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鹿柴》英译本中的语法隐喻现象

来源 :小说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ngshengsu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语法隐喻理论角度出发,剖析王维《鹿柴》一诗的三个英译本,试图证明语法隐喻理论可以为不同译本的评价和原诗的解读提供新的视角。
  关键词:系统功能语言学;语法隐喻;鹿柴
  “语法隐喻”这一概念是韩礼德在《功能语法导论》(1985)中首先提出来的。在系统功能语言学中,语法隐喻根据纯理功能可分为三类:概念语法隐喻、人际语法隐喻、语篇语法隐喻。概念隐喻主要分为及物性隐喻和名词化;人际隐喻分为语气隐喻和情态隐喻;语篇隐喻主要是指“主位结构”中的主位体现情况。本文将对《鹿柴》三个英译本的语法隐喻现象进行分析。
  原诗:
  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译诗一:The Form of the Deer
  So lone seem the hills;there is no one in sight there. But whence is the echo of voices I hear?
  The rays of the sunset pierce slanting the forest,
  And in their reflection green mosses appear.
  By W.J.B.Fletcher(1919)
  譯诗二:Deer Enclosure
  Empty mountain:no man is seen,
  But voices of men are heard.
  Sun’s reflection reaches into the woods,
  And shines upon the green moss.
  By Wai-lim Yip(1972)
  译诗三:In the Deer Park Hermitage
  No people are seen on the mountain.
  Only voice,far off,is heard.
  Western light breaks through the branches.
  Spread over the grass it shines green.
  By Octavio Paz(1974)



  1 “空山不见人”的语法隐喻分析
  原文里动词“见”是心理过程,三位译者里Fletcher译本使用了概念隐喻和语篇隐喻,将这句转换为两个过程:心理过程和存在过程来表达,及两个主位结构:用环境成分So lone充当有标记主位,唐突而不自然;用存在过程there is作主位,又显呆板而缺少诗意。“空山不见人”正面描写空山的杳无人迹,侧重表现山的清冷空寂。“lone”的感受是要让读者自发产生,而非直言,故Fletcher所用lone似不恰当。原文心理过程侧重心理感受,而非简单地存在,Fletcher所用存在句也与原文意境有异。
  汉语中,表环境意义的地点充当主位是很常见的,如该句的“空山”。但英语中,用地点充当主位则是有标记性的。不过,这里Yip译本选择和原诗同样的环境成分作为主位,应该是出于诗学的考虑。而Paz译本采用了语篇隐喻,以No people作为主位,换了一个视角,但却更符合英语的习惯用法。
  2 “但闻人语响”的语法隐喻分析
  该句原文是陈述语气,而Fletcher译本采用了疑问句,并使用了原文没有的关系过程,因此Fletcher在这句中使用了概念隐喻及人际隐喻。让诗人现身说话:“But whence is wafted the human voice I hear?”这就等于让诗人闯入了自己摄取的镜头之中,从而打破了原诗空寂无人的意境,让读者觉得只是诗人孤身在游览“空山”,听到人语声却又不见人影,心中暗闷,喃喃自语。
  该句原文的“但”是“只、仅仅”的意思,属人际主位。只有Paz译本中使用了Only(人际主位),忠实原文本意。而Fletcher和Yip译本使用了语篇隐喻,都译成But(语篇主位),大概是对原文意思有所曲解。
  3 “返景入深林”的语法隐喻分析
  由及物性系统分析来看,三个译本都使用了与原文一致的过程,也无涉及语气间的转换,因此,该句的三个译本都无概念隐喻及人际隐喻现象。“返景”此处意思为“夕照”,三位译者都选择用动作者(主语)充当主位,与原文主位“返景”一致,突出原诗描写的对象,因此也无语篇隐喻现象。三个译本间的区别在于词汇上的选择,本文只考虑当中的语法隐喻现象,故不详作讨论。
  4 “复照青苔上”的语法隐喻分析
  该句的三个译本中也是没有涉及概念隐喻及人际隐喻。该句原文中的“复”意为“又、再”,属人际主位,但三个译本都没有译成像again之类的人际主位,因此它们都用了语篇隐喻式。Fetcher和Yip译本用了语篇主位(And),连接更紧密。Yip译本忠实原文,在翻译中使用了无标记主位。而Fletcher和Paz译本采用的都是标记性主位。Paz译本的主语仍是上句中的Western light(it),而Fletcher译本主语是green mosses,视角的转换或许是对原文的不忠实,但未尝不是一种新意。
  总之,语法隐喻理论可以为诗歌翻译实践和研究提供一个新视角,为分析诗歌英语的语言特征提供了理论基础,可为译者选择对译语言“等价物”时提供评判优劣的标准和依据。
  参考文献:
  [1] 常晨光.语法隐喻与经验的重新建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1):31-36.
  [2] 潘玥,方文礼.概念语法隐喻——诗歌翻译研究的新视角[J].江南大学学报,2008(2):100-103.
  [3] 张琼.《鹿柴》六个英译本的语篇功能分析[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5(3):40-43.
  [4] 张琼.对《鹿柴》六个英译本的经验功能分析[J].肇庆学院学报,2015(6).
  [5] 范文芳.英语语气隐喻[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0(4):29-33.
  [6] 张德禄.语法隐喻研究在中国[J].外语教学,2013(1):1-6.
  [7] 黄国文.语法隐喻在翻译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翻译,2009(1):5-9.
其他文献
摘 要:城市是人类文明集中化发展的发达产物,它与人类生存行为休戚相关。但是,随着人类社会活动的增加和对世界改造方式的演变,如,人口与城市恶性膨胀、城市空间匮乏等弊病,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城市设计。最为突出的方面就是城市广场设计。一方面,城市广场满足了人类感官的享受,尤其对于沉沦在社会生活活动中的人群来说,多样化的景观可以给予人们最原始的视觉享受。另一方面,城市广场为人们提供了享受自然和社会活动的聚集场
期刊
摘 要:贾科梅蒂的风格主要还是在雕塑中体现。他是戰后欧洲最伟大亦最富于表现力的雕塑家、油画家,32岁后,雕塑及绘画作品均以表现人物为主,有着存在主义倾向,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普遍存在于人们心理上的恐惧与孤独。  关键词:贾科梅蒂;超现实主义;存在主义;孤独;真实  贾科梅蒂(Giacometti·Alberto,1901~1966),瑞士超现实以及存在主义雕塑家,油画家。绘画主题以传统人物肖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分析了Vocaloid3歌声合成的原理,并探讨了这款软件操作和效果方面的不足,最后重点提出了与算法和文本处理等有关的四点建议。  关键词:Vocaloid3;歌声合成;算法;文本处理  歌声合成技术是指通过语音合成技术相关技术让计算机合成出模拟人声的歌声。优点在于便于创作和修改,能获得较为完美的歌声。这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方向。比如,相应的虚拟歌手可以创造巨大收益,它们与真实歌手无异
期刊
摘 要:在现代汉语中“粉红”是指红色与白色混合而成的颜色,即是浅红色。但是从其造字义来说“粉”最初并没有红色的含义。本文主要探讨“粉”的名词意义“末儿”与形容词意义“粉红色”之间的关系,梳理出词义的主要发展经过。  关键词:粉;粉末:粉红色  “粉,傅面者也”(《说文解字》),据此可知“粉”许慎将“粉”释为涂抹在面上的脸上的粉末。又“粉,分也,研米使分散也”(《释名·释首饰》),故从声训的角度来说
期刊
摘 要:同声传译这个词我们并不陌生,但是它的历史并不是很长,从第一次世界大战末开始使用到今天,也不过八十年左右的时间。随着中国与外界交往的增多,同声传译已经成为司空见惯的现象。是现代国际会议普遍接受的翻译方法。因此,同声传译的重要性更加值得肯定。  关键词:同声传译;技巧;应用  1 同声传译中的增补法  同声传译作为翻译方式的一种,同时也是一种翻译技术和艺术的结合,需要译员发挥自己的再创造性来进
期刊
摘 要:本文重点从同音同形词和多义词的定义角度出发,分析了它们的内涵和外延,从而找出两者之间的区别,并提出了几种区分的方法。  关键词:同音同形词;多义词  语言研究者一直对词的多义性(polysemy)进行研究,然而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难题,即一词多义与同音形异义(homonym)的区分问题。通常,多义词与同音词之间没有绝对的分界线。多义词(一词多义)和同音词(几词同音),都是用同样的语音形式表达
期刊
摘 要:致使两幅作品风格不同与各自经历和人生际遇有很大关系,也与他们各自所处时代、继承前人的高度有很大关系。王冕的前朝是宋,宋以院体画盛行,提倡艳丽写实,文人画尚不成熟,王冕为文人画得发展做出重要贡献。而徐渭是站在巨人的头上,需要做的是写实性的突破。在他之前,林良开始用写意笔法;沈周注重笔墨,将草书引入画中,孕育大写意花鸟画的出现;比徐渭大三十多岁的陈淳揭开了大写意花鸟画的开端,徐渭在他们的表现技
期刊
卫斯理看到了这条应聘启事。  新的报纸忘了买,网费也没续交,卫斯理就是这么一个不管下一秒的人。他或许即将毕业,或许已经毕业,时间没钱给他买钟,他也自然抛弃了时间。  神奇的卫斯理虽然不好好读书,但却上了大学。一旦飘远,时间就快了起来,卫斯理要毕业了。毕业就要找工作,找工作便要看招聘启事。  可他手上拿的是去年的报纸,从图书馆的老旧报刊栏抽的出来,泛着些灰,纸边有些泛黄,鼻尖隐约飘来一股霉味儿。卫斯
期刊
摘 要:在日语中,许多词的形成都伴随着变音现象。主要包括连浊、转音、音便、半浊音化等内容。了解这些音变现象对我们更完善地掌握好日语,无疑是大有益处的。本文的主旨在于,将上述各项变音现象加以总结,希望能够为日语学习者提供一点帮助。  关键词:变音;连浊;转音;音便;半浊音化  1 连浊现象  所谓连浊是指某些复合词中的后一部分的第一个音节由清音变成浊音的现象。这种现象只能发生在“カ、サ、タ、ハ”四行
期刊
摘 要:在当今信息时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全球范围的科技交流也日益频繁,需要大量的科技翻译人才。科技文献的翻译,既要求译者具有很好的外语能力,还要求译者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目前,我国高校英语专业的毕业生众多,但科技翻译人才的缺口却很大,因为仅有英语专业背景的人翻译科技文献,总是更容易出现科技专业人士所谓的常识错误。  关键词:美学;科技英语;翻译  随着理工类学生外语水平的提高,他们中不少人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