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分析了社会转型期大学生价值取向的特点,进一步剖析了引起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困惑的深层次社会原因,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构建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路径。
关键词:价值取向;价值观;路径
作者简介:张新娟(1970-),女,陕西岐山人,华北电力大学学生处,副教授,华北电力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朱志媛(1965-),女,北京人,华北电力大学高教所,副编审。(北京 102206)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007-0079(2011)32-0187-01
大学生价值观的困惑在任何社会都存在,但当代大学生中的价值困惑是前所未有的广泛和深刻,这与当今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是紧密相连的。深入剖析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特点及其深层次社会因素,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健康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社会转型期大学生价值取向的特点
1.自觉性
改革开放,思想的解放,唤醒并强化了当代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他们冲破了传统观念和教条主义的束缚,注重自我价值,广泛地涉猎各种西方文化,不再不假思索地迷信某种价值观,人云亦云。改革进程的艰难复杂,社会的急剧变化,市场的激烈竞争,既给他们提供了选择的可能,又迫使他们必须通过思索作出取舍,通过亲身体验,认真思索,反复比较求证,来选择确立自己的价值观。因此,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具有了鲜明的自觉性。
2.实务性
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今天的大学生比以往更讲实效,其价值观具有鲜明的实用色彩,对“空头政治”、形式主义、禁欲思想已不屑一顾。他们对待生活、学习和工作的态度是务实进取的,他们渴望成才,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和学习的自觉性,能主动适应社会需要,在努力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学习各种实用技能和考取各种证书,为自己在求职时增加筹码。大学生实用价值取向在一定程度上是有进步意义的,但有时又带有一定的庸俗性,如有些青年过分看重“关系”、享受、金钱、地位和眼前利益。
3.多变性
虽然许多大学生不但强调自我价值,而且开始注重社会价值;不但注意吸收西方价值观中的精华,而且注意吸收传统价值观中的精华,开始在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传统价值与西方价值的对立统一中,建构科学的现代价值观。但由于资产阶级自由化等不良思潮的冲击,加之大学生生活阅历不足,政治上的幼稚,心理发展不成熟,以及学校德育的滞后,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还存在着诸多偏颇之处,在价值观的确立定型上,容易动摇不定,还在矛盾甚至痛苦挣扎中不断矫正,难以体系化,且价值观念的判断和选择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具有多变性。
4.多元性
大学生价值观的多元性是20世纪90年代全球化、市场化、信息网络化三大趋势在我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相互作用的必然结果,转型时期的社会变革和由此导致的社会振荡,中西文化的碰撞,必然通过社会、学校、家庭、网络等各种渠道向大学生辐射,面对各种思潮与信息的冲击,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必然呈现出多元化和分散化的趋势,比如在价值取向上,有的重金钱,有的重享乐,有的重事业,有的重权力……。这种多元化的趋势揭示了社会转型时期青年大学生价值观念上的矛盾和困惑,这是整个社会价值观裂变在大学校园里的典型反映。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多元化既可使得社会现象生活异彩纷呈,但也可能引起思想的混乱和社会的无序。当然,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主流是健康的,他们拥护改革开放、有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自强进取、善于思考。
二、引起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困惑的深层次社会原因剖析
1.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引起价值观的多元化
改革和社会转型引起了社会结构、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深刻变化,也使社会价值体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开放加剧了各种文化、意识形态之间的相互渗透、碰撞、排斥和融合,使得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在同一环境中共存和发展成为可能,其积极的方面是国际文化交流的发展开拓了大学生的眼界,使他们如饥似渴地去汲取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消极的方面是多元文化的冲击,尤其是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潮确实在国内少部分大学生中产生了消极影响,不管怎样,这种文化的多元化必然会带来价值体系的多样性。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价值观的双重作用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一方面,大学生摒弃因袭守旧、不图进取、安贫乐道等传统价值观,出现了一些适应市场经济的新价值观,如效益观念,风险观念,竞争观念等等。另一方面,受商品经济的影响,也使大学生的价值观出现了一些令人忧虑的现象,如社会责任感淡漠,见利忘义行为的增长,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出现等等。
3.网络信息时代各种传媒的作用和影响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已全方位地渗透到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无处不在,成为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避免地影响着大学生的精神生活,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形成挑战。网络为超越时空的交流和信息资源的分享提供了可能,但由于缺乏管理,网络中也充斥着垃圾,鱼龙混杂,各种腐朽的不健康的内容比比皆是。有些大学生终日沉迷于网络之中过度依赖网络社交,与现实脱节;有的沉浸在小群体的“亚文化”圈子,容易受到不良文化思想的干扰,价值导向异化;有的面对不同文化思潮的冲击困惑彷徨。
当然,总的来说,中国社会正在变革中发展、进步,正在走向现代化,这为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优化和成熟提供了宏观背景和客观条件。
三、构建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路径研究
1.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主阵地作用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经济和社会结构、生产和生活方式、人生价值观、行为方式等都在急剧变化,过去常用的思想政治教育已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式的需要,因此要对学校德育工作在内容和方法手段上进行适时的变革,用科学思想丰富学生头脑,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要运用生动活泼、形象直观的电教、社会实践手段,在学生与社会之间搭起认识和理解的桥梁,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自觉抵制各种不良思潮的影响。
2.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大学精神的具体再现,是高校师生在长期教育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在价值取向上具有大学特色的精神氛围,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思想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方式。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一方面要通过科学的管理、完善的制度、健康多样的集体活动来营造一种文明、健康、活泼、有序的文化氛围,为校园文化注入时代的特色和生机;另一方面要营造健康向上的大学人际和舆论环境,树立良好的校风、学风,形成健康的舆论导向和有凝聚力的校园文化,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
3.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学生的现实生活问题相结合
必须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质方面的咨询和指导,同时要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同学们的现实生活问题相结合,如就当前大学生十分关心的“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大学生在其青春期所遇到的各种情感障碍以及未来的理想前途等问题坦诚的交流、探讨并给予积极指导,使他们达到个性的全面和谐与发展,促进他们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的形成。
4.创建全新网络教育模式,抢占思想教育制高点
伴随着信息社会的来临,计算机网络、手机短信等现代新媒体充斥在当今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对整个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冲击。这些现代新媒体无论在传播的速度、传播的范围、信息量乃至吸引力方面,都具有其他载体无法相比的优势,它们已经成为人们接受信息的重要来源。因此,我们教育工作者要积极抢占网络这一思想教育与舆论宣传的制高点,建设大量的“红色”网站,充分利用网上论坛、在线访谈、博客、QQ聊天等形式,构建信息化时代的网络思想教育体系,通过网络文字、音像、图表、数据等多种形象生动的形式引导大学生理性思考,自觉抵制不良思潮和偏激言论的传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责任编辑:刘丽娜)
关键词:价值取向;价值观;路径
作者简介:张新娟(1970-),女,陕西岐山人,华北电力大学学生处,副教授,华北电力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朱志媛(1965-),女,北京人,华北电力大学高教所,副编审。(北京 102206)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007-0079(2011)32-0187-01
大学生价值观的困惑在任何社会都存在,但当代大学生中的价值困惑是前所未有的广泛和深刻,这与当今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是紧密相连的。深入剖析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特点及其深层次社会因素,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健康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社会转型期大学生价值取向的特点
1.自觉性
改革开放,思想的解放,唤醒并强化了当代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他们冲破了传统观念和教条主义的束缚,注重自我价值,广泛地涉猎各种西方文化,不再不假思索地迷信某种价值观,人云亦云。改革进程的艰难复杂,社会的急剧变化,市场的激烈竞争,既给他们提供了选择的可能,又迫使他们必须通过思索作出取舍,通过亲身体验,认真思索,反复比较求证,来选择确立自己的价值观。因此,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具有了鲜明的自觉性。
2.实务性
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今天的大学生比以往更讲实效,其价值观具有鲜明的实用色彩,对“空头政治”、形式主义、禁欲思想已不屑一顾。他们对待生活、学习和工作的态度是务实进取的,他们渴望成才,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和学习的自觉性,能主动适应社会需要,在努力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学习各种实用技能和考取各种证书,为自己在求职时增加筹码。大学生实用价值取向在一定程度上是有进步意义的,但有时又带有一定的庸俗性,如有些青年过分看重“关系”、享受、金钱、地位和眼前利益。
3.多变性
虽然许多大学生不但强调自我价值,而且开始注重社会价值;不但注意吸收西方价值观中的精华,而且注意吸收传统价值观中的精华,开始在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传统价值与西方价值的对立统一中,建构科学的现代价值观。但由于资产阶级自由化等不良思潮的冲击,加之大学生生活阅历不足,政治上的幼稚,心理发展不成熟,以及学校德育的滞后,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还存在着诸多偏颇之处,在价值观的确立定型上,容易动摇不定,还在矛盾甚至痛苦挣扎中不断矫正,难以体系化,且价值观念的判断和选择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具有多变性。
4.多元性
大学生价值观的多元性是20世纪90年代全球化、市场化、信息网络化三大趋势在我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相互作用的必然结果,转型时期的社会变革和由此导致的社会振荡,中西文化的碰撞,必然通过社会、学校、家庭、网络等各种渠道向大学生辐射,面对各种思潮与信息的冲击,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必然呈现出多元化和分散化的趋势,比如在价值取向上,有的重金钱,有的重享乐,有的重事业,有的重权力……。这种多元化的趋势揭示了社会转型时期青年大学生价值观念上的矛盾和困惑,这是整个社会价值观裂变在大学校园里的典型反映。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多元化既可使得社会现象生活异彩纷呈,但也可能引起思想的混乱和社会的无序。当然,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主流是健康的,他们拥护改革开放、有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自强进取、善于思考。
二、引起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困惑的深层次社会原因剖析
1.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引起价值观的多元化
改革和社会转型引起了社会结构、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深刻变化,也使社会价值体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开放加剧了各种文化、意识形态之间的相互渗透、碰撞、排斥和融合,使得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在同一环境中共存和发展成为可能,其积极的方面是国际文化交流的发展开拓了大学生的眼界,使他们如饥似渴地去汲取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消极的方面是多元文化的冲击,尤其是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潮确实在国内少部分大学生中产生了消极影响,不管怎样,这种文化的多元化必然会带来价值体系的多样性。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价值观的双重作用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一方面,大学生摒弃因袭守旧、不图进取、安贫乐道等传统价值观,出现了一些适应市场经济的新价值观,如效益观念,风险观念,竞争观念等等。另一方面,受商品经济的影响,也使大学生的价值观出现了一些令人忧虑的现象,如社会责任感淡漠,见利忘义行为的增长,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出现等等。
3.网络信息时代各种传媒的作用和影响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已全方位地渗透到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无处不在,成为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避免地影响着大学生的精神生活,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形成挑战。网络为超越时空的交流和信息资源的分享提供了可能,但由于缺乏管理,网络中也充斥着垃圾,鱼龙混杂,各种腐朽的不健康的内容比比皆是。有些大学生终日沉迷于网络之中过度依赖网络社交,与现实脱节;有的沉浸在小群体的“亚文化”圈子,容易受到不良文化思想的干扰,价值导向异化;有的面对不同文化思潮的冲击困惑彷徨。
当然,总的来说,中国社会正在变革中发展、进步,正在走向现代化,这为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优化和成熟提供了宏观背景和客观条件。
三、构建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路径研究
1.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主阵地作用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经济和社会结构、生产和生活方式、人生价值观、行为方式等都在急剧变化,过去常用的思想政治教育已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式的需要,因此要对学校德育工作在内容和方法手段上进行适时的变革,用科学思想丰富学生头脑,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要运用生动活泼、形象直观的电教、社会实践手段,在学生与社会之间搭起认识和理解的桥梁,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自觉抵制各种不良思潮的影响。
2.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大学精神的具体再现,是高校师生在长期教育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在价值取向上具有大学特色的精神氛围,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思想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方式。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一方面要通过科学的管理、完善的制度、健康多样的集体活动来营造一种文明、健康、活泼、有序的文化氛围,为校园文化注入时代的特色和生机;另一方面要营造健康向上的大学人际和舆论环境,树立良好的校风、学风,形成健康的舆论导向和有凝聚力的校园文化,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
3.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学生的现实生活问题相结合
必须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质方面的咨询和指导,同时要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同学们的现实生活问题相结合,如就当前大学生十分关心的“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大学生在其青春期所遇到的各种情感障碍以及未来的理想前途等问题坦诚的交流、探讨并给予积极指导,使他们达到个性的全面和谐与发展,促进他们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的形成。
4.创建全新网络教育模式,抢占思想教育制高点
伴随着信息社会的来临,计算机网络、手机短信等现代新媒体充斥在当今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对整个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冲击。这些现代新媒体无论在传播的速度、传播的范围、信息量乃至吸引力方面,都具有其他载体无法相比的优势,它们已经成为人们接受信息的重要来源。因此,我们教育工作者要积极抢占网络这一思想教育与舆论宣传的制高点,建设大量的“红色”网站,充分利用网上论坛、在线访谈、博客、QQ聊天等形式,构建信息化时代的网络思想教育体系,通过网络文字、音像、图表、数据等多种形象生动的形式引导大学生理性思考,自觉抵制不良思潮和偏激言论的传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责任编辑:刘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