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五六岁的时候,跟着奶奶过日子,不怕黑。每天清早醒来,躺在二楼的床上,闻着奶奶用柴火烧饭弥漫出的炊烟味,安心地睁着眼、舒畅地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内心安宁、平和。之后的好几年中,都不曾理会鬼神之说。即使村里死了谁谁谁,或是到一处庙跪一处佛。对于小伙伴如何渲染电视剧《聊斋》音乐与剧情的阴森恐怖,或者大人们夸张地谈鬼论神,都入不了心。村里的石棺并不罕见,也不抱有畏惧之心,平日里还与伙伴们在石棺上爬上跳下,直到村里后面的排屋里死了一个老婆婆,事情发生了改变。
这个婆婆的样子到现在我还记得,穿常见的老年人土布对襟衣,脑后梳个黑网罩着的发髻,咧开嘴的时候露出两颗镶金的牙齿,说起话来显得不够和善。她住村西头的孙女和我大表妹同龄,儿媳妇是村里的赤脚医生。我还去他们家打过针,见过别的小孩拿了用剩的盐水瓶插蔷薇花、剖开吊过盐水的塑料管折成金鱼玩。这个婆婆的丧宴我去了,露天摊了很多吃食。和隔壁小孩咬了一口猪肝,觉得又干又腥,以至于我好多年都不碰猪肝。倒是裹满咸菜、笋丝的长油豆腐,咸鲜咸鲜的。旁观过世者的家属长时间地干嚎,觉得很无聊,丝毫觉察不到悲痛。
据说这个婆婆是喝农药死的,至于具体什么原因,现在实在很难回忆起来了。大概是家庭矛盾剧烈,没有抢救过来。有一次串门,看到死者家黑洞洞的堂屋挂着她的黑白遗像,隐约有了一种恐惧。之后好几次半夜醒来,仿佛听到屋外的水井里有晃动的声响,心里毛毛的,忽然就联想到:是不是这个死了的婆婆拿着农药瓶往井里倒药水呢?到了第二天打水、淘米,也就忘了这事。后来几个半夜醒来,似乎听到一墙之隔的木楼梯有吱嘎吱嘎声,立马想到是不是那个死了的婆婆一脚一脚迈着脚步,只是声音总停留在那几个台阶上,汗毛鼓鼓的。
这样反复了一些日子,白天也开始后怕起来。以至于上学路上看到隔壁村的那个门洞形的水泥坟,从心中往四肢发热,都要转过头去。瞥到之前并不害怕的河边裸露的白骨,也要怀疑一下到底是不是人骨。下雨天放学走那条平日不走的路,看到一扇乌黑的小木门,也会怀疑里面住的是人是鬼。原本羡慕的祠堂小学二楼的教室,对我也失去了吸引力,因为本村的同学说那里不干净。他们还说学校中心的礼堂木台下葬着很多死人骨,平常人多的时候不怎么介意,当放学人散后,就开始萌生畏惧。
那段时间晚上一关灯,我就蒙头蒙脑地睡。时间一长被哥哥笑话,说我是胆小鬼。有一回奶奶外出礼佛几日,我住在姑姑家里。她家就在隔壁村,屋后隔着一条河是人尽皆知的坟堆。没有神鬼意识的时候,还和伙伴们举着自制的缠满蜘蛛网丝的拍子去坟堆旁粘过蜻蜓。傍晚,红色的蜻蜓在夕阳中成群地飞舞着,小河傍着木槿花树、杨柳,笼罩着一层昏黄的光芒,恬静、安谧。冬天河面结冰,一早伙伴们在冰面上小心翼翼地走动,让不习惯早起的我感到艳羡又遗憾。到了那时,入夜后没有路灯的天黑得很彻底,躺在床上、蒙着头、闭着眼睛,想到那没有靠近过、没看清过的坟堆到底葬着多少人,隐约想象到高低不一的墓碑上刻着不同字体的名字,惴惴不安地睡去。
有一晚,和姑姑、表妹看完电视剧正要熄灯,斜着身躺在老式木床上,忽然感到一只光着的脚被两只温润的手握住揉搓了一下,滑溜溜的、有点痒痒。直起身子一看,床前的木地板上根本没有人,姑姑和表妹两个都在被窝里,顿时觉得事情有点蹊跷。再抬头看看木床套,竟然有点犯晕,迷离地自我安慰上面的图案是可以驱鬼的。这一夜,整个人在被窝里缩来缩去的,后来竟转到床的另一头去了,还是姑姑开了灯发现的,弄得自己很狼狈。从那以后,睡觉时就不敢躺着把脚伸出床去了。到现在也搞不明白,那双手究竟是怎么回事。
渐渐的,连白天我也不敢一个人爬奶奶家那道昏暗的木楼梯了。非上不可的时候,就提心吊胆地上去,又尽快地下来。瞥见堂屋墙上挂着的曾祖母的黑白大遗像,心里总毛毛的。夜里开始做有鬼的噩梦。有一个梦好几次雷同地出现,是站在自己家的后门门槛上,天几乎黑透,头顶上从空中伸下一只巨大的手来,手像烟雾一样的飘渺,醒来一身虚汗。还有一个梦,是将近夜晚的狭窄过道上,迎面幽幽地走来一个瘦长、阴郁的男鬼来,醒来心突突地跳。
去三里外的镇上,会经过一排石棺。那时候白天路过,距离转弯还有一段路的时候,心里就开始不安了,转弯后只想着赶紧走完。路边还有一个不小的庙,从前有佛事的时候,在里面穿来穿去的,也就是那伸长舌头的黑白无常有些令人害怕,香火热闹并无什么挂碍。可到了那时候,庙宇冷清,从边门望过去,狭长的、长草的鹅卵石步道上,似乎飘荡着一股阴冷的气息,不敢多看一眼。这条路,在我还未入学时,我经常揣着奶奶给的两毛钱,路过去买葵花瓜子。小店就在寺庙边,里面混合着酱油、糖果等百什的味道,倒也清净。称好的瓜子被装到卷成圆锥形的黄色牛皮纸里,被我欢欣地双手捧回家去。瓜子又香又脆,在那个零食匮乏的年代,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回味。可是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小店的门关得紧紧的,再没见它开过。
时间一长,奶奶就觉察出其中的不对劲了。半夜,她拉了床头的电灯开关线,坐起来,闭着眼睛,边打瞌睡边抱着我。可是只有十五瓦的灯泡光线那么暗,把屋里的东西照得灰暗灰暗,更缺乏安全感,奶奶又是睡着的模样,不济事啊。有一个傍晚,奶奶在扫把上搭了一件衣服,叫我站在一边,不解地见她嘴里轻轻地叫着我的小名,喊我回家。后来我才回过神来,原来是叫魂。最近,母亲说起来,我才弄明白老家的“叫小魂灵”是要在烧晚饭时叫的,说是孩子小的时候容易出魂,用这种方法把魂给叫回来。前些时候,母亲效法给我的孩子也叫过一次。她还拿出过另一招制“惊魂”的方法,那是我孩子更小的时候。母亲在锅里煮了一个鸡蛋,去壳、挖掉蛋黄,在里面放一个我的银耳环,裹好,外面包上布,扎紧,轻轻地在孩子的脸上、手上滚动着。滚完以后,打开一看,发现银色的耳环黑了很多,母亲说“惊”已经被滚走了。恍然想起小时候,有一次看到西面隔壁的老人也是这样给婴儿滚鸡蛋的。
招魂后我的情形并不见好,有一天奶奶带着我去隔壁村一个老太婆家里。老太婆住一个矮小、昏暗的房子,关起门来、点一炷香、闭着眼睛、念念有词地咕噜一通,我被弄得莫名其妙。从那里出来后,看到屋边的水沟边开着白色的蔷薇花,與之前的情形形成强烈的反差,倒有几分愉悦。走出一段路后,奶奶有点自言自语地嘀咕:哪里有什么鬼、什么菩萨,本命年流年不利而已。低头走在家门前的宽泥路上,我大为诧异:平常吃斋念佛的奶奶不是很信佛的吗?后来学校里老师讲到要破除迷信,我才明白之前奶奶是带我见巫婆去了。后来,东面隔壁的邻居去了一处寺庙,回来说她被菩萨附身了。不久,她家的顶楼阁楼竖了一尊不大的观音像,隔三差五的有人去向她求助。听说她要请神了,我也跑去看过几次。只见她点一炷香,闭着眼、装腔作势地咕哝一阵,说是菩萨已经到她身上了,当事人就通过她和菩萨对话了。有一个邻村的男人被她糊弄得信以为真,我的大奶奶根本就不买她的账。后来我读初中离开了村里,菩萨也渐渐远离她了。 长时间的怕鬼、神思恍惚,在外地的父母也终于有点顾虑了。有一回父亲回来,带我去了镇上的医院。也不知挂了什么科室,接诊的是个中年男医生,他也没多问什么话,问了我也不回答。同去的还有父亲的一个熟人,他们也不说什么,就从医院出来了。到家后,父亲问我是不是无缘无故看到屋里冒烟了,我不置可否地沉默了。這事也就不了了之地被搁下了,渐渐地我似乎也没有那么怕鬼了。
夜里大人们再讲起鬼怪的时候,会朝我这边顾看一下,看我是不是紧张,发现并无大碍,就接着讲他们的轶事。姑父说有人在走夜路时看到过一闪一闪的鬼火。父亲说有两个人比赛谁胆子大,夜里胆子更大的那个敢躺在石棺里等着另一个人到坟地,突然跳出来吓唬他。母亲说她年轻时有一次做完夜工,和同伴在回家的路上,经过一块没有人烟的空地,隐约看到路边有个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的东西,她们两个都看见了,一声不响地继续往前走。我听了大为不解。
二
爷爷还在世的时候,我的同桌讲起,有一天夜里她仿佛感觉到她过世的爷爷朝她靠近,并将要伸手去摸她,我还没什么遐想。直到我爷爷手术一段时间后病情复发,临终的时候,大大小小一家子在床前跪了一地。我眼见着爷爷咽气,也并无太过害怕,只知道他永远地离开了人间、离开了我们。入殓前几天,爷爷新漆的厚木棺材暂时停放在我家的堂屋里,除了不敢靠得过近,也无太多的嫌隙。不过,爷爷的遗体停放在堂屋的那两个晚上,真如大人们所言,家里的猫避得远远的,不见踪影,甚是奇怪。大家留心着地上点着的油灯,不让它熄灭,好照亮爷爷在阴间的路。我的姑姑按照习俗,早就哭得哑了嗓子。姑父愣头愣脑地说,他不记得自己什么时候点了嘴上的香烟,莫不是爷爷见他辛苦点上的?在那个光景说这番话,我都觉得有点不合时宜,难怪姑姑朝他翻了翻眼睛。葬礼最后的仪式,是每个亲人手里拿一支香,从爷爷的坟墓走回家,为他照亮回家的路,谁也不愿意走在最后,毕竟阴阳两隔、让人浮想联翩。
爷爷过世后,在奶奶清理遗物时,我悄悄地藏了两张照片。一张是我家堂前坐着的爷爷、奶奶身后站着他们的子女;一张是爷爷、奶奶坐着各抱着一个孙女,地上站着表妹,我被奶奶抱着。能留下这两张照片,动用了我那时少有的主见和勇气。奶奶在一边坚定地销毁那些与爷爷有关的东西,出于未亡人对亡人的一种禁忌。后来不时地能梦见爷爷,在梦里和梦醒后多少有些不安。大人们都说,梦见已故的人,只要对方不讲话就没关系,不然可能就是一种不好的预示。还好,每次梦见爷爷,他都是默不作声的样子,像他生前就对我话很少的样子。据说梦见棺材,预示着升官发财,这我从来没梦见过;梦见发大水,则是预示着要败财,我也没梦见过;梦见蛇,则预示着好运将至,我倒是梦见过很多次,那些好运大概就是长大以后回味起来的美好童年吧!
送走爷爷的那个春节,一天晚上母亲让我去喊奶奶吃晚饭。外面又冷又黑、起着雾,我犹豫着出了家门。走到奶奶家门口,见奶奶已经熄了灯、关了门,正迟疑着要不要叫她时,屋子西侧的弄堂里忽然传出“嗷”的一声,低沉、短促,像男声,又不太像。瞬间被吓到,拔腿就往家跑。回去也没跟母亲说发生了什么事,就说奶奶已经睡了。之后回想起来,还是琢磨不透。后来,就不愿多抬头看看奶奶家堂前并列挂着的曾祖母和爷爷的遗像。楼上爷爷的床早就被拆除了,就是不敢直视那块空间。晚上睡觉,蒙着头从被窝的空隙望出去,立在墙脚的大竹匾竟然有点像爷爷的头顶,就不敢再多看了。这些秘密都被我默默地藏在心里,好多年。
三
爷爷过世后一段时间,奶奶开始和村里人张罗重建指津寺。从记事起,我都没见过这个寺庙,村里人都喊寺庙遗址那块空地“大庵头”。据说寺庙曾经颇具规模、香火鼎盛,后来读汪曾祺的文字,自然而然地将寺庙前身想象成他的乡土小说里的样子。然而,现实只有边上的两座坟,踪迹少得无法让人展开过多的联想。寺庙前方的跨湖桥,也被俗称作“大庵桥”。桥面上的水泥栏杆剥落、损坏得严重,一看就是年深日久。两边桥堍被挖走了很多石块,看上去几乎要倒塌了,据说是捕蛇人搞的破坏。我和堂弟还在桥脚边兜过小鱼,和堂妹在河边摸过黄蚬,和奶奶在岸边采过草子叶做面疙瘩吃。岸边曾经有个渡口,我还乘过渡船,到后来就没有了,只闲置着一艘小小的捕鱼船,跨进船晃得厉害,才知道它的稳定性是那么差。
在好多个暮色中,奶奶和人商量着募捐建庙的事,空中隐约飞舞着忽闪忽闪的萤火虫。在备置祭拜用具的时候,奶奶要我在布上画上莲花、莲藕、蝙蝠之类佛教元素的图案,一边说童女的手笔更显诚意,听着很是安慰。寺庙的筹建进行着,奶奶说起她要学《弥陀经》。村里时有坐两三张八仙桌的老太婆凑到一起念佛的,念的都是平常经段,像《心经》连小孩子都能念。
《弥陀经》是寺庙里的和尚在大仪式上才念的,倔强、好强的奶奶说要学会就要学会。但奶奶识字不多,姑姑把生僻的原文改抄成浅显的白字,写在自己用厚白纸折叠成的册子上,叫我每夜读一段给奶奶听。一段文字重复几个晚上背,直到奶奶全背下来,再读下一段,这样持续了好一段时间。夜里二十瓦的灯泡光线暗淡,靠着老式木床床头,觉得麻布蚊帐又厚又闷,反复出现的“三藐三菩提”“恒河沙数”之类的字句到现在还有印象。奶奶学成的时候,奖励了我十块钱。要知道那时候五毛钱就可以在小店里买到很多零食,十块钱是一笔巨款,拿在手上是很开心的。
奶奶会念《弥陀经》,成了她在佛友面前的得意事,还逢人说是我这个小学还没毕业的孙女教的。我听着有淡淡的喜悦,却也隐隐担心被人误会我小小年纪就跟迷信牵扯得太多,何况我认的有好些是白字,当不起师傅一说。村东面的一个老太婆听了,说小辈是不能给长辈当师傅的,罪过罪过。我听了后,就更不自在了。但奶奶对文字和书本却有着相当尊重的态度,没空白纸的时候,她不允许我从书本上撕一页空白页,更不用说印有铅字的了。
老太婆们被聚邀到一家念佛的时候,远远听着木鱼、钟磬声有节奏的韵律,缭绕的香烟有种闲定的气息。她们各自桌面上用念佛珠串盘一个佛字,身上系一条黑色的布裙,有各自嗡嗡声一片碎念的时候,也有齐声念同一段经文的时候,还有休息的片刻,有点像学校里学生各自背课文的模样。明白了怪不得和尚念经有做功课一说呢!老太婆们念一天佛是有工钱拿的,还管中饭。我曾经吃到过一种咸菜笋丝素面,味道还很不错。 乡间还有一种男人念的佛,叫“男拷佛”。只是我没怎么见过,偶尔听到觉得有点别扭。它不像人死后的丧礼上道士一边尖声唱着、一边举着灯笼走天桥那样,富于仪式感、情节感。念佛用的佛珠是路边就能看到的草菩提籽串的,再串上几个彩色的、圆润的珠子,打上漂亮的结,就成型了。我曾经摘了,串着玩过,只是珠子都不够圆不够大。也见过奶奶用黑墨汁一样浓的水浆染过黑布裙,捞起新染的布,晾干后乌黑簇新。也有奶奶一个人在家门口轻声念佛的时候,我喜欢静静地看她用黄纸折元宝、红纸剪成有荷花等图案的佛花,粗糙的手做起这些静悄悄的。
指津寺结顶上梁的时候,奶奶叫了家里大大小小的成员,四点就出家门,去寺庙观摩仪式。不习惯早起的我发现,东边的天已经快全亮了,天空是青灰色的,贴着灰白的云,太阳还没从地平线升起来,略有寒意。那幕景象,很多年过去了,都不曾遗忘。那时候,我跟随奶奶去过了七塔寺、阿育王寺、天童寺等名刹,随着她拜大大小小的佛,心中并无太多的寄托与信仰,不过是小孩子没主见的随从而已。
四
初中,我转而在父母所在的城市升学。城市的夜晚在路灯光的照耀下,看不到清澈的星光,是混沌不明的模糊,少了鬼魅的踪影。但是,夜晚终究要深沉,夜阑人静时分总有些小小的玄想,于是独居的我夜夜开着台灯睡去。这样,台灯的损坏率很高,不明真相的母亲以为是我天天做作业用坏的。若是遇到下雨,躺在床上听着雨水落在雨篷、树叶上,倒是有种安抚神经的感觉。邻居开空调的时候,外机的轰轰声、滴水声虽有些扰人,却也使深夜不过分死寂。那时候,看动画片奥特曼,有一集放到一个怪兽是藏在仙人球里,没有影子。恰好家里养了一盆,看了那集后,看到仙人球有点怪怪的感觉,有意无意地看看路上的人有没有影子。
中学的寒暑假几乎一个不落地回村里去过一周、半月的,夜晚降临仍是心有戚戚。乡下的夜那么暗、那么静、那么长,着实有点难熬,睡得并不是很踏实。有一个晚上,和表妹躺在奶奶家阳台上纳凉。床是搭在两条长凳上的门板,年深日久被磨得光滑。入夜后并无凉风刮过,仰望星光稀疏的夜空,表妹说起广袤遥远的宇宙,说是要能搭着宇宙飞船去遨游那该多好,姐妹两个人的心里满是地理书上宇宙的图片。夜渐渐深起来,一块不规则的浅灰的云遮住了本就不明亮的月亮,月光若隐若现,月亮和云层叠在一起,像一匹狼狗的头像,让我不敢多细看。侧脸碰到表妹散开的长发,在倦意中睡去,希望没有鬼魅扰梦来。
我高考回到原籍,在著名的春晖中学完成。学校的清幽、偏隅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一直令我心驰神往。当我初次走近学校,赞叹她被包围的山水,感喟保存完好的李叔同、朱自清、丰子恺、夏丏尊等先师故居,惊喜于校园内保留下来的民国风韵的长廊、屋舍。我借宿的是当时云墙黛瓦的女生宿舍西雨楼,管宿阿姨铁面严肃。我的宿舍是一楼废置已久的房间,蒙着厚厚的灰尘、散发着霉味,窗户背靠着一株缠满藤蔓的大树,采光很暗。一边打扫,一边担心夜晚怎样安然入眠。到了晚上,一到熄灯的点,我就拉了线爬到上铺去躺下,也不敢睁开眼多看看屋内,耳朵塞个耳机听新买的磁带。在一个没有别人拼住的空荡荡的宿舍里,挑一个靠近开关的上铺,无意识当中是想选一个更有安全感的床铺。不过熄了灯,一片漆黑,忍不住开始玄想偌大的屋子里可曾住过什么样的女生,百来年过去应当不缺已不在人世的老学姐,我是与一团裹挟着何种气息的疑团共处着?窗外茂密的大树上又是否栖息着何种生灵?遗憾的是,我的高考是失意的,或许跟我那几夜无法安睡的睡眠有一点牵连。
高考后,怀着可能要落榜的心事,在村里住了一些日子。白天和两个表妹一起看电视、玩耍,夜里打开收音机偶然听到来自台湾或者美国的讲读《圣经》的频率,内心得到了稍稍的安抚,表妹家后面小河边坟堆的阴森被无声息地驱散。信佛的奶奶是不允许我们去教堂的,更不允许我们信仰耶稣,她说那是野教。有一个暑假,年少的好奇心让我瞒着奶奶,和我的发小偷偷去了镇上的教堂。到了那里,发现和电视剧里的教堂相差太远了。教堂的外观跟普通的民房没什么不同,室内摆放的桌椅竟然有点像村里设宴的样子,唱圣歌的声音土里土气的。这让我那憧憬在教堂举行自己婚礼的发小也大为失望。两人呆了一阵,就离开了。
高考后,奶奶并没问起我考得怎样。现在想来,以奶奶的阅历、智慧,早就从我日常的神情与举动中有所察觉了。果然,等到我接到录取通知书、准备家宴谢师的时候,奶奶说要去指津寺还愿。在这个丰富奶奶晚年的寺庙里,我跟着她一处一处地拜着,心里如释重负。
五
上大学后,寝室室友热衷的是读言情书,聊中学时各自的看鬼片经历。这两样我都不沾边,对于她们读言情书高涨的兴致,我无动于衷,但鬼故事却多少能入心里去。于是,半夜一个人上无人的厕所便有所忌惮。尽管一个宿舍上下铺十个人,当其余人都熟睡了,躺在上铺还是不由得想到床头会不会伸过一只毛茸茸的手来。班上有个信仰基督的女生,听说用餐前她都会默默做祷告。在与她交谈后了解到,她的入教也是与其他教友一般,伴随着生活的苦痛与开悟的深切。大二前的暑假我终于走进了我几度路过、想要近观的宁波江北天主教堂,在庄严、肃穆的哥特式建筑内,体验到了一种宁静、深邃的灵魂释放的奇妙,让我折服教义的所在。
毕竟是成年人了,对于鬼神的意识越来越淡薄了。大学期间印象深刻的一次经历,是2000年春在苏州观摩实习期间。全班同学住宿在苏州中学墙外的招待所里,阴暗的平房里棉被有点霉潮。夜深人静时,旁边小区的某屋的阳台上不时传出风铃的声音。要是在白天,倒是很悦耳。到了晚上,就有点瘆人。于是,开起随身听抵挡风铃声。第二天,同室的郭说起夜里的风铃声怕人,才舒了口气,原来并非是我一人胆小。
后来的几年,似乎与鬼神绝缘了。在婚房里,起初的半夜起来,都是摸著黑上卫生间的。时间久了,才有点起腻,觉得开着的房门后面拢着一团什么,要关起来才能安心。有一回,菜市场边上在卖瓷器,看到冰纹的青色香炉并不贵,买下来捎给奶奶。奶奶将它放在阳台上,日日烧香用,以至于后来我考上研究生时,姑姑说那是奶奶每日用它烧香所致,而我自己清楚是付出了多少努力才得以录取的,也没有什么好分辩的,清者自清。只有奶奶日复一日地在阳台上上香拜佛,延续着用两个火柴盒占卦的习惯。站在奶奶家微微向前倾斜的阳台上,想起很多年前奶奶说过,爷爷还在世的时候他们两人聊到谁先过世的话题,结果应验了爷爷的话,他走在了前面。
几年前,我的姑父突发脑溢血过世。他心宽体健的样子,很难让我相信他家堂前挂的是他的遗像。只是过年留下来睡在他生前住过的房间,会有一点点的不安。后来碰巧在一篇文章中读到,对于黑暗的恐惧是源自于人类进化中深远的基因,这样才对那些害怕鬼怪的日子得以释然。几个月前,父亲的脚摔折了。在老家的奶奶听说了,说是背后有不干净的东西推的。这和小时候,她自己感到不舒服了,就说是爷爷的魂缠着她一样,如出一辙。
前些日子,重逢了音讯中断多年的一个初中同学。曾经他坐在我的后桌,毕业后一直保留着他当初年少的印象。二十年后,本应是年华正好的时候,不幸患了脑瘤,幸好治愈了。可是,在我面前的他却是一副干瘪、瘦弱的小老头模样,连声音都走音了,心中很不是滋味。大病初愈的他坦言,经过这次病变,性情大改,还和他母亲皈依了佛教。他说跟着和尚什么经都念,我就问他念《弥陀经》么,他说也念。这部经书在我念初中前的暑假,我还替奶奶重新抄了一遍,只是她已经开始嫌弃我有点潦草的字迹了,后来也就再没重抄过。她曾经说,和尚们念经像唱歌一样好听。在我还年少的时候并不觉得,这些年开始有同感。我也开始听一些用通俗唱法录制的佛曲,抚慰烦躁的心。
又值一年农历的七月半。现在我已是孩子的母亲,开始有意地不在这一个月里,带他去冷僻阴暗的角落,毕竟孩子怕黑是常情。作为母亲的我,也在孩子入睡后,扶正他的鞋子。父亲从前对我也多次说过,睡前要把鞋子摆正,不至于做梦时绊脚。祭祖的时候,也默默地和他站在一边,不让他去触碰桌子和椅子。从小我们都被大人警告不可以在祭祀的时候碰到桌椅,以免受到祖先的惩戒,被唬得心里慌慌的。虽然这些后来我都并不信以为然,但身为父母的心是一样的,希望孩子平安无事。遇到孩子害怕的时候,我也是壮着胆鼓励、保护他。因为我已经完成了人生角色的大转变,告别了那些疑神疑鬼的日子。
五六岁的时候,跟着奶奶过日子,不怕黑。每天清早醒来,躺在二楼的床上,闻着奶奶用柴火烧饭弥漫出的炊烟味,安心地睁着眼、舒畅地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内心安宁、平和。之后的好几年中,都不曾理会鬼神之说。即使村里死了谁谁谁,或是到一处庙跪一处佛。对于小伙伴如何渲染电视剧《聊斋》音乐与剧情的阴森恐怖,或者大人们夸张地谈鬼论神,都入不了心。村里的石棺并不罕见,也不抱有畏惧之心,平日里还与伙伴们在石棺上爬上跳下,直到村里后面的排屋里死了一个老婆婆,事情发生了改变。
这个婆婆的样子到现在我还记得,穿常见的老年人土布对襟衣,脑后梳个黑网罩着的发髻,咧开嘴的时候露出两颗镶金的牙齿,说起话来显得不够和善。她住村西头的孙女和我大表妹同龄,儿媳妇是村里的赤脚医生。我还去他们家打过针,见过别的小孩拿了用剩的盐水瓶插蔷薇花、剖开吊过盐水的塑料管折成金鱼玩。这个婆婆的丧宴我去了,露天摊了很多吃食。和隔壁小孩咬了一口猪肝,觉得又干又腥,以至于我好多年都不碰猪肝。倒是裹满咸菜、笋丝的长油豆腐,咸鲜咸鲜的。旁观过世者的家属长时间地干嚎,觉得很无聊,丝毫觉察不到悲痛。
据说这个婆婆是喝农药死的,至于具体什么原因,现在实在很难回忆起来了。大概是家庭矛盾剧烈,没有抢救过来。有一次串门,看到死者家黑洞洞的堂屋挂着她的黑白遗像,隐约有了一种恐惧。之后好几次半夜醒来,仿佛听到屋外的水井里有晃动的声响,心里毛毛的,忽然就联想到:是不是这个死了的婆婆拿着农药瓶往井里倒药水呢?到了第二天打水、淘米,也就忘了这事。后来几个半夜醒来,似乎听到一墙之隔的木楼梯有吱嘎吱嘎声,立马想到是不是那个死了的婆婆一脚一脚迈着脚步,只是声音总停留在那几个台阶上,汗毛鼓鼓的。
这样反复了一些日子,白天也开始后怕起来。以至于上学路上看到隔壁村的那个门洞形的水泥坟,从心中往四肢发热,都要转过头去。瞥到之前并不害怕的河边裸露的白骨,也要怀疑一下到底是不是人骨。下雨天放学走那条平日不走的路,看到一扇乌黑的小木门,也会怀疑里面住的是人是鬼。原本羡慕的祠堂小学二楼的教室,对我也失去了吸引力,因为本村的同学说那里不干净。他们还说学校中心的礼堂木台下葬着很多死人骨,平常人多的时候不怎么介意,当放学人散后,就开始萌生畏惧。
那段时间晚上一关灯,我就蒙头蒙脑地睡。时间一长被哥哥笑话,说我是胆小鬼。有一回奶奶外出礼佛几日,我住在姑姑家里。她家就在隔壁村,屋后隔着一条河是人尽皆知的坟堆。没有神鬼意识的时候,还和伙伴们举着自制的缠满蜘蛛网丝的拍子去坟堆旁粘过蜻蜓。傍晚,红色的蜻蜓在夕阳中成群地飞舞着,小河傍着木槿花树、杨柳,笼罩着一层昏黄的光芒,恬静、安谧。冬天河面结冰,一早伙伴们在冰面上小心翼翼地走动,让不习惯早起的我感到艳羡又遗憾。到了那时,入夜后没有路灯的天黑得很彻底,躺在床上、蒙着头、闭着眼睛,想到那没有靠近过、没看清过的坟堆到底葬着多少人,隐约想象到高低不一的墓碑上刻着不同字体的名字,惴惴不安地睡去。
有一晚,和姑姑、表妹看完电视剧正要熄灯,斜着身躺在老式木床上,忽然感到一只光着的脚被两只温润的手握住揉搓了一下,滑溜溜的、有点痒痒。直起身子一看,床前的木地板上根本没有人,姑姑和表妹两个都在被窝里,顿时觉得事情有点蹊跷。再抬头看看木床套,竟然有点犯晕,迷离地自我安慰上面的图案是可以驱鬼的。这一夜,整个人在被窝里缩来缩去的,后来竟转到床的另一头去了,还是姑姑开了灯发现的,弄得自己很狼狈。从那以后,睡觉时就不敢躺着把脚伸出床去了。到现在也搞不明白,那双手究竟是怎么回事。
渐渐的,连白天我也不敢一个人爬奶奶家那道昏暗的木楼梯了。非上不可的时候,就提心吊胆地上去,又尽快地下来。瞥见堂屋墙上挂着的曾祖母的黑白大遗像,心里总毛毛的。夜里开始做有鬼的噩梦。有一个梦好几次雷同地出现,是站在自己家的后门门槛上,天几乎黑透,头顶上从空中伸下一只巨大的手来,手像烟雾一样的飘渺,醒来一身虚汗。还有一个梦,是将近夜晚的狭窄过道上,迎面幽幽地走来一个瘦长、阴郁的男鬼来,醒来心突突地跳。
去三里外的镇上,会经过一排石棺。那时候白天路过,距离转弯还有一段路的时候,心里就开始不安了,转弯后只想着赶紧走完。路边还有一个不小的庙,从前有佛事的时候,在里面穿来穿去的,也就是那伸长舌头的黑白无常有些令人害怕,香火热闹并无什么挂碍。可到了那时候,庙宇冷清,从边门望过去,狭长的、长草的鹅卵石步道上,似乎飘荡着一股阴冷的气息,不敢多看一眼。这条路,在我还未入学时,我经常揣着奶奶给的两毛钱,路过去买葵花瓜子。小店就在寺庙边,里面混合着酱油、糖果等百什的味道,倒也清净。称好的瓜子被装到卷成圆锥形的黄色牛皮纸里,被我欢欣地双手捧回家去。瓜子又香又脆,在那个零食匮乏的年代,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回味。可是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小店的门关得紧紧的,再没见它开过。
时间一长,奶奶就觉察出其中的不对劲了。半夜,她拉了床头的电灯开关线,坐起来,闭着眼睛,边打瞌睡边抱着我。可是只有十五瓦的灯泡光线那么暗,把屋里的东西照得灰暗灰暗,更缺乏安全感,奶奶又是睡着的模样,不济事啊。有一个傍晚,奶奶在扫把上搭了一件衣服,叫我站在一边,不解地见她嘴里轻轻地叫着我的小名,喊我回家。后来我才回过神来,原来是叫魂。最近,母亲说起来,我才弄明白老家的“叫小魂灵”是要在烧晚饭时叫的,说是孩子小的时候容易出魂,用这种方法把魂给叫回来。前些时候,母亲效法给我的孩子也叫过一次。她还拿出过另一招制“惊魂”的方法,那是我孩子更小的时候。母亲在锅里煮了一个鸡蛋,去壳、挖掉蛋黄,在里面放一个我的银耳环,裹好,外面包上布,扎紧,轻轻地在孩子的脸上、手上滚动着。滚完以后,打开一看,发现银色的耳环黑了很多,母亲说“惊”已经被滚走了。恍然想起小时候,有一次看到西面隔壁的老人也是这样给婴儿滚鸡蛋的。
招魂后我的情形并不见好,有一天奶奶带着我去隔壁村一个老太婆家里。老太婆住一个矮小、昏暗的房子,关起门来、点一炷香、闭着眼睛、念念有词地咕噜一通,我被弄得莫名其妙。从那里出来后,看到屋边的水沟边开着白色的蔷薇花,與之前的情形形成强烈的反差,倒有几分愉悦。走出一段路后,奶奶有点自言自语地嘀咕:哪里有什么鬼、什么菩萨,本命年流年不利而已。低头走在家门前的宽泥路上,我大为诧异:平常吃斋念佛的奶奶不是很信佛的吗?后来学校里老师讲到要破除迷信,我才明白之前奶奶是带我见巫婆去了。后来,东面隔壁的邻居去了一处寺庙,回来说她被菩萨附身了。不久,她家的顶楼阁楼竖了一尊不大的观音像,隔三差五的有人去向她求助。听说她要请神了,我也跑去看过几次。只见她点一炷香,闭着眼、装腔作势地咕哝一阵,说是菩萨已经到她身上了,当事人就通过她和菩萨对话了。有一个邻村的男人被她糊弄得信以为真,我的大奶奶根本就不买她的账。后来我读初中离开了村里,菩萨也渐渐远离她了。 长时间的怕鬼、神思恍惚,在外地的父母也终于有点顾虑了。有一回父亲回来,带我去了镇上的医院。也不知挂了什么科室,接诊的是个中年男医生,他也没多问什么话,问了我也不回答。同去的还有父亲的一个熟人,他们也不说什么,就从医院出来了。到家后,父亲问我是不是无缘无故看到屋里冒烟了,我不置可否地沉默了。這事也就不了了之地被搁下了,渐渐地我似乎也没有那么怕鬼了。
夜里大人们再讲起鬼怪的时候,会朝我这边顾看一下,看我是不是紧张,发现并无大碍,就接着讲他们的轶事。姑父说有人在走夜路时看到过一闪一闪的鬼火。父亲说有两个人比赛谁胆子大,夜里胆子更大的那个敢躺在石棺里等着另一个人到坟地,突然跳出来吓唬他。母亲说她年轻时有一次做完夜工,和同伴在回家的路上,经过一块没有人烟的空地,隐约看到路边有个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的东西,她们两个都看见了,一声不响地继续往前走。我听了大为不解。
二
爷爷还在世的时候,我的同桌讲起,有一天夜里她仿佛感觉到她过世的爷爷朝她靠近,并将要伸手去摸她,我还没什么遐想。直到我爷爷手术一段时间后病情复发,临终的时候,大大小小一家子在床前跪了一地。我眼见着爷爷咽气,也并无太过害怕,只知道他永远地离开了人间、离开了我们。入殓前几天,爷爷新漆的厚木棺材暂时停放在我家的堂屋里,除了不敢靠得过近,也无太多的嫌隙。不过,爷爷的遗体停放在堂屋的那两个晚上,真如大人们所言,家里的猫避得远远的,不见踪影,甚是奇怪。大家留心着地上点着的油灯,不让它熄灭,好照亮爷爷在阴间的路。我的姑姑按照习俗,早就哭得哑了嗓子。姑父愣头愣脑地说,他不记得自己什么时候点了嘴上的香烟,莫不是爷爷见他辛苦点上的?在那个光景说这番话,我都觉得有点不合时宜,难怪姑姑朝他翻了翻眼睛。葬礼最后的仪式,是每个亲人手里拿一支香,从爷爷的坟墓走回家,为他照亮回家的路,谁也不愿意走在最后,毕竟阴阳两隔、让人浮想联翩。
爷爷过世后,在奶奶清理遗物时,我悄悄地藏了两张照片。一张是我家堂前坐着的爷爷、奶奶身后站着他们的子女;一张是爷爷、奶奶坐着各抱着一个孙女,地上站着表妹,我被奶奶抱着。能留下这两张照片,动用了我那时少有的主见和勇气。奶奶在一边坚定地销毁那些与爷爷有关的东西,出于未亡人对亡人的一种禁忌。后来不时地能梦见爷爷,在梦里和梦醒后多少有些不安。大人们都说,梦见已故的人,只要对方不讲话就没关系,不然可能就是一种不好的预示。还好,每次梦见爷爷,他都是默不作声的样子,像他生前就对我话很少的样子。据说梦见棺材,预示着升官发财,这我从来没梦见过;梦见发大水,则是预示着要败财,我也没梦见过;梦见蛇,则预示着好运将至,我倒是梦见过很多次,那些好运大概就是长大以后回味起来的美好童年吧!
送走爷爷的那个春节,一天晚上母亲让我去喊奶奶吃晚饭。外面又冷又黑、起着雾,我犹豫着出了家门。走到奶奶家门口,见奶奶已经熄了灯、关了门,正迟疑着要不要叫她时,屋子西侧的弄堂里忽然传出“嗷”的一声,低沉、短促,像男声,又不太像。瞬间被吓到,拔腿就往家跑。回去也没跟母亲说发生了什么事,就说奶奶已经睡了。之后回想起来,还是琢磨不透。后来,就不愿多抬头看看奶奶家堂前并列挂着的曾祖母和爷爷的遗像。楼上爷爷的床早就被拆除了,就是不敢直视那块空间。晚上睡觉,蒙着头从被窝的空隙望出去,立在墙脚的大竹匾竟然有点像爷爷的头顶,就不敢再多看了。这些秘密都被我默默地藏在心里,好多年。
三
爷爷过世后一段时间,奶奶开始和村里人张罗重建指津寺。从记事起,我都没见过这个寺庙,村里人都喊寺庙遗址那块空地“大庵头”。据说寺庙曾经颇具规模、香火鼎盛,后来读汪曾祺的文字,自然而然地将寺庙前身想象成他的乡土小说里的样子。然而,现实只有边上的两座坟,踪迹少得无法让人展开过多的联想。寺庙前方的跨湖桥,也被俗称作“大庵桥”。桥面上的水泥栏杆剥落、损坏得严重,一看就是年深日久。两边桥堍被挖走了很多石块,看上去几乎要倒塌了,据说是捕蛇人搞的破坏。我和堂弟还在桥脚边兜过小鱼,和堂妹在河边摸过黄蚬,和奶奶在岸边采过草子叶做面疙瘩吃。岸边曾经有个渡口,我还乘过渡船,到后来就没有了,只闲置着一艘小小的捕鱼船,跨进船晃得厉害,才知道它的稳定性是那么差。
在好多个暮色中,奶奶和人商量着募捐建庙的事,空中隐约飞舞着忽闪忽闪的萤火虫。在备置祭拜用具的时候,奶奶要我在布上画上莲花、莲藕、蝙蝠之类佛教元素的图案,一边说童女的手笔更显诚意,听着很是安慰。寺庙的筹建进行着,奶奶说起她要学《弥陀经》。村里时有坐两三张八仙桌的老太婆凑到一起念佛的,念的都是平常经段,像《心经》连小孩子都能念。
《弥陀经》是寺庙里的和尚在大仪式上才念的,倔强、好强的奶奶说要学会就要学会。但奶奶识字不多,姑姑把生僻的原文改抄成浅显的白字,写在自己用厚白纸折叠成的册子上,叫我每夜读一段给奶奶听。一段文字重复几个晚上背,直到奶奶全背下来,再读下一段,这样持续了好一段时间。夜里二十瓦的灯泡光线暗淡,靠着老式木床床头,觉得麻布蚊帐又厚又闷,反复出现的“三藐三菩提”“恒河沙数”之类的字句到现在还有印象。奶奶学成的时候,奖励了我十块钱。要知道那时候五毛钱就可以在小店里买到很多零食,十块钱是一笔巨款,拿在手上是很开心的。
奶奶会念《弥陀经》,成了她在佛友面前的得意事,还逢人说是我这个小学还没毕业的孙女教的。我听着有淡淡的喜悦,却也隐隐担心被人误会我小小年纪就跟迷信牵扯得太多,何况我认的有好些是白字,当不起师傅一说。村东面的一个老太婆听了,说小辈是不能给长辈当师傅的,罪过罪过。我听了后,就更不自在了。但奶奶对文字和书本却有着相当尊重的态度,没空白纸的时候,她不允许我从书本上撕一页空白页,更不用说印有铅字的了。
老太婆们被聚邀到一家念佛的时候,远远听着木鱼、钟磬声有节奏的韵律,缭绕的香烟有种闲定的气息。她们各自桌面上用念佛珠串盘一个佛字,身上系一条黑色的布裙,有各自嗡嗡声一片碎念的时候,也有齐声念同一段经文的时候,还有休息的片刻,有点像学校里学生各自背课文的模样。明白了怪不得和尚念经有做功课一说呢!老太婆们念一天佛是有工钱拿的,还管中饭。我曾经吃到过一种咸菜笋丝素面,味道还很不错。 乡间还有一种男人念的佛,叫“男拷佛”。只是我没怎么见过,偶尔听到觉得有点别扭。它不像人死后的丧礼上道士一边尖声唱着、一边举着灯笼走天桥那样,富于仪式感、情节感。念佛用的佛珠是路边就能看到的草菩提籽串的,再串上几个彩色的、圆润的珠子,打上漂亮的结,就成型了。我曾经摘了,串着玩过,只是珠子都不够圆不够大。也见过奶奶用黑墨汁一样浓的水浆染过黑布裙,捞起新染的布,晾干后乌黑簇新。也有奶奶一个人在家门口轻声念佛的时候,我喜欢静静地看她用黄纸折元宝、红纸剪成有荷花等图案的佛花,粗糙的手做起这些静悄悄的。
指津寺结顶上梁的时候,奶奶叫了家里大大小小的成员,四点就出家门,去寺庙观摩仪式。不习惯早起的我发现,东边的天已经快全亮了,天空是青灰色的,贴着灰白的云,太阳还没从地平线升起来,略有寒意。那幕景象,很多年过去了,都不曾遗忘。那时候,我跟随奶奶去过了七塔寺、阿育王寺、天童寺等名刹,随着她拜大大小小的佛,心中并无太多的寄托与信仰,不过是小孩子没主见的随从而已。
四
初中,我转而在父母所在的城市升学。城市的夜晚在路灯光的照耀下,看不到清澈的星光,是混沌不明的模糊,少了鬼魅的踪影。但是,夜晚终究要深沉,夜阑人静时分总有些小小的玄想,于是独居的我夜夜开着台灯睡去。这样,台灯的损坏率很高,不明真相的母亲以为是我天天做作业用坏的。若是遇到下雨,躺在床上听着雨水落在雨篷、树叶上,倒是有种安抚神经的感觉。邻居开空调的时候,外机的轰轰声、滴水声虽有些扰人,却也使深夜不过分死寂。那时候,看动画片奥特曼,有一集放到一个怪兽是藏在仙人球里,没有影子。恰好家里养了一盆,看了那集后,看到仙人球有点怪怪的感觉,有意无意地看看路上的人有没有影子。
中学的寒暑假几乎一个不落地回村里去过一周、半月的,夜晚降临仍是心有戚戚。乡下的夜那么暗、那么静、那么长,着实有点难熬,睡得并不是很踏实。有一个晚上,和表妹躺在奶奶家阳台上纳凉。床是搭在两条长凳上的门板,年深日久被磨得光滑。入夜后并无凉风刮过,仰望星光稀疏的夜空,表妹说起广袤遥远的宇宙,说是要能搭着宇宙飞船去遨游那该多好,姐妹两个人的心里满是地理书上宇宙的图片。夜渐渐深起来,一块不规则的浅灰的云遮住了本就不明亮的月亮,月光若隐若现,月亮和云层叠在一起,像一匹狼狗的头像,让我不敢多细看。侧脸碰到表妹散开的长发,在倦意中睡去,希望没有鬼魅扰梦来。
我高考回到原籍,在著名的春晖中学完成。学校的清幽、偏隅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一直令我心驰神往。当我初次走近学校,赞叹她被包围的山水,感喟保存完好的李叔同、朱自清、丰子恺、夏丏尊等先师故居,惊喜于校园内保留下来的民国风韵的长廊、屋舍。我借宿的是当时云墙黛瓦的女生宿舍西雨楼,管宿阿姨铁面严肃。我的宿舍是一楼废置已久的房间,蒙着厚厚的灰尘、散发着霉味,窗户背靠着一株缠满藤蔓的大树,采光很暗。一边打扫,一边担心夜晚怎样安然入眠。到了晚上,一到熄灯的点,我就拉了线爬到上铺去躺下,也不敢睁开眼多看看屋内,耳朵塞个耳机听新买的磁带。在一个没有别人拼住的空荡荡的宿舍里,挑一个靠近开关的上铺,无意识当中是想选一个更有安全感的床铺。不过熄了灯,一片漆黑,忍不住开始玄想偌大的屋子里可曾住过什么样的女生,百来年过去应当不缺已不在人世的老学姐,我是与一团裹挟着何种气息的疑团共处着?窗外茂密的大树上又是否栖息着何种生灵?遗憾的是,我的高考是失意的,或许跟我那几夜无法安睡的睡眠有一点牵连。
高考后,怀着可能要落榜的心事,在村里住了一些日子。白天和两个表妹一起看电视、玩耍,夜里打开收音机偶然听到来自台湾或者美国的讲读《圣经》的频率,内心得到了稍稍的安抚,表妹家后面小河边坟堆的阴森被无声息地驱散。信佛的奶奶是不允许我们去教堂的,更不允许我们信仰耶稣,她说那是野教。有一个暑假,年少的好奇心让我瞒着奶奶,和我的发小偷偷去了镇上的教堂。到了那里,发现和电视剧里的教堂相差太远了。教堂的外观跟普通的民房没什么不同,室内摆放的桌椅竟然有点像村里设宴的样子,唱圣歌的声音土里土气的。这让我那憧憬在教堂举行自己婚礼的发小也大为失望。两人呆了一阵,就离开了。
高考后,奶奶并没问起我考得怎样。现在想来,以奶奶的阅历、智慧,早就从我日常的神情与举动中有所察觉了。果然,等到我接到录取通知书、准备家宴谢师的时候,奶奶说要去指津寺还愿。在这个丰富奶奶晚年的寺庙里,我跟着她一处一处地拜着,心里如释重负。
五
上大学后,寝室室友热衷的是读言情书,聊中学时各自的看鬼片经历。这两样我都不沾边,对于她们读言情书高涨的兴致,我无动于衷,但鬼故事却多少能入心里去。于是,半夜一个人上无人的厕所便有所忌惮。尽管一个宿舍上下铺十个人,当其余人都熟睡了,躺在上铺还是不由得想到床头会不会伸过一只毛茸茸的手来。班上有个信仰基督的女生,听说用餐前她都会默默做祷告。在与她交谈后了解到,她的入教也是与其他教友一般,伴随着生活的苦痛与开悟的深切。大二前的暑假我终于走进了我几度路过、想要近观的宁波江北天主教堂,在庄严、肃穆的哥特式建筑内,体验到了一种宁静、深邃的灵魂释放的奇妙,让我折服教义的所在。
毕竟是成年人了,对于鬼神的意识越来越淡薄了。大学期间印象深刻的一次经历,是2000年春在苏州观摩实习期间。全班同学住宿在苏州中学墙外的招待所里,阴暗的平房里棉被有点霉潮。夜深人静时,旁边小区的某屋的阳台上不时传出风铃的声音。要是在白天,倒是很悦耳。到了晚上,就有点瘆人。于是,开起随身听抵挡风铃声。第二天,同室的郭说起夜里的风铃声怕人,才舒了口气,原来并非是我一人胆小。
后来的几年,似乎与鬼神绝缘了。在婚房里,起初的半夜起来,都是摸著黑上卫生间的。时间久了,才有点起腻,觉得开着的房门后面拢着一团什么,要关起来才能安心。有一回,菜市场边上在卖瓷器,看到冰纹的青色香炉并不贵,买下来捎给奶奶。奶奶将它放在阳台上,日日烧香用,以至于后来我考上研究生时,姑姑说那是奶奶每日用它烧香所致,而我自己清楚是付出了多少努力才得以录取的,也没有什么好分辩的,清者自清。只有奶奶日复一日地在阳台上上香拜佛,延续着用两个火柴盒占卦的习惯。站在奶奶家微微向前倾斜的阳台上,想起很多年前奶奶说过,爷爷还在世的时候他们两人聊到谁先过世的话题,结果应验了爷爷的话,他走在了前面。
几年前,我的姑父突发脑溢血过世。他心宽体健的样子,很难让我相信他家堂前挂的是他的遗像。只是过年留下来睡在他生前住过的房间,会有一点点的不安。后来碰巧在一篇文章中读到,对于黑暗的恐惧是源自于人类进化中深远的基因,这样才对那些害怕鬼怪的日子得以释然。几个月前,父亲的脚摔折了。在老家的奶奶听说了,说是背后有不干净的东西推的。这和小时候,她自己感到不舒服了,就说是爷爷的魂缠着她一样,如出一辙。
前些日子,重逢了音讯中断多年的一个初中同学。曾经他坐在我的后桌,毕业后一直保留着他当初年少的印象。二十年后,本应是年华正好的时候,不幸患了脑瘤,幸好治愈了。可是,在我面前的他却是一副干瘪、瘦弱的小老头模样,连声音都走音了,心中很不是滋味。大病初愈的他坦言,经过这次病变,性情大改,还和他母亲皈依了佛教。他说跟着和尚什么经都念,我就问他念《弥陀经》么,他说也念。这部经书在我念初中前的暑假,我还替奶奶重新抄了一遍,只是她已经开始嫌弃我有点潦草的字迹了,后来也就再没重抄过。她曾经说,和尚们念经像唱歌一样好听。在我还年少的时候并不觉得,这些年开始有同感。我也开始听一些用通俗唱法录制的佛曲,抚慰烦躁的心。
又值一年农历的七月半。现在我已是孩子的母亲,开始有意地不在这一个月里,带他去冷僻阴暗的角落,毕竟孩子怕黑是常情。作为母亲的我,也在孩子入睡后,扶正他的鞋子。父亲从前对我也多次说过,睡前要把鞋子摆正,不至于做梦时绊脚。祭祖的时候,也默默地和他站在一边,不让他去触碰桌子和椅子。从小我们都被大人警告不可以在祭祀的时候碰到桌椅,以免受到祖先的惩戒,被唬得心里慌慌的。虽然这些后来我都并不信以为然,但身为父母的心是一样的,希望孩子平安无事。遇到孩子害怕的时候,我也是壮着胆鼓励、保护他。因为我已经完成了人生角色的大转变,告别了那些疑神疑鬼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