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数学教学实践中,需要掌握学生认识活动的发展规律、情感、意志以及个性特征的形成和发展规律,并运用这一规律来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数学教学具有心理学的科学依据,才能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数学就是其课程的内容来说,是一门不容易引起学生兴趣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由于数学概念比较抽象,尤其是初中学生刚接触到几何概念和几何证明,学生觉得不好学,因此有一部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淡薄了,想使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保持长久,就得从学生的心理作用着手,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一、 强化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
初中学生的意志品质比较薄弱,特别是遇到困难和失败时往往失去信心和毅力,他们的情感带有冲动性,这些心理特点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上表现很鲜明,不稳定的好胜心使他们产生想当数学家,想参与奥林匹克数学竞赛,这种求知欲的理想是他们学习数学的初期动机。但我们知道理想、动机和兴趣生根、成熟,然而兴趣都是理想和动机的先导,特别是对孩子们来说,兴趣的萌发总是先于一切理性的教学和教育,所以我们从事教学工作的,一定要充分把握住这一点,从孩子的心理角度,首先致力于调动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初中学生的兴趣来自三个方面:一是老师的教学;二是课时内容有趣生动;三是学生自己学习成绩不断提高。
(1) 满足学生的心理要求,激发学生兴趣。
当代的中学生很会评价老师,尤其是与老师第一次会面,也就是老师给他们讲完第一节课后,学生立刻在老师背后展开评价活动,互相问是否听懂了,老师讲课的语言是否精炼准确,是否由难化易,听这老师讲课是否解渴等等,也就是说满足了他们的心理要求的老师就是好老师,根据这一心理要求,我尽力满足他们,辟如初次与学生见面着装要雅致,举止要大方,语言要清楚,交代课程时,尽量做到精炼准确,以便激发他们的第一兴趣。
(2) 使课时内容生动,强化学习动机。
数学史中有许多生动有趣的故事,这些故事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启发学生思维的极好材料,对于具有好奇,好胜心理而喜欢独立地寻求数学规律的初中生更具有吸引力。老师必须在学生能接受的范围内,根据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尽可能地把教材内容与生活、生产实际和现代化科学技术联系起来,使他们了解到当前学习的数学知识是有用的,譬如:在讲“黄金分割”时提出为什么我们的国旗上要用五角星的图案,在讲到比例、相似时提出如何用直尺和卷尺来测量楼房的高度等等。这样就把学习的数学知识生动地跟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到知识有用,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3) 把握住学生兴趣起伏的脉搏,因势利导巩固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他们学习成绩是密切相关的,他们的学习成绩一旦不好,或者老师不及时鼓励,他们就会感到数学难学、难理解、掌握,兴趣就会急剧下降,及时地解决学习上遇到的问题是巩固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之一。如:有一个差生名叫陈志宏,最初的数学成绩是30多分,他对自己的成绩很悲观,产生了离校的念头,我抓住这个时机跟他谈心,经常把他带到家里、办公室,给他讲解每一试题的分析过程和解题方法等,有的让他自己动手做,有的我和他一起做,使他由好奇到好胜,时间久了他就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期中考试中他的成绩达到了58分,分数虽然不高,但是他进步了。在这基础上我鼓励他、督促他,结果他现在的数学分数达到80分以上,我看到这机会所以在全体同学面前表扬了他,他的数学成绩一直在上升,就这样他由一个差生变成了一个优等生。象他这样的学生不是一个而是很多,很多这样的学生在老师的鼓励下成绩一次比一次高,使他们的学习成绩不断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因势利导,使他们掌握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思考能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制定步骤,及时反馈,这样才能更有效地保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使学生学习成绩稳步提高的目的。每当学习一个新概念、新知识、新内容,我都十分注意布置他们进行课前预习,我提出具体的预习提纲,提出思考题目,在讲课以前,我一定要检查他们的预习情况,鼓励他们自己总结课程中的重点内容,鼓励他们对一个问题的不同看法进行争论。在单元复习中,我鼓励他们自己制定复习提纲,自己选择单元中课本例题之外的典型题,以使他们加深对课本内容的理解,促进分析能力、自觉能力的发展。有时我进行小复习提纲和作业的展览,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从而达到激发兴趣、巩固兴趣、加深兴趣的目的。几年的实践证明,效果是鼓舞人的。
(二)按心理学的遗忘规律对学过的知识及时合理分配时间,进行多样化的复习。
数学是系统性、联系性很强的科学,知识结构严谨,如果某一概念、公理、定理、性质、法则没有理解下一步学习与此有关的知识就学不懂,因此必须每个单元都要进行小结或小测验,给学生一个反馈的机会,用以学习和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一般在复习时都根绝遗忘发展的规律安排学生复习的。
(1) 要做到及时复习。
心理学中提出:“遗忘是因为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以至最后消灭的结果。”它体现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遗忘的原因在于识记后缺乏巩固复习,研究结果表明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识记的最初时间里遗忘很快,后来逐渐缓慢,即在遗忘尚未大规模的发展是“先快后慢”,因此复习必须及时,即在遗忘尚未大规模开始以前进行及时复习,可以阻止通常在学习后立即发生的急剧遗忘,基于这种认识,在课堂教学中要十分重视“一前一后”的作用,即每节课结束前要总结当堂课的主要内容,使学生对当堂所学知识有比较深的印象,从而强化其记忆。下一节课上课,已定要复习性地提问,从而督促学生及时复习,以达到阻止急剧遗忘的目的,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在每节课的教学活动中也就注意及时复习原理的应用。如:在相似一章中,讲完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后紧接着讲相似三角形,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必须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基础上才能进行,两者是紧密相联的。在数学中及时复习是关键的一个方面,复习时间不一定很长,哪怕三五分钟也可以,我认为只有做到及时复习才可以做到前后衔接,有利于教学。
(2) 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因为合理分配复习时间是获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条件。例如:学生的记忆有强有弱,对于同一概念,记忆力强的学生只需要复习二至三次,记忆差一点需要复习四至七次,所以不同类型学生复习的时间是不能相同的,为了解决这个差别,不同的课程内容,有目的检查不同的学生,如对于需要记忆掌握的概念,公式就反复提问,那些记忆能力较差的学生,使他加强记忆;对于那些遗忘快的学生,就得经常提问前一节或前几节所学过的知识,以巩固他们的记忆;对于那些常于机械记忆的而不善于独立思考的学生就得提问那些比较灵活的问题,去激发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对于那些容易发生混淆的问题去提问那些意志品质较差、较粗心的学生,经常的提醒他们,这样才能使有限的复习时间更有效的发挥作用。所以,只有合理分配复习时间,才能对学生有帮助。
(3) 多样化复习。
采取多样化复习,可以动员多种感官参加复习,使学生不觉得单调、复习和疲劳。例如在复习时,先采取选择法,使学生动脑、动耳,以达到锻炼记忆和入耳不忘的目的,然后利用图片法复习,使学生动眼、动脑,有时根据课堂的具体情况,发动一次小型的抢答赛,抽签口答赛,有时采取动手自试法,同桌出题互测法,这样可减轻学生的疲劳感,并且又同时增强了记忆,使学生不觉得厌烦又增加了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我长时间运用心理规律的教学结果,在实践中也得到了验证,所以我教过的学生都一致反映爱学数学,觉得这门学科有兴趣,因而他们的成绩也很好,并在升学、毕业考试中学生都考出了较好的成绩,得到学校领导的认可和好评。
数学就是其课程的内容来说,是一门不容易引起学生兴趣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由于数学概念比较抽象,尤其是初中学生刚接触到几何概念和几何证明,学生觉得不好学,因此有一部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淡薄了,想使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保持长久,就得从学生的心理作用着手,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一、 强化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
初中学生的意志品质比较薄弱,特别是遇到困难和失败时往往失去信心和毅力,他们的情感带有冲动性,这些心理特点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上表现很鲜明,不稳定的好胜心使他们产生想当数学家,想参与奥林匹克数学竞赛,这种求知欲的理想是他们学习数学的初期动机。但我们知道理想、动机和兴趣生根、成熟,然而兴趣都是理想和动机的先导,特别是对孩子们来说,兴趣的萌发总是先于一切理性的教学和教育,所以我们从事教学工作的,一定要充分把握住这一点,从孩子的心理角度,首先致力于调动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初中学生的兴趣来自三个方面:一是老师的教学;二是课时内容有趣生动;三是学生自己学习成绩不断提高。
(1) 满足学生的心理要求,激发学生兴趣。
当代的中学生很会评价老师,尤其是与老师第一次会面,也就是老师给他们讲完第一节课后,学生立刻在老师背后展开评价活动,互相问是否听懂了,老师讲课的语言是否精炼准确,是否由难化易,听这老师讲课是否解渴等等,也就是说满足了他们的心理要求的老师就是好老师,根据这一心理要求,我尽力满足他们,辟如初次与学生见面着装要雅致,举止要大方,语言要清楚,交代课程时,尽量做到精炼准确,以便激发他们的第一兴趣。
(2) 使课时内容生动,强化学习动机。
数学史中有许多生动有趣的故事,这些故事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启发学生思维的极好材料,对于具有好奇,好胜心理而喜欢独立地寻求数学规律的初中生更具有吸引力。老师必须在学生能接受的范围内,根据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尽可能地把教材内容与生活、生产实际和现代化科学技术联系起来,使他们了解到当前学习的数学知识是有用的,譬如:在讲“黄金分割”时提出为什么我们的国旗上要用五角星的图案,在讲到比例、相似时提出如何用直尺和卷尺来测量楼房的高度等等。这样就把学习的数学知识生动地跟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到知识有用,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3) 把握住学生兴趣起伏的脉搏,因势利导巩固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他们学习成绩是密切相关的,他们的学习成绩一旦不好,或者老师不及时鼓励,他们就会感到数学难学、难理解、掌握,兴趣就会急剧下降,及时地解决学习上遇到的问题是巩固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之一。如:有一个差生名叫陈志宏,最初的数学成绩是30多分,他对自己的成绩很悲观,产生了离校的念头,我抓住这个时机跟他谈心,经常把他带到家里、办公室,给他讲解每一试题的分析过程和解题方法等,有的让他自己动手做,有的我和他一起做,使他由好奇到好胜,时间久了他就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期中考试中他的成绩达到了58分,分数虽然不高,但是他进步了。在这基础上我鼓励他、督促他,结果他现在的数学分数达到80分以上,我看到这机会所以在全体同学面前表扬了他,他的数学成绩一直在上升,就这样他由一个差生变成了一个优等生。象他这样的学生不是一个而是很多,很多这样的学生在老师的鼓励下成绩一次比一次高,使他们的学习成绩不断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因势利导,使他们掌握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思考能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制定步骤,及时反馈,这样才能更有效地保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使学生学习成绩稳步提高的目的。每当学习一个新概念、新知识、新内容,我都十分注意布置他们进行课前预习,我提出具体的预习提纲,提出思考题目,在讲课以前,我一定要检查他们的预习情况,鼓励他们自己总结课程中的重点内容,鼓励他们对一个问题的不同看法进行争论。在单元复习中,我鼓励他们自己制定复习提纲,自己选择单元中课本例题之外的典型题,以使他们加深对课本内容的理解,促进分析能力、自觉能力的发展。有时我进行小复习提纲和作业的展览,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从而达到激发兴趣、巩固兴趣、加深兴趣的目的。几年的实践证明,效果是鼓舞人的。
(二)按心理学的遗忘规律对学过的知识及时合理分配时间,进行多样化的复习。
数学是系统性、联系性很强的科学,知识结构严谨,如果某一概念、公理、定理、性质、法则没有理解下一步学习与此有关的知识就学不懂,因此必须每个单元都要进行小结或小测验,给学生一个反馈的机会,用以学习和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一般在复习时都根绝遗忘发展的规律安排学生复习的。
(1) 要做到及时复习。
心理学中提出:“遗忘是因为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以至最后消灭的结果。”它体现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遗忘的原因在于识记后缺乏巩固复习,研究结果表明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识记的最初时间里遗忘很快,后来逐渐缓慢,即在遗忘尚未大规模的发展是“先快后慢”,因此复习必须及时,即在遗忘尚未大规模开始以前进行及时复习,可以阻止通常在学习后立即发生的急剧遗忘,基于这种认识,在课堂教学中要十分重视“一前一后”的作用,即每节课结束前要总结当堂课的主要内容,使学生对当堂所学知识有比较深的印象,从而强化其记忆。下一节课上课,已定要复习性地提问,从而督促学生及时复习,以达到阻止急剧遗忘的目的,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在每节课的教学活动中也就注意及时复习原理的应用。如:在相似一章中,讲完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后紧接着讲相似三角形,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必须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基础上才能进行,两者是紧密相联的。在数学中及时复习是关键的一个方面,复习时间不一定很长,哪怕三五分钟也可以,我认为只有做到及时复习才可以做到前后衔接,有利于教学。
(2) 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因为合理分配复习时间是获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条件。例如:学生的记忆有强有弱,对于同一概念,记忆力强的学生只需要复习二至三次,记忆差一点需要复习四至七次,所以不同类型学生复习的时间是不能相同的,为了解决这个差别,不同的课程内容,有目的检查不同的学生,如对于需要记忆掌握的概念,公式就反复提问,那些记忆能力较差的学生,使他加强记忆;对于那些遗忘快的学生,就得经常提问前一节或前几节所学过的知识,以巩固他们的记忆;对于那些常于机械记忆的而不善于独立思考的学生就得提问那些比较灵活的问题,去激发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对于那些容易发生混淆的问题去提问那些意志品质较差、较粗心的学生,经常的提醒他们,这样才能使有限的复习时间更有效的发挥作用。所以,只有合理分配复习时间,才能对学生有帮助。
(3) 多样化复习。
采取多样化复习,可以动员多种感官参加复习,使学生不觉得单调、复习和疲劳。例如在复习时,先采取选择法,使学生动脑、动耳,以达到锻炼记忆和入耳不忘的目的,然后利用图片法复习,使学生动眼、动脑,有时根据课堂的具体情况,发动一次小型的抢答赛,抽签口答赛,有时采取动手自试法,同桌出题互测法,这样可减轻学生的疲劳感,并且又同时增强了记忆,使学生不觉得厌烦又增加了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我长时间运用心理规律的教学结果,在实践中也得到了验证,所以我教过的学生都一致反映爱学数学,觉得这门学科有兴趣,因而他们的成绩也很好,并在升学、毕业考试中学生都考出了较好的成绩,得到学校领导的认可和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