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合作学习是当代主流教学理念和策略之一,也是新课程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这种理念和策略冲破了传统教学理论的藩篱,对教学过程给予了重新界定,对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及作用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
关键词:初中数学;小组合作;策略;健康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性”学习,“小组”的作用能否充分发挥,“合作”的手段能否充分运用,这是体现小组合作学习是否真正有效的两个关键性问题,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不仅仅是推广和应用一种教学研究的手段和方法,它真正的内在意义是培养学生充分的合作精神、合作能力,这正是学生需要培养的社会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合作学习的过程不仅仅是个认知过程,更是一个交往过程、审美过程,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同时作为教师要善于不断总结,不断反思,从中汲取好的作法。
一、小组合作的策略
1.教师需要合理创设情境,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乐于参加小组合作学习。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使得学生在尊重、热爱老师的过程中激发自己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能够主动、积极的进行探索,研究性学习。教师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所要体现的新理念。教师对全班学生的分组要进行认真的研究设计,在小组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每个小组的监督和指导,在每一节课完成以后教师必须要布置好下一节课学生所学内容,要让学生提前在预习时就要做好合作参与的准备。
2.让学习较好的学生起到引领作用,创设一些较为简单的问题,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自己尝试解决这些问题,以此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争取让所有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进来。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提供机会让学生多表达自己的观点,发现问题及时予以指点,教师要使学生逐步体验到通过合作学习可以解决很多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合作学习可以提高每个人的能力,使大家友好相处,从而对合作学习产生认同感。
3.合作学习要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学习成绩等确定分组。哪位同学当组长?哪位同学是发言人?哪位同学记录等。只有这样,合作才能有条不紊的进行. 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小组的学习成果。期间教师要在组间巡视,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的能力,要让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多思考、发言,多鼓励他们,保证他们达到基本要求。
4.对每个小组表现积极的同学要及时给予表扬,对学习积极性不高,参与度不够的同学多鼓励他们。尽量让学习好的同学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形成良性互动。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反思成果与不足、对学习进行全面的评价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做有利于改进教学。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批改、找学生谈话等方式收集信息,反思取得成功的经验和不足之处的教训,进而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再做具体的指导,促使每个小组都进行反思,这样慢慢会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良性循环。
二、要加强对合作学习的监控
1.纠正错误,提供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如事实上的错误,语言表达上、方法步骤上的错误等,教师要在巡查中既注意宏观上把握整体学习情况,也要通过参与一两个组的合作或者轮流到每个组的方式,把握每个组的讨论情况,及时发现他们的错误,给予指导和帮助。另外,在讨论中,学生思路打开后,有时会偏离讨论的主题,教师也应及时发现和采取措施,把思路引到正题上来。
2.控制课堂纪律,防止噪音过大。在分组讨论中,每个小组都沉浸在本组的“小世界”中,常常会出现噪音过大的情况,影响同学间的交流和老师的指导。当噪音过大时,教师要及时加以控制,如果是某一个或两个小组讨论过于“激烈”,教师可参与到小组中单独提示,如果是整体噪音过大,则有必要暂停小组活动,教师加以强调。
3.防止冷场及个别同学未参与小组活动。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有的小组可能会由于组织不当或者准备不充分而出现无人发言的情况,教师应该及时提供帮助,分析冷场的主要原因,再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某些方面的指导,如合作技能、材料补充等。有些小组的活动虽然整体开展得很顺利,但个别组员未参加到小组活动中,或是发言极少。出现这种情况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另外也要对小组合作技能的相关方面进行指导,提醒组长和每个组员注意,使每个同学都参与到小组活动中来。
4.积极协调人际关系。(1)组内冲突组内冲突大多是由于分工不合理或者意见相左而造成的。针对不同的原因,教师要采取不同的措施,给予不同的指导。如,当小组由于分工不合理而出现冲突时,教师要对组长做进一步培训,提醒应该遵守的分工原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先介入小组活动,协调小组内的角色分配,对个别学生进行思想开导,再在课后仔细分析原因,与组员一起共同商量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小组由于意见不同而产生争吵时,教师可先鼓励学生爱学习、爱思考、然后指导学生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如何给别人提意见等。教师要将小组内的矛盾积极转化成一次锻炼合作技能的机会,只有在组员关系恶化时才考虑重新分组。(2)组间冲突主要出现在两个小组观点不一致和小组利益产生冲突(如评优、加分)的时候。由于每个小组是一个小集体,有一定的凝聚力,所以教师要特别注意组间关系的调节。如果冲突长时间得不到解决,或是仅是表面上的和好,而实际上“斗争”更激烈的话,就会严重影响冲突双方甚至是整个班的学习,也影响集体的团结。在解决冲突时,教师要让双方平静陈述自己的理由,这一方面有助于教师接收各方面的信息,不偏信一方,另一方面,在倾听对方陈述理由时,小组有可能增加对对方的认同感,减少误解。教师同时要指导学生尊重他人意见以及表达不同观点的方法。另外,教师要在评价时做到客观、公正,并且在活动开始就制定好评价标准,减少和避免小组在竞争时发生利益冲突。
5.指导学生自我监控。教师时间和精力有限,不可能发现并帮助解决合作中每个小组、每个学生出现的问题,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自我监控。同时,教师在提供帮助时难免会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学生的自我监控则可以充分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发现问题所在,提出解决方案。这里自我监控包括小组监控和个人的自我监控两方面内容。无论是小组还是个人,都要对正在进行或将要进行的活动有清晰的认识,如:活动的意图是什么?开展到什么程度了?与其他人或其他小组相比又处在什么样的水平?还要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提示应该注意的问题,如讨论是否偏离了主题?是否有同学一直发言都比较少?我真正弄懂了这个问题吗?
参考文献:
[1]袁玲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 2015年第5期.
[2]林永成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教育界》, 2015年 第2期.
关键词:初中数学;小组合作;策略;健康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性”学习,“小组”的作用能否充分发挥,“合作”的手段能否充分运用,这是体现小组合作学习是否真正有效的两个关键性问题,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不仅仅是推广和应用一种教学研究的手段和方法,它真正的内在意义是培养学生充分的合作精神、合作能力,这正是学生需要培养的社会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合作学习的过程不仅仅是个认知过程,更是一个交往过程、审美过程,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同时作为教师要善于不断总结,不断反思,从中汲取好的作法。
一、小组合作的策略
1.教师需要合理创设情境,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乐于参加小组合作学习。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使得学生在尊重、热爱老师的过程中激发自己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能够主动、积极的进行探索,研究性学习。教师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所要体现的新理念。教师对全班学生的分组要进行认真的研究设计,在小组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每个小组的监督和指导,在每一节课完成以后教师必须要布置好下一节课学生所学内容,要让学生提前在预习时就要做好合作参与的准备。
2.让学习较好的学生起到引领作用,创设一些较为简单的问题,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自己尝试解决这些问题,以此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争取让所有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进来。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提供机会让学生多表达自己的观点,发现问题及时予以指点,教师要使学生逐步体验到通过合作学习可以解决很多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合作学习可以提高每个人的能力,使大家友好相处,从而对合作学习产生认同感。
3.合作学习要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学习成绩等确定分组。哪位同学当组长?哪位同学是发言人?哪位同学记录等。只有这样,合作才能有条不紊的进行. 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小组的学习成果。期间教师要在组间巡视,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的能力,要让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多思考、发言,多鼓励他们,保证他们达到基本要求。
4.对每个小组表现积极的同学要及时给予表扬,对学习积极性不高,参与度不够的同学多鼓励他们。尽量让学习好的同学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形成良性互动。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反思成果与不足、对学习进行全面的评价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做有利于改进教学。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批改、找学生谈话等方式收集信息,反思取得成功的经验和不足之处的教训,进而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再做具体的指导,促使每个小组都进行反思,这样慢慢会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良性循环。
二、要加强对合作学习的监控
1.纠正错误,提供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如事实上的错误,语言表达上、方法步骤上的错误等,教师要在巡查中既注意宏观上把握整体学习情况,也要通过参与一两个组的合作或者轮流到每个组的方式,把握每个组的讨论情况,及时发现他们的错误,给予指导和帮助。另外,在讨论中,学生思路打开后,有时会偏离讨论的主题,教师也应及时发现和采取措施,把思路引到正题上来。
2.控制课堂纪律,防止噪音过大。在分组讨论中,每个小组都沉浸在本组的“小世界”中,常常会出现噪音过大的情况,影响同学间的交流和老师的指导。当噪音过大时,教师要及时加以控制,如果是某一个或两个小组讨论过于“激烈”,教师可参与到小组中单独提示,如果是整体噪音过大,则有必要暂停小组活动,教师加以强调。
3.防止冷场及个别同学未参与小组活动。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有的小组可能会由于组织不当或者准备不充分而出现无人发言的情况,教师应该及时提供帮助,分析冷场的主要原因,再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某些方面的指导,如合作技能、材料补充等。有些小组的活动虽然整体开展得很顺利,但个别组员未参加到小组活动中,或是发言极少。出现这种情况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另外也要对小组合作技能的相关方面进行指导,提醒组长和每个组员注意,使每个同学都参与到小组活动中来。
4.积极协调人际关系。(1)组内冲突组内冲突大多是由于分工不合理或者意见相左而造成的。针对不同的原因,教师要采取不同的措施,给予不同的指导。如,当小组由于分工不合理而出现冲突时,教师要对组长做进一步培训,提醒应该遵守的分工原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先介入小组活动,协调小组内的角色分配,对个别学生进行思想开导,再在课后仔细分析原因,与组员一起共同商量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小组由于意见不同而产生争吵时,教师可先鼓励学生爱学习、爱思考、然后指导学生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如何给别人提意见等。教师要将小组内的矛盾积极转化成一次锻炼合作技能的机会,只有在组员关系恶化时才考虑重新分组。(2)组间冲突主要出现在两个小组观点不一致和小组利益产生冲突(如评优、加分)的时候。由于每个小组是一个小集体,有一定的凝聚力,所以教师要特别注意组间关系的调节。如果冲突长时间得不到解决,或是仅是表面上的和好,而实际上“斗争”更激烈的话,就会严重影响冲突双方甚至是整个班的学习,也影响集体的团结。在解决冲突时,教师要让双方平静陈述自己的理由,这一方面有助于教师接收各方面的信息,不偏信一方,另一方面,在倾听对方陈述理由时,小组有可能增加对对方的认同感,减少误解。教师同时要指导学生尊重他人意见以及表达不同观点的方法。另外,教师要在评价时做到客观、公正,并且在活动开始就制定好评价标准,减少和避免小组在竞争时发生利益冲突。
5.指导学生自我监控。教师时间和精力有限,不可能发现并帮助解决合作中每个小组、每个学生出现的问题,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自我监控。同时,教师在提供帮助时难免会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学生的自我监控则可以充分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发现问题所在,提出解决方案。这里自我监控包括小组监控和个人的自我监控两方面内容。无论是小组还是个人,都要对正在进行或将要进行的活动有清晰的认识,如:活动的意图是什么?开展到什么程度了?与其他人或其他小组相比又处在什么样的水平?还要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提示应该注意的问题,如讨论是否偏离了主题?是否有同学一直发言都比较少?我真正弄懂了这个问题吗?
参考文献:
[1]袁玲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 2015年第5期.
[2]林永成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教育界》, 2015年 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