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农村中学数学教育仍存在许多薄弱环节,结合具体实际,笔者提出如下针对农村中学数学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要使学生有一个正确的学习观,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把教育教学的认识提高到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社会素质上来。虽然农村中学生具有基础差、知识面不广、适应能力较低等缺点,但教师不能过多埋怨“学生笨”,认为讲了很多遍的问题,学生搞不懂或是一知半解,是学生智力低。要从教师自身找原因,多探讨行之有效的方法,要从根本上理解他们从小生活在农村,见识少,所学知识均为书本知识,对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现象一无所知等困难。而且,他们认为所学知识对自己的将来没有什么用处。家长多数也都是文盲、半文盲,不懂得知识的重要性,只注重眼前的经济利益,不注重长远的文化投入,不懂怎样教育子女求学上进,甚至还有家长教训儿女“学那么多干什么,大学毕业也不分配工作,识一些字就行了”。为克服一系列阻碍学生学习的障碍,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在这一点上,教师应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告诉他们知识的重要性。给他们讲和他们生活有关的问题,让学生发现知识存在于社会和生活中,和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并不是自己和家长所想的那样一无是处。从而使学生产生求知欲,真正从根本上认识到学习文化知识、掌握科学技术是对国家、对民族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学数学是一门枯燥的学科,多数农村中学生不喜欢学数学,觉得难,没有兴趣。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采取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教师要热爱学生,增加感情投入。以爱心教化他们,以热心服务他们,以父母之心关怀体贴他们,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到老师既是他们的长辈又是他们的朋友。这一点很重要,因为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容易受到情感问题的困挠,若是教师对他们不闻不问,或是为了提高成绩经常侮骂部分后进生。偶尔一个课堂问题回答不正确,或是作业出现一些错误,教师就讽刺挖苦、打击、贬低他们,必然导致学生的自尊心和上进心受到伤害。表面上学生很怕或佯装尊敬这位老师,实际上学生在上课时没有好的学习态度,不懂装懂,不会做作业就抄袭,久而久之,学习兴趣全无,成绩必然大幅度下降。
其次,教师在教学中应尽力化枯燥为有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比较抽象、枯燥,学生学起来感觉无味,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将书本知识加以转化使之变为生动有趣的问题。如:有理数的加法,可以用扑克牌来代替正负数玩游戏,规定红色为正,黑色为负,让两个同学一组来抽扑克,每人抽两张,然后把他们相加,谁的得数大则谁胜。这样,我们就把抽象而枯燥的知识转移到一种游戏中,学生在游戏中就把有理数的加法学会了。
第三,充分利用青少年“好奇”的心理特点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中学生正处在对任何事物都倍感好奇的年龄阶段,教师可抓住这一心理特征,大胆创设能引起他们好奇的实际问题。如:在讲乘方的时候,可让学生讨论“一张足够大的纸,对折五十次后有多高?”学生讨论后,教师再告诉他们结果。这时学生会觉得非常有趣,因为问题出乎他们的想象,于是就会对学习乘方知识产生很大兴趣。
三、教给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
(一)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
预习是学习各科的有效方法之一,农村中学生中90%以上的学生不会用这一方法进行学习。因此,教师有必要教给他们预习的方法。预习,也就是在上课前将所要学的内容提前阅读,熟悉内容,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的一种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教会他们“打记号”,如有理数这一内容不懂就在这一地方打上记号,以便在上课时,认真听教师讲,从而真正理解该内容。
(二)教会学生听课方法
听课是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多数学生在“听”时不懂方法,学习效果也就不明显,怎样才能听好课呢?一是在听课过程中必须专心,不要“身在教室心在外”。二是抓重点,做笔记。上课时,教师都会强调某些问题(或多次提到的问题)为本节重点,应及时记下,以便复习巩固。三是预习中打记号的知识点,应“认真听,多提问”,保证做到听懂预习时不懂的知识点。四是积极思考并回答教师上课的提问,做到先思考,后回答,不要不经思考乱回答。五是认真完成课堂练习,将所学知识当堂巩固,发现自己这节课学习中的不足之处,多想多问。
(三)指导学生掌握思维的方法
思维主要以所掌握的知识为基础,它是初中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农村中学,学生难以掌握较为复杂或困难的思维方法,相对简单的主要以下面四种为主:
1. 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
将某一知识或某一题目分为几部分进行研究和讨论,再将所研究和讨论问题的各部分组合起来构成一个新的整体。如解求值题:已知(a+b-5)2+(a-b+7)2=0,求(a2-b2)+(a+b)2的值。我们将这个问题分为两部分①(a+b-5)2+(a-b+7)2=0 ②(a2-b2)+(a+b)2经分析后发现由①得a+b=5,a-b=-7;由②得(a2-b2)+(a+b)2=(a+b)(a-b)+(a+b)2综合① ②运用整体代入法即可求解。
2. 归纳与演绎的思维方法
将多个有共同特点的问题结合在一起,找到它们的共同点,从而得出结论,将归纳出的结论(或是所学知识)运用到解题中来。如完全平方公式是从某一些特殊的多项式乘以多项式中归纳出来的,当把它们应用于解决问题时也就是演绎的过程,只要学生掌握了这两种方法,并有效地结合起来,这样便能从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3. 类比与联想的思维方法
这是初中较为重要的思维方法,是将多个事物进行比较,找出异同的思维方法。如:完全平方公式和平方差公式的类比,可增强对此两种公式的理解,并可使学生对此公式的运用有进一步的认识,对思考某一问题时能想到相关问题受到启发。如:在学习积的乘方时可联想到商的乘方,从而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积与商之间的变化关系,使其思维从各方面发展。
4. 抽象与概括的思维方法
将事物中存在的某规律(或事物的特性)抽象出来,然后再将其概括起来的思维方法。如:七年级上册的数学课本中谈到的“探索规律”就属这两种方法的应用。
四、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近年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热门话题,过去那种“教师教,学生学”的传统模式已远远不适应教育发展方向。但是决不能生搬硬套某一种方法,要善于结合学生的实际,出发点应放在由“教”转向“导”,充分引导学生展示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发现、归纳、总结知识。如:使用讨论、对话、实验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从枯燥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在乐趣中获得知识,从而多方位培养高素质的有用人才。
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要使学生有一个正确的学习观,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把教育教学的认识提高到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社会素质上来。虽然农村中学生具有基础差、知识面不广、适应能力较低等缺点,但教师不能过多埋怨“学生笨”,认为讲了很多遍的问题,学生搞不懂或是一知半解,是学生智力低。要从教师自身找原因,多探讨行之有效的方法,要从根本上理解他们从小生活在农村,见识少,所学知识均为书本知识,对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现象一无所知等困难。而且,他们认为所学知识对自己的将来没有什么用处。家长多数也都是文盲、半文盲,不懂得知识的重要性,只注重眼前的经济利益,不注重长远的文化投入,不懂怎样教育子女求学上进,甚至还有家长教训儿女“学那么多干什么,大学毕业也不分配工作,识一些字就行了”。为克服一系列阻碍学生学习的障碍,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在这一点上,教师应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告诉他们知识的重要性。给他们讲和他们生活有关的问题,让学生发现知识存在于社会和生活中,和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并不是自己和家长所想的那样一无是处。从而使学生产生求知欲,真正从根本上认识到学习文化知识、掌握科学技术是对国家、对民族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学数学是一门枯燥的学科,多数农村中学生不喜欢学数学,觉得难,没有兴趣。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采取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教师要热爱学生,增加感情投入。以爱心教化他们,以热心服务他们,以父母之心关怀体贴他们,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到老师既是他们的长辈又是他们的朋友。这一点很重要,因为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容易受到情感问题的困挠,若是教师对他们不闻不问,或是为了提高成绩经常侮骂部分后进生。偶尔一个课堂问题回答不正确,或是作业出现一些错误,教师就讽刺挖苦、打击、贬低他们,必然导致学生的自尊心和上进心受到伤害。表面上学生很怕或佯装尊敬这位老师,实际上学生在上课时没有好的学习态度,不懂装懂,不会做作业就抄袭,久而久之,学习兴趣全无,成绩必然大幅度下降。
其次,教师在教学中应尽力化枯燥为有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比较抽象、枯燥,学生学起来感觉无味,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将书本知识加以转化使之变为生动有趣的问题。如:有理数的加法,可以用扑克牌来代替正负数玩游戏,规定红色为正,黑色为负,让两个同学一组来抽扑克,每人抽两张,然后把他们相加,谁的得数大则谁胜。这样,我们就把抽象而枯燥的知识转移到一种游戏中,学生在游戏中就把有理数的加法学会了。
第三,充分利用青少年“好奇”的心理特点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中学生正处在对任何事物都倍感好奇的年龄阶段,教师可抓住这一心理特征,大胆创设能引起他们好奇的实际问题。如:在讲乘方的时候,可让学生讨论“一张足够大的纸,对折五十次后有多高?”学生讨论后,教师再告诉他们结果。这时学生会觉得非常有趣,因为问题出乎他们的想象,于是就会对学习乘方知识产生很大兴趣。
三、教给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
(一)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
预习是学习各科的有效方法之一,农村中学生中90%以上的学生不会用这一方法进行学习。因此,教师有必要教给他们预习的方法。预习,也就是在上课前将所要学的内容提前阅读,熟悉内容,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的一种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教会他们“打记号”,如有理数这一内容不懂就在这一地方打上记号,以便在上课时,认真听教师讲,从而真正理解该内容。
(二)教会学生听课方法
听课是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多数学生在“听”时不懂方法,学习效果也就不明显,怎样才能听好课呢?一是在听课过程中必须专心,不要“身在教室心在外”。二是抓重点,做笔记。上课时,教师都会强调某些问题(或多次提到的问题)为本节重点,应及时记下,以便复习巩固。三是预习中打记号的知识点,应“认真听,多提问”,保证做到听懂预习时不懂的知识点。四是积极思考并回答教师上课的提问,做到先思考,后回答,不要不经思考乱回答。五是认真完成课堂练习,将所学知识当堂巩固,发现自己这节课学习中的不足之处,多想多问。
(三)指导学生掌握思维的方法
思维主要以所掌握的知识为基础,它是初中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农村中学,学生难以掌握较为复杂或困难的思维方法,相对简单的主要以下面四种为主:
1. 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
将某一知识或某一题目分为几部分进行研究和讨论,再将所研究和讨论问题的各部分组合起来构成一个新的整体。如解求值题:已知(a+b-5)2+(a-b+7)2=0,求(a2-b2)+(a+b)2的值。我们将这个问题分为两部分①(a+b-5)2+(a-b+7)2=0 ②(a2-b2)+(a+b)2经分析后发现由①得a+b=5,a-b=-7;由②得(a2-b2)+(a+b)2=(a+b)(a-b)+(a+b)2综合① ②运用整体代入法即可求解。
2. 归纳与演绎的思维方法
将多个有共同特点的问题结合在一起,找到它们的共同点,从而得出结论,将归纳出的结论(或是所学知识)运用到解题中来。如完全平方公式是从某一些特殊的多项式乘以多项式中归纳出来的,当把它们应用于解决问题时也就是演绎的过程,只要学生掌握了这两种方法,并有效地结合起来,这样便能从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3. 类比与联想的思维方法
这是初中较为重要的思维方法,是将多个事物进行比较,找出异同的思维方法。如:完全平方公式和平方差公式的类比,可增强对此两种公式的理解,并可使学生对此公式的运用有进一步的认识,对思考某一问题时能想到相关问题受到启发。如:在学习积的乘方时可联想到商的乘方,从而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积与商之间的变化关系,使其思维从各方面发展。
4. 抽象与概括的思维方法
将事物中存在的某规律(或事物的特性)抽象出来,然后再将其概括起来的思维方法。如:七年级上册的数学课本中谈到的“探索规律”就属这两种方法的应用。
四、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近年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热门话题,过去那种“教师教,学生学”的传统模式已远远不适应教育发展方向。但是决不能生搬硬套某一种方法,要善于结合学生的实际,出发点应放在由“教”转向“导”,充分引导学生展示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发现、归纳、总结知识。如:使用讨论、对话、实验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从枯燥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在乐趣中获得知识,从而多方位培养高素质的有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