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自救行为及与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的区别

来源 :博览群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bula_07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自救行为,又称自助行为,是指权利受到违法行为侵害的人,在国家机关尚未依照法律程序采取措施之前,依靠自己的力量救济,实现自己权利的行为。
  一、自救行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救行为只能在紧急情况下才能实施。一般情况下,权利的救济与恢复都是依靠国家公力救济实现的,但国家公力救济并不是万能的,在其来不及救济的紧急情况下,为了使行为人的权益得到保护或恢复方可实施自救行为。(2)自救行为必须具有目的的正当性。自救即自己救济自己,行为的主体是行为人自己,救济的对象是行为人自己的合法权益,可见,自救行为是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为目的。如果维护的不是自己的权益,而是他人的权益,就不是自救,而是他救。如果维护的不是合法权益,而是非法的,就不符合自救行为的宗旨,也不为法律所承认。从主观方面来看,自救行为人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具有目的的正当性,不具有引起危害结果发生的故意或者过失的主观心理态度,为法律和社会公众所认可。(3)以权利受到不法侵害为前提。权利受到不法侵害是实施自救行为的前提条件,因为自救顾名思义是自我救助、自我恢复,只有权利受到侵害才有救助或恢复的可能性,没有侵害就不存在救济。当然,自救仅仅就是为了恢复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具有社会危害性,不会造成新的不法侵害。(4)自救行为是一种私力救济,而且是辅助性的救济手段。救济权可以分为公力救济权和私力救济权,自救行为是私力救济的一种。如依靠自己的力量来保全自己的权利或恢复原状的行为,依靠自己的力量救济法益的行为等。这些充分体现了自救行为私力救济的属性。其中,私力救济是公力救济的补充,仅仅在公力救济无法实现救济目的时,才可以实施自救行为。可见,自救行为作为私力救济是处于核心和主导地位的公力救济的补充,是一种辅助性的救济手段。
  自救行为的本质属性是研究自救行为问题中最为重要的问题,它揭示了自救行为合法性的依据。学者们在其论著中对此问题或者只字未提,或者未将其阐述透彻。因此,自救行为的本质属性是自救行为理论体系的基础,对自救行为是出罪还是入罪,如果出罪应该符合哪些条件,应将其放在刑法体系中的哪一部分,这一系列问题都是建立在自救行为合法性依据阐述清楚的基础上的,如果对这一问题避而不谈或谈不清楚,那么其他问题也就无法论述清楚。在自救行为的定义中应体现这一根本问题。
  二、自救行为与正当防卫的区别
  自救行为和正当防卫都是为了保护合法权益,都要求在紧迫情况下才能实施,在手段上都要求社会相当,具有很强的相似性,因此,有人主张将正当防卫的时间条件予以扩张,由此吸纳自救行为。笔者认为,这种扩张不但会破坏正当防卫理论的完整性,而且也忽略了自救行为的独立性,既不能完善正当防卫,也不能安置自救行为,使两种制度不可避免地发生本不应存在的矛盾和冲突。毕竟两种制度有着本质的区别,各有特点,应该予以区分。第一,行为主体范围不同。正当防卫既可以由权利受侵害者本人实施,也可以由他人实施;而自救行为只能由权利受侵害者本人实施,不能邀请权利人以外的第三者加入或由第三人单独实施。第二,行为保护对象不同。正当防卫既可以保护本人权利,也可以保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不要求只局限于自己的权益;而自救行为仅限于保护本人权利,出于保护他人权利目的的不能实行自救行为。第三,实施行为的前提条件不同。正当防卫的实施前提是有不法侵害正在进行;而自救行为的实施前提则是不法侵害行为已经终了,不法侵害造成的侵害状态继续存在,如果在行为当时不实施自救行为,则被侵害的权利事实上不可能或显著难以恢复。可见,对法益的侵害是正在进行还是己经终了,是划定正当防卫与自救行为的时间界限,那种将正当防卫的成立时间予以扩张的观点,忽视了自救行为内在的价值意蕴,因而是不可取的。第四,保护的权利性质不同。正当防卫所保护的权利包括任何受到急迫侵害的权利。而自救行为所保护的权利仅限于通过当场救济能够恢复的财产权和人身权,由于自救行为是一种事后救济,所以不能任意扩大其权利范围。第五,侵害行为的性质不同。正当防卫所面对的不法侵害必须达到一定的严重程度,自救行为所面对的不法侵害可以是犯罪行为,也可以是一般违法行为。第六,行为强度不同。正当防卫可以对不法侵害者的人身、财产进行直接的损害甚至杀害,刑法针对某些暴力性犯罪规定了无过当防卫权;而自救行为是进行事后救助,一般仅限于对不法侵害者的人身自由、财产进行拘禁、扣押等,自救行为如果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严重后果,那么就要相应地追究自救行为人的责任。第七,“紧迫”的内涵不同。正当防卫的紧迫性表现为如果当时不进行正当防卫,则不法侵害将会对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而自救行为的紧迫性表现为如果当时不进行自救行为,则被侵害的权利事实上不可能或显著难以恢复。
  三、自救行为与紧急避险的区别
  自救行为和紧急避险虽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其差别也很明显。
  第一,危害来源不同。紧急避险的危害来源既可能是人的不法侵害,也可能来自自然灾害,还可能是动物的侵袭或者人的生理、病理疾患等。而自救行为的危害来源只能是人的不法侵害行为。第二,行为保护对象不同。紧急避险既可以保护本人权利,也可以保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不要求只局限于自己的权益;而自救行为仅限于保护本人权利,出于保护他人权利目的的不能实行自救行为。第三,行为涉及对象不同。紧急避险行为涉及的对象是合法第三者,该第二者与危险的原因没有任何关系,可以说是正对正的关系。而自救行为涉及的对象只能是不法侵害人,而不能针对第三者,可以说是正对不正的关系。第四,实施行为的前提条件不同。紧急避险实施的前提条件是所面对的危险正在现实地实行,如果没有正在进行的现实的侵害,就不可以以损害别的合法权益的形式保全另一更大法益;而自救行为的实施前提则是不法侵害行为己经终了,不法侵害造成的侵害状态继续存在,如果在行为当时不实施自救行为,则被侵害的权利事实上不可能或显著难以恢复。可见,对法益的侵害是正在进行还是己经终了,是划定紧急避险与自救行为的时间界限。第五,禁止规定不同。紧急避险中关于避免本人危险的规定,不适用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而自救行为无此限制,任何人都可以在符合自救行为的条件下为保护自己的权益而实施自救行为。
其他文献
我国新的《刑事诉讼法》中对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的强制医疗程序进行了专门的规定,下文将谈谈对相关规定的理解和认识。  一、强制医疗的适用范围的规定  强制医疗的适用必须同时符合以下几个条件:一是行为人必须实施了暴力行为,危害公共安全或者严重危害公民人身安全。这里的“暴力行为”是指以人身、财产等为侵害目标,采取暴力手段,对被害人的身心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的损害,直接危及人的生命、健康及公共
期刊
摘 要:法律是保障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和措施,建立起稳定的、科学的、权威的符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就目前而言,我国法律体系还存在一些问题,未来将如何对其进行完善,是摆在所有法律工作者面前的共同课题。  关键词:我国法律;发展  法律作为调整人们行为的最重要的社会规范,在现实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未来一段时间内,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
期刊
摘 要:政府公关是一种全新的行政管理方式,主要形式是将政府管理与公共关系相结合,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公关已经成为地方政府公关建设中必不可少的环节。目前我国地方政府网络公关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亟须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从而在公众面前塑造良好的政务形象。  关键词:地方政府; 网络公关 ;舆情;危机公关  一、网络公关与地方政府公关概述  政府公关的含义,可以从动静两个方面加以理解:其静态含义是指作
期刊
摘 要:房屋是老百姓谈不完也愁不完的事情。中国人的传统观点里,有了房子就有了家,有了家才能安心立业。可现今房价越长越高,虽然国家积极控制房价,但效果不甚明显。近80%普通老百姓已经买不起房,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之一就是商品房预售转让。如何通过法律规制商品房预售转让市场,有效控制房价是本文研究核心所在。  关键词:商品房 ;预售;转让;立法;完善  一、商品房预售制度  房屋预售也称商品房预售、楼花买
期刊
所谓包价旅游,是指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开始前即将全部或部分旅游费用预付给旅行社,由旅行社根据同旅游者签订的合同,相应地为旅游者安排旅游途中的吃、住、行、游、购、娱等活动。又可分为团体包价旅游、半包价旅游、小包价旅游和零包价旅游。半包价旅游指在全保护旅游的基础上,扣除中晚餐费用的一种包价形式。  我国《旅游法》的出台对旅行社合同签订业务操作产生了较大影响,立法进一步加大了游客、导游群体的保护力度,比如
期刊
摘 要:中国公益诉讼历经15年实践发展、理论研究和立法推动之后,2012年8月31日,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二次修正案通过,新民诉法第55条规定:“对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这是我国首次将公益诉讼制度写入民事诉讼法,这一制度无疑将成为一项有效的用法律保障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制度。但现行法律对公益诉讼的规定可操
期刊
摘 要:对于违法建筑租赁合同是否有效,我国合同法和相关解释有明确规定,然而该问题在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并且对房屋租赁市场的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本文通过讨论违法建筑租赁合同的效力问题,提出我国立法对该类合同的效力认定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完善建议。  关键词:违法建筑; 租赁合同效力 ;立法完善  一、违法建筑租赁合同的立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城镇房屋租赁合同纠纷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
期刊
所谓产品生产者的侵权责任,是指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损害的,生产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该责任集中体现在侵权责任法第四十一条 。  一、产品责任的归责原则  产品责任的归责原则是确定产品责任归属的准则,是要求行为人承担产品责任的根据、标准和理由。关于产品责任的归责原则,各国多经历从合同责任到过失责任(疏忽责任)再发展到现在的无过错责任的过程。无过错责任是指损害发生后,无论行为人有无过错,法律规定应当承
期刊
一、军地法院之间民事管辖权的划分  (1)军事法院的专门管辖权  专门管辖,是指各种专门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职、权范围。其解决的是哪些民事案件应当由哪些专门法院审理的问题。最高人民法院《规定》第1条明确了军事法院对民事案件的专门管辖问题。按照这一规定,排除了地方人民法院管辖而由军事法院享有专门管辖权的民事案件有4类:①军内民事案件,即双方当事人均为军人或者军队单位的案件,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这是军
期刊
人身自由是公民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权利和自由,是公民行使其他一切权利和自由的前提和基础。人身自由权作为一项重要的宪法权利,是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的人身依附关系乃至奴役关系的斗争中确立起来的。最早确立公民人身自由权利的是英国1215年的《自由大宪章》。它规定任何自由民除经其本地贵族之合法判决,或经本国法律之判决外,不得加以逮捕、监禁或将其流放,或者加以伤害。美国宪法则成为保护人身自由方面的集大成者。从各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