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音乐教学也在发生着改变,音乐教师要能够在把握新课改教学理念的基础上,以音乐基础知识教学为契机,丰富学生的音乐情感及表达,帮助学生构建全面的音乐体系。本文综合小学音乐的学科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通过革新教学理念,营造良好的音乐氛围;贴近学生生活,培养学生音乐思维;开展教学实践,提升学生音乐能力等方法,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音乐 有效教学 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8)31-0133-01
新课改下的小学音乐教学,肩负着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使命,这既是对新课改内在精神的践行,同时也是新时期音乐教学的核心诉求。学生音乐素养的养成不是简单的乐理知识教学,还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现状和认知特点,将音乐素养包含的内容进行分解,在日常的教学中,丰富学生的情感表达,在轻松愉悦的音乐氛围中,使学生真正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使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学生可以借助音乐氛围的影响以及自身掌握的音乐知识感知音乐的美好。那么,具体应该从哪些方面做起呢?笔者结合自身经验,谈谈如何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性。
1.革新教学理念,营造良好音乐氛围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小学音乐的课堂上教师长期占据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被动地学习音乐知识,师生之间的互动沟通较少,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从性质上来看,小学音乐是一门以声音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艺术学科,对教学环境的要求相对较高。因此,学校要加大对音乐课堂的支持力度,增强音乐器材的投入力度,促進良好音乐环境的创建。小学音乐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转变教学理念,营造良好的音乐氛围。
例如,《森林与小鸟》这首乐曲由两部分和尾声组成,第一部分表现了宁静的大森林,第二部分表现了欢腾的大森林中不时出现模仿小鸟的叫声,表现了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不论是对哪种景象的感知,都需要良好音乐环境的创建以及利于音乐欣赏的氛围建设,从实际的教学经验可知,音乐学科在教学生学习和掌握歌唱知识和技巧之外,还需要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且音乐鉴赏能力的提升,不仅得益于音乐设备的完善,还需要教师能够在教学中加入人文关怀,促进音乐氛围的创建。
2.贴近学生生活,培养学生音乐思维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天真烂漫的年龄,学生眼中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对事物的感知既生动形象,又不失纯真。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挖掘学生生活中的音乐元素,将音乐课堂上系统的理论知识与学生生活中的音乐元素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在对熟悉事物的感知中体会音乐理论知识的奥秘,并在相同或不同类型的音乐或场景中,梳理出条理化的音乐思维,逐步将这些思维系统化,进而内化为学生的音乐素养。
例如,在“牧民的一天”音乐的鉴赏中,引导学生通过欣赏音乐了解牧民的生活,体会音乐中传达出的深意,增强学生的乐感。学生在对音乐的欣赏中,脑中浮现出了这些画面:“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奇美画卷,由远及近的马蹄声,不安分的星星,青青的草原等等。这些画面以立体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构成了牧民一天的生活。根据这一思路,挖掘学生的一天,了解学生在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及其表达情感的方式,并用音乐的方式进行表达,进而培养学生的音乐思维。
3.开展教学实践,提升学生音乐能力
小学阶段音乐教学的开展,不仅需要学生掌握理论化的音乐知识,还需要教师能够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综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组织开展教学实践活动。以趣味性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参与其中,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表演力,以感官感知或形体动作之间的协调运用,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和感知力。同时,逐步培养学生的音乐原创能力,自主创作歌曲,也可以填词,或是为诗歌、古诗等谱曲,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
例如,为了培养学生的生态环保意识,结合教材内容,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开展“森林的故事”的情景剧活动,在活动中播放《不得了》的背景音乐,并让学生用急切的心情进行歌唱,同时结合具体的故事情节,将学生进行分组,有的学生扮演动物,如牛、鸟、兔、大象、小猴、兔子、狮子等;有的学生扮演滥砍滥伐的人们;有的学生扮演植树的少先队员,用手势、舞蹈等肢体动作,表现森林被砍,动物惶恐,少先队员重建家园的故事,调动学生的感官,提升学生的音乐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音乐教学有效性的提升,需要教师在深刻把握新课改教学理念的基础上,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重视音乐环境的创建,营造良好的音乐氛围。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深入挖掘学生生活中的音乐元素,构建有利于学生感知音乐的氛围和场景,培养学生的音乐思维。组织开展教学实践活动,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开展实践活动,以音乐创造力的提高,逐步实现学生音乐综合能力的提高,进而全面实现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程焯.整合多种教学资源 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效率[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3):81.
[2]哈睿.面向课堂教学的中小学音乐教学资源整合[J].中国电化教育,2006(6):89-91.
小学音乐 有效教学 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8)31-0133-01
新课改下的小学音乐教学,肩负着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使命,这既是对新课改内在精神的践行,同时也是新时期音乐教学的核心诉求。学生音乐素养的养成不是简单的乐理知识教学,还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现状和认知特点,将音乐素养包含的内容进行分解,在日常的教学中,丰富学生的情感表达,在轻松愉悦的音乐氛围中,使学生真正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使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学生可以借助音乐氛围的影响以及自身掌握的音乐知识感知音乐的美好。那么,具体应该从哪些方面做起呢?笔者结合自身经验,谈谈如何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性。
1.革新教学理念,营造良好音乐氛围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小学音乐的课堂上教师长期占据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被动地学习音乐知识,师生之间的互动沟通较少,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从性质上来看,小学音乐是一门以声音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艺术学科,对教学环境的要求相对较高。因此,学校要加大对音乐课堂的支持力度,增强音乐器材的投入力度,促進良好音乐环境的创建。小学音乐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转变教学理念,营造良好的音乐氛围。
例如,《森林与小鸟》这首乐曲由两部分和尾声组成,第一部分表现了宁静的大森林,第二部分表现了欢腾的大森林中不时出现模仿小鸟的叫声,表现了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不论是对哪种景象的感知,都需要良好音乐环境的创建以及利于音乐欣赏的氛围建设,从实际的教学经验可知,音乐学科在教学生学习和掌握歌唱知识和技巧之外,还需要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且音乐鉴赏能力的提升,不仅得益于音乐设备的完善,还需要教师能够在教学中加入人文关怀,促进音乐氛围的创建。
2.贴近学生生活,培养学生音乐思维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天真烂漫的年龄,学生眼中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对事物的感知既生动形象,又不失纯真。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挖掘学生生活中的音乐元素,将音乐课堂上系统的理论知识与学生生活中的音乐元素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在对熟悉事物的感知中体会音乐理论知识的奥秘,并在相同或不同类型的音乐或场景中,梳理出条理化的音乐思维,逐步将这些思维系统化,进而内化为学生的音乐素养。
例如,在“牧民的一天”音乐的鉴赏中,引导学生通过欣赏音乐了解牧民的生活,体会音乐中传达出的深意,增强学生的乐感。学生在对音乐的欣赏中,脑中浮现出了这些画面:“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奇美画卷,由远及近的马蹄声,不安分的星星,青青的草原等等。这些画面以立体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构成了牧民一天的生活。根据这一思路,挖掘学生的一天,了解学生在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及其表达情感的方式,并用音乐的方式进行表达,进而培养学生的音乐思维。
3.开展教学实践,提升学生音乐能力
小学阶段音乐教学的开展,不仅需要学生掌握理论化的音乐知识,还需要教师能够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综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组织开展教学实践活动。以趣味性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参与其中,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表演力,以感官感知或形体动作之间的协调运用,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和感知力。同时,逐步培养学生的音乐原创能力,自主创作歌曲,也可以填词,或是为诗歌、古诗等谱曲,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
例如,为了培养学生的生态环保意识,结合教材内容,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开展“森林的故事”的情景剧活动,在活动中播放《不得了》的背景音乐,并让学生用急切的心情进行歌唱,同时结合具体的故事情节,将学生进行分组,有的学生扮演动物,如牛、鸟、兔、大象、小猴、兔子、狮子等;有的学生扮演滥砍滥伐的人们;有的学生扮演植树的少先队员,用手势、舞蹈等肢体动作,表现森林被砍,动物惶恐,少先队员重建家园的故事,调动学生的感官,提升学生的音乐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音乐教学有效性的提升,需要教师在深刻把握新课改教学理念的基础上,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重视音乐环境的创建,营造良好的音乐氛围。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深入挖掘学生生活中的音乐元素,构建有利于学生感知音乐的氛围和场景,培养学生的音乐思维。组织开展教学实践活动,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开展实践活动,以音乐创造力的提高,逐步实现学生音乐综合能力的提高,进而全面实现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程焯.整合多种教学资源 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效率[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3):81.
[2]哈睿.面向课堂教学的中小学音乐教学资源整合[J].中国电化教育,2006(6):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