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见面聊什么

来源 :读者·原创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A10938154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你处在一群陌生人或半生不熟的人居多的聚会中,如何让气氛活跃?
  谈天气?太老套了。
  谈路况?一句话就结束了。
  谈星座?年轻人居多时,行;轻松的场合,也行。可一旦有年长者,或是场合有些严肃,谈星座就不那么合适了。
  对此问题,我给出的黄金话题是:你们俩是怎么认识的?
  这个黄金话题的发现,来自朋友露带我参加的一次聚会。那场聚会在座的除了露,我谁也不认识。席间有位善解人意的姐姐为照顾到每个人,主动问所有带朋友来参加活动的人:“你们俩是怎么认识的?”
  这个问题就像一道好的高考作文题,让每个人都有话想说,有感情想表露。
  一对恋人相视一笑,男孩说,他在公交车上天天见到女孩,有一天女孩没上车,他若有所失。第二天,女孩在公交车站再次出现,他松了口气,开心之余,他竟问道:“你昨天生病了吗?怎么没来等车?”“嘿,我们就这么认识了!”
  另一对处在暧昧期的男女朋友一听这个问题,互相一指对方,笑了起来。
  “你说!”“你说!”
  女生先发言。原来,两人坐高铁时,由于购票系统出现错误,他们买了同一座次的火车票,车厢满员,列车长也没有办法解决。女生提出:“一人坐一半吧。”
  “我心想,一人坐一半座位?我一个一米八的‘糙汉子’,再怎么缩也没法儿只占座位的一半吧?”男生插嘴。
  “那最后,问题是怎么解决的呢?”众人好奇。
  “一人坐一半车程。关于究竟哪里是中点,我们争论了很久。”“然后就成了朋友……”兩人你一言我一语讲起来。
  这真是个黄金问题。那天,我也把自己和露的相识过程拿出来分享了一番—
  几年前,我刚入职一家单位,一切都是崭新的,所有人都是陌生人。没多久,我在群发邮件时,发现一位同事的邮箱地址里有一串字母和我的一样,是我所读大学的英文缩写。我想了想,给对方发了一封私人邮件:“请问,你也是B大毕业的吗?”
  对方秒回邮件:“对啊!你也是吗?”
  我给出肯定答复后,对方再次秒回:“是的!我叫XXX,刚来公司,在XX部工作,请问您是师兄,还是师姐呢?”
  邮件发出仅五分钟,这位叫露的师姐就出现在了我的面前,向我伸出友谊之手:“嗨,师妹!”
  那天的聚会上,我们谈论彼此是如何认识的,叽叽喳喳,时间不知不觉过去。
  有的相识被评论“好浪漫”;有的相识被称赞“像是言情小说的经典桥段”;有的相遇虽平淡无奇,然而,一句“我们到今天已经认识20年了”赢来一片喝彩。
  气氛热烈,觥筹交错,临别时,大家竟难分难舍。
  从此,我把这个黄金话题记在心头。
  从此,我开始醉心于搜集、研究、测试那些一说起来就停不下来的好话题。
  离开聚会,离开“批量式交往”,在那些初次见面就不得不进行一对一的谈话中,我意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痴迷点”,都有一个让他打开话匣子的方式,每个人都有他的黄金谈话方向。只要找准黄金谈话方向,也就能轻松找到属于你们的黄金话题。
  有时,黄金话题就是你和对方的交集—
  对方说自己是在香港上的大学,你就可以表示曾在香港旅游过,最不济,喜欢过某个香港明星—香港是你们的交集。
  你们正在参加一个沙龙—沙龙本身就是你们的交集。
  一个和历史系博士相亲的女性,听说对方的博士论文是关于19世纪的英国的,可自己对历史一窍不通。不过,聪明的她谈了自己感兴趣的《傲慢与偏见》:她还是找对了交集。
  有时,黄金话题就是基于我们对对方综合情况的判断。
  综合情况包括:对面人所处的人生阶段、社会阶层、此刻最容易遇到的问题、最想和人分享的事情……这些问题和事情,是触动对方的机关,你按对了,他的话语就停不下来。
  因此,和老人谈养生,一定是好话题。若想深入,就谈谈在他经历的重大历史时间节点,他在干什么。
  甚至,不仅是初次见面的人,你也可以在逢年过节时,试试和家里的亲人随便提一个过去的年份,问问那时的他们是什么样子的。相信,这将变成一个极为温馨的时段,变成一场故事会,会有意想不到的情感交流。
  有时,黄金话题就是对方身上最明显的特征,他总是强调的,很可能就是他最想谈的事儿—
  和一个工作狂聊天时的黄金话题,一定是他的工作。
  和一个有过电影《战狼2》中类似经历的人聊的黄金话题,一定是非洲。
  和一个一再表示自己做过援疆干部的人,黄金话题怎么能离开新疆?
  一个经典案例:一位记者去采访一位房地产大亨,该大亨以不好沟通、不给人面子闻名。当日的采访,大亨事先声明只有15分钟时间,但最后记者采访了两小时。
  为什么?因为记者在采访前做了详细调查,他发现“父子情”是大亨的“敏感点”。当他触碰到这个点,大亨前后哭了三次,该说的都说了,并表示和记者相见恨晚。
  是啊,调查。
  当我特别想认识一个人、一定要与这个人建立关系时,初次见面,我就要迅速找到和他之间的黄金话题,并且还要搞清楚他的禁忌是什么。
  你和一个没有生孩子的女性可以谈孩子的童言童语、孩子的趣事儿,但你要和她具体讨论生孩子有多么疼、照顾孩子的吃喝拉撒有多么辛苦时,对方肯定是没有感觉的。而且,适龄又未生育的人甚至会觉得你在故意让她难堪。
  如果你已婚,和大龄单身男女青年莫谈婚配问题,除非你有好的对象可以介绍。
  和工薪阶层莫谈你随便开一瓶红酒就上万块钱的往事,除非你真的想请他喝,而他也有喝的意思。
  祝你早日找到黄金话题!
其他文献
外爺外婆在世时,那些荒草野花是不会翻越墙壁到院落里安家落户的。  现在,院子里有我熟悉的紫云英、蒲公英,还有更高的小蓬草、艾草,甚至有不请自来的树木,像苦楝树、毛构树,它们越长越高,既庇护着荒草野花,也心安理得地享受着无人管护的一方天地。  外爷外婆最后居住的房子很小,是由砖头和木头垒起来的一座小屋,墙壁赭红色,房顶青黛色,看起来矮小却亲切。那里面住着两位慈祥的老人,从风风雨雨里走来,终于能够坐在
期刊
一道杠的青春:我们初中同班、高中同校,阴差阳错,又去了外城的同一所学校复读,但不常碰面。一天早上,站在早操地点读书的我被人一把抱住,随即一声“老闫”传入耳朵—从这为数不多几个好友对我的昵称以及声音判断,便知是她。但从她的声音中,我听出她有心事,一问果真如此。后来,我在那所学校收到的第一份生日礼物是她送的一个手握机枪、头戴钢盔的女兵手办—成为一名军人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她始终记得。我看透她的心思、洞
期刊
寂静人间  安 宁著  类型:散文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21年4月  “80后”知名作家安宁用散文的形式,对乡村事物,比如风、雨、雪、河流、月亮、鸟、云朵、落叶、家园等,进行主题性描摹。文风安静、质朴、内敛,并趋向空寂。作品用一个个或孤独或热闹的人间故事,承载对自然事物的思考。人类千百年来追寻的田园生活的本质,在于其间安静诗意的自然风物,这也是作家安宁书写此部作品的意图所在。请照顾好我妈妈  
期刊
特别推荐:浮生一日2020  導演:凯文·麦克唐纳及全球网友  类型:纪录片  2010年,一家视频分享网站号召人们拍下自己在当年7月24日的生活并上传至网络,后请著名导演麦克唐纳等人挑选并构思成片,是为第一部《浮生一日》。10年后,这个创意再一次得到响应,是因为2020年堪称人类迈入21世纪后最艰难的一年,这一年值得铭记,值得书写,更值得拍摄。人类活在这一年,活过这一年,迎来2021年,以及明天
期刊
一  之前我去酒店参加同事的婚宴,遇到一个非常奇怪的小女孩。  吃完饭后,大家都坐在大厅里闲聊,那个小女孩刚才并没有跟我坐一桌,也不知道是谁家的孩子,跑到我面前自来熟地跟我聊天。她七八岁的样子,脸圆圆的,穿一条蓝色的连衣裙。  奇怪之处在于,她跟我说话的时候靠得很近,我是坐着的,她的整个身体几乎挤到我怀里,一只手用力扒着我的肩膀,另一只手使劲捏着我的胳膊。她把嘴凑到我耳边,非常大声地说话。  我的
期刊
就我的拍摄经验来说,在不大的范围内,相同的季节,视线内的动物、花草基本上是固定的,拍几次也就没有新鲜感了,但蜘蛛是个例外。  我注意到了它们的背部,都有图案,几乎各不相同,我称之为“脸谱”。那些图案千奇百怪,让我过目不忘。  第一次偶遇“脸谱”是在拍鸢尾时。那时我还是入门不久的菜鸟,没事就挂着相机东游西逛,见到什么就拍什么,毫无目的。初夏的水边,鸢尾开了,白的黄的蓝的都有,花瓣奇特,垂着,微风一吹
期刊
祖国西部边陲,喀喇昆仑高原,常年冰雪覆盖、高寒缺氧。就是在这样的生命禁区,一茬茬年轻的官兵战斗在卫国戍边一线,守卫着祖国安全和人民幸福安宁。  2020年6月,外军公然违背与我方达成的共識,悍然越线挑衅。在前出交涉和激烈斗争中,团长祁发宝身先士卒,身负重伤;营长陈红军、战士陈祥榕突入重围营救,奋力反击,英勇牺牲;战士肖思远,突围后义无反顾返回营救战友,战斗至生命最后一刻;战士王焯冉,在渡河前出支援
期刊
成长的命题真是让人心酸,因为它常常以痛为名。  每一个孩子都应受到最理想、最完满的教育,因为这是世界赋予的任务—培养孩子便是在塑造未来。但放下广角镜头,将这种任务聚焦于每一个个体之上,它又仅仅是几十亿分之一的不同人生,它隶属于每一个家庭、每一对父母,也是每一个孩子的权利。  在作者摇铃铛眼里,放下工作、开着房车陪伴马上中考的儿子周游中国的父亲,是无比体贴、伟大的。这份荣誉不仅是因为这位父亲的耐心陪
期刊
刚结束一段旅程回到杭州,下高铁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手机,点一份平日爱吃的外卖,备注“加麻加辣”,这样我就能跟外卖一起到家。离家久了,连坐在家里吃饭的感觉都有些想念,比坐在任何一家餐厅都踏实,哪怕吃的是外卖。  我不在的日子,家里的仙人掌悄悄发了新芽—或许它早就发芽了,只是我每天看着,没注意到而已。  在网上订了一束鲜花,明天会送到家,我打算摆在书桌上;如果它太好看,就只能摆到餐桌上了,不然工作会
期刊
一  刚见到那个女孩的时候,她才初一,刚进入我爱人的班级。她不是本地人,还在读小学的时候,因为父亲工作变动,一家人从县城迁到了省城。她的成绩一直都不好,但是她的爸爸妈妈都是特别温暖的人,对孩子没有特别的要求,只是陪着孩子,一起看电影、吃饭、散步、健身,只希望她开开心心地成长。随着女孩的爸爸妈妈在省城打拼的时间越来越久,地位也越来越高,他们都在各自的公司担任中高层的职位。这个时候,他们开始意识到要送
期刊