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育教学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基本途径,其实施过程及其效果与多种因素相关。但对于相关因素的认定,目前国内说法不一,有“二因素”、“三因素”、“四因素”等。根据“要素——结构——功能”系统基本理论的指导下,必然会产生不同的整体效应。下面就从获得最佳的体育教学效果出发,探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基本构成因素及其职能,如何增强体育教学整体效应展开讨论。
一、 提高认识,摆正位置
体育作为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与教学活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只有抓好体育教学的各种因素,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实现。从体育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体育课的有关规定看,它是从小学到大学唯一连续开设的必修课,具有长期性和连续性;体育教学是依照国家统一颁发的体育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来进行的,具有强制性和统一性;它固定教师、班级、课表上课,有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的基本保证,具有可实现性、稳定性和实效性;并且它还是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的学校体育组织形式,有其明确方向性。这些充分展示体育课在学校体育中的核心位置,体育课对学校体育的存在与发展产生关键性、决定性作用。而且体育作为一门教育课程,包括了纳入学校教学计划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各种活动,承担着增强学生体质和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任务。因此,搞好体育教学是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 把握相关因素及其职能
对于体育教学,国际上并无统一定论。就国内而言,无论是《体育理论》,还是《学校体育学》和《体育教学论》中,虽都有过界定,但其说不尽同。归纳起来,其共同点是:
①体育教学是根据学校教育计划和体育教学大纲安排进行的;
②体育教学必须向全体学生传授体育卫生保健知识和人体运动技术技能,并通过学习掌握和运用的过程,锻炼学生身体,形成多种身体技能,提高机体工作能力,增进健康,增强体质;
③体育教学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过程”;
④体育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活动过程”。
从“三论”观点来看,体育教学过程则是教师在特定的环境中,把从体育教学大纲、教材、体育文献和教学论中获得信息和有关学生体质、健康、体能、技能、智力和心态方面的信息,加工成教学信息,用一定媒介手段将其传输给学生;学生接收从教师、教材及其它来源(如报刊、电视、同学群体等)中得到的信息,并将其加工(如认知、体验、反复练习和运用等);再按教学目标要求和教师的要求,用答问、练习、测验、运用等方式,把学生关于掌握体育课程大纲教材质量和效果,反馈给教师(当然也同时反馈给学生),教师再加工传输,学生再接收并加工。这个过程不断循环重复。
鉴于上述对体育教学过程的认识和理解,体育教学至少与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介手段等因素相关。这几个因素,国内体育界习惯称之为体育教学的“四大要素”。但仔细加以考察之后,就会深刻感觉到,上述各因素效能是否得到应有发挥,应当怎样发挥其功能才会使体育教学过程的整体效率更高、产生的效果更好,实实在在又无时无处不涉及到一个评估的问题。评估与教学效果息息相关,离开评估的体育教学无疑是盲目的,必然影响实现教学目标的速度和水准。若站在管理学角度观察,体育教学过程中,管理者教师和被管理者学生都是人,而人是管理的核心,其积极性则是管理的动力。且人的积极性发挥程度与管理效能成正比。而科学评估则直接影响到师生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的程度。此外,上述五个因素的职能活动一般都是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中发生,换句话说,离开了特定教学环境,体育教学同样无法进行或无法取得良好效果。
三、 树立整体观点追求整体效应。
综上所述,体育教学过程及其效果受到这六个方面因素的作用与制约,而这些因素又都处在不断变化发展中,每一因素的变化都会引起其它因素的变化和整体的变化;而整体目标的变化发展,又会要求各个因素发生相应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必须思考两个层次方面的问题:
①从微观上看
在具体教学工作中,就要根据各因素互为条件、相互作用产生的各种变化所构成的千变万化的教学情境,实行动态对应协调。事实上,有经验的教师总是以每一具体教学情境的独特性为依据,确定具体的教学内容、目标、手段方法及评估标准,不时运用反馈调节其教学行为,以增强体育教学过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并为此创造积累了大量有益的经验。它集中反映了教师们出色的工作,已引起了广大体育教师及其主管部门的普遍重视,并视为搞好体育教学的得力举措常抓不懈。
②从宏观上看
就要树立整体观点,提高整体效应。这因为体育教学过程是一个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十分复杂的动态过程,且几十年体育教学实践表明,尽管广大体育教师不辞辛劳地工作,可体育教学的整体效果仍然很不理想,显示原因决非单方面的。因此,必须在追求各因素同步发展的同时,努力促进其协同配合,优化组合结构,使之在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前提下,充分发挥其个体功能,才能获得较为理想的集体矢量,即“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体育教学过程及其效果与教师、学生、教材、媒介手段、评估和环境六个因素密切相关。只有树立整体观点,促进各因素同步发展与协调配合,就能从根本上增强体育教学过程的整体效率和效益,保证体育教学沿着高效化方向发展。
一、 提高认识,摆正位置
体育作为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与教学活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只有抓好体育教学的各种因素,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实现。从体育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体育课的有关规定看,它是从小学到大学唯一连续开设的必修课,具有长期性和连续性;体育教学是依照国家统一颁发的体育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来进行的,具有强制性和统一性;它固定教师、班级、课表上课,有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的基本保证,具有可实现性、稳定性和实效性;并且它还是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的学校体育组织形式,有其明确方向性。这些充分展示体育课在学校体育中的核心位置,体育课对学校体育的存在与发展产生关键性、决定性作用。而且体育作为一门教育课程,包括了纳入学校教学计划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各种活动,承担着增强学生体质和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任务。因此,搞好体育教学是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 把握相关因素及其职能
对于体育教学,国际上并无统一定论。就国内而言,无论是《体育理论》,还是《学校体育学》和《体育教学论》中,虽都有过界定,但其说不尽同。归纳起来,其共同点是:
①体育教学是根据学校教育计划和体育教学大纲安排进行的;
②体育教学必须向全体学生传授体育卫生保健知识和人体运动技术技能,并通过学习掌握和运用的过程,锻炼学生身体,形成多种身体技能,提高机体工作能力,增进健康,增强体质;
③体育教学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过程”;
④体育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活动过程”。
从“三论”观点来看,体育教学过程则是教师在特定的环境中,把从体育教学大纲、教材、体育文献和教学论中获得信息和有关学生体质、健康、体能、技能、智力和心态方面的信息,加工成教学信息,用一定媒介手段将其传输给学生;学生接收从教师、教材及其它来源(如报刊、电视、同学群体等)中得到的信息,并将其加工(如认知、体验、反复练习和运用等);再按教学目标要求和教师的要求,用答问、练习、测验、运用等方式,把学生关于掌握体育课程大纲教材质量和效果,反馈给教师(当然也同时反馈给学生),教师再加工传输,学生再接收并加工。这个过程不断循环重复。
鉴于上述对体育教学过程的认识和理解,体育教学至少与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介手段等因素相关。这几个因素,国内体育界习惯称之为体育教学的“四大要素”。但仔细加以考察之后,就会深刻感觉到,上述各因素效能是否得到应有发挥,应当怎样发挥其功能才会使体育教学过程的整体效率更高、产生的效果更好,实实在在又无时无处不涉及到一个评估的问题。评估与教学效果息息相关,离开评估的体育教学无疑是盲目的,必然影响实现教学目标的速度和水准。若站在管理学角度观察,体育教学过程中,管理者教师和被管理者学生都是人,而人是管理的核心,其积极性则是管理的动力。且人的积极性发挥程度与管理效能成正比。而科学评估则直接影响到师生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的程度。此外,上述五个因素的职能活动一般都是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中发生,换句话说,离开了特定教学环境,体育教学同样无法进行或无法取得良好效果。
三、 树立整体观点追求整体效应。
综上所述,体育教学过程及其效果受到这六个方面因素的作用与制约,而这些因素又都处在不断变化发展中,每一因素的变化都会引起其它因素的变化和整体的变化;而整体目标的变化发展,又会要求各个因素发生相应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必须思考两个层次方面的问题:
①从微观上看
在具体教学工作中,就要根据各因素互为条件、相互作用产生的各种变化所构成的千变万化的教学情境,实行动态对应协调。事实上,有经验的教师总是以每一具体教学情境的独特性为依据,确定具体的教学内容、目标、手段方法及评估标准,不时运用反馈调节其教学行为,以增强体育教学过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并为此创造积累了大量有益的经验。它集中反映了教师们出色的工作,已引起了广大体育教师及其主管部门的普遍重视,并视为搞好体育教学的得力举措常抓不懈。
②从宏观上看
就要树立整体观点,提高整体效应。这因为体育教学过程是一个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十分复杂的动态过程,且几十年体育教学实践表明,尽管广大体育教师不辞辛劳地工作,可体育教学的整体效果仍然很不理想,显示原因决非单方面的。因此,必须在追求各因素同步发展的同时,努力促进其协同配合,优化组合结构,使之在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前提下,充分发挥其个体功能,才能获得较为理想的集体矢量,即“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体育教学过程及其效果与教师、学生、教材、媒介手段、评估和环境六个因素密切相关。只有树立整体观点,促进各因素同步发展与协调配合,就能从根本上增强体育教学过程的整体效率和效益,保证体育教学沿着高效化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