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方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崭新的、广阔的学习世界,并为任何愿意获取知识的人提供了学 习的机会。这种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使我震撼,它改变了我的语文教育观,大大地推进了语文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进程,使古老的语文教学逐渐融入到现代化的进程中。
一、网络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在語文教学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需要有极大的选择自由,而学生的语文学习,更需要有充分的选择自由。语文学习必须广泛涉猎,必须有丰厚的文化积淀。网络,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汇集大量信息资源的数据库,学生通过它可以了解、学习语文教学领域的最新知识,网络巨大的知识容量为语文教学内容拓展了无限的空间,学生的学习范围已不再局限于那好几年甚至数十年都一成不变的教材。从课堂学习,到课外阅读,只要鼠标轻轻一击,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各种美文名著,精彩句章,任你纵横捭阖,尽收眼底。在平时的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利用网络来收集信息,探究设计。例如,我在设计《到民间去采风》这一综合实践活动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到网上去寻找邯郸的有关资料,学生们兴致骤增,情绪高昂,他们或自己上网,或小组合作,有的学生查到了邯郸的文化名人,有的学生查到了邯郸的风景名胜,并且自配解说词和图片,有的找到了邯郸的民风民俗,有的研究了邯郸的土特产,更有学生综合分析了邯郸的历史,文化,民风民俗,地理交通后,提出了更好的开发邯郸的设想,也有学生对比分析了家乡目前的环境污染的资料,提出了“爱我家乡”的口号。分享这些资料,聆听着邯郸古老厚重的历史,欣赏着名胜古迹,看着令人垂涎三尺的燕赵美食,同学们自豪的说:“邯郸真好!”通过这次活动,我不禁深思:网络,不仅使学生获得了知识,就连知识的延伸也远远超出了问题本身,学生的学习时空,思维智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拓展。
二、网络创设情境,提高效率
赞诃夫说过:“学生积极的情绪,能使学生精神振奋,思维活跃,容易形成新的联系,而消极的情绪则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因此,要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首先要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然而,因受时空的限制,在教学中,教师创设的情境大都处于单打独斗状态,成为一个个散落的珠片,难以实现与课程的深度整合。网络的介入为教学情境的创设带来了便利,使教学情境更加真实生动。我在讲朱自清的《背影》时,为了能让学生真正感受那份浓浓的父爱,学会感恩,我在教学中三次运用了flash, 声情并茂的课文朗读,让学生看到了惨淡的家境,看到了那个肥胖的、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的蹒跚的背影,更看到了父亲攀越月台的艰难;深情哀伤的歌曲《背影》让学生感受到了成人后的儿子对父亲背影的回忆,对父亲深深思念,将课堂推向高潮,有的学生竟潸然泪下;最后满文军的《懂你》全班同学流着泪低声和着唱,表达对自己父母的理解和感激,我知道学生此刻是用心在唱,他们体会到了父母对自己的一片真情。反思这堂课,我通过网络进行教学,既创设了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让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学会感恩,收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精彩一瞬间,定格在学生心目中的却是永恒。
三、网络提供自由交流、大胆创新的天地.
由于网络能够提供给千万个阅读者同时阅读的可能,如一篇好的文章,一个好的段落,一句优美的句子,一个自己的独到的见解,还有许多需要传阅的资料,如果发布于网上的话,就可以让众多的同学同时,异步地阅读了。通过互联网主页上的相关栏目,学生可以方便、自由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与其他同学一起交流自己的心得和体会,也可以从其他同学的看法中对自己的理解进行辨证、分析,从而达到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目的。由于这种表达和交流是完全出于自发的,没有任何的顾忌和限制,引起了学生广泛参与的兴趣,从另一个侧面也激励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理解,领悟的能力也有所提高,在活动中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们通过网上的交流,把问题提出来,并且互相解答,互相论证。在这个过程中,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的组织和表达的能力,而学生的思路灵活多样,他们敢于质疑,勇于求真,寻求一题多解,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同一个问题,不断挖掘其中的意味,达到对文字的理解与积累,这不正是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很好的表现吗?
四、学习因网络而快乐
网络为学生开启了一扇窗,展现在他们面前的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他们的思维不再受文本中那些有限的文字限制,而是如骏马一般任意驰骋。当学生在学习鲁迅的作品时,“横眉冷对千夫指,俯身甘为孺子牛”的真实写照,让他们感慨万千,一个以笔为矛直插敌人心脏,以一介书生挑起挽救民族危亡重任的忧国忧民的鲁迅,让学生敬佩,他们感受到了鲁迅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最大的人物,但他们也关注到了当年鲁迅和朱安的一段婚姻,对鲁迅当年的选择表露出极大的遗憾,他们认为鲁迅活在人间,他也许并不完美,这种不迷信伟人,敢于解剖的精神,追求公正的态度,正是学生通过网络世界获得的一种人文素养。学习《杨修之死》时,明白曹操是一个奸雄,但通过网络感受到曹操的宏才大略,伟大的政治抱负,同时还是一个爱惜人才的人,他善待重任辱骂他祖宗十八代的陈琳,他尊重关羽的选择,敬重他的忠义……学生手捧文本,但不再停留在文本,他们跨越古今中外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他们学会了辨别,思考和批判,体验到了学习语文的快乐。
网络进入语文课堂,它给语文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它使语文课堂更加精彩,具有了现代化的气息;网络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了学生信息素养,提高语文综合运用能力。总之,网络因语文而丰富,语文因网络而精彩。
一、网络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在語文教学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需要有极大的选择自由,而学生的语文学习,更需要有充分的选择自由。语文学习必须广泛涉猎,必须有丰厚的文化积淀。网络,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汇集大量信息资源的数据库,学生通过它可以了解、学习语文教学领域的最新知识,网络巨大的知识容量为语文教学内容拓展了无限的空间,学生的学习范围已不再局限于那好几年甚至数十年都一成不变的教材。从课堂学习,到课外阅读,只要鼠标轻轻一击,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各种美文名著,精彩句章,任你纵横捭阖,尽收眼底。在平时的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利用网络来收集信息,探究设计。例如,我在设计《到民间去采风》这一综合实践活动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到网上去寻找邯郸的有关资料,学生们兴致骤增,情绪高昂,他们或自己上网,或小组合作,有的学生查到了邯郸的文化名人,有的学生查到了邯郸的风景名胜,并且自配解说词和图片,有的找到了邯郸的民风民俗,有的研究了邯郸的土特产,更有学生综合分析了邯郸的历史,文化,民风民俗,地理交通后,提出了更好的开发邯郸的设想,也有学生对比分析了家乡目前的环境污染的资料,提出了“爱我家乡”的口号。分享这些资料,聆听着邯郸古老厚重的历史,欣赏着名胜古迹,看着令人垂涎三尺的燕赵美食,同学们自豪的说:“邯郸真好!”通过这次活动,我不禁深思:网络,不仅使学生获得了知识,就连知识的延伸也远远超出了问题本身,学生的学习时空,思维智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拓展。
二、网络创设情境,提高效率
赞诃夫说过:“学生积极的情绪,能使学生精神振奋,思维活跃,容易形成新的联系,而消极的情绪则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因此,要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首先要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然而,因受时空的限制,在教学中,教师创设的情境大都处于单打独斗状态,成为一个个散落的珠片,难以实现与课程的深度整合。网络的介入为教学情境的创设带来了便利,使教学情境更加真实生动。我在讲朱自清的《背影》时,为了能让学生真正感受那份浓浓的父爱,学会感恩,我在教学中三次运用了flash, 声情并茂的课文朗读,让学生看到了惨淡的家境,看到了那个肥胖的、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的蹒跚的背影,更看到了父亲攀越月台的艰难;深情哀伤的歌曲《背影》让学生感受到了成人后的儿子对父亲背影的回忆,对父亲深深思念,将课堂推向高潮,有的学生竟潸然泪下;最后满文军的《懂你》全班同学流着泪低声和着唱,表达对自己父母的理解和感激,我知道学生此刻是用心在唱,他们体会到了父母对自己的一片真情。反思这堂课,我通过网络进行教学,既创设了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让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学会感恩,收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精彩一瞬间,定格在学生心目中的却是永恒。
三、网络提供自由交流、大胆创新的天地.
由于网络能够提供给千万个阅读者同时阅读的可能,如一篇好的文章,一个好的段落,一句优美的句子,一个自己的独到的见解,还有许多需要传阅的资料,如果发布于网上的话,就可以让众多的同学同时,异步地阅读了。通过互联网主页上的相关栏目,学生可以方便、自由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与其他同学一起交流自己的心得和体会,也可以从其他同学的看法中对自己的理解进行辨证、分析,从而达到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目的。由于这种表达和交流是完全出于自发的,没有任何的顾忌和限制,引起了学生广泛参与的兴趣,从另一个侧面也激励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理解,领悟的能力也有所提高,在活动中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们通过网上的交流,把问题提出来,并且互相解答,互相论证。在这个过程中,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的组织和表达的能力,而学生的思路灵活多样,他们敢于质疑,勇于求真,寻求一题多解,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同一个问题,不断挖掘其中的意味,达到对文字的理解与积累,这不正是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很好的表现吗?
四、学习因网络而快乐
网络为学生开启了一扇窗,展现在他们面前的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他们的思维不再受文本中那些有限的文字限制,而是如骏马一般任意驰骋。当学生在学习鲁迅的作品时,“横眉冷对千夫指,俯身甘为孺子牛”的真实写照,让他们感慨万千,一个以笔为矛直插敌人心脏,以一介书生挑起挽救民族危亡重任的忧国忧民的鲁迅,让学生敬佩,他们感受到了鲁迅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最大的人物,但他们也关注到了当年鲁迅和朱安的一段婚姻,对鲁迅当年的选择表露出极大的遗憾,他们认为鲁迅活在人间,他也许并不完美,这种不迷信伟人,敢于解剖的精神,追求公正的态度,正是学生通过网络世界获得的一种人文素养。学习《杨修之死》时,明白曹操是一个奸雄,但通过网络感受到曹操的宏才大略,伟大的政治抱负,同时还是一个爱惜人才的人,他善待重任辱骂他祖宗十八代的陈琳,他尊重关羽的选择,敬重他的忠义……学生手捧文本,但不再停留在文本,他们跨越古今中外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他们学会了辨别,思考和批判,体验到了学习语文的快乐。
网络进入语文课堂,它给语文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它使语文课堂更加精彩,具有了现代化的气息;网络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了学生信息素养,提高语文综合运用能力。总之,网络因语文而丰富,语文因网络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