行监管,重点对施工阶段的质量、进度及投资进行管理,质量监督具体工作由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简称:质监机构)进行。质监机构是隶属于交通行政主管部门的质量监督部门,行政上在本及交通行政主管部门领导下工作,业务上受辖区内上一级质监机构管理和指导。各级质监机构对公路建设各参建单位的工程实体质量,施工工艺以及质量管理体系运转情况进行抽查,以评判和掌握工程质量状况,发现和查找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及质量缺陷,监督有关单位对质量问题进行纠正处理。
3、我国公路工程质量监督存在的问题
3.1、质监机构的职能职责不明确
监督机构在设计文件审查、招标投标、从业单位资格预审等方面没有话语权,监督管理职能不能贯穿工程建设的始终,质监机构监督范围不全面,其职责与权限就会模糊不清。在工程招投标阶段,大部分招标单位没有取得质监机构对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企业、监理企业,试验检测机构及人员的资信证明,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及质监机构掌握或公布的信用评价结果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质监机构在信用评价中反映的问题没有起到举一反三的延伸效果。3.2、对监督思路执行不到位,重抽检数据结果而不重视数据控制过程、重表面外观质量而抓不住关键部位质量病害隐患、过于依赖检测资料,导致对过程控制监管效力降低,一些施工环节中的问题不能有效解决。如监理规划、实施细则、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虽然编写齐全,但针对性差,与现场实际情况不符,或者不能贯彻落实;施工单位技术交底流于形式,导致一线施工人员不熟悉图纸,不能掌握工艺要点,不能严格按图纸施工;建设、施工、监理单位技术人员不熟悉施工规范、检评标准,对试验检测数据不真实和不准确的报告不予纠正。
3.3、监督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监督人员忙于应付大规模建设会议、检查或评比,监督工作流于形式,习惯于完成任务了事,工作方式跟不上形势发展要求。甚至存在看不懂图纸、讲不出监督道理、看不出质量隐患问题,工作能力不适应监督工作需求,个别人员存在监督服务意识淡薄,主动性不高、工作不深入,走马观花,敷衍了事,不懂得追根溯源,怕得罪人等现象时有出现。
3.4、监督方式过于微观和具体
当前,多数质监机构只重视于对工程实体、施工工艺的质量监督,部分质量监督机构对所监督的项目采取了综合检查、巡查、专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规定执行定时、定量的监督检查制度,对施工的每个环节都要求质量监督人员到位认定。这种过于具体的管理模式使有限的监督力量与过大建设规模所需监督人员间差距拉大,即使增加监督人数,延长监督工作时间,由于工作没有重点,往往造成捡起芝麻而丢掉西瓜,抓小放大,本末倒置,降低了监督工作的时效性。
4、提高公路工程质量监督时效的措施
(1)加强监督计划执行,抓住重点、抓住关键,扎实开展质量通病治理。定期开展质量通病治理专项活动,发挥见证试验对工程内在质量的保证作用,发挥现场抽检数据对施工、监理检测的校核作用,发挥见证试验、现场取样结果的跟踪试验认证所用,发挥突击检查对从业单位自检体系建设的促进作用,发挥监理人员对过程管理的控制作用,发挥母体试验室对工地试验室的监管所用,发挥验收检测结果对参建单位信用评价的决定作用。 (2)原材料与半成品要定期抽检,对于检验不合格的原材料要严格清除出场,对沥青、水泥、钢材与钢绞线等重要的原材料的质量,以及路面的基层材料级配、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严格的抽查,才能控制好主要材料的质量。
(3)在当前的建设市场环境下,要做好监理企业及其人员的资质管理,对现场监理要实行动态管理、岗位登记制度,对新开工项目,建立施工、监理机构和人员信息档案,同时将施工、监理机构及其他从业单位、从业人员情况纳入管理系统,有效实现网络化动态管理。努力提高现场质量管理及控制,对施工中的关键工序和关键部位的隐蔽工程加大监督检查力度,要确保施工中每个工序符合质量要求,检查试验检测结果,评估相关试验检测数据真实性。
(4)全面组织学习和研讨交通运输部《公路工程质量监督规定》,推动质量监督工作的规范化、法制化及程序化的步伐,提升公路工程质量监督体系依法行政的能力。
(5)要大力加强施工现场工程质量的检查。重视对现场监理的工作质量与现场施工质量掌能力的检查,重点检查监理工程师对主要工程的关键工序及隐蔽的工程的旁站监理是否到位,对每道施工工序的质量检验及判断是否符合规定,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与形成的检验结论的真实有效。
(6)大力加强施工工地试验室的监督管理。建立工地试验室与施工自检人员的信息档案,对于试验的设备及人员的上岗情况进行严格的检查,做好对工地试验室的动态管理工作,适当控制试验检测人员的无序流动。要开展大范围内各级试验室的能力验证和比对试验,经过比对试验,提高试验检测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试验检测数据的科学性、及时性和准确性,建立健全提升试验检测机构和人员的信用和能力的长效机制。
(7)提高监督人员素质。监督人员的素质和职业水平是公路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得以正常开展的基础。因此,要做好监督工作,监督人员要提升自身素质和专业技能,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提高沟通能力,在公路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中,难免出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问题,要应对和解决这些问题,就要有良好的与人沟通的能力,通过有效合理的沟通方式,解决方便施工与保证质量的问题。第二,提高协调能力,公路工程建设中,人际关系是十分复杂的,监督人员要做好其中的协调工作,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水平,进而加强监督人员的协调能力,对于搞好质量监督工作,保证工程质量十分重要。第三,强化教育培训,培训工作是监督人员提升个人素质的重要途径,只有不断组织监督人员参加走出去或请进来的行政执法培训、执业道德培训或更新业务知识培训,才能达到监督队伍政治过硬,业务精通的目的。
(8)加强工程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对施工的程序与过程进行严格的监督与检查,认真查处不按设计,不按强制性标准和规范进行施工的问题,及时改正工程施工中的违规现象,是质量监督机构的首要任务。
(9)大力加强附属工程与收尾工程的监督检查工作。对附属工程与收尾工程要实行全面的检查,保证附属设施的完整,收尾工程要同步完成,绝不能久拖不决,认真处理和改进工程建设中“重主体、轻附属、重前期、轻收尾”的不合理现象。
5、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发展,提高工程的质量监督水平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也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需要不断提高质量监督人员的技术水平,不断改进监督工作方式,做好公路工程质量监督,保证公路工程的建设质量,保障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就是监督工作的天职。
参考文献:
[1]于伟,杜迁.谈当前公路工程质量监督存在问题及主要对策[J].山西建筑,2014,04:223-224.
[2]冯汉军.关于公路工程质量监督问题的思考[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14,02:49-50+52.
[3]董军.公路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形式及方法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4,11:2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